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将军,起风了

夜色催更,执笔窗前,我再次打开课本,翻到《周亚夫军细柳》,于心底轻声念起课题来。

这篇课文,今天我赛完了,可是我又觉得自己并没有赛完了,下课铃响起的时候,我的手心全是湿的,学生跟我说,老师你的手在颤抖。在那一刻,我的防备一下子溃不成军。我解释说,只是因为上完了这节课,有点儿激动,激动到热泪盈眶。

课后,我信心满满,陶醉在一种自我欺骗中。这节课,我上得好,简直无懈可击,然而实则我漏洞百出。我似乎太拘泥于自己的设计,放弃掉自己那些天花乱坠的想法和灵感,这篇课文我有太多的东西想要表达,但我选择最为平常和最为保险的手段,我承认是我拙劣了。

为此,我将结合前后几次试课的反思,写下我的备课手记以及课文解读,供各位评析,如有不到之处,还望不吝赐教。

在赛课开始选择课题的阶段,我曾经有过两个选择,是选择上《昆明的雨》,还是上《周亚夫军细柳》,这两篇课文我都是第一次接触,第一次教。前者是汪曾祺的一篇现代散文,后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属古文言文。

新课标中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目标定位在“读懂”,“重在提高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以及文言文实际阅读能力。”然而在实际的生活中,不少学生对古诗以及文言文学习不感兴趣,一来是学生觉得文言现在根本用不上,就没有学的必要,就算学也是为了考试,具有很强的功利色彩。

我在试课的时候问过学生:“咱们学习古诗和文言文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学生异口同声的答:“考试。”二来是课本上的古诗、文言文成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因为要背诵和默写,学生挺讨厌这些。这样,我提的问题在学生心里面只是一句口号:“考试。”为了考试而学习,多么平易近人的答案。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明白古诗、文言文的学习的第一要务并不是为了考试,古诗、文言是我们民族的语言,那些经过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脍炙人口的文言文,积淀了我们民族悠久文化与厚重的思想,从《记承天寺夜游》中,我们可以触摸到那如水的月光,和苏子一同步于中庭,就算我们一句话也不说,那也是极好的。在喧嚣的凡尘里,品味一个“闲”字。从《论语》中,我们可以吸收孔子思想的精华;从《劝学》中,我们可以听到长者的谆谆教诲;从《项羽之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英雄末路的那种深深绝望……在这些诗词古文的字里行间,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站立的人:他们或一身傲骨,蔑视权贵;或意气勃发,壮志凌云;或偃仰啸歌,寄情山水…… 

我是喜欢教古诗和文言文的。至于怎么教呢?无非是基本的诵读,字词的落实,简单的翻译,文言现象,然而在实际教学里只剩下了简单的诵读、翻译、归纳,文言文教起来无味,学起来无味。教者为了教而教,学生为了学而学。文言文不只是只有诵读、字词、翻译和文言现象啊,还有那千锤百炼的语言、斐然可观的文采、匠心经营的章法。

于是,我对《周亚夫军细柳》一课,又有了新的认识。我感叹司马迁对于《周亚夫军细柳》的处理,在言语的细节上,将每一个字打磨得珠圆玉润,使之在塑造人物、语言的乐感等方面显出无比的力度与深度。不管是一个句式,一个标点,还是一个用词,在这些语言的细节上细读文本,我俨然在读一幕历史话剧。

话剧的第一幕是敌我双方的对垒,“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在课上,我让学生观察这段句式,学生很自然能够说出这是一组排比句,还能说出排比的功用——增强气势。我追问,在这里仅仅是为了增强文章的气势吗?有学生答道:突出军情的紧急。

怎样来读?

先突出一个“大”字。

是的,这一段主要围绕“大人边”之 “大”来构建段落。汉文帝三封将军“以备胡”,是从内容上写胡人“入 边”之“大”:边关吃紧,战势严峻。连用三个“以...... 为......”的排比句式,以排山倒海之势从言语上体现了“大”,以此增强文章的气势,形成一种山雨欲来 的危急感。司马迁很在意言语的细节,他打破言语的惯性,在第二句中省略了“以”字,看似唐突,实则省略后的句子不仅在视觉上间隔缩短,而且朗读时彼此节奏加紧,更显军情危急。三个句子之间张弛有度 ,营造了语势上的跌宕起伏,犹如琵琶独奏,十面埋伏,最后用“以备胡”收尾,犹如弦断声停,军情危急的氛围直达巅峰。

话剧的第二幕是上自劳军,军营的众生百态。一句“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司马迁深谙读者的心理,知道如何让笔下的文字爆发出张力。“上自劳军”四字可谓对全文关键情节的精练概括。然而皇帝所到之处,群臣跪拜,君王威风凛凛,甚至如同盗匪入境,“霸上”“棘门”“直驰入”“已而之细柳军”,两个边防大营,瞬间如闪电划过。这是劳军吗?这分明是为了显摆君王的霸气呀!文章于寥寥数字间,写出了似“劳”非“劳”,写出了君王的霸气和将士的媚气。但作为语文课堂上的解读,在这里,我们需要关注文本的语言。

司马迁惜墨如金,在读者失望时把镜头转向细柳军,既合乎文章主旨。此处将士的媚气、君王的霸气与下文将士的刚气、君王的“受气”形成强烈的反差,所有的一切都在为周亚夫伏笔。司马迁描写细柳军时精心选择了语言, 一连用了四个动作短句组成四个特写镜头:“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其中“被甲”是整体特写,“锐兵刃,彀弓弩,持满”是局部特写。短句的运用与镜头的特写相得益彰,很好地体现了细柳军营严肃的氛围,与霸上和棘门军营迥然不同一个个将士身穿铠甲,刀刃出鞘,张开弓弩拉满弓。这哪里是迎接君王的到来,分明是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出战啊!

