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倪海厦《针灸》笔记2-2:任督脉与经络腧穴下
倪海厦老师的《人纪》分为《针灸大成》,《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五部分,这个顺序也是老师建议的学习次第。
笔者听的过程中记录了笔记,发出来意在分享给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但笔记难免参杂个人理解,希望读到本篇的朋友都是看过视频的。
对应视频《针灸大成2》52:43-1:53:47
这节课开始讲督脉腧穴
督脉是诸阳之会,阳气经行全身后.就会回到督脉。阳气如同河流终入大海,督脉就是这个大海。所以任督脉非常重要,关乎人的生死,我们要非常熟悉。
督脉跟任脉一样,没有井荣俞经合穴。书上讲考正穴法有提到,要知任督二脉之功,先将四门关闭,耳、目、口、鼻先闭起来。
下面讲督脉第一个穴长强穴
一、长强穴
1.定位:长强穴是足少阴、少阳之会,位于会阴区,尾骨下方,尾骨端与肛门连线中点。
2.主治:痔疮。
3.操作:长强穴下针时,采斜刺;长强穴,无谓补泻,引气到就好了,下针不用太深,一寸左右。
4.临床应用:医书上痔疮分很多种,比如长的像桃花就是桃花痔,还要分不同的治疗方法,其实简单说痔分两种:内痔、外痔。
内痔:中医定义内痔是先血后便。大便的时候,血排出来后,再出大便,不会痛。
外痔:是先便后血,便后一擦看到流血,这是外痔,外痔会很痛。
得了痔疮要不要开刀?
如果你觉得人生乏味,也可以找西医开刀,肛门是浊物经过的地方,很不容易收口愈合。所以你觉得人生尚可就不要开刀,开刀后产生瘘管会很难过,女性阴部跟这个就会连在一起,导致阴部排便,滴漏不止,很难过。痔疮虽然很痛,但也不会死掉,到现在还没有人因痔疮而死的,痔疮其实很好治。
痔疮如何治疗?
长强穴不管内痔外痔都可以治疗,灸或中药也可以治。外痔肿得很大,用三棱针针刺放血,放血时,带橡皮手套,用小一点的火罐把痔疮吸住,把脓血抽出来,这样痛就去掉了,痛是因瘀血累积有压力才会痛。很多穴道都可以治痔疮,长强是个大穴,内痔效果也很好。
二、腰俞穴
1.定位:督脉第二个穴道叫腰俞。位置在尾椎骨上和脊椎交接的地方。教科书的说法是位于骶区,正对骶管裂孔,后正中线上。啥叫骶管裂孔,如下图示。
2.主治:腰俞主治月经不来。治疗月经的穴道很多,不一定要在腰俞治,很少用,大家知道这个穴道就好了,老师说到现在没有用过。
三、命门与阳关穴
1.定位:找阳关穴时,先找命门,命门是第十四椎(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从侧面看,肚脐正对面的穴道是命门,从命门下两椎(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就是阳关。阳关穴和命门穴,先找命门第十四椎(腰二),再找再找阳关第十六椎(腰四)。
2.主治:
a阳关穴很少用到,可治腰痛,针灸都可以。
b命门针灸均可,可以治疗剧烈头痛,就是中医讲的角弓反张,西医讲的脑膜炎。
中医的搓榖道养生法:
命门穴顾名思义是生命之门,练功夫的人在肚脐下三寸的关元和命门,先观想成一条线。吸气时,这条线往下沉,一直沉到会阴,吐气时这条气往上升,升到顶时,吐最后一口气,再提肛门,这就是提肛养生法,医书比较文雅把肛门叫榖道,所以也叫搓榖道养生法。这方法的要点就在于最后一步提肛,你吐气,吐到后来没气了,你以为结束了,其实才刚开始,要到最后没气时,把肛门提起来,这是关键的一步。如此练习这条【关元-命门观想线】的弹性会逐渐变大,其实就是在锻炼下焦。
上述方法应用于日常小便,男女都可以用,小孩子从小你就要教他不要随时跑去小便,要等很饱满憋不住了才去。小便时,要大力排出,成为反射动作,尽量让力量很大,把气逼出去发一点声音都没有关系,如此养成习惯,每天都在运动下焦,就会长命百岁。
四、悬枢穴
1.定位:悬枢在第十三椎(第一腰椎)下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2.主治:治症跟阳关差不多,治腰痛等,三焦经会经过。
3.操作:强调下针时要贴骨入针。
笔者:为了听懂这段,需要了解一下腰椎、胸椎的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我们先明白棘突在什么地方,因督脉穴位定位基本以棘突为骨性标志,也就是老师说的后背触诊时摸到的一个突一个突。那下针时要紧贴棘突下针,如下图所示,红色就是贴骨入针,蓝色操作均不正确。
五、脊中与筋缩穴
1.定位:
脊中穴- 第十一椎下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筋缩穴- 第九椎下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怎么找第七锥?
