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2年,更慢,更放松,更不患得患失

又是好久没更新,先祝大家新年一切顺利!

前几天和朋友吃饭,聊起他妹妹去年毕业特别惆怅,自己特别想去做快消品FMCG的市场,因为觉得有意思,是“品牌”的产品经理,有发展,而且工作综合有趣,能实现兴趣和工作的双平衡

但大家也知道,国内的FMCG就那么几家,掰手指脚指头数的清了,每年招聘的岗位名额也就那么几个,于是他这妹妹虽然背景实习成绩条件都无比优秀和匹配,还是没招进去。

于是她就进入了漫长的焦虑期。

我说,根本不用焦虑,拉长了看,未必不是好事,很可能你妹妹的天赋点就在那里,或者说,未来的路就不存在在那条线上。

是不是你妹妹成绩一直优秀,顺顺利利,感情学业都不错,一直被家里亲戚夸奖?要是又一个好好学生,这次反而是好事,总比30岁以后在遇到挫折的成本小得多。

1

人对于工作生涯的规划永远是动态的。除了少部分职位,不会有谁会干一个行业一辈子的。都是在打工者到管理者到治理者这个路上反复横跳的,

在成为管理者之前,学到的东西都是如何努力,如何工作,对行业的了解,对企业的理解。努力是选择的基础。

在上到管理者这层,基本上各种因素加一起,(自己的努力按照个因子加进去),这个过程至少筛掉9成的人。

然后到治理层,再筛掉9成的人。能一路打工最终成为公司治理层的,99人里有一个就算最多了。

这过程里就包括了,你换行业,换职业,甚至换城市等等等等。

就连企业都不会存在太久的时间,更何况自己所在的位置。中国一个中小型企业能存在5年就算牛逼了。

所以很多人说,跳槽的第一要义,并不是你是不是喜欢另一份工作,因为说白了,大部分工作都是围城,给你钱就是让你遭罪的。最后都一样无聊只不过没做之前没发现。

而是,能不能帮你往管理者更进一步。无非是当前工作给了你比平均水平慢的晋升管理者的速度,或者下家给了你更快的。

理解这一点,再回头看很多事情就风轻云淡了。说不定新的工作给予的速度更快,

因为尽快达到管理层开始新副本才是王道。开始打和没开始打管理层副本,塑造出来的职场状态是有本质性不同的。

2

“我需要年轻时候有自己掌握项目的错觉”

“我需要年轻时候自由平等晋升的工作氛围”

“我需要年轻时候的工资很高很体面”

以上思路企业怎么会不懂,而最需要年轻人的行业。互联网就是践行这条路最厉害的。工资前置,企业文化年轻化扁平化,再加上自己掌握大DAU项目的错觉,基本上就特适合年轻人。

但其实本质上其他东西还是没变,在互联网待到30岁,面临能不能上得去管理层的选择。这时候,新公司还有资格拼业绩,老公司基本就拼人际关系了,因为什么项目出什么业绩是有大致范围的。就算把全抖音的流量灌给多闪,不还是死了。

如果一直沉浸在这种不需要磨练人际关系,事儿做好就可以,能力决定一切选择不重要,扁平化的这种文化里,那最好你做的是HR。

所以侧面一想互联网不招35以上的总监很正常,你都35了才刚做到管理层,在互联网这种需要大量新人的模式下本质上已经就很慢了。

因为这将决定你在工作里跨第一步的速度远远慢于别人。

3

为什么非要跨?

从单点到协同再到网状的区别。随着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对于工作,公司的理解都将发生质的改变。

乔布斯说了很多鸡汤,有一句说的我比较任何,那就是优秀的管理者能让大家有个共同的愿景,然后管理好一帮人一起朝着这个愿景努力。

组织层层剥离,到最后都是人和人之间的打交道。公司内部的商业化,采购,财务,人力,公司和公司外部的公关,法务,销售,甚至公司内部的各种项目会。

任何公司和企业最终都是一个聚集,管理和操控一帮人的游戏。如果学不会管理人,那基本上你在“打工”这条路上的前景也就到头了。

你手里有一只懂事的猫,一只不懂事但是能自理的猫,你一定会先扔掉前者,因为它大概率可以被其他公司收养。

所谓的“职场情商”有时候就这样,工作一两年自己努力基础还不够那就不说了,努力是一切的基础。工作三四年之后还一直闷头做事不知道管理者该做什么该学什么,那基本你在这个公司也就不用呆了,该跳槽了。