师:读到这一句,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刀剑出鞘的声音。

生:我听到弓箭拉满,弦绷得紧紧的声音。

话剧的第三幕周亚夫与汉文帝的对手戏。

先驱曰:“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

“先驱至,不得入'于是先驱曰:“天子且至!” 一个感叹号,将人物说话的神情语气淋漓尽致地表 现了出来。在叹号的补充下,原本粗笔勾勒的“先驱曰”三字就带给人无穷的回味——先驱是如何“曰”的呢?与此同时,前文之“不得入”三字的简笔也变得丰富起来,带给我们无限的画面感与想象空间— 初到的先驱与细柳军的军士之间发生了什么呢?“军 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这句话的句号则尽显军门都尉之“曰”的神情和态度,与之前的叹号形成 强烈反差,一个盛气凌人、怒不可遏, 一个有礼有节、淡定从容。这不仅反映了“曰”者的品质,更体现了 周亚夫的治军有方与训练有术。一个标点的背后有着音容,有着故事,隐藏着一个高大的人,蕴蓄着作者对人物的情感看似平平淡淡的文字,就因为标点的存在而摇曳生姿了。

然而这些对话,只有一句是周亚夫自己说的,将军亚夫持兵作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揖和拜是有区别的,作揖的基本手势是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对右拳或包或盖。《说文解字》曰:跪,拜也。也就是说古人的跪就 是用来行拜礼的。

拜比揖的礼节重,拜要下跪,而揖不必下跪只是左手扶抱右手,抱抱拳而已。“ 拜 ”礼多用于下级对上级, 如臣下对君王 。而“ 揖 ”礼多用于平辈之间有时也用在与陌生人打交道时。

该如何理解周亚夫为何不拜呢?揣摩人物心理,我们不难发现,除去君臣之节,周亚夫与汉文帝就是平辈。上一代周亚夫的父亲周勃给汉文帝的父亲刘邦打天下,到了这一代周亚夫给汉文帝平定七王之乱,镇国安邦。从这个角度而言,周亚夫与汉文帝在抛去君臣身份之后,是可以用揖礼的,当然更为关键的是,介胄之士不拜,这已是古往今来的惯例。

周亚夫见君不跪而以“军礼见”。相比于在霸上与棘门的待遇,文帝在细柳军营可谓是威仪无存。但他没有半点怨怒,反而“改容式车'极力称赞周亚夫“此 乃真将军矣”。我们可以想象:汉文帝被令出如山、刚正不阿的周亚夫震撼了,“改容式车”之时,他已然忘却了自己是帝王,心中唯有对周亚夫的敬佩与赞叹。当他回到座位上时,才发现自己没有对周亚夫说过一句话,他似乎觉得这难以表达自己对周亚夫的敬意,但此时的周亚夫早已不在眼前。于是,汉文帝招一招手,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汉文帝感慨道:“嗟乎,此乃真将军矣!”一个叹号里,包含的是细节,是故事,它带给我们无比丰富的想象。

话剧的第四幕,当皇帝车舆出营之后,周亚夫望去文帝远去的背影,他会想写什么,或者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说:嗟乎,此乃真明君矣!

我以此环节作为下课前的一个拓展,时间刚好,学生说得差不多,也就刚好打下课铃了。但我觉得周亚夫他也有可能一句话也不会说,因为他太真了,不是不通人情世故,而是身为将相就注定只能为帝王劳身费命,他不会有太多情感和诉求对汉文帝要表达,文帝,我好辛苦,驻守边关好累。文帝,谢谢您来看我,您真是个好皇帝。他是不会说这些话的。

这时,我的耳畔传来一个话外音:“将军,起风了!”


关注和转发是最长情的告白

往日推荐

郭襄:世人慕我豪情万丈,我独恋你情深似海

你看,那个人好像是从武汉来的

《白雪乌鸦》:一场疫情下的生命群像

为什么男生都喜欢瘦瘦高高的小姐姐?任盈盈:我呸

有一种潦倒,叫做杜甫

钟灵:你吃瓜子不吃

高适:生活处处是委屈,但前路还有诗和远方

黄蓉追郭靖花了多少钱?

[注:点击题目即可阅读]




 
公众号:guqiushui12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利用文本资源“真”教“自”读
周亚夫军细柳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
《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集体备课:吴德金 李佳
【百家之声】我用“六步教学法”去教《周亚夫军细柳》
备课手记6:一字胜千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