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袁隆平晚年回忆起华国锋拨款150万:若无他的帮助,我不会成名

2019年,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向袁隆平授予最高荣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里,近千名学者、政府代表、媒体人士见证了这一时刻。在吃饭问题上,中国人自古便缺少“自信”。千百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无不期盼风调雨顺,把丰收的希望放在朽木神像上。当袁隆平研究出杂交水稻后,这一困难终于解决了。仅用世界7%的土地,我们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这是历史性的人类奇迹啊。

实际上,袁隆平起初只是一名农学院的普通讲师。在湖南,他涉足千余里,翻遍了万余亩的农田,才找到了几颗雄性不育株。没有留学背景,没有人脉支持,袁隆平的技术思路一度被外界嘲讽。

一个普普通通的农院老师,他能有多大本事?可46年前,华国锋同志却敏锐地注意到了袁隆平。在他的大力支持下,袁隆平才得以继续投入研究,杂交水稻的奇迹终究展现在了世人眼前。多年后袁隆平回忆华国锋提供的帮助,感激地说道:若无他的帮助,我不会成名。

这其中有什么故事?杂交水稻的研制到底多么艰难?

扎根农校,农业报国

1953年8月,23岁的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今西南大学)毕业。彼时,新中国刚刚完成三大改造,各行业急缺人才。在组织的分配下,袁隆平来到了湖南怀化,后又去往了最偏僻的安江农校教书。袁隆平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没有让领导记住名字。在那个年头,拥有大学文凭,这样的人才是可以获得快速提拔的。

来到农校,袁隆平便扎根于此。他白天教书,晚上做实验,并不觉得累。因为农校老师缺乏,他一个人承担了数门课程的教学。在偏僻的农村,袁隆平难以得到充足的营养。在繁忙的工作下,他身体变得消瘦,面色也发黄。艰苦的条件没有让袁隆平打退堂鼓,在科研道路上,他越走越好。

袁隆平对农业有着天然的兴趣。在一个深夜,他梦到自己坐在扫帚大的稻穗下乘凉,每一粒稻米足足有花生那么大。一个热血的青年,一个敢于做梦的青年,他注定会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后来,袁隆平在课堂上向学生们讲述了这件事。第一次,他那严肃的脸上露出骄傲的笑容,像极了一个孩子。

当所有人都把这视为一个幻想时,袁隆平却踏上了实干的征程。一到周末,他便出外搜索。顶着烈日,袁隆平奔波在万余亩的农田中。他一株株的仔细打量,一点点地寻找着合适的标本株。外人看来,袁隆平是那样的“古怪”。在农业方面,古今中外的专家都没有多少发现,他难道能找到增产增量的办法?

杂交水稻,石破天惊

两千年来,中华文明孕育于农业中。农民们背朝黄土面朝天,那一代人不是靠“老天”吃饭。想要做到“人力胜天”,这简直是痴人说梦。其实,袁隆平也不确定自己的研究前途。可经历了特殊年代,他知道“饿肚子”的滋味是不好受的。因此,纵然拼搏一辈子,他也要试一试。功夫不负有心人,袁隆平竟真的找到了理想标株。

1960年7月,袁隆平把这株天然雄性不育株栽种到了试验田里。次年,农校试验田里真的长出了一批特殊水稻。水稻抗倒伏,麦穗大,增产多,这震惊了一批同事。

取得了成绩后,袁隆平并不骄傲。他和校长请了假,一头扎入钻研之中。为了弄懂水稻不育性的原理,袁隆平翻阅中外大量资料。在那个年代,他偷偷学英语,从香港买来国际农业育种的学刊、报纸。水稻绝大多数是自花授粉,所表现的形状也很稳定。一旦出现个别优势天然株,那必然是杂交的原因。

于是,袁隆平专门深入水稻杂交领域。彼时,日本科学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可如何杂交培育?如何系统性地提升产量?这些秘密人家没有公开。即便道路艰难,袁隆平依旧满怀信心。时间飞逝,一晃5年过去了。

1965年,通过人工授粉,袁隆平率先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株“人工杂交的天然不育株”。而后,数百颗种子播洒入泥土,次年试验田喜获全丰收。

中国人第一次培育出高产水稻,尽管没有大规模推行,这依然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此时,袁隆平已经在试验田里忙碌了整整12年。经过多年的观察,他对天然雄性不育株了如指掌,还记录了大量的数据。1966年2月28日,袁隆平发表了著名的《水稻雄性的不育性》,并刊登在《科学通报》(中科院主编)。

推广受阻,贵人相助

一时之间,如同巨石砸入深湖,全国的同行都震惊了。在充沛的证据面前,袁隆平推翻了传统经典理论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并推论水稻亦有杂交优势。到底袁隆平的研究是真是假?在那样的特殊时期,人们的质疑声显然是更多的。有着科学知识的专家、教授们不敢发声,一批外行人却跳出来指手画脚。在推广杂交水稻的过程中,袁隆平受了不少委屈。

袁隆平性格刚直,坚持实事求是。在同有关部门打交道时,他不愿妥协。争论得久了,上面的人干脆不予理睬,袁隆平也吃了闭门羹。另一方面,袁隆平的身边出现了诸多怪事。

1968年4月30日,他把珍贵的700多株不育秧苗插在试验田里(安江农校古盘7号田)。可5月18日的清晨,袁隆平惊讶地发现秧苗全被拔除,这显然是有人蓄意破坏。

遭到诸多打击,袁隆平并未气馁,他依旧投入钻研,积极向上发声。1971年春,湖南省科协注意到了袁隆平的成果。在审视这份材料时,华国锋副总理(分管农业)激动地大声赞许。这年,华国锋来到常德,并点名约见袁隆平。在农业经验交流会上,袁隆平畅所欲言,并构思了杂交水稻的未来。

等袁隆平说完,华国锋副总理也激动地补充道:“毛主席、周总理很关心杂交水稻项目,希望它可以持续下去,尽快取得成功。”

1974年,袁隆平在湖南的百余亩试验田全部大丰收,每亩产量高达650公斤。这意味着,杂交水稻获得了阶段性的大胜利。但是问题也接踵而来,杂交水稻是高产水稻,也势必代表着需要更多的种子来推广。

正在苦闷的时候,华国锋副总理又给予了大力支持。不到一个礼拜,150万元专项拨款便到了湖南省科协的账户上。在中央的鼓励下,袁隆平和湖南科协再创佳绩。正是这一年,杂交水稻掀开了全国种植的大热潮。我国的粮食增产目标年年完成,袁隆平也成为了人民心目中的“神农氏”。

结语

多年之后,袁老告诉媒体记者:“若无华国锋领导的大力支持,杂交水稻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恐怕很难实现。正因有他,才有了杂交水稻的现在和我所获得的荣誉。”袁隆平和华国锋,他们都在湖南奋斗了数十载。而为了中国的农业,他们都付出了巨大的贡献,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袁隆平传》:一个“拯救”中国的男人
2006年,华国锋和袁隆平的合影,两人手拉手,半小时也不舍得松开
他在泥水中一路走过,满身稻香
袁隆平年表
袁隆平
梦想在稻穗下乘凉的人——记水稻之父袁隆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