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刍议传统文化教育与少先队员的自我完善

【题记】

  • 哲学思维具有抽象性、批判性和反思性。哲学的抽象性是一种“形而上”的,将人类的抽象能力发挥到最高限度,力求把握“无限”的抽象;批判性是哲学思维对命题和对象进行带有否定性的考察和分析;哲学的反思性是指它的批判矛头不仅仅是“对外”的,即针对一切外部对象和已有的概念及思想成果,同时也是“对内”的,即针对批判着的思想自身。

  • 任何决定都是感情对感情的竞争,理性只是感情的武器。正念冥想是一种有效的自控方法,要点在于接受和分析感情,而不是对抗感情。意志力方法是“对抗”,正念方法是“化解”。不提倡对抗,提倡化解。英雄的定义未必是刚正不阿、战死沙场,也可以是柔情似水、接济苍生。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它有着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坚持不懈地对青少年儿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任务,是进一步加强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高下一代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自我完善是“人有意识地改变自己个性的活动。”少先队员的自我完善,是指少先队员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队活动中,自觉接受少先队组织的教育,积极地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改造的过程。“改造”是其过程,“完善”是其最高境界。

当今,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正确地引导少先队员了解祖国,热爱祖国,实现自我改造到自我完善,正确地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重任。

鉴于此,本人拟就少先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实现少先队员自我完善两方面略述管见。

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少先队员自我完善的必要性

(一)为少先队员自我完善提供正确的目标导向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正的教育是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少先队员虽然有自我完善的欲望,但少先队员的自我完善决不是自发形成的,其实质是:“理想中的自我”→通过教育、匡正→“现实中的自我”。如果推动理想(即追求目标),那么就彻底破坏了自我完善的运行机制。

从根本上讲,爱祖国必须知国,只有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弄清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什么中国只能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少先队员们才能分清大是大非,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进而为队员未来一生不断自我完善提供准绳和指南。

1、传统文化教育为队员养成教育增添思想动力

有些同志认为,对小学少先队员只要抓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就行了,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似乎要求太高。其实,小学阶段不仅是基础文明教育的最佳期,也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期。古今中外许多爱国英雄的成长,往往是从小就在心中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

传统文化教育与养成教育一样有其自身的规律,要靠长期持久的训导才能实现其目的。因此,传统文化教育为队员行为规范训练养成增添了思想动力,而行为规范的训练教育又把传统文化教育落到了实处。少先队员只有在坚定的政治方向的指引下,才能自我训练,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实现自我完善。

2、传统文化教育为澄清模糊认识提供依据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不改革开放是没有出路的。“传统文化”就是生动的教科书,它将对少先队员从认识祖国、认识社会以及分析、认识自我起到指路明灯的作用,帮助队员排疑解惑。

(二)为队员自我完善提供丰富的营养素

营养素和营养是有区别的。例如,脂肪、蛋白、淀粉、无机盐类等等,都是营养素只有经过人的消化、吸收才能形成营养。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为队员又红又专,实行自我完善提供可能。具体说来,传统文化教育包括下列内容:

1、既要讲古代灿烂文明,又要讲当前建设的新成就,使队员认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进而激励队员爱国之心,党的性质队员报国之志。

2、既要讲我国古代、近代民族英雄故事,更要着重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胜利的丰功伟绩,进而认清“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3、既要宣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成就辉煌,又要让队员清醒地看到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有差距,还要艰苦奋斗,振兴中华的强烈责任感,自强不息,奋发图强。

4、既要大力宣传改革开放的意义,又要强调警惕西方消极不良思想侵蚀,教育指导队员分清是非,增强免疫能力。

(三)为少先队为队员自我完善提供有力的保证

少先队教育,应以少先队员襀自我完善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但这个目的,必须以少先队活动为媒介,以少先队阵地组织为载体,以辅导员老师和广大少先队工作者悉心栽培浇灌为基础才能最终实现。

1、少先队活动为自我完善提供媒介保证

活动是少先队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生动活泼,具有习性、系列化的活动对队员不断地自我完善,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结合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可开展下列活动:传统文化知识展览会、传统文化知识故事会、传统文化知识宣讲队、传统文化知识抢答赛和传统文化教育问答会、传统文化教育演讲会、传统文化教育征文赛、传统文化教育讨论会等等,使传统文化知识在队员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爱传统文化感既溢于言表又铭刻心间。

2、少先队阵地组织为自我完善提供载体保证

如何优化少先队教育的“微社会环境”──少先队组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为任何一个“我”都是属于“我们”的,这个“我们”,便是少先队组织。通过“我们”教育“我”,实行是一种自我教育:“我”意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都是在“我们”中进行的。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得好:“要采取这样的方式──在每个学生不得不参加共同的活动。这样,我们就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就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这样的集体组织便是队员自我完善的重要“参照系”。此外,还有许多非正式团体,也要注意采用引导、诱导、因势利导的“三导法”加以利用。总之,只有优化“我处完善”的小环境,才能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才能形成有效机制,引载队员乘“自我”之舟,到达理想之金色彼岸。

同样,阵地建设不容忽视。这里特别要提出重视“班队文化”建设的问题。班队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新开辟的“领域”,和校园文化一样对队员的思想情感、行为品质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关巨大的文化价值。不仅如此,它比校园文化更为小型、更为灵活和现实,因而更有教育性(情境性、渗透性、暗示性)和实践性(产生“强化效应”和“移化效应”),同样应成为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实现队员自我完善的重要机制之一。

