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镇留影 | 江汉路之谜 太平路因何得名?

1861年汉口开埠,有了碎石路。之前,汉镇主要的路(街)为石板路,汉正街药帮一巷还保留了一条这样的路。汉镇长堤街外、偏远的广利巷比药帮巷形成的时间晚、档次也低,为土路。

英租界圈地后,作为华洋交汇处的广利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成为商贸中心,人来车往,土路变成了碎石路,两旁高楼林立。无疑,碎石路是洋人修的,广利巷也改了名字太平路(街),这“太平路”的名字是谁改的呢?

太平洋行、太平轮船公司

太平路

《武汉地名志》第266页江汉路词条;据清末杨守敬编绘的《武汉城镇合图》记载:此路南端早年仅有狭窄的人行土路,名广利巷。咸丰十一年(1861)英国在汉口强辟租界以后,广利巷扩宽,改建为碎石路,自武汉关大楼至鄱阳街口,紧靠英国租界,取“对外忍让,唯求太平”的含义,改名太平路。

这段叙述似乎有根有据,大家都信了,大凡写江汉路的文章都引用《武汉地名志》这段文字,没有人怀疑其真实性。其实,那时华界的主要的路,一般叫“街”,河街、正街、前街、后街,鲜有叫“路”的。

按中英签署的租界条约,太平路为中英各管一边,可实际上太平路不似深圳沙头角的中英街中间有小界碑,汉口的所谓“中英街”没有界碑,实际归英租界工部局管辖。

江汉关右侧栅子通居巷

租界的3个栅子门越过界线全开在华界一侧,江汉关旁(通居巷、猪巷,居巷与太平路平行)、前花楼(黄陂街)口、后花楼(花楼街)口,就是证明。日本人的三菱洋行、台湾银行也建在华界一侧,华界一侧的中国商户也乐于接受英租界的管辖。但动乱时期,无论是辛亥革命阳夏战争还是1938年日本鬼子占领汉口,英租界及后来的特三区都将栅子、防卫线后撤到条约划定的地方。

英租界垂直于长江的有6条马路,太平街(今江汉路)、怡和街(今上海路)、阜昌街(今南京路)、华昌街(今青岛路)、宝顺街(今天津路),与俄租界“搭伙”的界限街(今合作路)。

英租界内部通往江边的4条街,都与所在地的洋行有关联,这些洋行对街道的建设发展贡献大,也就是占的地盘大,建的房子、货栈多,租界的管理部门就以洋行的名字命名街名(尚未找到确切的资料),遂有怡和街(上海路)、阜昌街(南京路)、华昌街(青岛路)、宝顺街(天津路)。怡和洋行、阜昌洋行、华昌洋行、宝顺洋行,大家耳熟能详。

1930年《武汉三镇市街实测详图》上,在河街(今沿江大道)怡和街口有家太平洋行,不为今天的人们所熟悉,“太平洋行”与“太平路”有没有关联?汉网人文武汉网友曾经热烈讨论过。

税关、三菱洋行、太平洋行

武汉老明信片中有一张江汉关(楼顶旗帜表明英租界工部局尚未迁走,据此可以推断照片约摄于1907年)、三菱洋行的老照片,照片右侧二层楼很多人以为是日清洋行大楼的一代建筑。

广济老古董找到一张这栋楼的正面照,大门口两侧分别为英商太平洋行、太平轮船公司招牌,雄踞街头。其实,我们可以从其他老照片上也可以看到它的身影:英租界工部局(老江汉关)、三菱洋行、太平洋行。只是许多人将二层楼的太平洋行认作日清洋行、日清汽船公司的一代建筑,日清汽船公司1907年才成立,若此楼为日清洋行,这张日本人出的明信片一定会标明。

新江汉关落成后,太平洋行尚在

我们从老照片上可以看到,1924年新江汉关落成后,二层楼的太平洋行大楼仍屹立在原处。英租界收回后,1928年,日清洋行、日清汽船公司大楼在原英商太平洋行大楼处落成,日本邮船公司终于在觊觎已久的地盘建起高楼,达成夙愿。在1930年《武汉三镇市街实测详图》上,太平洋行已迁至怡和街(上海路)。日清洋行大楼现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优秀历史建筑,大楼由英商景明洋行设计,汉协盛营造厂施工,钢混结构,地上五层,地下一层。

历尽沧桑,太平洋行被人们遗忘,“太平路”也被贴上没有文献支撑的“对外忍让,唯求太平”的标签。我以为,太平路(街)因“太平洋行”而得名,更符合逻辑,清地方政府连路的管辖权都放弃了,那还顾得上给人家新修的碎石路命名?

