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85岁保寿硚“搬家”备忘录

2019年8月25日,保寿硚搬回原处揭幕仪式。

武汉三镇城区内,真正建于1840年以前、能称为“古建筑”的只有7处,被归结为“四塔二桥一牌坊”:洪山公园的无影塔、洪山宝塔,黄鹤楼的胜像宝塔,汉阳公园的石榴花塔;武昌的白洋桥、汉口的保寿硚;汉阳的共勉街牌坊。

无影塔、胜像宝塔、石榴花塔、共勉街牌坊先后都有“搬家”的经历,换了一个地方;2016年,中山大道“银丰片”旧城改造,位于其间的保寿硚,为商业楼盘让路临时“搬家”,平移了20米,历时3年,今年孟秋搬回了原处;7处古建仅有洪山宝塔、白洋桥还在原

看来古建搬家在武汉形成了常态,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有的是因为不可抗拒的,如修建第一座长江大桥胜像宝塔迁移;有的未必是不可抗拒的原因,是否对祖宗遗留的宝贝缺乏敬畏之心?

武汉三镇城区内,7处古建筑中只有一处保寿硚为汉口所有,1877年的《湖北汉口镇街道图》上的建筑到现在只剩保寿硚唯一的一处,没有之二。有人会问地图上不是有栖隐寺吗?那是民国年间重建的。

玉带河

明崇祯八年(1635),因苦于水患,汉阳府通判袁焻主持在汉口筑了一道长约10里的半月形长堤,上起硚口,环绕汉口镇北,下至堤口直抵长江之滨,被称为“袁公堤”,也称“长堤”、“后湖堤”。在堤外,利用襄河故道、湖塘与修堤取土相结合,形成一条护堤河,即玉带河,相当于护城河;由大硚口引进汉水,在今王家巷的下首流入长江。以袁公堤的修建为契机,汉口历史上迎来第一次大发展。袁公堤与河街围起来的范围远远超过了汉阳城,与此时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武昌城(周长约20里)大致相当,汉口只用了100多年的时间。

大硚口

1877年地图上的大硚口与小硚口,这最有可能是正宗硚口区的来源。

这张苏州阊门的老照片,硚口当年可能也是这个样子的,可惜没有看到硚口的照片,桥上会有“硚口”两个字吗?

关于保寿桥的桥字,有人认为应用“桥”字,理由是“规范”,1988年政府的文件是用的这个“桥”:另一些人认为,保寿硚上明明白白写着“硚”,应该与桥上的记载一致,是特指这座桥的名称,就如同“硚口区”的,不能写成“桥口区”。

《汉口丛谈》记载,“而河上木桥横跨,或相距里许,在在有之,过桥谓之堤外”。从上游往下游依次是:大桥口 (汉水由此进玉带河)小桥口 董家桥 广麟桥 天保桥 绳武桥 燕家桥 太清桥 指月桥 大通桥 长寿桥 卧龙桥 飞虹桥 玉皇桥 赵家桥 万年桥 永清桥 燕山桥 多福桥 裕麟桥 玉虹桥 宝林桥 三元桥 六度桥 万寿桥 广益桥 保合桥 太和桥 双寿桥 通津桥 出江木桥(玉带河的水由此入长江)计31座。31座桥中没有保寿硚,《汉口丛谈》出书在前,1822年刊刻;保寿硚建修在后,1834年晚了12年

改革开放之前的保寿巷。

桥两侧都建了房,桥面变成了路面。

延寿巷、保寿巷,随着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兴起,成为价格适宜、服装新潮的市场被称为“老鼠街”,女同胞的最爱。

2004年汉网人文武汉网友寻访保寿巷。

那时桥栏杆上的石刻依稀可辨。

白天人声鼎沸、摩肩接踵,打烊后的保寿巷安静下来。

大隐隐于市,隐身于长堤街保寿巷的保寿硚。

保寿硚在今中山大道以南、长堤街以北间,西距多福路百余米,现属汉正街管辖。在中山大道银丰片拆迁之前,保寿硚已变为保寿巷,桥面变成路面,居民在两侧桥栏上建房。

2013年119日,人文武汉网友寻访保寿硚,武汉电视台随拍,2014年元旦在晚8点档节目《一诺千金》中播出。桥栏外已砌了砖墙保护。

文保部门在拆房子前立了这块“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寿桥”的牌子,大约是在2013年9月间,作为文化保护是1988年公布的。

