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青岁月 | 软磨硬泡 投亲靠友到沌口

1968年上山下乡有一个颇为人性化的政策,凡不在同一所学校的兄弟姐妹可以“跨校”选择到同一个学校下乡;凡确定了恋爱关系的同学可以“跨校”到其中一方的学校下乡。

1968年12月1日,送别“最高指示”发布前下放的第一批“三届生”

孟同学是欧阳文兰的闺蜜、小学同班同学、邻居,就读于武汉十九女中高中,当时本应到偏远的黄梅县插队。那时,江汉区辖区的中学对口下放黄冈地区,硚口区辖区的中学对口孝感地区。孟的弟弟就读的武汉四十四中, 被安排到汉阳县沌口区插队。黄梅县远在鄂皖赣三省交界的大别山下,汉阳县沌口区距武汉不过 30 华里,仅 2 毛钱船票一个多小时的航程,而且同号称纸城的汉阳造纸厂毗邻,对于广大知青当然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孟同学合理合法地随弟弟插队到沌口,同时还将她在武汉十九女中的初中同学、高中就读于省实验中学的谭同学,也设法弄到沌口一起插队。孟、谭两位成天同“胡搅蛮缠”的初中生混在一起,日子过得并不开心。

一次从乡下回汉时碰到欧阳文兰,她告诉了我孟、谭同学的上述情况。这会儿我和小学同学、高中不同班的王同学,已经“跨校”到武汉四十四中在汉阳县黄陵区插队,距沌口区大约 30 华里。

而此时,我的初中同班同学、高中在另一班的孙同学,以及外校考武汉一中高中的李同学,仍在犹疑不定地选择着插队地儿,一时决定不了自己的去向。他们虽然也看中了沌口这块宝地,只是苦于没有“关系” 能够进入。另外,我校 1967 届初中的杜同学,因文革的原因,学校工宣队拒绝了他下放到黄梅的申请,害怕他同插队在黄梅的武汉一中知青“扎根串连”,要他另找地方上山下乡。

这时,素不相识的东湖中学一位姓熊的同学伸出援手,熊的妹妹也在武汉四十四中读初中,熊把杜说成是其妹妹“男朋友”,让杜同学也到沌口插队。学校接收证明很轻易地办好,但是公社拒绝接收,原因是大量的投亲靠友、跨校的知青蜂拥而至,使这里人满为患应接不暇。

我把孙、李同学欲到汉阳县沌口区插队,以及杜同学到沌口区插队遭到公社卡壳的事儿告诉了欧阳文兰,没想到她满口答应去找孟同学想办法。大家最后商定的办法是,让孙、李同学分别充当孟、谭同学的“男朋友”,以合理合法地申请到汉阳县沌口区插队。问题是孙、李的“女朋友” 已经先期到沌口插队,“男朋友”自己却还游弋在城市,多少有点儿不过去。谎言编织得太不靠谱也太弱智了吧?

欧阳文兰说,求官不得有秀才在,大家一起去跑公社,只要公社秘书盖了接收的大印,就成。也没有去搞什么请客送礼,有着侠义肝胆火热心肠的欧阳文兰导演的,只是一出“感情戏”。

六五〇四班即“三届生”中的68届高中生,那时一中称为“一男中”

一个寒风刺骨的早晨,欧阳,孟、谭、孙、李、杜同学,以及先期插队到汉阳县的王同学和我,一行八人齐聚沌口区沌口公社,找到了主管知青工作的公社蔡秘书。蔡秘书反复强调,沌口公社现有知青的数量远远超出其接收计划和接待能力,再说,接收知青工作已告一段落, 故断然不可能接收孙、李、杜三位,让我们死了这条心。此时已经顾不得害羞,欧阳文兰充当主谈,孙、李、杜等同学反复申明其“恋爱关系”, 按照政策应当照顾,王和我则打着边鼓。

从早晨磨到中午,蔡秘书和公社干部们回家吃饭,我们几位搞了点“进口”的东西充饥。下午接着战斗,公社大秘仍毫无松口的意思,谈判依然无果,大家几乎就要打退堂鼓。欧阳文兰说,气可鼓不可泄,我们 8 个人晚上都不能离开公社,要用诚意和行动感动秘书大人。

干部们下班了,公社大门上了锁。是日夜晚,朔风阵阵,漫天漆黑, 寒意逼人,万籁俱寂。我们 8 人蜷缩在公社大门外门廊一角,那会儿年轻气盛,但这样忍受着饥寒,落魄地度过冬日漫漫长夜,似第一次。

好不容易熬到东方发白,鸡鸣,狗吠,远处传来到沌口镇赶集人的脚步声。新一天来临,满天朝霞,东方一轮红日喷薄欲出,温暖的晴好天气, 似预示着今天我们要交好运。

公社干部们陆陆续续来上班,他们发现我们 8 人一夜未归,皆唏嘘不止,有的人似配合着我们的攻势,帮着我们说话,他们纷纷议论道, 知青投奔沌口,不是来享福的,是来接受再教育的,如若不是毛主席的最高指示,请他们都不会来。沌口知青虽早已超编,但也不在乎多这么两三个人。秘书大人正是在如此氛围下,不情愿地在孙、李、杜同学的报告上签下“同意接收”四个大字,盖上红彤彤的公社大印。

经过来自四所学校的八个同学白天黑夜的不懈努力,我们的“战役” 获得胜利。其实,公社秘书也心知肚明,孙、李、杜同学并非是这些女生真正的“男朋友”,这三对“情侣”最终也没有结成连理,但是,如果没有欧阳文兰导演下众多同学参演的这样一出“感情戏”,孙、李、杜同学怎么可能如愿地到汉阳县沌口区插队落户?

2011 年,作者(右)与欧阳文兰相会于武汉

随后的日子过得简单而平凡。城里大招工后,有的返回武汉,有的进入汉阳造纸厂,有的搞病退回城,有的考入中专或大学,大家各忙各的, 以至于校友聚会有同学找我打听欧阳文兰,我也不能说出她的确切工作单位。

老了,大家特别地开始怀旧,特别地想发小、想同学,都有了急于联系的冲动。在孙同学的催促下,我通过武钢公司退休工人管理办公室, 找到了孟女士的踪迹。无巧不成书,一次在汉阳家乐福超市邂逅欧阳文兰女士,同她打招呼,她竟然连问我是谁,难道残酷的岁月把我的“形象” 改造得面目全非?但我却记得她的模样。这是一次愉快的见面,于是把这条“同学”链连了起来。

故事还没完。我和杜同学到欧阳府上拜访,见到了欧阳文兰的先生朱大哥。朱大哥是我们武汉一中的学长,高我三届。他 1965 年高中毕业到长沙读大学, 欧阳文兰到长沙读中专,他俩因校友关系结为伉俪。

俺老三届同学的关系,老三届同学的魅力,永远地不可复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杜显怡:重新审视与自我批判
当年知青在京山——三阳篇·何关
插队纪事⑪ 应征入伍,告别田塆
【知青】给社员献血
兴化往事(18)
珍贵的知青老照片(九十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