俩肩胛骨下缘连线中点是第七胸椎,下两椎是第九胸椎,再下俩是第十一胸椎。
2.主治:脊中穴只能针,不可以灸。第十一椎下旁边是脾脏,脊中穴在脾的正后方,这穴主治黄疸、便血,以后会学到膀胱经第十一椎下外开一寸半,是脾俞。
第九椎下是筋缩,肝主筋,全身的筋是肝脏在管,这个穴道正在肝的后方,既然叫筋缩就是可以治疗抽筋,针和灸都可以,也可以治癫、痫、狂。
癫、痫、狂,是三种不同的症状,诊断时通过眼诊法来辨别
1.如下图把眼角拉一条线分上下两半看,若三条如鸡足状的血丝在眼珠上侧贯穿眼珠,这种比较容易治疗;
2.上下都有血丝,比较难治;
3.血丝在下面,不治,就是无法治。
那怎么知道治疗好了,还是看眼睛的红血丝,血丝消失就痊愈了。一般来说,只要精神上有问题,八成都有便秘,把燥粪去掉之后,就会逐渐好起来,后面还会介绍治疗方法。这个病在筋缩就可以治疗,抽筋,吐白沫,发狂奔走都可以治。
六、至阳穴、灵台穴、神道穴、身柱穴
1.定位:如下图所示,
筋缩穴- 第九胸椎下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至阳穴- 第七胸椎下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消渴穴- 至阳穴跟筋缩穴中点,这是一个经外奇穴;
灵台穴- 第六胸椎下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神道穴- 第五胸椎下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身柱穴- 第三胸椎下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2.主治:
穴位
至阳穴
消渴穴
灵台穴
神道穴
身柱穴
位置
第七椎下第七、九椎中点第六椎下
第五椎下第三椎下
主治/诊断(诊断看是否有压痛点)
治疗腰脊痛。血会的地方,诊断血癌治疗、诊断糖尿病
诊断治疗血癌。
诊断心脏病,初诊剧痛,治好,压到不痛
小孩灸能长高,体壮,不易感冒
操作
针灸均可
禁针针
治疗腰脊痛如何取穴
以14椎为界,以上属于阳维脉的病,以下属于带脉的病,根据位置取穴。若在督脉治疗,仍然以14椎为界,14椎以上可取至阳穴,以下可取阳关穴,通常按照痛的位置依照就近取穴原则即可。
用灵台穴治疗血癌
灵台穴位于督俞旁边,督俞跟督脉有关,诸阳之会的地方,所以灵台穴如果有压痛点说明过实,营养过剩,实际就是西医讲的白血球增加。一般血癌,灵台穴一定有强烈的压痛感,就在这里治疗,治到没有压痛,血癌就好了,没有人动过的情况下,一般疗程四周,小朋友两周。
身柱穴的神奇之处
身柱骨很有名,假如脊椎骨受伤瘫痪,如果是第三椎裂掉,就完全没办法治,只要第三椎骨还在,第二、第四、五坏,都有办法救回来。
二战时,日本人侵略东北,奇怪的是日军都穿的很少,却没有感冒,长的很高大,后来美军发现,日军的身柱骨都是黑的,所以灸身柱是很有名的。临床上,小孩子常感冒的,灸身柱五壮七壮九壮都可以,灸完小孩就没感冒了。书上写阴症,灸第三椎身柱及第九椎的至阳都非常好。
七、大椎与陶道穴
1.定位:
大椎穴- 第七颈椎下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陶道穴- 第一胸椎下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陶道穴是头椎和胸椎的区分点,一个病人背对你的时候,手按头,头椎是会转动的,但胸椎不动,所以在动骨和不动骨之间的就是大椎穴。
2.主治:大椎穴是手三阳、足三阳、督脉之会,真正的大穴,陶道穴是大椎的助手。发烧感冒时,用三棱针在大椎放血,挤一点血出来烧就退。另书上后段有讲门牙躁、项强,心下痞硬者,在大椎穴治疗。不过临床上,大椎的主力治症就是用在高烧放血。
仲景曰“太阳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当刺大椎……”,医圣张仲景,他很了不起,写完《伤寒》《金匮》就够他忙,所以他的针法不如孙思邈强。所谓太阳少阳并病就是小柴胡汤症。
八、哑门与风府穴
1.定位:
风府穴- 颈后区,枕外隆突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哑门穴- 颈后区,第二颈椎棘突上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上面是教科书的讲法,老师讲的方法实践中很好用,先摸到脑骨(枕外隆突),在脑骨下方半寸,是风府穴,风府下半寸,只有一点点,就是哑门穴。
