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素说《论语》:八佾篇(四)


  一、原 文  

八佾第三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二、释 解  

林放向先师请教礼的根本。先师说:“你的这个问题很重大呀!就礼仪来说,与其表现外在排场铺张的奢侈,还不如内心恭俭温良的朴素,内心的恭俭是礼的信实之本。就具体的丧礼来说,与其倾注于外在场面规模的周备,还不如尽情于内心悲恸哀戚的释放。内心的哀痛是丧礼的信实之本。”

  三、释 字  

《说文》:奢:张也,从大者声,凡奢之属皆从奢。式车切。臣铉等曰:今俗作陟加切。以为㗬厚之㗬,非是。奓,籀文。

《约注》:奢:段玉裁曰:“张者,施弓弦也。引申为凡充㡿之称。侈下云:'一曰奢也。’”舜徽按:奢字从大,大象人形。许以张训奢,当以手足开张为本义。湖湘间称手足开张皆曰奢开,乃本义也。因引申为一切开张之名。

《玉篇》:奢:式邪切。侈也,泰也,张也。亦作奓。

汉字“奢”从大者声。“大”有扩大意,表铺张扩大之义;“者”有多意,表奢靡于时间、精力、财力有多费之义。籀文从大从多作奓商承祚《〈石刻篆文编〉字说》中解说:“《说文》奢之籀文作奓,与此同。大者人也,亦即侈字。奢训张,侈训大,同义。故经传亦多以侈为奢。”本义为铺张、奢侈,引申为挥霍、过分、过度、浪费、张大、夸张、胜过等义。

《说文》:易: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祕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一曰从勿。凡易之属皆从易。羊益切。

《玉篇》:易:余赤切。象也,异也,转也,变也。又以豉切。不难也。

汉字“易”为会意字,甲骨文易像双手持一容器向另一容器中倾注液体之形,会给予、赐予之意。劳幹《古文字试释》:“易为锡本字,字形象一平浅釜器中斜倾锡液。”严一萍《中国文字》:“金文中之'易’,有带点者,明其右半从日,正像云开而见日出,左半之多像阳光之下射也。”高鸿缙《颂器考释》:“甲骨文易,后借用为变易简易等意,乃加日为义符作'晹’,表'日覆之暂见’这一本义。周时'易’借为赏赐义,秦人添造赐锡,盖赏以金为锡,赏以贝为赐。后世习用锡或赐,而易不复借为赏赐矣。”《说文》所析形和释义,不确。张舜䘗在《约注》中按:“许所引祕书说,乃纬书义。《参同契》亦有是说,殊不足信。”本义为倾注,引申为给予、赐予,又引申为交易、更易、改变等义。文献中常见的“难易”之“易”,是借字。

《说文》:戚:戉也。从戉尗声。仓歴切。

《约注》:戚:段玉裁曰:“《大雅》:'干戈戚扬。’传:'戚,斧也;扬,钺也。’依《毛传》,戚小于戉,扬乃得戉名。《左传》:'戚钺秬鬯。’戚、钺亦分二物,许则浑言之耳。戚之引伸之义为促迫,而古书用戚者,俗多改为蹙。试思亲戚亦取切近为言,非有异义也。”舜徽按:戚从尗声,古读盖与蹙同,故即以戚为蹙也。凡云亲戚,则借戚为

耳。本书训
为至,与训亲为至同意。

《广韵》:戚:亲戚。又姓。仓历切。

《释名》:戚:慼也,斧以斩断,见者皆慼惧也。

汉字“戚”从戉尗声。甲骨文像斧钺有齿形扉棱之形。本义是钺斧类的兵器,因戚是一种短小的兵器,引申有促急、紧迫之义。借用表示忧愁、悲哀、忧患等义,又借指亲属、亲戚。

  四、素 说  

前一章先师通过“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的教导,让人们把握“礼乐”是“仁之为人”的仁德之心的顺道应为,“仁之为人”的仁德之心是“礼乐”的所依所据。本章通过林放问礼之本,让人们从奢俭、易戚之中体悟把握礼之本的从心之善的顺道自在。

