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校园生活 | 11中马梦麟老师的素质教育

马梦麟老师原是武汉市十一男中数学老师。我读初三时,教我们“代数”,同时在59—60学年,当我们的班主任。虽然 时隔六十多年了,但他的笑貌始终深刻地印在我脑海中。

马老师中等身材,微胖。上课时,特威严,不容你半点分心。但是他又特别细心和耐心,我们学校是“男中”,男孩子集中了特调皮,还真没让老师少费心,学生犯了错误,他从不采取处罚,但是你一定要认错。马老师终身未娶,住学校单身教工宿舍,他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给了学生,学生就是他的孩子。

那时学校很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经常请劳动模范、战斗英雄、艺术家到学校做报告。记得有一次湖北民歌手蒋桂英,来我校讲述“忆苦思甜”和成长的经历。蒋桂英那时才二十三、四岁,大姐姐模样。她在党的培养下,在《中南音专》深造,成了我国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那一天礼堂坐不下操场上也坐满了,大家充满了对她的敬佩。我对她印象也很深,因为我有一个同学的姐姐是她《音专》的同学。在同学家里,见到过她。一睹她的风采,是我学习的榜样。

而我们的马老师对民间艺术也是深有研究的,不管在哪个班当班主任,每学期定要排个民间歌舞准能获奖。记得读初中一年级时,他是初一(六)班的班主任,我是十二班。但我们都知道马老师把班上的文娱活动搞得很好。当时他们班编的“欢天喜地”歌舞,在市里汇演,荣获一等奖。

后来在我们班也一样,我们读初三的那年,他构思了一个歌舞,指导班上语文好的两个同学写歌词,他谱曲。我记得很清楚,他弹着钢琴,一边唱,一边问我们好不好听?如果我们说好听,他就把谱子记下来。然后开始编舞,我们有几个同学会打点小跟头,他当着“高难动作”编进歌舞中,果然还真的得了奖。后来我们还把这段经历当光荣历史津津乐道呢,比考了100分还高兴。

中南剧场

在他当我们班主任期间,武汉歌舞剧院的《 洪湖赤卫队》在武汉正式上演,马老师去中南剧场看过。他觉得有必要向我们介绍这台好戏。那时星期天中南剧院日场有学生专场,票价不贵,在自愿的前提下,组织部分同学前去观看。我是第一次在剧院看歌舞剧,非常兴奋。回学校后,我们还座谈,在马老师的指导下,谈观后感。

还有一次看武汉话剧院演出的郭沫若写的剧本《武则天》,由武汉话剧院表演艺术家司徒莺主演,也是在中南剧院。这是我们又一次开眼界啊,当大幕开启,天幕呈现一首诗:

《人定胜天》

蜜桃人所种,

人定胜天公。

月照九霄碧,

风移四海同。

春华明旦旦,

秋实乐融融。

万古生机在,

金轮运无穷。

因为我喜欢,所以把它背下来了,一直到现在没有忘记。

剧终时,天幕又出现另一首诗。

《谢世歌》

冰雪遍天涯,

红梅雪中花,

乘风归去也,

天外醉毓霞。

这是郭沫若为武则天翻案的剧作。以后我对郭老的文章很感兴趣,只要是他写的书,一定要找来读,比如《洪波曲》。那时我们几个相好的同学约定,每人买一本不相同的书,然后大家可以交换看。记得我是买的《林海雪原》八角一本,至今我还保留收藏呢。这一段经历,影响了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我每到一个地方,喜欢找新华书店,特别古旧书店,总有收获。

 1959年是新中国建国十周年。举国上下浸沉在一片幸福与喜悦之中。武汉与全国所有城市一样,“十·一”要举行盛大的游行集会。我们“十一中学”有一个彩车游行的任务,这个任务学校又交给我们班,因为我们班主任马老师是非常有艺术天才的老师。他设计的主题是“向科学进军“:彩车上一个大地球,卫星环绕地球,我们站在地球周围,做出“向科学进军”的姿势。那时我们的老师就有这么远大的眼光。

这个任务是多么光荣,全班师生无比兴奋。马老师没有用“外援”,全部由同学动手,他亲自去购买彩纸之类的材料,指导同学扎制。我们不能耽误上课,一部分同学放学后留下来,马老师怕同学饿了,还买些点心给同学吃呢。不过,时间紧的时候,上课时他也抽几个同学出来,但是他一定要给他们补课的。

最令人高兴的是,我与十几个同学抽出来上彩车接受检阅。而且我与曾祥彪同学站在最前面。当时我难了一下,因为要求上彩车的同学,必须统一着装:上穿白色长袖衬衣,下穿蓝色长裤。当然要新的。我没有新的衣裤,还有几个同学也没有。马老师在班上发动,有新衣的同学借一下。同学们十分踊跃,很快衣服问题解决了。

60年代的解放大道

武汉的检阅台设在解放大道上的中山公园门楼上,游行队伍在解放大道下段集合,十点钟开始游行。我们必须很早起床,8点钟以前要到达指定的地点。我担心早上起不了,要妈妈6点钟喊我,其实我哪里睡得着?害得妈妈一晚上也不敢睡,她还要为我准备早点。后来同学们在一起谈到那晚上,几乎都是一样,一家人都没有睡好觉。

解放大道两边人山人海,真热闹。游行队伍经过检阅台后,由利济路拐上中山大道便解散了,各自回单位。那时,我感到,游行的时间太短了,路程也太短了。

马老师把他的一生奉献给教育,他带的班毕业了,要同学们给他留下照片,他将每届的同学照片编成册,珍藏起来。我们毕业后,有几次同学们相约看望马老师,每次去,马老师都非常高兴,拿出糖果招待我们,要知道那时候糖果是计划供应的,买不到的。第一桩事,他拿出几本厚厚的相册,翻开了记忆,这时,他的眼笑成一条缝。“这个同学参了军。”“这个同学在北京。”“这个同学在文工团。”然后,要我们每个人谈谈最近的工作和学习,他很认真地拿出一个本本记着。

再后来,我为了眼前一点点小“前程”,忙工作,去少了,他还总是打听着呢。最后一次见到马老师是在1982年,我送女儿报考这所中学,在操场上遇到几个同学和马老师,他虽然退休了,但仍然住在学校,他已经与学生分不开了。

没想到,这一别竟成了永别,一场车祸夺走了马老师的生命,很多同学都去料理他的丧事。我在外地,很久才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我不知道应该怎样责怪自己。只有将每年的教师节当着马老师的的生日,遥遥拜祭他。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汉口原俄租界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岁月如歌:节日观礼、游行与联欢
共同的回忆
若无清风扫秋蝉,定有胡杨伴午眠
班主任教育叙事 ———爱的力量
【吉林】马梓萌《我的老师》指导教师:张迪
班主任工作案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