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素说《论语》:八佾篇(十三)
  一、原 文  

八佾第三

03.13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二、释 解  

王孙贾向先师请教:“俗话说'与其亲顺于幽居内室而尊崇的奥神,还不如亲顺于显明实在而卑亵的灶神’,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先师说:“人行善道,则老天爷自然会降以福禄;行不善,则会降之以灾祸。亲顺于尊崇的奥神,是人自安其心所必需的善行;亲顺于卑亵的灶神,是人自养其身所必需的善行。亲顺于'奥’和亲顺于'灶’,是人安心养身不可缺少的。因此,俗话所说的,我不以为然。如果我们没有了对幽隐的神灵的敬畏,就会在麻木无知之中,违逆天道的自然而获罪,那就没处祈祷忏悔了啊!”

  三、释 字  

《说文》:媚:说也。从女眉声。美秘切。

《约注》:媚:段玉裁曰:“说,今悦字也。《大雅》毛传云:'媚,爱也。’”舜徽按:下文:“媄,色好也。”与媚双声,实一语耳。许训媚为说,谓色好悦目也。女色好谓之媚,犹石之似玉者谓之瑂耳。

《玉篇》:媚:明秘切。妩媚也。

汉字“媚”,从女从眉。甲骨文“媚”字所从“女”多在“眉”下。徐中舒《甲骨文字典》:“从女从眉,于女之头部附着眉目,乃特加强调而以见意之故。”本指女子长得眉清目秀而妩媚,古无恶意贬称之义。本义为美、好看、妩媚,引申为美好、可爱、喜悦、亲顺、巴结、讨好等义。

《说文》:奥:宛也,室之西南隅。从宀

声。乌到切。臣铉等曰:
非声,未详。

《广韵》:奥:深也,内也,主也,藏也。《尔雅》曰:“西南隅谓之奥。”乌到切。

汉字“奥”从宀

声,后“宀”变成“
”;
”中的双手变形为“大”。本义是室内幽隐之处的西南角,古时为尊长居坐之处,也是祭祀设神主之处,引申幽深的地方、深、精深、奥妙、难懂等义。

  四、素 说  

前一章通过“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记叙,通过先师“吾不与祭,如不祭”的教导,让人们从神灵魂魄拥有的超能力的“实在”,而人却不能通过具体的“实在”感受把握之中,体悟把握礼乐依据的仁德道义并不是能够轻易彰显的内在,从而让人们把握祭祀之礼“敬畏的谨慎,顺从的恭诚”的内在道义信实,期望人们不要因自己的无知而轻易丢弃先王圣贤的“仁之为人”的礼乐仁德文明。本章通过先师“获罪于天,无所祷也”的教导,让人们体悟并把握礼乐仁德文明所依存的道义本源的信实是承顺天道的人和。

王孙贾向先师请教:“俗话说'与其亲顺于幽居内室而尊崇的奥神,还不如亲顺于显明实在而卑亵的灶神’,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先师说:“人行善道,则老天爷自然会降以福禄;行不善,则会降之以灾祸。亲顺于尊崇的奥神,是人自安其心所必需的善行;亲顺于卑亵的灶神,是人自养其身所必需的善行。亲顺于'奥’和亲顺于'灶’,是人安心养身不可缺少的。因此,俗话所说的,我不以为然。如果我们没有了对幽隐的神灵的敬畏,就会在麻木无知之中,违逆天道的自然而获罪,那就没处祈祷忏悔了啊!”

本章需要注意有三:一是王孙贾的“贾”有人认为应该读“古(gǔ)”,也有人读认为应该读“jiǎ”。今从后者。冀小军在《字源》中对“贾“的读音问题进行了考证:“音jiǎ。古国名。在今山西省襄汾县东,姬姓,康王封唐叔虞少子公明于此,后为晋所灭。《左传·桓公九年》:'荀侯、贤伯伐曲沃。’杜预注:'荀、贾皆国名。’1974年,山西闻喜上郭村出土贾子己父匜(与荀侯匜同出),'贾’即文献中荀、贾之'贾’。又为姓。《广韵·马韵》:'贾,姓也。出河东,本自周贾伯之后。’在晋系文字资料中,'贾’字多达50余例,除个别用为人名外(古书中亦有以'贾’为名者,如春秋时晋有屠岸贾,西汉有陆贾。《汉书·古今人表》'下下愚人’有'屠颜贾’,颜师古注:'即屠岸贾也。音工下反。’按:'工下反’今读为jiǎ),绝大多数都是姓氏字。”高小方在《论语通解》中说明:“王孙贾(jiǎ),卫大夫。关于'贾’的读音,《释文》、朱熹注均无说。当读jiǎ,与《宪问》篇14.13卫之公明贾、《左传·文公十六年》楚之蔿贾和西汉陆贾之名同音。”二要注意“媚于奥,媚于灶”的“媚”的本义之中没有道义的善恶含义,没有贬义的成分,因而译为现在有贬义的巴结、奉承、讨好等词不妥。对此我使用了“亲顺”这个词。奥、灶就是奥神和灶神,不是暗指现实中具体的人,因此,认为“奥”指尊位的天子、或卫灵公、或王孙贾,“灶”指卑位的臣子、或南子、或孔子,都是对本章的过度解读。三要注意的是“不然”。“不然”是孔子回答王孙贾之问的,因此译解为“不对”不妥。高小方在《论语通解》中对此进行了讨论:“'不然’,不这样的话。如:《左传·桓公八年》:'必速战。不然,将失楚师。’又《成公二年》:'不然,寡君之命使臣,则有辞矣。’又《襄公十一年》:'孟氏使半为臣,若子若弟;叔孙氏使尽为臣,不然不舍。’又《哀公十六年》:'不然不济。’《管子·势》:'一偃一侧,不然不得。’而杨伯峻则译为:'不对;若是得罪了上天,祈祷也没用。’虽可备一说,但语气对不上。人家王孙贾是请教'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这条俗语'说的是什么意思’'讲了一条什么道理’('何谓也’),不是问'是对还是错’('然否’)。”因此,将“不然”译为“不这样的话”。但是,在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人们已经有了丢本逐末现实功利的追求,俗语“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正是这种现世功利的反映,这和前后几章所强调的内心至诚的恭敬不相一致,对此,我将其译解为“不以为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八佾篇13。
再读《论语》:八佾第三.13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於奥,宁媚於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橘子郡读《论语》53
媚奥媚灶皆是媚——《论语》悟读【52】
奥灶面由来新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