林放向先师请教礼的根本。先师说:“你的这个问题很重大呀!就礼仪来说,与其表现外在排场铺张的奢侈,还不如内心恭俭温良的朴素,内心的恭俭是礼的信实之本。就具体的丧礼来说,与其倾注于外在场面规模的周备,还不如尽情于内心悲恸哀戚的释放。内心的哀痛是丧礼的信实之本。”

本章需要注意有二:一是注意“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中的“礼”和“丧”的关系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从属关系,即古“礼”包括“吉、凶、军、宾、嘉”五种,“吉礼”指“祭祀之礼”,“凶礼”指“丧事之礼”。“丧礼”从属于礼。因此,“礼,与其奢也,宁俭”是包含了“丧礼”的,就是说,丧礼也是“与其奢也,宁俭”的。释解时将“丧礼”排除在“礼”之外是概念的混乱。二是注意“丧,与其易也,宁戚”中的“易”。“易”的本义是倾注,引申为给予、赐予,又引申为交易、更易、改变等义。余认为本章的“易”就是使用的本义倾注的扩展之义,即倾注。不是“和易、简易、平易、懈怠、和悦”之义,更不是《易经》之“易”。由于“易”的本义是倾注的象形,郭沫若曾误认为是“益”字简化。他在《由西周德器的考释谈到殷代已在进行汉字的简化》文中认“易”字作“益”,进而认为“易”是“益”的简化。对此,李孝定提出了质疑:郭氏谓(易)为益之简体,以所举易之形及音言之,其说或是,然易益二字之义又相去悬远,了不相涉。正因为“易”字的字形为倾注之形象,才导致郭老误将字义相差悬远,形体迥然不同的“易”“益”混同。细察字形会发现“易”中的水点向着与鋬相对的一边流出,而“益”中的水点是向上溢出的。即“益“为自满而溢出,是没有外力作用的。“易”则不然,器内水点朝着一个方向流出,则是持鋬注水。因此,这里“易”就是前面所说的“奢”的具体表现,即将其精力倾注于外在排场的铺张奢侈之上,而不能尽情释放内心悲恸。姜厚粤在《论语浅悟》中悟解:“各家对'易’字的注解各持一说,造成了后人理解上的混乱,使人无所适从。包咸训'易’为和易,莫非遭遇丧事,还会有人表现得谦和平易?显然没必要强调。郑玄训'易’为简易,但不知简易与不简易以何为限?若没界限,'与其易也’的说法岂不成了无的放矢?朱熹训'易’为治,即把丧事治办得节文悉熟。若是这样,原文说成'其与文也’,不是更直捷、更明确吗?何必让'易’字绕这么多弯呢?刘宝楠训'易’为弛,即懈怠之意,似乎没有人会在丧事上懈怠,不孝子尤其不会。程树德谓《礼记·檀弓下》子路转述孔子那段话是此节的注脚,但不知孔子既能在彼这样讲,为何在此不这样讲?显然彼是一义,此是另一义,'易’必字另有含义,只是以上各注均未得其要领罢了。”但是他误将“易”解为“易卜”之“易”。接着解道:“'易’字的含义不应是空洞浮泛、不着边际的,也应像'奢’'俭’'戚’那样非常具体,一看就能明白为何物。这里的'易’,会不会指的是易卜呢?人们由于愚昧,为了使死者能有个好归宿并荫及子孙,多用占卜术寻找风水好的墓地以及择吉入殓、下葬等。孔子对此一向不赞成,那么在此告诫林放'丧事,与其把精力用在易卜上,宁可用在痛失亲人的哀戚上’,当是顺理成章的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礼的本质是仁——《论语》学习43-44
再读《论语》:八佾第三.4
丧事中“祭”和“奠”有什么区别?
《八佾篇》3.4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四五、礼,与其奢也,宁俭
学术 | 刘妮:从《论语》看孔子的“乐”与“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