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素说《论语》:卫灵公篇(四)
一、原  文 
卫灵公第十五
15.04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二、释  解 

老师说:“当年,尧帝统一了华夏诸族,制定了顺天时、利农耕的历法,取得了治水利、得地利的成功之后,贤者辈出,百姓安定。舜帝接尧帝之位后,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昌明德治之时,施行了顺天时、得地利、安人和的无为治国方针,这是顺应自然和人心的必然选择。因此,能够做到无为而治并取得成功的,大概只有舜帝了吧!在当时的天、地、人三才和谐的民德自化环境下,他怎么做呢?唯有修己以敬,在为人、为实、为德的修身上,下笃实的无为工夫,端正地坐在南面天子的位置上就行了。可是,在礼崩乐坏动荡争霸的时代,环境和人心已和舜帝之时背道而驰,此时的君子唯有丢弃无为,不避不隐,挺身自荐,敢于担当,积极有为,行有为的顺天时、得地利、安人和的仁德善道,才是正道吧。”

三、释 字 

《说文》:恭:肃也。从心共声。俱容切。段注:肃者,持事振敬也。《尚书》曰:“恭作肃”。此以肃释恭者,析言则分别,浑言则互明也。《论语》每恭敬析言,如“居处恭,执事敬”,“貌思恭,事思敬”皆是。

《释名》:恭,拱也,自拱持也。亦言供给事人也。

《玉篇》:恭:居庸切。法也,事也,恪也。本作𢙄

汉字“恭”从心共声。甲骨文从龍从廾(拱),会双手拜龙,端正敬谨之意。小篆写作上共下心的𢙄,从心共声。从心,会惟心肃然后行肃之意;从共声,会敬事安人以修己之意。隶变后写作恭,下为心的变体。本义为肃敬、恭敬,亦表示拱手作揖。引申为端正、工整,又引申为奉行、事奉。

四、素 说 

前一章通过“知德者鲜矣”的教导,让人们把握君子的学识修养唯有通过行仁避恶,才能积善化德的笃实力行之旨要。本章通过“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的教导,让人们体会把握舜的无为,乃是其特定时期所为,期望仁德君子在礼崩乐坏之时,积极担当,主动施行有为的以德之政。

老师说:“当年,尧帝统一了华夏诸族,制定了顺天时、利农耕的历法,取得了治水利、得地利的成功之后,贤者辈出,百姓安定。舜帝接尧帝之位后,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昌明德治之时,施行了顺天时、得地利、安人和的无为治国方针,这是顺应自然和人心的必然选择。因此,能够做到无为而治并取得成功的,大概只有舜帝了吧!在当时的天、地、人三才和谐的民德自化环境下,他怎么做呢?唯有修己以敬,在为人、为实、为德的修身上,下笃实的无为工夫,端正地坐在南面天子的位置上就行了。可是,在礼崩乐坏动荡争霸的时代,环境和人心已和舜帝之时背道而驰,此时的君子唯有丢弃无为,不避不隐,挺身自荐,敢于担当,积极有为,行有为的顺天时、得地利、安人和的仁德善道,才是正道吧。”

本章需要注意的是“无为而治”。从孔子的“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无为而治”不是一般君王可以实现的善政,而是在特定的天、地、人三才和谐、民德自化之时的善道之政。因此,孔子的“无为而治”的本质是顺天时、得地利、安人和的“为政以德”,不是单单从天地自然出发,也不是单单强调人伦,而是天地人三才的和谐合一,实现的是民德自化的自在无为。许多释解者认为,孔子通过对舜无为而治的颂扬,以表达自己对那种时代的渴望。其实,《论语》编者,将此章安排在此,表明的并不是孔子对“无为而治”的渴望,而是在礼崩乐坏之时,对仁德君子的隐而“无为”提出了忠告,期望在位君子和不在位的仁者能不以“无为而治”遮掩良知,欺己欺人,而能勇敢的挺身而出,自荐作为。这和本篇的篇义“期望从政君子能够在礼坏道失之时,自觉地循义守仁而弘道,行忠、信、礼、智、仁之教,不让仁德道义的火种在自己手中湮灭消失”相吻合。另外,有释解者认为,舜之所以能够实行“无为而治”的行政,是与其任人唯贤、选好臣下的知人任贤有关,然而,细读慢品,本章没有任人唯贤、唯德之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子贡问友(12-23~24)
国学经典2
谦谦君子幽如兰——《论语》悟读【181】
钱穆:《论语新解》电子版——泰伯第八
《论语里仁篇第四》主要讲什么(2/2)
【儒】论语·颜渊篇(23)文化沙龙是交友的最好模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