这是汉正街管委会立的,在药王庙、新安书院旧址可以看到类似的牌子。 
           拆迁

城市要发展,旧城要改造。保寿巷纳入了中山大道“银丰片”区拆迁的范围。

安徽街小学是在安徽会馆的旧址上建的。

安徽街小学教学楼还蛮新。

安徽街小学拆了。

安民告示

银丰宾馆爆破前。

银丰宾馆爆破之前。

银丰宾馆爆破之前实行了交通管制。

2014年12月9日下午爆破拆除。

与安徽街小学做邻居的义勇消防队旧址,在一片废墟中。

义勇消防队旧址也是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

外面被脚手架包围,准备平移。

为商业楼盘让路,往长堤街东南方向平移了70米。

热心的武汉市民关心保寿硚的命运。

2014年春节前,拆迁围墙长堤街保寿巷的铁门打开了,有人在清理巷道,那时还有居民没有搬迁。

保寿巷往长堤街方向

保寿巷往中山大道方向。

拆迁时,刚立的牌子被施工的民工砸掉了一块,后来桥上的建筑不用“啄木鸟”,改由人工拆除。

文保部门还是不放心,建了一座屋来保护保寿硚。

临时建筑施工中。

保寿硚有了临时的家。

2016227日下午,保寿硚重出江湖。

    我与网友三阳里二人行,踏访保寿硚遗址。从中山大道进银丰片建筑工地,远远望去,汉口义勇消防遗址大楼四周都是脚手架,走近看,地基已用钢筋水泥加固,施工人员告诉我们要整体移位,异地保护。

望多福路方向,去年为保护保寿硚建的房屋不见了,心里一沉,拆了?还是也要异地保护?

二人决定还是要走近看看,小心翼翼地在建筑垃圾上行走,一会儿高、一会儿低,眼睛望着地面。

突然,抬起头,啊,保寿硚在哪里,在春天的阳光照耀下,让人眼前一亮,桥下还有一潭碧水,玉带河回来了?就在我们的眼前!

保寿硚!

喜中有忧,一位施工人员说,可能要拆了挪一个地方。

空间位置变了,那保寿硚承载的历史文化意义要大打折扣,前任市长唐良智曾说过要就地保护!

但愿是杞人忧天!

建高楼也要有绿化空间,围绕保寿硚设计绿化空间(小公园)岂不更好?!

汉口182年前的建筑、唯一的建于清道光年间(道光十四年 1834年)的完整的建筑,也是汉口唯一存在的百年老桥。 

保寿硚重出江湖,如何保护,引起热心市民与媒体广泛关注。

坚决反对移动保寿硚 

局长,你好!

保寿硚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按《文物法》规定为不可移动文物。如今,开发商要将保寿硚移动20米,待工程完工后回移。

我们坚决反对移动保寿硚,不可移动文物不应该为建设工程让路。

一、保寿硚作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对它的保护应该遵循国家文物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实行原址原貌原高程保护。

二、保寿硚作为汉口城市历史空间的坐标,具有多重文物保护价值。可以通过它与周边历史建筑及历史街巷的对应关系,考察汉口城市历史变迁过程及发展阶段,是研究汉口城市历史变迁不可多得的重要物证。如果移动,保寿硚固有的空间位置就会发生改变,其作用就只相当于一处仿古景观。既大大削减其文物价值和承载的历史信息,又对后人认识理解汉口城市历史变迁产生误导。

三、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并非绝对对立。兴建楼盘或商圈也应预留绿化空间,《武汉市城市绿化条例》规定:新建小区的绿化面积不能低于30%。如果建设方换一种思路,围绕保寿硚设计一座花园,既美化了环境,又为新建项目保留了丰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岂不两全其美?!

保寿硚是汉口城区保留至今的、唯一的古代建筑,是汉口的宝贝,是武汉市市民的宝贝,善待祖先的遗产,善待文物,把根留住,每一个市民都有责任,肩负领导责任的市民更应该负起责来。

保护好历史馈赠给我们的宝贝,留住可以触摸的历史!

亟盼局长干预此事。

谢谢!

                             武汉市民 田联申 韩少斌 姚光武

                                        2016829

左起孙庆力、王汗吾、田联申、张笃勤、韩玉(武汉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张帆(凤凰卫视《汉口500年导演》导演),在电台直播间。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过硚口区的“硚”字,一般的桥都是木字旁唯独“硚”是石字旁的,而且这个字仅用在硚口区这个地名,这当中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我们有幸请到了武汉市社科院城市历史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张笃勤教授、武汉地方史志专家王汗吾老师、对保寿桥有多年研究的田联申老师做客武汉新闻广播《非常往事》节目与您共话《保寿硚的前世今生》

电话连线刘谦定、侯红志,采访录音张友海

从清代初年开始,300多年来,硚口区向以多桥著称,在汉正街附近的长堤街北侧的玉带河上,上自硚口,下至六渡桥,共有大小桥30余座。当年,玉带河沿岸杨柳青青、小桥流水,风光不减秦淮。如今,物换星移,玉带河早已不见踪影,河上之桥,几乎荡然无存,当年秀丽的水色风光,已为栉比的房舍、闹市所代替。其间独有一座石桥,至今尚还可见,这便是长堤街下段的“保寿硚”。

保寿硚的由来是怎样的呢?

