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眼前事,想起了两篇著名的城乡小说

【题记】

旅游需要的不是家,旅游需要的是未知,是看到未来的可能性,是让你释怀、让你脆弱、让你怀旧、让你快意、让你美好的地方。

演化最初是陌生的,但你慢慢习惯,慢慢接纳,慢慢体验,这就是造物弄人的过程。

这几天,苏州城里的人越来越少了。

外出有事,跟滴滴打车的司机聊了起来。他说,他也要回去的,他的家在山东。他还说,钱是赚不完的,过年总要回家的,看看父母,走走亲戚,人之常情。听着实在话,听得心里暖暖的。

一晃来苏州也有18年了,在城市和乡村生活之间有了交集,也有了更多体悟。城乡比较,市民与村民比较,各有各的归属,各有各的心系,各有各的演变史。

由此,在读小说时,也特别喜欢城乡题材的小说,也即既有城市生活经历又有乡村生活叙说的那类小说。

家里的旧书旧小说,扔掉总有些不舍,但家小装不下也只能忍痛割爱。每每拿起一本旧书旧小说,总会模糊地、或者清晰地回想起,读那本书、那本小说的情景,当时的心境,以及所思所想……

于是,从眼前人和事,想到之前喜欢的两篇描写城乡生活的小说。一篇是《城乡简史》,一篇是《踏着月光的行板》。

看着这两篇小说的题目,也许就能调动起你阅读的兴趣了。

 《城市简史》 范小青

范小青的的短篇小说《城乡简史》,构思十分巧妙,时空跨度很大,一个城里人,记账的账本被捐书时捐错了,到了大西北,被分到一个贫穷的孩子家中,但却改变了他们家的生活,因为“熏香油精”,因为“蝴蝶兰”,一对父子来到城里打工……

城里的那个知识分子叫自清,他爱书如命,这一点倒是跟我很像。自清因为买书太多了,家中积书成患,所以将一部分书捐给了贫困地区的学校,不曾想将一个账本混在书中捐了出去。自清一直有记账的习惯,以前因生活拮据,记账为了更好地控制收支,之后生活好了,有房有车,相当富裕了,但自清还是有记账的习惯,仿佛成瘾了。账本的丢失,引发了自清一场心理和身体的不习惯。

这本账到了哪里呢?恰巧是到了乡村的一个叫王才的人手里。王才住在甘肃省西部一个叫小王庄的地方。王才被账本中的一笔账弄糊涂了,为了弄清“香薰精油”,研究城里人的生活,找来字典求证,继而举家杀入城市。

到了城里,王才处处感受到满足,“城里真是好啊,要是我们不到城里来,哪里知道城里有这么好,菜场里有好多青菜叶子可以捡回来吃,都不要出钱买的。”进城的王才干着低贱的工作,却没有低人一等的感觉;物质贫乏,生活反而充满了阳光与灿烂。

这让我想起,前天来我家调试新配冰箱的师傅,在聊天中了解到年轻人来自安徽。因为我们的疏忽,没有考虑角度问题,冰箱进厨房门有了不小的麻烦。师傅帮我们拆了冰箱门,再重新装上去,颇费了师傅的一番功夫,我一直说抱歉。小年青却一点没有抱怨之声,还帮我把里面的小配件一一拆了包装,一一归整清洁,细致得很;关键是他出门后,门还没有关上,就听到口哨声——真是一个“革命乐观主义者”!

十分喜欢城里的乡村人,他们为自己的生活所迫也好,为自己的梦想也好,在城市里艰难地生存着,生活着,也快乐着。因为,我也来自乡村,我既理解他们,也十分珍视他们的每一份劳动。

回到范小青的小说中,自清借着公差从城市到乡村去寻找自己的账本,王才凭着要求证的信念从乡村来到城市找寻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城市人与乡村人,却坐在各自奔驰的列车,在同一道路上失之交臂!