3、辅导员为自我完善铺路、架桥

辅导员应该做少先队员自我完善铺路人。首先,要对传统文化教育及其效果有极高的期望,对之充满信心,这样才能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期待效应);其次,要研究少先队员新特点,探索新路子。总之,辅导员要“传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道”,“授业”──授自我改造、自我完善之“业”(方法),“解惑”──解改革开放新问题之“惑”,为队员自我完善铺路,从此岸及理想彼岸架桥。

二、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以上我们就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现少先队员的自我完善必要性、可能性及重要渠道进行了阐述,但我们还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系统论观点、教育心理学的有关观点对其实施过程的原则方法及注意点作如下思考:

(一)遵循内化原则,处理好灌输和内化的关系

内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在教育者和一定教育因素的作用影响下,将教育者传导的社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种种行为规范主动吸收、接受、移入自己的大脑,成为道德品质和精神需要的一部分,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的过程。

内化是一个从外部要求到内部需要的复杂认识过程。少年儿童心理发展水平较低、认识水平不高,世界观、人生观还没有形成,价值观也没有定型,有不成熟性和巨大的可塑性,这为其内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一种社会要求和良好品质一旦被少年儿童内化,便构成其主观需要一部分,成为其价值准则,成为他自己终生恪守的信条、信念、信仰的社会要求,对其行为具有规范、指导、监督作用。因此,遵循内化原则,对于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现队员自我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现队员自我完善的最终目的,首先必须把握坚定的政治方向,处理好灌输与内化的关系,从而指引自我实践的方向,指导人生价值的倾向。对于“灌输”,许多人不理解,也不赞成,其实它也是一种内化,“客观上的内化”。我们强调灌输是因为:一,队员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你不灌输,有人灌输;二,队员具有主观能动性,他们两者的辩证关系是,无论是上的系统灌输,还是微观上的点滴灌输,都必须以内化为前提,只有内化为队员自己的观念,才能成为推动自我完善的强大动力。

(二)捕捉最佳教育时机,处理好与内化的关系

所谓渗透,是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渐进入其它方面。渗透,要讲究捕捉最佳渗透时机。这是因为,从渗透的特点看,它不是靠政治言论的说教,而是通过文字图片、报刊画廊、主题活动,领会思想内容,受形象感染,其形象感染有它的感染时机;从渗透方法看,它是“润物细无声”,这“无声”,随情境的创设而展开,其展开过程有张有弛,渗透也有时机上的抑扬;从渗透本质看,它是知(认识)情(情感)的统一体,是语言文字、图片画报、活动情景中流露的高尚情感与自我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的理性接受和精神感染,其间情感的感染性、情境性、两极性和认识过程紧密联系又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紧密有关,只有捕捉到最佳的渗透时机,才能有最大收效。

那么怎样捕捉最佳渗透时机呢?

1、善于创设少先队教育情境,引导队员入境而动心

情境是队员先自我认识的需要。自我认识又是自我感受、自我体验产生、变化、发展的基础,所以情境能把自我完善推向深入。引导队员入境而动心,既要考虑环境布置、音响效果、语言感染等因素对情感产生的综合作用,又要考虑情境本身内在的激发性。

2、善于流露自己的实感真情,感染队员动情

小学少先队员最敬慕的还是老师,辅导员老师情深意切的表现,无疑会极大地影响队员的情感,促进其品德的形成和人格自我完善。这里的“善于流露真情”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情景中,掌握契机而激情,把自己的情和故事、活动中表达的情,融为清清细雨,去“无声润物”,从而把“渗透”时机,推向最佳。

(三)依据系统观点,把握好梯度和层次

少先队员由于认识和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并不能一下子接受社会的一切要求,对某一具体要求,他们也或接受或排斥或无所谓。只有当社会的要求与自己的需求和认识水平相一致时,才能将其内化,纳入自己的需求结构。

传统文化教育要求我们循序渐进,注意以队员的年龄特点和个人需要按层次逐级分解,逐步引导升华,最终实现自我完善的整体目标。

1、运用“登门槛术”,获得“得寸进尺效应”。

“登门槛术”是商业推销中常用的一个心理原理,即先从小的着手,步步为营,最后达到推销商品的目的。借鉴“登门槛术”,少先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现队员自我完善,要求我们把这个总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这样每个目标的期望值增大,于是自我激励能力也就随之增长(因为激励力量=期望值×效价),这样目标一点点提高,积小胜为大胜,队员们在自我追求中获得成功体验,向新的更高的目标努力,这就获得了“得寸进尺效应”。

2、把传统文化教育与《少先队纲要》紧密结合。

《少先队纲要》系统论知识为指导,体现了系统、要素、层次的辩证关系。教育目标及内容设计都呈现出纵向序列结构,较好地解决了阶段目标与总目标的关系。传统文化教育及队员自我塑造、自我完善都应与《少先队纲要》紧密融合,从大目标着眼,小目标着手,最后实现总目标。笔者认为,可作下列粗略分解:低阶段应开展“比童年”教育,认识旧社会人民的苦难生活和新社会人民的幸福生活;中阶段应开展“学英雄”教育,认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幸福,勤奋学习;高阶段应开展“了解社会”教育,走出校园,了解社会,树立远大理想,为改革开放取得更大成就和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自己的师大贡献。

总之,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实现队员的自我完善是一项长期艰巨但又是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任务,每个少先队工作者都应充满信心,研究队员的心理特点,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努力完成党和人民将给我们的这一历史重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南海听风】行规范队礼,做最美队员|陈元丽
刘民:借鉴项目学习 实施队会“六步”操作
许营学区小学部 从小学先锋 长大做先锋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少先队工作总结
[转载]少先队活动记录
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试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