那么,这家不为人熟知的太平洋行主营何种业务?何时来到汉口?门口的招牌颇能说明问题,该公司代理轮船业务,且是代理日本邮船的业务。

我的一位在香港工作的朋友张牧帮我找到了一篇发表在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报第26期上,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專任助理教授林志龙的文章《1903-1905年英日航業長江航運競爭——以日本郵船收購麥邊洋行事件為例》,讲述了日本邮船公司试图通过收购麦边洋行,假手英商太平洋行,欲图在英租界设立码头,而未获成功的曲折过程。摘要如下:

英商「麥邊洋行」(McBain & Co. )於 1876 年開業,在漢口英租界擁有良好的碼頭設施,是 20 世紀初信譽卓著的船商。1903 年 5 月,日本最大的航業公司「日本郵船」收購麥邊洋行,是為進入中國市場的開始。但由於英國官商的抵制,這項併購最後並未成功。

1926年,太平路

當時,日本郵船若要將貨物自長江中游運至上海,除了湖南汽船外,必須依賴大阪商船的船隻,因此日本郵船便計劃開漢口到上海的航班。漢口日本租界並沒有良好的碼頭設施,日本郵船便伺機在日租界之外置產以增加競爭力,位置良好的英租界碼頭,便成為他們覬覦的目標。

英日兩國甫於1902 年 1 月締結「英日同盟」,近藤廉平社長判斷英國政府並不會干預日商與英商在中國的利益衝突,便授權上海分店長林民雄進行該公司在漢口的擴張。1903 年 4 月,日本駐漢口代理總領事矢田長之助替湖南公司調查非英國籍人士在英租界置產的法律問題。5 月,由在英租界置產或納稅的西方各國住民代表組成,處理租界行政事務的「大英工部局」 (British municipal council)告知矢田,在英租界租用或購置碼頭,由工部局成員投票決定,而後端視英國領事是否批准。

工部局並進一步表示,只要懸掛華旗的船隻不停泊,應無問題。這個見解其實是源自英國在華法庭 1878 年的判例。但稍後英國駐上海總領事已經傾向只有英人得以租售英租界土地。1903 年初,英國駐北京公使館亦已就使用漢口英租界設施的糾紛,提出有利於英商的見解。

日本郵船隨即以 1,812,000 圓併購麥邊洋行,開始上海與漢口間的定期航線。5 月底,日本駐上海總領事向外務省表示,麥邊洋行併購案在英國法律上並無爭議。

6 月初,漢口英商「太平洋行」(Ramsay & Co. )行東蘭熙(Ramsay)向大英工部局申請租用原麥邊洋行使用的碼頭土地,事實上,太平洋行並無船隻,只是日本郵船於英租界的代理商。

工部局則對次回大會前的租用問題徵求英國官方意見。普萊飛(汉口英国领事馆代理领事)以在該碼頭營運的船隻必須懸掛英旗為前提暫予批准,並將此申請轉呈至英國駐北京公使館,北京公使館以為此乃中國地方商務,既然普萊飛代理領事請求裁決,便將全案轉呈倫敦外交部請求裁示,因此一項在華租界商務問題成為英國中央政府的工作。同時,香港怡和洋行以為麥邊洋行已結束營業,便建議倫敦總行租用原麥邊洋行使用的碼頭。

6月13日,蘭熙警告日本郵船,他發現怡和洋行正因想使用同一個碼頭土地,而要求英國外交部干涉此事,蘭熙並建議日本郵船動用他們自有的外交管道來抗衡。6月15日,蘭熙面晤普萊飛,磋商申請案,普萊飛宣稱在尚未接獲進一步飭令前,唯有懸掛英國國旗之船隻可以使用英租界碼頭。

太平洋行實無船隻,只是代日船出面。因此,蘭熙建議日本郵船,由於麥邊洋行的承租權尚未期滿,日本郵船的船隻可以用麥邊洋行之名營運,留待次年工部局大會投票前夕再另行申請。蘭熙進一步表示,英國外交部極可能對日商採取強硬的態度,以防止快速擴張的德國航運業用同樣模式進入英租界。

