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发刊词:自检就是自救——读懂身体语言,远离大病风险
我从中山医科大学麻醉学专业硕士毕业后,在公立医院做了近十年麻醉和疼痛治疗工作,这份救死扶伤的工作本以为会坚持一辈子,没想到,我竟然辞职了。

医生辞职的理由各种各样,有的人可能是家庭原因不愿意干了;有的人是找到了更好的工作;也有的人是因为压力太大,身体受不了,出现问题,选择辞职。而我是因为在一次抢救病人的过程中,被当时的情景深深地触动,决定辞职。但是辞职的目的,不是因为看到了惨痛的那一幕后,想要逃避,而是为了让更多人不再痛苦。

 


2016年的一天晚上,我正在值夜班,突然接到电话,“喂,许医生吗,赶紧下四楼帮忙抢救”。接到电话,我迅速通知抢救护士,拿好抢救设备,跑到四楼病房,只见病房里堵满了医生护士。

“许医生来了,所有人快让开!”外科主任朝围着的人群大声说到。我三步并作一步冲向抢救床,看到病床上布满了鲜血,病人情绪异常烦躁,四肢已经被布带系住,嘴巴和鼻腔一大口一大口的鲜血冒出来,脸部肿胀。

我大概用了10秒钟观察了病人的生命体征,血压70/30mmHg,心率每分钟165次,情况非常危急,必须赶紧采取气管插管,把呼吸道打通,不然几分钟就会被呛死。

和平时一样,我快速给病人注射了一支成人剂量的镇静药,因为镇静可以使病人睡着,全身肌肉变松弛,才能准备插管。一般情况,一支镇静药下去,60秒左右就能睡着,可这个病人却一直嘴巴紧闭。

我瞬间有些紧张了,因为病人嘴巴一直闭着张不开,血不及时排出会误吸进肺部,3分钟内插不好气管导管,病人就会缺氧,因为人体缺氧最大耐受只有5分钟左右,超过这个时间,就会有生命危险。

 


我的心跳在加速,十来个医生护士也在一旁,静悄悄地等待呼吸道打通的这一刻,该怎么办?只能继续打镇静药,我赶忙指挥着抢救护士,“再来一支镇静药”。就这样,第二支药打进去了,我心想,这次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就准备打通呼吸道,可一分多钟过去了,病人嘴巴依然一动不动,病人可不能因为气道不通憋死啊,这个时候我真的有些慌了,不知所措。

真的没有其他办法了,只能继续注射镇静药。我大喊:“快点、快点,再来一支。”“许医生,已经第三支了,确定还要给?”护士问到。“赶紧给,没其他方法,嘴打不开什么都没用”。第三支药进去了,病人嘴依旧紧闭。

一般情况下,一支镇静药,病人就会进入昏迷状态,我从来没遇到这种情况,都三支了,病人仍然没任何反应,麻药竟然没有起任何效果。三倍成人麻醉药量都不行,再给就会出问题了。

我想了几秒钟,无奈之下,为了救命我不得不用极端的方式进行抢救。我拿过螺旋式开口器,九年工作都没用过的困难插管设备,准备好后,快速从病人嘴角开路,由于嘴巴太紧,病人的一颗牙齿都脱落了,气道终于打开了,所有医护人员的紧张气氛才有了一丝缓解。

可是过了几分钟,病人手脚依然在乱动,头部使劲摇晃,这样持续下去的话,会对治疗不利。无奈,我用了些升压药,给了第四支麻醉镇静药,这是我工作九年来单个病人麻醉镇静药用过的最高剂量,这么大用量,一头牛也会在40秒内睡着,可病人还是使劲挣扎,我们怎么都找不到原因,只能几个护士在一旁把她按住,这样的痛苦挣扎持续了半个多小时。

 


突然一个医生说:“许医生,你看她嘴巴拼命在动,是不是病人有什么话要说。”我一看确实如此,我赶紧凑到她耳边问:“大姐,你是不是有话要说?”我话音刚落,只见病人频频点头。原来她拼命动的原因是想说话,可嘴巴插了管,根本说不了话啊。

病人出血过多,眼睛完全肿胀,根本张不开,更看不到物体,我让护士拿笔和纸来,让病人写。就这样,病人颤颤巍巍地用笔在纸上画,可我们却看不出来她写的是什么,病人手的力气越来越弱,我看出了她眼里的无奈和绝望。

看到这一幕,我们的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为什么会这样无助?为什么病人最后连交待后事的机会都实现不了?

