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城夜话 | 豆皮界的“劳斯莱斯” 制作精细的林双勤“三鲜豆皮”

武汉这个地方被美誉为“早点之都”,除了热干面,三鲜豆皮也是武汉人的最爱。我还是钟爱于位于光谷雄楚大道民族大道林双勤的三鲜豆皮店,这里有三鲜豆皮、牛肉豆皮和豪华豆皮。何为豪华?价格35元一份,包的馅有火腿丁、猪肚尖丁、虾仁、花菇丁、笋丁、榨菜丁、青豆,有红有绿,色彩丰富;皮子用绿豆、黄豆、粳米等在每天的清晨磨制成浆,再加土鸡蛋摊成金黄油亮,比一般豆皮稍厚,望着林师傅在制作,就往咽喉里咽口水。豆皮的口感很好,没有普通豆皮那一层夹在糯米和皮之间的白色面皮。糯米看上去颗粒状,闻着香,吃起来软烂,入味。

此店被食客们誉为豆皮界的“劳斯莱斯”。

豆皮的来由曾有几个版本,在湖北仙桃,一种叫鸡蛋绿豆皮溜粑,传说此小吃源于唐代,唐肃宗李亨患病,精神萎靡不振,服药无效,有道士说荆州一带有特产绿豆能治百病,于是郭子仪派专骑来沔阳采回绿豆,配以大米磨浆,加鸡蛋包上馅料摊成薄饼敬献皇上,李亨食后,果然神清目爽,不出一月即病愈。从此,这鸡蛋绿豆皮在江汉平原上与“沔阳三蒸”齐名了。

其做法是:将大圆浅底铁锅置于旺火上,点少许油墨锅底,放绿豆大米浆摊于锅内拌匀,鸡蛋打泡抹于豆皮表面层,煎一分钟。翻面。然后将糯米饭、猪肉丁、榨菜丁、葱花、精盐等和匀后摊放在豆皮上,四面折边包住,淋上麻油,两面煎五六分钟至金黄色,切成12个小方块,起锅上盘即成。色泽金黄、皮焦馅香、松脆可口。以前汉口统一街口的沔阳饭店就曾出售过类似豆皮的这种小吃。

还有一种民间传说与黄陂接壤的孝感市三结村的故事更为详细生动。相传,三结村的名字来源于陈、祝、程三姓人家于明末清初时先后迁居于此地并义结金兰,其中一人出身于崇祯的御膳房。因当地盛产水稻、绿豆、小麦等,便就地取材,将谷物、杂粮磨浆后烙饼烹制。后来这种豆皮由熟食小贩传入武汉

这些小贩渐渐倚门建灶,当街经营,颇受欢迎。有时顾客自带鸡蛋,要求把蛋打在豆皮上,居然色泽光亮,橙黄爽口,形成“蛋光豆皮”。大约在清代咸丰十年(1860年)武昌府口今紫阳路与解放路交叉处有一家杨洪发的小店,祖传三代经营豆皮,人称“杨豆皮”。一直到第四代杨志福,生意兴隆起来,于1929年正式挂上“杨洪发豆皮馆”的招牌,是武汉最早的豆皮馆。

1937年,郭春山在汉口“美味春”甜食馆摆起了豆皮锅,不久,就亮出了“豆皮大王”的牌子。

武汉的豆皮大致上有两种风格,一种是干的,没什么汁水;另一种是有卤水浇头,会显得糯米稀一点。而光谷林双勤的豆皮便是前者,属于最初始的老武汉豆皮味道林师傅的父亲林长青早年与老通城的高金安同拜杨家为师,他在汉口六渡桥“福星居”任厨。

如今,林双勤传承父亲技艺,皮子摊得油光黄澄,糯米蒸得恰到好处,金华火腿丁、福建笋丁、随州花菇丁都规规矩矩放到位,撒上香料,翻面用熟猪油略炸,最后撒香葱,很香也很正宗的老武汉的味了

我特意坐地铁2号线到光谷雄楚大道拜访林师傅,这位六十出头的人,魁梧结实,声音浑厚,每天清晨三点钟起床做准备,他说他这一辈子就只做好一件事,就是豆皮。从小在锅边长大的对豆皮制作有着特殊的感情,感叹某些武汉豆皮经营者,连豆皮皮子的材料都搞不清楚,用面粉代替,食材偷工减料或廉价劣质,把传统做法丢到一边,却把价格抬得很高。

在武汉小吃品种中,别的入门门槛不难,唯独豆皮工艺复杂,若要做得好,得须真材实料,制作精细,诚信待人,方能赢得食客的胃,方能在市场上站住脚啊!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同一时间拍的两张照片,下图PS过

解放大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鲜豆皮,武汉特色美食,做法步骤详细解说
武汉豆皮米浆的比例?
餐馆卖55元,在家3步就搞定!这早餐排队3小时都买不到,外焦里糯,鲜香可口,赶紧收藏~
武汉传统早餐三鲜豆皮怎么做?
豆菇米 武汉三鲜豆皮
Vlog·脚踏食地·武汉①·老通城豆皮再现,是不是熟悉的味道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吃得根本停不下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