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刚大夫讲糖:年轻糖友,您的拼搏值不值?

在那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里,病,真的是得不起啊!

但是,它来不来,谁说了也不算。

--------------

无奈!

一位刚刚生完2胎4个月的赵妈妈,口渴的厉害,到医院一检查,空腹血糖21.4mmol/L。不能住院啊,孩子太小,离不开妈妈。

吐沫废了一大堆,就是不住院。依我以前的脾气,不住院治疗我是无能为力,另请高明呗。

年过半百,已是“老大夫”的我,不在执拗。检查一下没有尿酮体后,就开出了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剂和甘精胰岛素。当然,饮食、胰岛素注射、血糖监测等问题还是一一说明了,还有停止哺乳的告知。

这就是今天的事。

---------------------

拼搏!

一个清华大学毕业的37岁男孩,糖尿病已经10多年了。家在秦皇岛,毕业后一直在北京打拼电子行业,月薪3-4万。或许是出于压力,或许是年龄等因素,他在五一前辞去了北京公司的工作,安心来住院调整来了。

趁着年轻,多挣点钱,或许这就是他的初衷。

这两天,他把公众号里的很多文章都速览了一遍。我说,您这十多年在自己健康上的投资太少了。挣钱与看病是可以并行的,至少不可以分出先后。他住院时的空腹血糖竟然是18.2mmol/L。逐渐的,他认可了我的说法,也认可了这家“住院病人比较少”的科室,或许在北京他也看过病。都十年了吗?我没有过多追问。(做个广告,目前来住院,享受一晚才60元的单间待遇

---在北京肯定不行)

您给我信任,我与您健康和希望。

今天查房,很清新!

-------------------

逃离!

昨天还有一个怀孕2胎的糖妈妈,妊娠12周时检查空腹血糖12.6mmol,餐后2h血糖21mmol/L,160cm的身高,体重170斤,结婚十年来体重涨了70多斤。本次妊娠才12周,体重竟然又涨了9斤。

我为她提出了2个建议,一个是暂时不要这个孩子,然后强化减肥,如果体重能够恢复到婚前,哪怕是减少40-50斤,培育胎儿的“土壤”肯定会更健康,那个时候的血糖可能会非常“美好”,同时做好血糖管理的知识储备,即使血糖偏高,也不一定要用胰岛素;二是如果要保留这个孩子,除了孕期积极监测胎儿问题外,胰岛素是必须要使用的。同时我告诉她,用胰岛素泵能会更快、更安全的把血糖降下来,然后再改成胰岛素注射。

半个小时后,医生告诉我,患者办理出院了。

来留去送,但愿她走好后面的每一步。

-------------------

选择!

有一个患糖尿病40多岁的张姓大哥,是跑长途的打车司机,五大三粗的身材,肚子鼓鼓的。每天祖国南北到处跑,吃喝都在车上,哪有什么生活规律可言。我告诉他,这种生活对糖尿病控制而言,太难了!

糖尿病的综合治疗,需要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心情愉悦,睡眠良好,生活作息规律,等等这些基础治疗。长途大车司机的现状,您能满足哪一个?

两个月后,张大哥来告诉我,他不干长途司机这个差事了,现在在一个工地开叉车,一个月收入是少了些,但是能按时在家吃饭了,早晚也有一定的运动,体重和腰围都有了改善。

糖尿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这句话在我看来至少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很多2型糖尿病的发病与其生活方式有关,二是糖尿病控制优劣的结果与生活方式的管理密不可分。

这些生活方式就包括饮食、运动、心态、睡眠、生活节奏、个人喜好,等等。

对于肥胖糖友而言,饮食、运动下的肥胖因素非常重要;而对于非肥胖患者,睡眠、心态、生活节奏(吃得快,说话也快,一天天把事情安排的非常有序),或许更是重要。

--------------

成功!

糖界有一位著名人,他叫杨坤。可不是那个歌手杨坤,他是到现在已经拥有34年糖龄的1型糖友,别称“天津老大”。关键是他已经34年的糖龄了,却没有并发症!!!

他的秘诀很简单,就是习惯了每天7次血糖监测和记录。

在那个糖尿病科普知识困乏的年代,刚刚发病的他竟然会想到“天天到医院泡病号”。长达数月,去不同的医院听内分泌医生对每一位糖友的询问与嘱托。在无数个医生对不同患者、不同问题的讲解中,他逐渐了解了糖尿病的“喜好”。

争做一名优秀的患者,让医生为您“精准定位”。

那一摞摞的血糖记录本,或许会花去不少的资金,但上帝肯定不会白白浪费您的钱财。

这样的人,不成功都难!

--------------

夕阳!

有一位46岁“荣军”,父母都是糖尿病,他也有糖尿病21年了。由于其特殊身份,住院费用都是国家负担。前几天被送来住院,第二天就强烈要求回去了。他血肌酐349umol/L,eGFR低到了18(低于15就是尿毒症)。他的并发症真的很多、很重。

他不愿意来医院,说每次来都会想起那些死去的战友。

那批可敬、可怜、略有可恨的人,

只能安排人员把将近失明的他送上回去的汽车。

-------------

听课、学习、进修、开会,行万里路肯定有了;

医生这个行业,读万卷书是肯定的事;

阅人无数。每天接触的病都是糖尿病为主,但是,每个病人都不一样。

回想起几年前,一位就是不测血糖、还不住院的糖友血糖高让我调整胰岛素方案,我说您先测两天血糖。“不测血糖就不给看病了”,患者投诉,我被罚。

我被罚,你可安好?

(这是糖友送给我的谢意,真好)

-------------------

幸福!

(郭阿姨、我和李芳护士长,以及郭阿姨的学习笔记)

我曾为一位77岁的郭阿姨看病,堪称神奇的是她拥有58年的糖龄。和她接触后,我的最大感受是:爱,与成功是分不开的。

咋能维持这么久?羡慕、嫉妒、恨?您啥都别说。

那厚厚的学习笔记也再向你告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记住:老糖,都是从“小糖”长大的。就看怎么长了-------

我曾多次对培训过的年轻医生讲:

抢救一次酮症酸中毒,把很高的血糖降到正常,这只是对糖尿病医生的基本要求,而更高的要求则是:二三十岁得病的糖友,能不能在您退休时还健在?七八十岁的“老糖”能否最大程度的“安享晚年”?

这需要医生的技术,更需要患者优秀的自我管理能力。医患的完美结合才是致胜法宝。把患者培训成自己健康自己管理的“健康师”,才是王道。

于是,才有了这句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哈哈,很多的人是:你说你的,我干我的。

哪些事是你要做的,哪些又是医生该做的呢?

在那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里,病,真的是得不起!

(浴佛节

,母亲节
,护士节
,节日快乐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住院?不住院?科学就医很重要!
糖友可自行调整胰岛素剂量?
医生坦言:3种维生素,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助于糖尿病逆转
陈大夫讲糖:胰岛素泵控血糖,您真的用好了吗?
糖尿病的“秘方”终公布,若你坚持吃,胰岛素或“自叹不如”
UC头条:胰岛素分泌不足不能吃西瓜, 医生: 想胰岛好, 2种水果建议常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