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做中学”与教育的分寸感



我们成人有时总是在琢磨“应该让孩子知道些什么”,但并不去琢磨“孩子能够自己学到些什么”。他们总是把小孩子当作大人看待,而不想他们还没成人呢。

“做中学”首先是在科学教育中提出来的,后来延伸到数学等其他学科。但我想说的是,“做中学”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十分重要。比如,我教女儿吃饭就是采用“做中学”的策略。

“做中学”过程中父母要做到“和善而坚定”,所谓“和善”就是态度温和,不恫吓、不责斥;所谓“坚定”就是凡是应讲规矩、戒律和原则,不可因小孩的撒娇、哭闹或耍小聪明而改变,而不因其他人特别是祖辈的反对而放弃。

于是,女儿小时候吃饭,我努力逐步叫她独立用餐,同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吃的时候,提醒她尽量不要把米粒掉在桌上、地上;吃饭时不要走来走去,要人追着喂她;根据碗里的饭粒吃得不要剩余;饭吃好后,要把碗筷放好等等。这些日常的琐事,看似平常,但确是培养孩子做事井然有序、专心致志、提高做事效率的好习惯的重要途径。


关于“吃饭时如何放好碗”这样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其实真实教育起来也是要值得考究的,因为它恰恰体现了一个父母的教育分寸感。

一次,女儿吃好后,把碗放在桌子的边缘就匆匆跑开了。我一看不对,就叫过来,耐心地告诉她:“雨亭,这样放碗,碗很容易被自己或别人碰到,掉在地上打碎的。应该放在这个位置……”于是我做了一个示范动作,把碗放在至少离桌边3040厘米的位置上,然后让她也跟着做一做(注意一定要让孩子做,有时可能不止做一次)。

过了几天,她吃完忙着去跟小伙伴做游戏,又给忘了。还是把碗放在很边缘的地方,我又叫住她,让她纠正自己的错误的摆放位置。这次与这次稍有不同,上次是进行了示范,这次没有示范,发现女儿也能基本到位了,说明她有进步了。

又过了几天,又忘了。这次,我就更严肃了。我把她叫到跟前,让她站在那里进行1分钟反省(这也是从《一分钟批评》中学来的):你犯了什么错误?应该怎样改正?今后如何去做?

你看三次的教育方式是有区别的。一次比一次严肃、严厉。要给孩子改过自新的机会和时间。



如果年青父母不关注这等“小事”(殊不知“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没有耐性去培养孩子这些小事形成的习惯。一旦出了问题或看了不顺,又训斥一下或打骂一顿了,是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的。另外,如果第一次孩子犯了错误,就十分责怪,这是教育没有分寸感的表现。教育子女能否掌握分寸是十分重要的。“过犹不及”“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都是讲要掌握分寸。失去分寸就违反了教育规律,那是教育不好孩子的。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在《小逻辑》一书中讲过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农夫赶着一头小毛驴在路上走,他看小毛驴驮着货物毫不费力就给小毛驴背上增加货物,加完后,看小毛驴还能驮,就又加一点,就这样一点一点的加,最后终于有“一斤”货物加上去把小毛驴压垮了。

你想,第一次偷东西要打他(她),第一次因为碗筷没有放好就打他(她),犯一点小错误就打她,不是说明偷东西这样的大事与与放碗筷这样的小事的严厉程度是一样的吗?这样,孩子就要开始糊涂了:到底是哪件事重要,哪件事不重要呢?

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打骂”的环境下,久而久之,对此种教育方式产生了“抗药性”,于是在另外的场合(如学校、社会)上,对于教师或别人的小声提醒与提示就会根本不予理会,这也是我们学校老师普遍感到“现在的孩子难教”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如果是因为教育没有分寸感,引起孩子没有分寸感、怕惧和敬畏之心,那么这样的教育一定是失败的教育。试想一下,长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成长,孩子长大后非常情绪化,做事没了分寸感,你又能怪谁呢?

有句话说得好:孩子的“活的”,我们的教育也要是“活的”(陈鹤琴“活的教育”育儿理论就是讲的这个道理)。如果孩子是“活的”,而家长在教育时却是用的“死的”、简单粗暴的方式,是不行。因此,作为家长,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一定要淡定、从容、仔细、周到,特别是要有耐心,如同文学家沈从文老先生说的“要耐烦”,不要问题把“烦死了”、“烦透了”作为口头禅,这样浮躁的心态是教育不出好的孩子的。

关于要不要打孩子,这也是没有定论的,需要因人而异、灵活处置。如果你的孩子调皮捣蛋、屡教不改,就要在坏习惯刚刚“萌芽”之时,耍一下“杀威棒”,捧一下也未尝不可,古人云“大棍棒底下出孝子”也有几分道理,但不是死教条的运用,更不能滥用,否则肯定适得其反。如果你的孩子本来就是态度认真的,诚恳的,像有的孩子,只是因为手指协调性发展未到达成人程度的原因,造成打碎碗、碰掉杯子等事情,我是从来不打她的,也不去大声责备,即使妈妈要大声批评,我也示意免去。我总是耐心地指导她如何收拾“残局”,告诉她今后如何避免发生此类重演。

据最新理论,一个习惯的养成(比如我刚刚说的“如何放好碗筷”)远不像许多心理学教科书写的只需要21天。伦敦大学的健康心理学家费莉帕.勒理招募了96名志愿者,让他们持续84天重复三项与健康相关的运动(如饭前15分钟运动,晚餐前50个俯卧撑,等)结果发现全部参与者平均需要66天,最早的在18天就达成了自动化。

成人的习惯需要假以时日,何况是孩子呢?孩子吗毕竟是孩子,好的习惯哪有那么容易就养成的?多一点宽容,多一份等待,因为我深深地知道:花开总有期,功到自然成。


附重要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版)中的“手的动作协调”中的规定

34岁儿童要能用笔涂涂画画;能熟练地用勺子吃饭;能用剪刀沿直线剪,边线基本吻合。

45岁儿童能沿边线较直地画出简单图形,或能边线基本对齐地折纸;会用筷子吃饭;能沿轮廓线剪出由直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吻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家庭教育中“度”的把握
!!!!!生活习惯决定学习习惯
端起碗筷莫说教
一定要教给孩子的9件小事,很实在!
成为好父亲,这30件小事你做到了吗?
糟糕的家庭教育:就是在小事上消耗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