枕外隆突、第二颈椎(枢椎)、斜方肌位置如下图所示:
2.操作:
下针的手法如下图所示,病人面朝下(有中空枕头),针对着舌根的方向,下的深一点,几乎碰到头椎,到位的时候,病人舌头会吐出来。哑门专治声音发不出来,病人中风舌强。正面下廉泉,趴过来就下哑门。哑门跟风府下针手法都一样,对着舌尖下。哑门是督脉阳维之会。在脑部下针,只要方向对,就是安全的。风府就是风之府,风很容易进去,所以中风、头项强痛可就近取穴治疗。
注:哑门跟风府都不灸,灸哑门会哑。风府在后面,两穴差半寸,是足太阳督脉阳维之会,也不能灸。
以下两个穴位都不常用,了解位置即可:
脑户穴- 头部,枕外隆突上缘凹陷中。
强间穴- 头部,后发际线正中直上四寸。
老师的说法是在突骨上方是强间,突骨下方是脑户。俩穴都不灸,会让喉咙失声,都是下针的。老师还提到东北人睡炕把脑骨睡平了,实际这是北方很多地方的一个习俗,小孩儿生下要用豆子枕头,把头枕平一点,怕长得鼓鼓的不好看。
九、后顶与百会穴
1.定位:
后项穴-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
百会穴- 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教科书的找法实践中不实用,老师介绍的两耳在头顶连线中点往后一点点可以摸到一个凹洞,就是百会穴,百会穴往后一寸半就是后顶,实践中都用这方法找。
2.主治:后顶跟前顶都是百会的辅助穴,以百会为主,一般来说,都是治疗头痛。
3.操作:百会穴要斜刺,不可以直刺。
看孩子头璇辨别下胎男女
凡顺时针转的,下胎为同性,就是这胎男孩头璇顺时针下胎也会是男,这胎女孩头璇顺时针下胎也会是女,如果是逆时针转,就是异性,这样就可以知道下一个是弟弟还是妹妹。
为啥说百会穴是诸阳之会,治百病
百会穴百病皆治,当你完全想不到要怎么办时,就治百会,因为百会是诸阳之会。人有六条阳经,手三阳足三阳,而阴经只到脖子,不过头,所以头部,人称六阳之首,因头上没有阴经,只有阳经。天气再冷,头可以在外面,也因头部只有阳经没有阴经。百会是六条阳经过的地方,所以百病皆治。癫痫、中风都可以治,特别中风,百会穴是大穴,必取。
扁鹊的典故
因扁鹊是针灸的祖师爷,我们用的手法、治疗法则都来自扁鹊。在扁鹊那个时代,扁鹊本是医生的代称,比如你姓徐,现在叫徐医师,以前叫徐扁鹊。扁鹊原名叫秦越人,当时虢国太子尸厥昏迷,医师都想不到怎么治,大家就说一定要找秦越人来,秦越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根本找不到,但秦越人会算命算出太子有难,他就自己跑出来帮虢国太子下百会放血,把太子救回来。虢国国王很开心,就公布一个法令,今后全天下的医生都不能称扁鹊,只有秦越人可以称扁鹊,其他人改名叫郎中。
米粒灸上星穴治疗鼻窦炎
怎么找前顶、上星、囟会、神庭,可以看视频听老师讲经验,一般督脉的穴道找到时下面都有个穴洞,这都凭感觉的事儿,实践慢慢摸索,以上穴位用的少。常用上星穴治疗鼻窦炎,把头发用发夹夹好,头皮抹一点凡士林,搓一个小小艾绒放到上星穴(米粒灸),灸五壮七壮九壮,灸的时候病人就会感觉有麻麻的感觉通到鼻子,就是气至病所了,效果很好,灸完头皮会有个疤,不要紧过一段就好了。
十、素髎穴、水沟穴、兑端穴和龈交穴
1.定位:
素髎穴-鼻尖正中央。
水沟穴-就是人中。
兑端穴-上唇结节中点。
龈交穴-上唇内,上唇系带与上牙龈交点。
2.主治:
a素髎穴不针,点刺放血可治疗酒槽鼻。
b水沟穴主要治疗消渴症。如果人中平的,就不易生子,能生儿子的水沟都很深。还有的妇人早上起来脸肿肿的,可以下水沟,效果很好。
c兑端穴,比较少用。
d龈交一般来说是近取穴,治牙痛、牙龈肿、腐烂、牙周病。这个针下去,捻捻针就出针,一出针血就出来,不留针,不要灸,嘴巴里没法灸。
中医的放血观念
中医的放血的观念很好,旧的血去了,新的血就来,新的血会带来新的白血球,所以放血是很好的,西医不了解放血对消炎的功效。
彩图来源:《针灸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推拿按摩的解剖学基础》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3dbody APP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足太阳经筋循行分布和常用筋结病灶点(中)
筋缩
陶道穴
背部脊椎主要穴位
腹针
【每日一穴】陶道穴:治疗恶寒发热,咳嗽,气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