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口200多里分最早的里分 100多年历史的三德里

三德里:汉口城垣边最早的里分,这是武汉文史界公认缺乏史料证实,三德里究竟建于法租界扩界之前还是扩界之后如果是建于扩界之前,那汉口里分是中国人建造的,就不是舶来品

扩界之后的法租界地图 

打开1905年汉口租界地图,可以看到法租界扩展前的边线外(即汉口城垣外),与法国巡捕房隔街相望的位置上有四五点零星建筑——三德里在扩界后的法国租界里。

中山大道车站路至海寿街路段北侧,有1900年代末形成的里分,是清末民初由“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次子刘锦藻等谋划布局,合资建房成里,因在此还开设了三德堂商号,故名三德里。里分内均二层砖木结构楼房,西洋技术的机制红瓦盖顶,样式相似,排列整齐,三纵六横共九条巷道。

多年前,中山大道上是三德里的南出口,隔街正对着旧法租界巡捕房大楼,巡捕房前小广场式的三角地块上是玫瑰花园,花园前面有梅神父的半身塑像。三德里东口在海寿街,是小吃一条街。北出口在友益街上,有天声市场和天声舞台,是琳琅满目的闹市万花筒。

西边原有一堵130米砖墙,与公德里、庆平里(现宏伟里)隔开。后来拆墙扩宽巷道,三德里与邻里相通直出西口至车站路。

从空中看三德里四正四方的,其周围的临街店铺商号众多,有书店、邮局、银行、钟表、典当、洗染、药房、点心、茶馆、成衣、文具、餐馆,另有熊昌和牙医、炭圆铺、洋铁铺以及各色手艺人皮匠、木匠、缝纫匠、铜铁匠、和修钢笔手电筒、修钟表、测字算卦的摊点,星星点点分布,俨然完善的小社会。

有老照片显示,1935年汉口三德里临街的商铺一片繁忙。复兴街这一段是商业半边街,十多家敞亮的铺面从西到东一顺排开:西头与车站路交会转弯是一家棉花店、同兴和服装店、黄玉记服装店、毛森泰家具店、赛家地毯厂店铺、祥康西服店,三德里南口旁是应元记车行、洽昌电料行、祥和鞋店和波衣也琴行,东头与海寿街交会的街口转角是经营珠宝玉器古董的荣宝斋。

“之所以留下了许多当年的景象,得益于父亲早年购买的徕卡照相机。”提供照片的是中山大道883号的丁剑鸣老人。据她介绍,她家祖籍上海川沙,父亲丁鑑人与教育家黄元培是老乡亦是邻居。17岁时来汉口在一家德国建筑师事务所工作,3年后独立开业,成立了自己的“素安建筑师事务所”,设计过联保里和联怡里。1931年以十根金条顶下了亚尔萨斯罗南尼街上的一幢楼房,门牌是30号,事务所迁入了一楼。这条街还叫过西贡街,1946年元旦改名复兴街,1972年才改为中山大道。

丁剑鸣8个月大时就来到汉口,她成年结婚后,丈夫来到丁家一直和她生活在三德里,至今八十多年。她记得,1938年沦陷,日本鬼子封锁了法租界,老百姓吃水困难。他父亲设计施工在三德里的巷子正当中挖了一口大井,里分内外的人都来打水,包括远一点的昌年里、三阳里的人。1944年冬月初六美国飞机轰炸汉口时,跑反的途中别人躲飞机,她不但不怕,还靠着郊外的大石头,数头顶上飞过的巨大黑鸟,“一架接一架的数,那批飞机一共有69架。我蛮担心妈妈爸爸,后来知道法租界损失不大,家里平安,我才放心。”

三德里一片文化气氛浓厚,附近的影剧院、舞台、茶馆众多,距离在500米以内。如1912年开设的百代大戏院(后铁路工人俱乐部),1914年由天仙茶园改名的天仙大舞台(后新汉剧场),1918年建成的九重大戏院(后解放电影院),1918年建成的带夜花园的维多利剧院(后在原址新建市政府礼堂),1931年建成的康登大戏院(后武汉电影院),1931年建成的上海大戏院(后中原电影院)。还有1944年被战火毁了的世界大戏院(后在原址新建五金交电公司大楼),1932年建成的大光明戏院(后中南剧场)。

三德里早先有戏剧界人士居住,特别是越剧、汉剧演员不少。受这样环境的熏陶,丁婆婆16岁就在汉口京剧票友“青年会”里玩,甚至自己化妆扮上《打渔杀家》中的花旦萧桂英,在“大舞台”(后人民剧院)里票了一把。当年家里有百代公司出品的一百多张中外音乐黑胶木唱片,有空就手摇唱机,听戏剧欣赏中外音乐。她家隔壁波衣也琴行就有唱片出售,蛮就便。她和大两岁的邻居小姑娘——波衣也琴行的小姐林玉莲经常在房顶上谈天唱歌。

最早住在三德里的多为这样一些浙江宁波人,俗称下江人非富即贵。住过三德里的名人有台湾作家胡秋、外交官冀朝铸、中共早期革命家向警予等。据说清末著名藏书家柯逢时也曾住过三德里  

本文选自《大路朝天——穿越汉口中山大道》 

打捞江城记忆 串起散落的珍珠

钩沉三镇往事 回眸过眼之烟云

咵武汉最棒的公众号!

编辑:关 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12)2008年4月汉口五国租界探访(3)
洞庭街上的文化与美食|嘴嘴美食
【地名故事】----“数字路”
汉口胜利街和蔡锷路交汇处的这栋原法租界建筑,这是落成于1918年
武汉汉口俄租界巡捕房旧址(市保)
上海租界变迁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