范小青的《城乡简史》笔墨近乎线条,没有一般女性作家的华丽和滥情,巧妙地展现了社会的变迁、人物的命运。据了解,作者从1982年初领取第一笔工资后就开始记账,目的是督促自己节约,记到后来,先前的作用和目的已经消失了,只是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心理需求了,但就是这些账单带来的生活感悟为范小青创作带来了创作灵感。

这又让想起我自己,是从上师范学校时开始记账的。结婚后,妻接了我的班,继续记账,现在用上电子表,于是能够更加清楚了解自己一年的收入、开支用在哪里,各自百分比,是否合理等等。

在小说中,两条线索──城里人和乡下人,并行不悖,但却让人不觉得乱,看得懂,品出滋味。用“简史”命名,小中见大,见微知著。

城里与农村有多少相差多少不一样,阅读中你能感受到。

这篇小说有着深刻的历史感,特别是提出了农村的教育附加费不足,校长被当被告,但却为了教育而奔波;文中也写到了山里的孩子的贫穷与教育的窘困……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正好与当时正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联系上,因为当年国家的两大重点就是:新农村建设与科技创新。农村不改变,人民何以幸福?科技不创新,国家何以图强?

不得不佩服苏州著名作家范小青的创作的视角、敏锐的观察力和历史感的笔触,能够评为鲁迅文学奖”也算是实至名归。

 《踏着月光的行板》 迟子健

看到《踏着月光的行板》的标题,你是不是联想起柴可夫斯基的名曲如歌的行板《月光》?是不是想到一种温馨浪漫的氛围?难道这是小说的基调?(行板” 一词原只用在音乐领域,讲的是含有优雅情绪的稍缓的速度

于是,你不得不赶紧去看看这篇中篇小说。

原来这是一部反映了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边缘人”生活的小说。

小说叙述了一对两地分居的清贫夫妻,一个在这个城市,一个在那个城市,好长时间才能见过一次面,过上一次夫妻生活。但他们不怕风霜雨雪,坚持准点相见。但是,上天却跟他们俩开了一个不大不上的玩笑,因为,当他迈向她的城市的时候,想给她一个惊喜时,她也想给他一个同样的惊喜,结果是两列火车擦肩而过,却没有能见上面;当他们再次想返回时,却又是同时的,又一次擦肩而过……

踏着月光的行板,是何等的滋味啊,这是打工一族的“含泪的笑”啊!

而夫妻对访的故事进行中,又穿插了二人车上所忆所历的片断性情节。时间跨度长达十余年,地点从千里之外的下三营子转移到哈尔滨和大庆,内容涵盖这对年轻夫妇的成长史、恋爱史、婚姻史、生活史以及社会底层普通民众斑驳的众生相。

总体看来,这篇小说可谓历时漫长、背景广阔、生活繁复、头绪众多,虽然缺少大起大落的冲突、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却写得真实、逼透。

这又让我联想到一个快递哥朋友的话:我一定要努力工作,我一定要留在这座美丽的城市。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小的“梦想”,只是有些人高调,有些人低调而已。

 结语

也许是我十分幸运,才能同时读到两篇同样精彩的城乡生活题材的小说,而且两位又都是著名作家,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他们都在叙写着一个“失之交臂”的故事。

《城乡简史》城里人自清与乡村人王才失之交臂,但彼此怀着念想,各自甘心追寻。,

《踏着月光的行板》虽然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但故事中两个年轻人也是失之交臂,透着生活的辛酸。

也许有“遗憾”或“缺憾”的故事,更能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和深刻的思索吧。

但小说中的人物,无论是谁,他们的心里似乎都有一团火,在点燃自己的同时,也在温暖着彼此——我们的世界需要这样的人,这样的事。

愿月光如水,愿生活如蜜。

年味越来越浓,愿每个城里回乡的朋友们,一路安顺,前程似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范小青《城乡简史》阅读训练
作家范小青:我想写一种敬畏之心
范小青小传
十月的乡村,如歌的行板
你有钱:网络账本,快乐记账,共同理财,一起分享!
有什么软件可以记流水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