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书推介 | 《近代汉口社会转型与住居形态发展》城市变迁总关情

近代汉口社会转型与住居形态发展1889—1938》的出版价值思考

打造凸显地域特色的产品线,是不少出版机构,特别是城市出版社出版的重要方向,地域文化类图书的出版也为城市出版社凸显特色提供了契机。文旅融合已成为时代大趋势,在此背景下,一批地域特色鲜明的图书会愈发受到关注,特别是城市出版社也在多渠道挖掘地域资源、传承地方文化,以图书为基础向融合开发拓展。

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以“武汉”名之,体现了其立足武汉、研究武汉、为武汉发展服务的初心与宗旨,这与武汉出版社的办社宗旨有不谋而合之处——服务武汉,传播文化。武汉研究院围绕武汉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等领域推出的《武汉研究院文库》,正好与武汉出版社的办社宗旨和出版类别形成了有效的契合和共鸣。武汉研究院和武汉出版社两个平台共同策划和携手打造一系列展示武汉优秀研究成果图书,并以此作为全面宣传武汉的窗口。

《近代汉口社会转型与住居形态发展1889—1938》 经过大半年的精心打造终于新鲜出炉。这是一本融合了建筑学、城市历史学、社会学的学术专著,它研究介绍了张之洞督鄂后城市发展及汉口近代历史建筑类别,如汉口里分是近百年汉口民居文化的缩影,也是汉口开埠之后西方低层联排式住宅和中国传统的多进院落式建筑的结合体。作为东西方建筑文化交流的产物,其建筑时间大约从1900年左右开始至1938年武汉论陷之前基本结束。

该书以社会形态变迁的视角探讨近代以来汉口的城市空间与住居形态的转变,即通过论述不同时期下的社会形态(政治、经济、人物、事件、日常生活)、城市建设、街区住居变迁等,深入探寻社会形态与住居发展之间内在规律,考察社会发展与住居形态变迁的相互关系,力图呈现社会形态与住居之间的关联性,住居形态是城市与文化关系研究的重要载体

该书适合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历史与文化,以及对近代城市与建筑有兴趣的相关领域人士阅读;对高校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等相关专业师生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者虽为学术理工,但具有人文情怀。该书装帧精良,文史资料翔实,图片丰富,理论学术性强,信息含量大,图文并茂地展现了近代汉口社会转型与住居形态发展,受众面较广,是文史研究爱好者非常值得收藏的一本书。

对该书出版价值的思考,主要基于以下的理由:

首先,作者具有较为专业的理论知识。

陈刚博士主要从事的是近代城市与建筑、地域建筑历史文化、建筑遗产保护与发展等方向领域研究工作。《近代汉口社会转型与住居形态发展1889~1938》是由他在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读博时的博士论文而来,且又经过多年的积淀和资料的进一步收集,后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完善。

作者以建筑学的认知背景并结合城市史和社会学研究的相关方法,从社会形态变迁的视角探讨近代以来汉口的市镇空间与住居形态的转变,对近代以来汉口城市社会形态背景下的住居展开了系列研究;通过对住居“历史场景”的还原,推论住居类型的产生原因,力证有关多维度社会历史形态下不同住居模式的社会适应性的观点,从而揭示社会发展与住居形态变迁的互动关联,具有学术理论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

其次,聚落研究在中国建筑界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有关“聚落研究”的课程也走在建筑学研究的前沿。在历史演变进程中,聚落形态变迁与聚落文化变迁及社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聚落研究不仅指村落研究,历史市镇与传统街区也是“聚落研究”的重要对象。

明代成化年间因汉水改道后而形成的汉口商业重镇,具有典型的滨水型聚落特征。近代汉口不但商业十分发达,人口达到100万,而且在城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上也在全国首屈一指,美国汉学家罗.威廉甚至以清代汉口为例,反驳了西方中心论的近代化模型。罗.威廉曾评价说:“汉口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与封建社会晚期势不可挡的商业力量相结合,形成并维持着一个卓越的商业都会,一个代表着在接受欧洲文化模式之前、中国本土城市化所达到的最高水平的城市。”

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汉口城市空间及其住居形态在中国近代城市与建筑的相关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标本意义。1889年张之洞督鄂后修铁路、办实业(发展民族工商业)等一系列有利于城市发展的举措,特别是筑建张公堤后大大扩大了城市面积,城市的发展速度也变得更快。1889—1938年是近代汉口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由于其城市经济与社会形态的近代转型迅猛,导致原有城市空间形态及其住居发生深刻转变,住居形态正是反映其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重要外部表征。

结合我社出版过的有关武汉老建筑的图书,如《武汉历史建筑图志》《老房子的述说:武汉近现代建筑精华集萃》《汉口法国租界及其建筑(中、法、英文本)》《武昌老建筑》等,这些书基本只是一般介绍性质的,对于这些建筑形成的社会学、历史学背景等,没有进行过很深入的学术探讨性研究和表述,所以这本书的出版价值和意义就显得更加重大。

再次,作者是老武汉、是本地研究学者,对家乡具有独特的情感、浓烈的家乡情怀。


作者从小生活在汉口的里份,童年的生活在作者心中留下了诸多的回忆,如小时候在里份上幼儿园和那些熟悉的叫卖声,以及与小姨穿梭于江汉路的街巷中等情景在文中皆有描述。作者的爷爷辈曾是洋行职员,作为第三代武汉人,有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浓烈感情,对武汉的往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的感情作者结合其早年亲身生活的经历,通过其真情实感的论述方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也使得这本专著的研究过程及其结论具有了较高的可信度。  

任何一本书,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将书推向市场后,就要看市场的反应了。获得赞誉,亦或得到一些批评,这是所有图书都会面临的境况。我想,让一本书呈现自己应有的社会价值,才是我们出版人的初衷,读者的阅读体验是图书最终的评判标准。

打捞江城记忆 串起散落的珍珠

钩沉三镇往事 回眸过眼之烟云

1876年的武汉


关于我们

人文武汉志愿者团队是由武汉市学术、新闻、教育、科技、工程、文化各界人士及民间文保志愿者,组成的学术性、公益性、非营利性文物保护社会组织。2017年12月荣获中国文保基金会第九届“薪火相传——寻找中国文物故事杰出传播者”全国十佳团队称号。

编辑:田联申

欢迎来稿 请注明原创

24338693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请点击在看,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万别拆这些老武汉记忆:最老的里份有114岁,最多有700多条
武汉江滩,两江四堤的火树银花
行走武汉·汉口老建筑·咸安坊:咸安坊建于1904年至1915年,
都说武汉很大,那一共有多少个区,人口怎么样?
60后看回忆,80后看故事,00后看不懂——百年江城
长海海岛渔村住居形态及其多维适应性营建策略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