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话说武昌城/寻觅武昌南楼与蛇山天桥

挖掘  整理  宣传  保护文化遗产


一张武汉街景老照片,本地传媒多次登载、三上《汉网·人文武汉》论坛,历十年之久,引众网友讨论,方搞清楚照片摄于武汉何处。

2006120日,这张照片第一次出现在“一组三十年代武汉的老照片”的帖子中,文中写道“三十年代的某个夏天,有个上海人来到武汉,拍了如下的照片。过了70多年,2006年年初的一个晚上,他的后代从阁楼里翻出了几百张旧照片……第二张应该是武汉的城门,门洞上方的文字是:行人靠左,车辆慢行,不要拥挤,不要滞留,城楼上站着个卫兵,双手叉腰,俯视着街”,没有人回答照片的背景是武汉何处。

20137月,这张照片又出现在“从老地图看汉口城门”的帖子中,网友各抒己见,仍然没有令人信服的结果。

20166月“一张老照片,看了几年也没有搞清楚是武汉哪里?”第三次现身,众网友翻箱倒柜,终于找到了答案——武昌蛇山南楼、长街,今武昌司门口解放路。

这张照片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报纸、书刊、网络,都有它的身影,青石板路黄包车,手拿雨伞穿旗袍的时髦女士,身着衬衫西裤的先生,提篮小卖的商贩,城楼上醒目的交通标志,商店的广告招牌,一幅20年代武汉市井图。有说是武昌城门,有说是汉口汉正街某处。192610月,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昌城后,受尽磨难的武昌居民强烈要求拆除武昌城门,上海的一家报纸闻讯后派出摄影记者,特地到武昌拍了一组武昌城门的照片,发表在报纸上,这张照片会是其中的一张吗?   网友蓝河提议可从商店招牌去寻找,有两条线索,汉口福邦号支店与慎馀纸行铅石印书馆。

网友广济老古董对武汉历史素有研究,贴出民国十五年(1926年)《汉口商业一览》中有关纸行全部商号名录,其中无“慎馀”。一览中还有“帐簿装订”与纸行较接近,也没有“慎馀”。
  

载有“慎馀”商号字样的1933年《武汉指南》

网友老调重弹按广济老古董找史料的办法,在国家图书馆的网站(儿子帮其下了一个pdf 软件就能在网上阅读)查到1933年《武汉指南》武汉之工厂——印刷工厂——武昌,栏目下找到,“慎馀——南楼前街——黄明朗”。

这是一条重要线索,尚不能确认“慎馀”就是“慎馀纸行”,印刷与纸行应该是有联系的。“慎馀纸行下面就有铅石印书馆字样,可见卖纸,印刷业务都有。”蓝河指出。   网友sun650319跟帖:根据老调重弹提供的资料看,这个城门有可能是南楼呢?1909年的地图上有南楼,1930年只标注,没有画出来。    网友 广济老古董在武昌南楼附近继续寻找,图中城门旁有“一品”,花了两小时,终于在1933年《武汉指南》中找到,帽业类中有“一品,南楼前街”。结合慎余在南楼的记载,认为应该可以确认就是南楼。“想不到,蛇山过街桥未修时的南楼,竟然被大家找到了。”,广济老古董十分兴奋。

广济老古董曾经建议,多位汉网网友一起,大家齐动手,将五种主要民国武汉(汉口)一览(指南)类书籍,全部敲成可以检索的文字格式,这个南楼照片早就可以认定了。
       
广济老古董大发感慨连续跟帖:

早先,我只将好认的慎余,查找了民国九年的《汉口商业一览》,没有找到,就放弃了。就没有像老调重弹那样再过细查找民国廿二版《武汉指南》,这本指南,770页,每页用时十秒,就得两个多小时。电脑上看书,连看两小时,眼都花了。直到找到了慎余,我这才又仔细将图片放大、变清,反复看,才看出有一品字样,再,花两个小时,翻廿二版《武汉指南》,就又得一证据。这才敢于下结论,说照片是南楼。因为,光一条证据,不敢下断论的,就像徐明庭前辈所言,孤证不立。
   

有了两证,且再补一证。1909的武昌省城内外地图中,南楼,不仅仅是一个地名,而且是一处建筑。

1883年《湖北省城内外街道总图》局部

再补第四证,是铁证,1883年湖北藩司地图。研究历史还就如同钓鱼,有时一天一无所获,有时连连起钩。这幅图,以前看过多回,从来就没有仔细看南楼。
     
 说起武昌南楼网友快乐大歌打开了话匣子,有一次与家人聊天讲起鼓楼洞的名字这事,88岁的老母亲说武昌蛇山有两个鼓楼洞。现在武昌路的蛇山鼓楼洞其实是新鼓楼洞,是后来开的。以前新鼓楼洞的马路和人行道都是一样平,好象后来马路比人行道降低了,人行道还修了栏杆,新鼓楼洞是连接民主路与阅马场的重要通道。蛇山老鼓楼洞在长街(即解放路,民国时期叫中正路)上。      母亲娘家住在蛇山北的司门口青龙巷,快乐大歌的父亲家住在蛇山南的水陆街金龙巷。快乐大歌的母亲10来岁的时候经常跟外公(当帐房先生,蛇山南的一个亲戚开的钱庄)穿过蛇山老鼓楼洞去走亲戚。母亲说那时候的洞蛮窄,只有几尺宽,只能够走人与人力车。