有方志记载:“保寿硚”在清道光十四年(1834),由山陕水烟号商人集资加以建修。

山陕会馆修建的保寿硚有什么的特色?

张笃勤:修路架桥是积德行善的一种最好的形式,来汉的外来移民长期在武汉生活和周围居民也产生了感情,他们捐献这座桥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山陕会馆后门正好对着玉带河,他们要去后湖必须跨过玉带河,他们要做生意要来往很多时候要经过玉带河,所以说保寿硚的修建是利人利己的。

保寿硚在当时的制作工艺上是怎样的水平?桥下的玉带河又有怎样的历史?

张笃勤:汉口在明末清初就已经非常繁华,刘献廷在武汉游历时这样介绍“中国四大名镇汉口居其首位”汉正街是汉口的城市之根,有很多商品都销往全国乃至全世界。

建国初期,保寿桥下都还是有“河”的,后来,随着附近环境的整治和变化,河道逐渐废弃,被填平成为了街道。保寿桥的桥面被水泥覆盖,成了保寿巷的一段路面。而栏杆则成了巷子两边房屋的基角。如果不是刻意观察,根本不能发现在巷子当中还有这样一座古建筑。

原来因为汉正街商圈的拆迁改造,保寿硚的保护成了一个大问题,因为它不仅仅是一座桥而已,它还是武汉发展史时的见证者,硚口历史文化考据的重要坐标,甚至可以说他是汉口的城市之根!

然而他现在又是什么样子呢?

这是2014年商圈改造时我们能看到的现场情况。

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牌已经缺了一个角,用于保护桥梁的围墙上也写了一个大大的拆字。

保寿硚的附近堆满了垃圾和瓦砾一名拾荒者站在桥上 。

现在的保寿硚是怎样的?

武汉电视台为保寿硚留下了影像资料。

田联申:桥东侧上刻印的山陕烟帮修建的字迹已经因为风化而不可见了,西侧的保寿硚三个字还清晰可见。因为拆迁,原先在墙基内的桥梁外侧也露出来,我们可以看到保寿硚和道光十四年孟秋修建等字样。

保寿硚具体位置在哪?

田联申:熟悉武汉市的人都知道,从中山大道多福路进去大约走100米,然后向东50米就能看到服装市场附近的保寿巷,进入保寿巷就是保寿硚了。

在汉正街商圈改造之前保寿硚就藏在商圈之中,可能大家有从附近经过但是却很难注意到。

你能想象这是保寿硚的一部分吗?

来,让我们离近一点看看,保寿硚三个字依稀可见。

藏得这么深不仔细看还真的是难以发现。

以上画面还是在2013年汉正街实景拍摄的。

现在保寿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据说要把保寿硚平移20米原址开挖,施工完毕后再移回原址。

平移桥梁的做法是否合适?

武汉著名的民间文保人士、第二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杰出人物奖获得者,文史专家刘谦定认为:“古桥不是器物可以随意的搬来搬去,最好不要轻易动桥以免留下骂名

那保寿硚怎样保护比较靠谱呢?

张笃勤:文物保护有两种含义,一是对本体的保护,另一是对整体风貌的保护。整体风貌的保护比本身的保护更重要!保寿硚可贵在他是汉口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坐标,我们可以通过它来推测其他历史建筑,历史地貌的具体位置。与其搬迁不如原址保护修建成一个人文景观小公园,对开发商而言其实是个更好的选择。

2016年95日上午,我给市长热线12345打电话,自报姓名、家庭住址,问这是你的电话吗?是的。

我投诉平移保寿硚20米后迁回,不符合《文物法》的有关不可移动文物的规定,违法了《文物法》。并请她转告万勇市长。

第二天接到一电话回复,说我打给市长热线的电话由他来回答:

保寿硚平移的方案经省、市批准了,经过专家论证,走了相关的程序,是合法的。

我问,为何没有公示。他答,在武汉文化的一个网站上公示过。

我问他姓什么,他说姓邱,代表汉正街办事处答复我(手机上显示汉正街文化中心),我说保寿硚不能移动,你们汉正街办事处、文化中心,都有责任,本来不应该是我这样的普通市民来反映,你们应该守土有责。

昨天,83777777语音电话询问我,说我的投诉列为第几多号,反映的问题由汉正街办事处答复,接到答复没有,满意请按1.....不满意请按9.

