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素说《论语》:阳货篇(二十一)

  一、原 文  
阳货第十七

17.21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二、释 解  

言语科的高才弟子宰我,对时下人们不能依先王圣人的礼乐制度而行,不守三年丧期之礼的情况,问老师:“父母去世,子女要服丧三年,这个三年的时间似乎太长了吧。君子三年守丧而不能去践习礼仪,礼制必然会被荒废而破坏;三年不去弹奏音乐,音乐必然会被忘记而丢失。旧谷吃完了,新谷也已经登场,钻火用的木头也循环了一年,三年的丧礼仪式,守满一周年也就足够可以了吧。”老师说:“父母死后,未满三年,你便吃稻米饭,穿锦缎衣,你的内心能安吗?”宰我说:“我心安。”老师说:“如果你内心能够安宁,你就这样去做吧!君子在居丧期间,吃美味不觉得甘甜,听音乐不感到快乐,住在家中不以为舒服,所以,才不做这些事情。如今你觉得心安,你就守一年的礼节仪式好了!”宰我走出去后,老师教导身边弟子说:“仁以亲亲为大,而安之于内心。宰予说的不是仁者的话啊!儿女出生三年以后,才能逐渐离开父母的怀抱。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子女报答父母三年的怀抱之情啊,这是天下通行的丧礼。宰予难道就没有得到过父母对他三年怀抱的护爱之情呀!”
  三、释 字  
期(朞)

《说文》:期:会也。从月其声。渠之切。𣅆,古文期从日、丌。段注:会者,合也。期者,要约之意,所以为会合也。假借为期年、期月字,其本字作稘,期行而稘废矣。《周礼·质人》、《士虞礼》古文期年字作“基”。

《约注》:期:朱骏声曰:“月与日会也,与朔同意。”舜徽按:期之言及也,近也。谓月绕地球一周,与日渐近也。故从月之期,其本义为周月专名,因引申为期会之通称;从禾之稘,其本义为周年专名,今亦以期为之。

《广韵》:期:期信也,会也,限也,要也。又姓。

汉字“期”金文从日(或从月)其声,通作“朞”字。《说文》“期,会也”,段注“会者,合也。期者,要约之意,所以为会合也。”用日之四季位移、或月之圆缺周期规律的易识性来明指要约,故期从“其”声。本义为预定的时间,引申指约定、约会,再引申指期望、契约、期待、期限等义。又特指满一年、一月、一日,或用作量词计算分期。

  四、素 说  

前一章通过“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的记述,让人们从言说所表达的不一定是事实之真中,体悟把握言语的言说曲道背后所隐藏的身心之实,从而领悟君子教化在言辞之外的体察默识、心领神会的“心传”之本。从“取瑟而歌,使之闻之”的无隐中,体悟教化之道的诱人向善、使人醒悟的真诚。本章通过宰我的 “三年之丧”之问,让人们体悟把握先王圣人的礼乐教化之道的安仁、安心而化俗的旨要。

言语科的高才弟子宰我,对时下人们不能依先王圣人的礼乐制度而行,不守三年丧期之礼的情况,问老师:“父母去世,子女要服丧三年,这个三年的时间似乎太长了吧。君子三年守丧而不能去践习礼仪,礼制必然会被荒废而破坏;三年不去弹奏音乐,音乐必然会被忘记而丢失。旧谷吃完了,新谷也已经登场,钻火用的木头也循环了一年,三年的丧礼仪式,守满一周年也就足够可以了吧。”老师说:“父母死后,未满三年,你便吃稻米饭,穿锦缎衣,你的内心能安吗?”宰我说:“我心安。”老师说:“如果你内心能够安宁,你就这样去做吧!君子在居丧期间,吃美味不觉得甘甜,听音乐不感到快乐,住在家中不以为舒服,所以,才不做这些事情。如今你觉得心安,你就守一年的礼节仪式好了!”宰我走出去后,老师教导身边弟子说:“仁以亲亲为大,而安之于内心。宰予说的不是仁者的话啊!儿女出生三年以后,才能逐渐离开父母的怀抱。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子女报答父母三年的怀抱之情啊,这是天下通行的丧礼。宰予难道就没有得到过父母对他三年怀抱的护爱之情呀!”

本章需要注意有二:一是作为言语科的高才弟子宰我,不可能不把握孔子的克己复礼的为仁的一贯教诲,不依老师“三年之丧”的教诲而行。因此,本章和前章孔子“辞以疾”的托辞一样,是师弟间合作演练的一出戏,宰我的辩词言说正是时人的借口之辞,目的在让弟子领会“三年之丧”的安仁、安心的礼义要旨。皇侃《论语集解义疏》中疏说:“缪播曰:'尔时礼坏乐崩,而三年不行,宰我大惧其往,以为圣人无微旨以戒将来,故假时人之谓,咎愤于夫子,义在屈己,以明道也。’'予之不仁’者何?答曰:时人失礼,人失礼而予谓为然,是不仁矣。言不仁于万物。又仁者施与之名,非奉上之称。若予安稻锦,废此三年,乃不孝之甚,不得直云不仁。李充曰:'子之于亲,终身莫已。而今不过三年者,示民有终也。而予也何爱三年,而云久乎?余谓孔子目四科,则宰我冠言语之先,安有知言之人而发违情犯礼之问乎?将以丧礼渐衰,孝道弥薄,故起斯问,以发其责,则所益者弘多也。’”二是“三年之丧”的丧期。三是实数不是虚数,“三年”是实指。有人认为,“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个神秘的数字,有事不过三之说,故以三为界限。这三年要和父母保持心灵上的沟通,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因此,“三年之丧”不是随意规定的,而是传统文化的神秘。其实“三年”是和天文有关。孙云、张学玲在《再谈“三年之丧”起源问题》一文中说:“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出于对自然界及人类社会本身认识的有限性,对恒常自然现象的效仿,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中的普遍现象。'法天地’的思想渗透于各种生活层面,这种思维模式也遍见于中国早期文献典籍中。常金仓先生说:'三年之丧在礼制上能否出现在尧舜之世,主要取决于当时在天文学上是否已经懂得三年置闰,因为古人认为礼本于大一,就是说礼文的制定必以天道为依归,人们认为三年一闰,天道小成(完成一个谐调周期),故取三年以为丧期之限。’”此说可以参考。传统的夏历是日月合历,现在我们知道太阳历是365.25天,而月亮历12个月只有354天左右,一年相差11天左右,三年多一个月亮月,即三年置一闰。关于三年之丧的实际服丧的日期,礼制的本义应当是三十七个月亮月。郑康成认为二十七月,王肃认为二十五月,这是后人的简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起学《论语》17.21阳货篇——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449.《论语》—— 阳货第十七
中国丧葬文化:春秋战国(10)
《拼图解论语》孔子论孝21孔子说“婴儿期”
【第425期】音频学《论语·阳货篇第21章》孔子因何斥责宰我“不仁”?
丧服制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