母亲说那是民国二十五年前后,武昌司门口因为做生意的人们与车辆好象渐渐增多就更加热闹了,司门口老鼓楼洞的交通显得蛮拥挤,过往的人们蛮不方便;当时官府就派人把老鼓楼洞炸掉,打通了长街,并且在蛇山建立了一座蛮漂亮钢筋水泥结构的人行天桥。

快乐大歌记得小时候经常与小伙伴们在蛇山人行天桥躲猫猫玩咧。这座天桥后来因为1956年修建长江大桥时才拆除,改建成现在的两座桥即司门口铁路桥和公路跨线桥。

快乐大歌母亲的回忆与1933年《武汉指南》第714页记载相吻合,“南楼街——北至司门口南至芝麻岭”,老武昌的长街,今解放路繁华地段。

那么,武昌南楼哪去了呢,何时从地图上消失的呢?

1927年,市政部门在报纸上招标拆除武昌城门,除保留起义门(中和门)外其余的城门随后全部拆除。上海摄影记者拍摄的武昌城门照分5期、每期2座城门发表在上海《天民报图画附刊》上,1926——1927年的1416171820期上,中间空缺1519期,此照是否会出现在1519期上?

之后,1935年在此处建蛇山跨街天桥。

 1936年竣工的蛇山过街天桥

原来,南楼的位置修建了过街天桥,主持修建的湖北省建设厅技正卢立群将此桥称为“南楼遗胜”。


      武汉晚报记者叶军著文“寻找武汉最早的人行天桥”追寻往事:

武昌长街桥之前,武汉市有无过街人行天桥,已无据可查;就算有,也是砖石和木制结构。《武汉市志 城市建设卷》谈到武汉桥梁建设时也称,清代以前,武汉桥梁主要是砖石和木制结构。一般是硬木打桩,糯米加石灰捣成粘合剂。“20世纪30年代,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武汉用于桥梁建设。老调重弹说,武汉以往桥多,但都是水上的。而且过去街道路窄,也不需架人行天桥。他认为,长街桥成为武汉有史记载的首座人行天桥,是机缘巧合。

《武昌志》写道“1935年,武昌长街扩建,建筑蛇山桥”“1936年,武昌长街扩建竣工,蛇山桥古楼洞跨线桥竣工。该桥是武汉最早的过街人行拱桥,桥跨为20米。这两条记载都出现在武昌大事记目录下,无疑被当作影响武昌发展的大事来看待。长街在宋朝时已初具街市面貌。20世纪30年代,武昌人口剧增,人力车为主要交通工具,汽车已出现,宽仅4-5米的长街路面不够用。加之蛇山景区正在兴建。于是,扩街修桥水到渠成。1956年,该桥在修建武汉长江大桥引桥时被拆除。

1938113日武昌,参加阅兵式的日军猛牛部队的战车从蛇山跨街天桥下通过,桥身上“精诚团结 抗战到底”标语分外醒目。

无独有偶,深谙武汉历史的资深网友“老调重弹”有一张母亲站在此桥的老照片。老调重弹告诉记者,这张照片摄于1946年,当时抗战结束不久,日本一家被服厂被收编,他父亲被任命为厂长,调任武汉。父母抵汉后,抽空游览了涌月台、禹碑亭、奥略楼、张公祠、黄兴铜像以及蛇山跨街桥并留影。这座蛇山跨街桥,就是前文提及的长街桥。它连接蛇山两边山崖,使人们游览蛇山更为方便,几步路就从蛇山这头到那头了。照片拍摄时正是冬天。母亲身穿貂皮大衣,拿着毛手笼,侧身站在长街桥上。旁边桥栏上有典雅的云纹图案,桥面看去铺着青石砖,一块块方方正正的,连缀在一起。老调重弹的母亲是下江人,平常很讲究的。怎么会在一座人行天桥上留影?他解释:当时,蛇山桥还是新鲜事物。算得上蛇山景区一景。在桥上留影,几玩味” 咧。

  1946年,时髦女性桥上留影。

图解老照片令人信服,老武昌人印象中的长街(今解放路)

民国时期,扩宽后的武昌中正路街景,青石板路被柏油路取代。

网友蓝河找到一张老照片,站在蛇山跨街天桥上看长街,此时长街已扩宽,民国时期改为中正路。照片中有福邦号武昌支店,在武昌蛇山南楼照片中也有这家商店汉口福邦号支店。蓝河还提供了2张老地图。

网友蓝河:此图是1881年《江夏县志》图,《武昌府志》图更早,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成书。《武昌府志》上的图更古老,但被切作两幅了。

《武昌府志》合成图 

网友评论:目前为止,这是今年看到的最有含金量的帖子!

各位参与讨论的大师们辛苦了!

编者按:网友“老调重弹”即本文作者田联申先生。

本期编辑/校核:水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年“长街”解放路(作者:老武昌人)
记忆中的风景丨武昌鼓楼洞与司门口
武汉龙华寺
过桥之旅
松涛视听沙龙 │ 江城文萃:两江交汇奏鸣曲(外一首)
江山如此多娇(第11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