做事儿需要的是执行力,效率,聪明度。

做人的管理需要的是共情心,抗压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资源撮合协同能力。

把一个事儿从0做到80分确实不难,但让一群人达到60分平均分并且还不互相抄袭出错,这就不是一般的大师了。

4

不过很多人又说那既然这样我躺平算了,反正30多了还是个基层,倒也不用这么紧张。

因为大部分40岁以后的人总有自己的赚钱和生活方式,很可能那些比你早开窍努力的人就算从100个人里成了那10个人,也可能在后续10晋1的过程中被筛掉。

而且年龄到了,最后殊途同归。

像我朋友圈写的年终总结一样,每个行业里都有一些毛巾拧出来的水是被小部分人赚走的,既然你都参与拧毛巾了,不如就多走几步。

这多走的几步,就和冬天多穿的秋裤一样是人到中年最后的底牌。走的多了就是传家宝,下一代还能继续穿。

所以也印证一个不变的道理,任何行业顶尖的人不会做到管理层,因为在“行业认知拧毛巾”和“个人情商认知提升”这两块前者进步的更快更大,那肯定就自己去做生意赚自己的钱了。

而那些“个人情商认知提升”较快的,才有资格当上管理层。

更大多数人的最终还是被淘汰。不过也不要紧,因为人的认知都是守恒的,30岁没明白的事儿,35岁可能想明白了,那就继续拧毛巾多走几步,最终很可能和那些当上管理层的人一样,甚至还要更好。

5

所以最后和朋友说,你想这么远,再回头去思考,第一份工作是不是光鲜亮丽,是不是最符合自己,其实根本没你想的那么致命。

具备超过认知水平的患得患失其实也是完全没意义的事儿。认知上来了,底子上来了,未来哪条路都好走。

底子慢认知慢还不趁年轻努力,还原地打坐自怨自艾,那以后连锁效应起来你就更慢,最后为了安稳30多岁连第一层管理层都没突破,还在做着霸道男总裁和女强人的梦。

选工作的时候,选职业赛道的时候,甚至选老公老婆的时候,

其实如果能这么思考问题,就会少走很多弯路,也会少很多不必要的庸人自扰。

很有可能看着光鲜亮丽的工作和职位,其实拧不出多少水来(所以才看着干净整洁)。年轻时越焦虑越着急越想得到的东西,其实反而是条弯路。

所以很多时候也特理解为什么很多选调生要下基层两年,为什么三甲医院医生要去规培很多年。

接触的人多了,才能更懂人心。在体制内和医院这种看似按部就班的地方,这将是基本能力,所以必须补。

6

啰里啰嗦这么说,希望大家2022年步调更扎实,不要为了一些当下看起来很重要但长远完全没意义的上烦恼,抓主要矛盾,把职业生涯也无限的延迟满足感下去,这才是所有工作,所有职业生涯的最终解决办法。

最近几天西安的很多事情,不知道一到五期的学员有没有回想起我课程里面城市模块讲过的那一个多小时。你是不是本地人,其实在某些城市非常重要,西安,天津,就是如此。

城市分化基本已经定型,其实我觉得现在再去思考哪个城市明眼人应该都看得出来了,我就不啰嗦了,希望四五年前你做了正确的选择,一个城市会给你的职业生涯甚至家庭贡献多少加速度,都是不一样的。

世界变化很快,但很多事情永远都是不变的。慢慢来,放轻松,不用患得患失,把握能把握的变量,在变量中付出认知,坚持在不变的确定性上付出效率和速度,这最后的结果就不会太差。

慢一点,轻松点,享受人生,也享受工作。为了拉长远看完全没必要的很多事情在当下焦虑,很可能错过沿途最美的风景。因为很可能,你的在意毫无用处,最后决定未来的,还是那些不变的东西。

我们的知识星球将在2022年春节后择机开始,请大家稍安勿躁。我将保证你不会在市面上其他任何地方看到这么有价值的信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职场人,一定要在30岁到35岁爬到管理层,爬不上去,要及时换工作
【职场故事】谨防“办公室毒药”
技术岗转管理岗?先问问自己这5个问题
30岁还做不了中层,职业生涯是不是就废了?
老板一般在乎管理者的哪些能力?
工作10年,悟出什么职场道理?赚钱跟努力的关系,不是你想的那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