我按了9.

说明,只要是实名打电话给市长热线,不管满不满意,会有答复。

2016年113日,我们在北京开会期间曾向中国文物保护理事会励小捷理事长反映,武汉汉正街一商业楼盘建设要汉口唯一古代建筑、市级历史文物保寿硚为其让路,先平移,待工程完后,再移回。人文武汉志愿者联名向市省国家文物局上书反对。12月7,武汉市文化局、汉正街管委会与人文武汉志愿者代表开沟通会,察看了施工现场,介绍了相关情况,听取了志愿者意见,申述了按照《文物法》不能移动的理由。

文化局副局长、汉正街管委会副主任承诺,移回时按原址、原貌、原高程、原坐标保护保寿硚;平移也是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选项。主持人表示,将进一步研究方案,报省政府批准。文化局、汉正街管委会开发商老总等出席士心、铁血十八星、汉皋书生、三阳里、老调重弹参加会议

保寿硚已经打包。

换一个角度看。

安置保寿硚的地方,沟通会只是走程序,保寿硚的驳岸已经打包移到照片的右边。

打包,开发商按既定方案办。

凤凰卫视《汉口500年》摄制组,没有进入工地拍摄,拍了保寿硚外面的长堤街,专题片用的武汉电视台拍的。

长堤街上透过施工围栏挖开的小孔看保寿硚

照片上面黑影是施工围栏小孔的铝皮。

已经顶起来的保寿硚。

从长堤街上可以看到保寿硚临时安置的处所。

3年的时间过去了,保寿硚搬回来了。

没有人解答,原址、原貌、原高程、原坐标?

比起循礼门,保寿硚的命要好一点。

2019年8月25日,为商业楼盘建设让路“搬家”的武汉市级保护文物保寿硚回归原处。 

辨误“道光十四年西秋月山陕水菸众号建修”,“西秋月”应为“孟秋月”。

2016年,保寿硚周边的房子均已拆除,压在保寿硚上的建筑也已挪走,修建于1834年(道光十四年)的保寿硚重现真身,让人眼前一亮,护坡、桥墩、桥栏,基本完整,桥下还有一潭清水,主桥体由8块麻石的大梁构成。

光绪22(1896)编撰的《汉口山陕西会馆志》记载,保寿于“道光十四年1834年孟秋月西菸帮经理建修”镌刻在保寿硚东边桥栏内侧曾有“道光十四年西(因石刻风化误为西,应为孟,孟秋月即农历七月)秋月山陕水菸众号建修”一行字应证了这个记载经多年的风化,现已字迹难辨。今保寿硚重出江湖,西边桥栏内有“保寿硚”三字,两边桥栏外侧亦可“保寿硚”三字及“道光十四年字样桥上有出生年月的明确记载,距今整整175年

保寿硚是一座有志书(《汉口山陕西会馆志》)记载、有碑刻留名、有建造年代、有修建者署名的桥梁,像这样有完整记录的古代桥梁,全国也不多见

《汉口山陕西会馆志》后堤外保寿延寿二桥合记

汉口地方面江背湖,每当夏秋之时,水势涨沸,一片汪洋,筑堤以御之。大雨滂沱,内濠之水更难疏泄。居民于此往往隔岸相视,苦无渡船桥梁。乡人悯之,于是我山陕两省商人捐资造以石桥二孔,西曰保寿桥,正对会馆之后门,系南北行;东曰延寿桥,与雷袓殿之桥毗连,系东西行。道光十四年孟秋月,西菸帮经理建修。自遭劫后,年久失修,今会馆工程告竣,二桥亦随整理,坏者补之,颓者扶之。其保寿桥长一丈八尺,宽一丈,两翼辅以石栏;延寿桥长贰丈八尺,宽一丈贰尺,两翼新添栏杆。二桥既修于东西火路,又筑于东界,居民受益良多,行人利济不浅。为义举之不可以已也。善夫 

         光绪二十二年岁次丙申孟春月经理首人谨識於汉皋旅次

2019年9月15日,人文武汉志愿者实地考察迁回后的保寿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汉:硚口的由来
[转载]汉口保寿桥被拆
武汉汉口百年建筑平移滑行90余米
2012 武汉
汉正街保护开发留下25处:恢复350岁保寿硚历史场景|旧址|打包
长堤街,真正的老汉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