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功臣守护国宝半个世纪,余秋雨却叫他罪人,专家:应还他一句道歉

余秋雨曾在《文化苦旅》中写道:'历史已有记载,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泻也只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让他这具无知的躯体全然肩起这笔文化重债。'

在作者的笔下,这是一位无情的文化践踏者,更是劣迹斑斑的罪人。然而,事情的真相或许并不像作者诉说的那样,甚至有专家站出来称,作者余秋雨应还他一句道歉。

1849年,王圆箓出生于湖北麻城的一个贫寒家庭,一出生,王圆箓就体会到了生而为人的艰辛。

在王圆箓的记忆中,他的童年常常是伴着饥饿的,由于物质比较匮乏,王圆箓常常要压制住自己的胃口,他不奢求锦衣玉食的生活,只希望能在那黑暗的岁月里活下来。

这种简单又质朴的想法支撑着王圆箓的生活。没了奢望,也就没了失望。他从来不会抱怨命运的不公,这样艰苦的生活让王圆箓早早的就懂得了'知足常乐',一顿丰富的餐食,一次偶然的馈赠都会成为一缕光,驱散着他生活的阴霾。

上天并不会宠幸每个人,随着社会局势的变化,王圆箓的生活越发的艰难了,为了谋生,他不得不远离家乡,独自飘零

当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时,人往往会表现出极大的求生欲望。此时,活下来便成了唯一的'奢望'。在异国他乡的岁月里,王圆箓放下了尊严,伸着手向来来往往的人乞讨着。

一向自立自强的他并不满足于这样的生活,为了找寻一个出路,他毫不犹豫的出了家,此时,王已经成了一名真真正正的道士了。

他带着:'天道无为,道法自然'的思想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经历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在四处奔走的过程中,王道士经历了很多事情,也见识到了很多的人,这些经历和见识让王道士飞速的成长了起来,他对有了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也有了正确认识'美丑'的态度。

1897年,看遍红尘后的王道士来到了莫高窟一带,只一眼,他就被眼前苍凉的景象吸引了。

由于常年漂泊在外,故乡的样子在王道士心中早已经模糊了,为了能有一个归宿,王道士就在这里停下了远行的脚步。他一边接受着道教的思想,一边又学习着佛教的思想,两种优秀思想的相互融合,让王道士的精神得到了涅槃。

慢慢的,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他的身份,源源不断的布施让王道士很快就富裕了起来,日益丰盈的财富并没有让他迷失自我,王道士依然像以前那样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

看着这些文化的瑰宝常年被泥沙掩埋,王道士难受极了,他把连年的积蓄都拿了出来,用于清理莫高窟。'苦心人,天不负',在日夜的操劳下,这项工作也有了突出的成绩,那些被泥沙掩埋的精美壁画也都显露了出来。

1900年,6月22日,进入窟内打扫的王道士彻底解开了莫高窟的神秘面纱,他在一个窟内发现了大量的经书文物。这些突然出现的文物让王道士晃了神儿,他知道这些文物有着极大的价值。

就在那一刻,王道士心中涌现了一股强烈的责任感,他要尽全力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物。思想纯朴的他立刻就拿着两卷经书,穿越了50里的土地来到了县城。

一到地方,王道士就急急忙忙求见了知县,他真切的向知县叙述着这些文物的故事,希望能让知县派人把这些经书保护起来。然而,鼠目寸光的知县并没有答应王道士的请求,在他眼里这只不过是几卷破纸罢了。

惨遭拒绝后,王道士失落极了,他只好自己一个人默默的守护着这些文物。王道士把这些经书看成了需要照顾的孩子,日日夜夜用心守护着它们。两年后,县里来了新的知县,王道士又满心欢喜的求见了知县,像第一次一样,王道士又失望而归了。

未经保护的文物常常会面临着被盗的风险,为了更好的保护这些文物,走投无路的他还冒着杀头的危险给慈禧太后写了信。满心期待最终都化为了失望,王道士的求助信最终都如石沉大海般无人回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道士所积累的财富也逐渐被耗尽了,失望,无奈交织在他的心头。王道士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他不忍心对这些文化瑰宝弃之不顾,在他眼里:这些凝聚了古人智慧的文物不该落得个无人问津的下场。

这是文化的损失,也是民族的悲哀。就在王道士一筹莫展时,一个不速之客来到了这片土地,这个人的出现让王道士的生命充满了争议,他也因此被余秋雨冠为了罪人。

1907年,满怀野心的外国冒险家奥里尔·斯坦因以'玄奘信徒'的名义骗取了王道士的信任。在朴实的王道士看来,这个从西方人承载了自己的希望。

随后,奥里尔·斯坦因慷慨的给予了王道士两百两白银,他用'施善人'的语调鼓励和安慰着王道士,在此期间,奥里尔·斯坦因还常常表现出对窟中文物的惋惜之情,他劝解王道士将文物交给自己保管,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王道士也被他的花言巧语蒙蔽了双眼。

奥里尔·斯坦因带走了五箱珍贵的文物和24箱经文秘卷。听闻那些被带走的文物都有了很好的归宿,王道士悬着的一颗心也放了下来。

此后的几年里,为了有足够的金钱保护剩下的文物,手无缚鸡的王道士只好不停把其中的文武出售给外国人,这样'拆东墙补西墙'的保护方式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果,慢慢的,窟中的文武也越来越少了。

直到1910年,大梦初醒的清政府才觉察到这件事情的严重后果,清政府下令把窟中的文武全部带走,由于运输不当,所剩不多的文物也得到了严重的破坏。

这个千古功臣把自己的半生心血都倾注到了文物保护上,他守护国宝长达半个世纪,身为普通人的他也有着太多的无奈和艰辛,独自清醒的他却被余秋雨称为'无恶不赦'的罪人。

历史有着不可迷糊的严谨性,随着不断的研究,越来越多的专家走进了那段尘封的历史,揭开了王道士的身份之谜。真相落定后,余秋雨或许还欠王道士一个道歉。

一个保护国宝的千古功臣,余秋雨却叫他民族的罪人。有时候,人们的'所看做听'并非事情的真相。语言和文字的力量是巨大的。因此,每个人都要谨慎的发言,切莫让自己文字伤害到无辜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他曾被痛批千古罪人,墓碑上却写了“功垂百世”
他曾被痛批千古罪人, 墓碑上却写了“功垂百世”
听见敦煌|敦煌千古事,苦乐谁心知?2019年第一篇,让我们来聊聊他
他守护了莫高窟半个世纪却成了“千古罪人”
《被误读的敦煌》(一)王道士冤不冤 / 梁剑随笔(第1817期)
一个保护国宝的功臣,却被余秋雨称为罪人,专家:余欠他一个道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