1903年7月,機昔因不滿普萊飛的處理態度,便求見外相藍斯頓爵 (Lord Lansdowne),要求英國政府直接干預此事。蘭斯頓爵首先飭令漢口總領事館,設法拒絕太平洋行的申請,同時他要求機昔,倘若太平洋行的申請被拒,怡和須以同價接收碼頭土地等設施,機昔立即同意。英國外交部即刻開始尋找法源來拒絕太平洋行的申請。

當時工部局許多成員以為,英國領事之所以想拒絕太平洋行,是打算圖利怡和洋行。此外,許多漢口商人事實上希望日本郵船的加入競爭能使得運費下降。英國公使館也發現這些不滿太古、怡和及招商局 3 公司壟斷運價的商人極可能在投票時支持太平洋行。經過數月的調查,英國外交部發現,若透過現有法規,漢口總領事直接否決太平洋行申請將有爭議。稍後英國外交部決定,唯有懸掛英旗的船隻可以停靠英租界碼頭。

1904年2月13日,麥邊洋行的所有人喬治麥邊 (George McBain) 猝死。2月15日,日本郵船致函英駐漢口總領事館,取消併購麥邊洋行的計劃。事實上,這是日本郵船的新佈局:太平洋行得到非英國籍成員的支持,工部局於2月24日以100對44票通過蘭熙的租用申請。2月27日,日本郵船在上海與喬治麥邊的遺產繼承人達成協議,取消原有的合約。

3月19日,日本郵船在香港依英國法成立「長江輪船公司」(Yangtze Shipping Co. ),由日本郵船上海支店的伊東米治郎出任社長,並雇用太平洋行為此公司在漢口的代理商。原麥邊洋行財產立刻轉移至新公司名下。

4 月,費瑟建議修改投票辦法,凡工部局大會提案,需過半數英籍成員投票同意才可通過。由於日本郵船已經可以合法地使用原麥邊洋行的碼頭設施及土地,英國政府便在11月決定修法。

1905年漢口大英工部局修改規定,凡有關碼頭土地設備之租賃,需有出席大會英籍成員過半數投票同意才得以成立。因此日本郵船雖然得到原麥邊洋行的資產,但是太平洋行租用碼頭土地的申請,依新規定仍遭到否決。

1907年3月,日本政府整合各方利益,成立「日清汽船」,成為日本航運在中國的國策公司。1908年,日清汽船社長石渡邦之丞向媒體透露,自麥邊洋行事件後,在漢口的英國公司便百般阻撓日本船隻使用英租界的碼頭,也使得日本商人不易使用原麥邊洋行的倉棧,事實證明麥邊洋行買收計劃並不成功。

上文中“麦边洋行”的码头在何处?英租界一码头附近?还有更多的谜团待解开。

欢迎拍砖!

1988年,日清洋行旧址

关于太平洋行,还有2则补充资料:

英国人在汉口收买茶叶后,一般是装船运往上海出口。很多外商洋行在上海设总公司,在汉口设支行即分公司。1907年,外商在伦敦设立中国茶业协会,主席W·S·King本人也是上海英商太平洋行的总经理。太平洋行是他父亲于1878年在上海创建的,1918年在汉口(注:老照片表明1900年代就有了分号)和福州两大茶叶集散地设立分号。设在汉口上海路的分行一直营业到1940年,武汉沦陷时期停业。而W·S·King本人是1869年生于汉口的。

香港太平洋行國際有限公司「太平洋行」承傳了源自1841年的「Gilman」業務,經歷多年的持續發展後,現己成為香港主要的家庭電器分銷商之一,業務遍佈中國內地、澳門、以及其他東南亞國家,為顧客提供一系列著名家電品牌如法國殿堂級廚房電器品牌De Dietrich、法國白朗Brandt、美國飛歌Philco、法國廚房電器Rosières、日本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世界第一空調格力Gree、法國名望Vinvautz酒櫃、法國ArteVino酒櫃、美國北極牌Frigidaire、意大利小家電Gemini, Cellini, 法國Schneider小家電、全球矚目Oclean電動牙刷、美國綠洲Oasis抽濕機、法國WineArt,及英國Dimplex電暖產品等。

打捞江城记忆  串起散落的珍珠

钩沉三镇往事  回眸过眼之烟云

清末,江汉关、三菱洋行、太平洋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口太平路与太平洋行
​老汉口,地皮大王敢夸口
旧武汉的十里洋场:汉口租界简介
武汉老银行,看尽百年东逝水—2013年湖北武汉老银行建筑自助游攻略
汉口沿江大道(长江外滩)上的西洋建筑一览
汉口租界100处老建筑(下)德、日租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