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素说《论语》:子路篇(二十九)

01  

   原  文     

路第十三

13.29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02

   释  解      

老师说:“仁慈悲悯、圣贤得道的善人,通过'先之、正之’的'导民、化民’的教化,从民众百姓守信、知礼、明义开始,逐步使得民风回归朴实淳正。经过七年周期的化民成俗而深入民心,百姓富庶而乐业,诚正而愉悦,近仁从善成为人们的自觉,从而让人们感怀其德。在面对违礼背信的不善,害仁损义的不道之时,自会有'胜残去杀’纠偏的力量,而让人们敬畏其力。从而也可实现止武动兵了。”

03

   释  字     

即(卽、節)
《说文》:卽:即食也。从皀卪声。子力切。徐锴曰:“即,就也。”段注:即,当作節。《周易》所谓“节饮食”也。节食者,检制之使不过,故凡止于是之词谓之即,凡见于经史言即皆是也。《郑风》毛传曰:“即,就也。”
《广韵》:即:就也,今也,舎(舍)也,半也。《說文》作“卽”:“即,食也。”
汉字“即(卽、節)从皀卪声。皀像人就坐或站立于盛满食物的簋旁,以会就食之意。一说,皀为稻梁之馨香,卩为節之初文,会饮食当节制勿使太过之意。《说文》:“即,即食也。”段玉裁注:“即,当作節。《周易》所谓'节饮食’也。节食者,检制之使不过,故凡止于是之词谓之即,凡见于经史言即皆是也。”本义是就食,引申为就、接近,又引申为至、止。本章定州汉简为“節”字非“卽”字,節,国之符信也,《释名˙释兵》“節者,号令赏罚之节也。”故本章“即”当释为“节制、止于”之意。
《说文》:戎:兵也。从戈从甲。如融切。
《广韵》:戎:戎狄。亦助也。《说文》作“𢦦”:“兵也。”
汉字“戎”从戈从甲,卜辞与古金文从戈从十。十,古文甲字。戈为进击之械,甲为护身之具,被甲持戈为戎。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按:“被甲持戈者人也,戎与人双声,一语之转耳。戎本称人,因之人所持之器亦谓之戎。”本义为兵士,引申指兵器。又引申指征伐、战争。

04

   素说     

前一章通过子路问士,让人们把握仁德之士的行政教化成果:人们亲如朋友的诚恳切磋,而同归于礼乐之善;亲如兄弟的和乐包容,而同化于仁德之正。本章通过“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的教导,让人们把握善人教民七年所达成的“礼让亲仁,止于兵争”之教化成果。
老师说:“仁慈悲悯、圣贤得道的善人,通过'先之、正之’的'导民、化民’的教化,从民众百姓守信、知礼、明义开始,逐步使得民风回归朴实淳正。经过七年周期的化民成俗而深入民心,百姓富庶而乐业,诚正而愉悦,近仁从善成为人们的自觉,从而让人们感怀其德。在面对违礼背信的不善,害仁损义的不道之时,自会有'胜残去杀’纠偏的力量,而让人们敬畏其力。从而也可实现止武动兵了。”
本章需要注意对“即戎”的解读。通常人们对“即戎”的理解是:“即”就也;“戎”兵戎。“即戎”就是去打仗也。而这一解读是违背孔子“善”的思想,在《八佾》篇中有“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可以看出孔子对“善”的态度,本章既然是“善人”为政而教民,那定会是“止于从戎”而为善的,何来教民以从戎呢?为此,我没有采纳这一解读。经考查,定州汉简《论语》“即”是作“節”的,“即戎”是“節戎”。高尚榘《论语歧解辑录》辑者案:“定州汉墓竹简《论语》作'节戎’。节戎,节制战争。'节制战争’较符合孔子的思想。这样理解,与也本篇第11章'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相一致。”为此,我对汉字“即”进行的字源演变考查(详见前面“释字”),“即”有节制义,也有至、止的引申义,而“节”有“信节”义,引申有止于义。从而我作出了“经过七年周期的化民成俗而深入民心,百姓富庶而乐业,诚正而愉悦,近仁从善成为人们的自觉,从而让人们感怀其德。在面对违礼背信的不善,害仁损义的不道之时,自会有'胜残去杀’纠偏的力量,而让人们敬畏其力。”的解读。林觥顺《论语我读》中对“即戎”的解读是“即字的本义节食二字,节省节制,是所当止。凡止于是之词谓即,凡见于经其史册之即皆作是义。即戎是止戎,是止兵争之事。”张诒三《 孔子“教战”思想的再探讨》中也有类似的观点。可惜的是高尚榘在《论语歧解辑录》的辑者案中接着又说:“但是,却与下章'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义不谐。以下章句意看,还应理解为教育百姓就兵打仗。”其实是他对下章的误读造成对自己正确分析的否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论语·子路篇(29)没学好道德的军官不能学作战
【第339期】音频学《论语·子路篇第29章》孔子因何把“善人教民七年”作为百姓上战场的条件?
论语·子路13.11
安德义论语解读—子路篇第十三(9)
孔子谨慎的三件大事
论语:善人教民七年(13-29~3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