就这样,持续了二十多分钟都没有任何结果,我们只能叫她两个孩子进来协助,两个孩子看起来都不到十岁的样子。当孩子们进来后,病人发出了恐怖的声音,看动作,病人想坐起来抱孩子,可她根本做不到,两个孩子趴在妈妈身上,嚎啕大哭,不断叫着妈妈、妈妈,可妈妈连应一声的力气都没有了。这场面,让所有在现场的人都泪流不止。

病人依然挣扎着用颤抖的手在纸上画着,在女儿和护士的帮助下,病人写出了她有一千多元放在床头柜子的角落。当她交待完后,拿笔的手松了,她的呼吸也停了。我这才知道,四支麻药也没起作用,是因为她想给自己的孩子交待后事,想坚持着,稍微再多活那么一点时间,而我们却无能为力。

两个孩子被护士拉出了病房,孩子一直死死抓住妈妈全身带血的衣服,这一幕我永远都忘不了。

 


作为医生,未能帮助病人解决痛苦,看着亲人撕心裂肺的场景,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无奈。

我又去调了这个病人的病例,看到这个病人不到四十岁,这个年龄,上有老,下有小,正是一家的顶梁柱。病例上显示,病人是高血压,且肺部有多种疾病。入院时血压已经是210/120mmHg。

在麻醉科工作,我面对的90%的病例都是重大疾病的救治,我每天看着一个个手术病人身处痛苦之中,他们的家人更是痛苦。医生常常在病人最危急和微弱时提供救命的帮助,但真正活下来的机会很大程度取决于病人自身的恢复程度。

对于医生来说,这句话一定不陌生,当病人问我们什么时候能恢复,我们总是不假思索的说:“恢复还要看每个人的个体差异。” 我在想,这个差异差在哪里?如果把差异补回来,让病人距离健康的体质越来越近,不就代表他能恢复,不再反复吗?突然发现在医院竭尽全力抢救病人,手术很成功,可是没有过几年疾病却会反复的原因,原来病人不改变生活习惯,再高超的医术,再好的中医,再好的保健品,都达不到理想效果。

 


上面这个病例给我的不仅是痛心和惋惜,更重要的是,作为医生,到底要如何帮助老百姓真正去远离这种痛苦,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就是将预防提前!

为了这个答案我到处学习、实践,我利用9年从医的基础,再加上这3年对几千例病人的跟踪服务实践,12年的努力让我没有白费。我发现一个规律:大病的早期是小病,小病的早期是症状,那就意味着,如果我给他们解读了身体的这些症状,他们开始改变生活习惯,症状就会越来越少,就等于调了小病防了大病。

我沿着这个方向,尝试给不同病人做了指导后,奇迹一个个发生了!以前大多数人对体检的认知是查出疾病,如何治疗,而健康体检的真正价值,应该是对体检报告的全方面解读后,同时结合他的症状,指导他的生活习惯,让每一个人明白健康长寿的方向,而不是指标正常,坏习惯依旧,继续胡吃海喝,指标不正常一辈子吃药,慢性病又变成急性病抢救!

我曾经遇到一个病例,患者因为感觉不舒服来咨询,他的症状有嘴麻、流口水、头疼、走路容易摔倒,结果量完血压后一切正常,当时我看他的体检报告,指标都在临界值,如果指标没有超过临界值,就没有达到治疗标准。结果回到家没几天,就听说因为一次吵架中风了!

我很懊悔,他当时的指标在临界值,但是他来咨询时身体已经有了症状,我如果能够给他一些指导,讲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的原理,他回去后就会注意情绪和饮食,他的家人如果也知道这些原理有可能压住火不会和他吵架,就有可能不会发生这个突然的状况。

其实很多体检后指标在临界值的人,可能就是一顿饭、一个熬夜、一顿酒、一次生气,身体就会发生疾病,出现突发情况,甚至导致悲剧!

我因为工作原因能和每个科室的医生都打交道,在和他们聊天时,聊到了每个人都清楚大部分疾病,在发生前半年、一年、甚至3-5年前,身体都会有症状,我们也探讨过为什么不去普及呢?很多医生的心声都是想普及,但因工作太忙抽不开身。还有因为医院分科,普及时总觉得不全面。

在这个系列课程中我也会收集各科专家的经验,对预防的关键点给大家做普及分享。

 


现在总算找到了我更大的价值,就是让亿万百姓获得自查自检的能力,最终实现更健康和幸福的梦想!为此,哪怕我付出再多,只要老百姓可以远离疾病的痛苦,不花冤枉钱,不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致残的情况,能让老百姓做到预防和远离疾病,我的梦想和价值就实现了!

相信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处在什么样的人生境遇,健康都是你一生的必修课!学习《自检就是自救》系列课程,不只是能救自己还能救家人,在改变中获得健康与幸福,把健康的能力还给老百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是医生护士的就转吧!
护士板面孔(我的随笔)
医疗经典笑话串烧
轻松一刻| 几则医学笑话,看完笑抽了
飞云情|住院随感
在医疗圈疯传的9张照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