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话说武汉 | 鹦鹉洲的文化活动 八月十五砌宝塔

我们小时候的鹦鹉洲谈不上什么文化生活。电影院没有,剧团剧院没有,照相馆没有,除了几所会馆、教堂改建的小学,连一所中学也没有。从这个意义说它是文化荒漠似乎也不是太夸张。那么,我们的童年、少年是不是过得特别乏味呢?不,不是。恰恰相反,我们是过得有滋有味,十分惬意。我们那些五花八门的玩法,不仅会让汉口、武昌的小伙伴望洲兴叹,现如今老是独自呆在小房里玩手机、玩电子游戏的小朋友更是无法想象。下面就将我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一些乐子给你娓娓道来。

玩草把子灯,砌宝塔

逢年过节舞龙舞狮、踩高跷、划采莲船、演蚌壳精,不管有钱无钱、是贫是富,在这几天乐一乐,是鹦鹉洲的传统。我们除了跟着龙灯、采莲船从上街撵到下街看热闹外,自己也动手扎龙灯——就是草把子灯。草把子灯是先用竹篾条扎成龙身骨架,用稻草搓成粗大的绳索捆扎在龙架上形成龙身,再分别扎成龙头龙尾。玩龙灯时由几个人手拿竹竿顶着一节节的龙随着前面绣球的引导,有节奏地左右舞动,摆弄扭、挥、跪、跳多种姿态,虽然少了大人们龙灯的气势,倒也别有一番趣味。

我们的草把子灯常常惹得大人们阵阵哄笑,有些人还用欢谑的语气喊道:“草把子灯年年有,玩灯的伢们不怕丑。我们毫不在意,甚至还跟着唱。不过,原来不是用的伢们,是一个含有嘲讽意味的骂人字眼,也是鹦鹉洲大人们的口头禅,在今天看来,毕竟不太文雅,我就用伢们顶替了。

汉阳湘乡码头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一景。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灯笼,不少人家在房屋周围插上蜡烛,有的人家在门前竖起一根长竹竿,将灯笼升上半空。我们小孩则手持小公鸡、小飞机、五角星、小金鱼、小花球等各种造型的小灯笼,点上小蜡烛到处晃悠。一支小蜡烛不大会儿功夫就燃烧完了,我们既没有备用的蜡烛,又不可能在漆黑的夜里,拿着一个空灯笼玩,于是我们就三五一群像和尚一样去商铺蜡烛。到了商铺门口,我们就一起唱:今日十五,明日十六,恭喜老板,化支蜡烛。因为年年都要上演这个节目,为讨吉利,各个商铺也就早有准备,连忙从竹篓里取出小蜡烛,和颜悦色地给我们每人一支,我们就笑嘻嘻地去别一家化缘了。

用破碎的布瓦砌出一座座宝塔,是我们鹦鹉洲孩子的杰作。荒五里、瓜堤、潜龙那边有没有,或者别省别市有没有,我不知道,但在我们两湖一带很时兴。砌宝塔是我们每年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大事件。

早在农历七月我们就要选择屋旁边的空敞地作为宝塔基地,画上一个直径约莫八九十公分的圆圈,就开始作施工的准备。最主要的准备就是捡破砖烂瓦。好的是瓦片充足,不愁没有。因为小时候我们遭遇了两场洪水、多次火灾。洪水冲毁的房屋、大火烧毁的房屋很多很多,破砖烂瓦到处都是。那时的屋顶大多数盖的都是布瓦,红瓦被称作洋瓦,比青灰色的布瓦大,用它盖屋顶的民居很少,偶而有之,则被叫作红瓦屋,成为了地名。

我们将大量瓦片、砖块、木条堆放在一处,施工随即开始。首先,挑选大些整齐些的瓦片,一片一片地压住圆圈线码放,码了一层,再在上面加,加到上十层后就搁上早就准备好了的木条,木条上垫一块青砖,两旁各立一块青砖,上面搭上一整片布瓦,形成一个漂亮的拱门,一头一个,遥遥相对。再加上十层后就又做一个拱门。砌到一定的高度后,瓦片就要注意一层层有规律地向内收缩,既要稳固,又不能东倒西歪,越往上越要小心。瓦片要轻拿轻放,人的高度不够,就要站上凳子,身体绝对不能触碰宝塔,稍有差池,忽喇喇大厦倾,一片狼藉,前功尽弃,只有从头再来。因为我们当时就只八九十岁,人太小,未免有人毛手毛脚,将宝塔碰倒。一次失败,再来一次是常有的事。

砌宝塔是相当费力费时的,往往要一二十天才能完成。当然我们也不是一天到晚搞这个事,有空就去弄一下。砌宝塔也是有一定风险的,风险就是有敌对势力破坏。你们几个在这里砌一个,有人又在别处砌一个,相互较劲,一比高低。最恶劣的是趁月黑风高将对方的宝塔推倒。重新砌,来不及了,叫你欲哭无泪。宝塔都砌在屋外,时间又长,加上是用瓦片砌成的,一碰就倒。

我们最狠的对手就是正街的曹家和尚。曹和尚到底叫什么,我记不太清楚。他比我们大几岁,爱听书,会打大鼓,说相声。但他很野,偏执,胆子大,不怕事,我们都不敢招惹他。不知何时、何事他与我们结下梁子,有一年他带人在夜里砸了我们的宝塔。

第二天我们去找他理论,他竟然说就是他砸的,你们要怎么样?一副恶狠狠的样子,令我们不禁胆怯起来,自认倒霉,假装警告一番就悻悻而去。这是中秋节砌宝塔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场风波。若干年后听说曹和尚年纪很轻就走火入魔,死于非命。他是很有才艺的,走得这么早,真是可惜!现在写到这个人,我不是记仇,小孩子吵嘴打架、扯皮拉筋是常有的事,现在回忆起来,只觉得有趣、好玩。

宝塔砌好后,我们都急切地盼望中秋节快些到来。到了这天晚上,在拱门处点上香烛,整个宝塔青烟缭绕,灯火通明,摆上菱角之类的供品后,我们就双手合十,围着宝塔不停地转圈,边走边念南无阿弥陀佛,有模有样,仪式感十足。那是多么美妙的中秋之夜呀!可惜它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再也不会回来!

划龙船,喝雄黄酒

端午节是一个集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享受美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鹦鹉洲的端午节文化名目繁多,印象最深的是划龙船,吃粽子,挂艾蒿,佩香囊,喝雄黄酒。

划龙船是鹦鹉洲的一个传统节庆活动。龙船与普通的船有很大不同,大小不一,一般龙船长二三十米,划手坐两排,三四十人不等。龙船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色,与龙灯之头相类似,姿态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绘,龙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鳞甲。除龙头龙尾外,龙船上还有锣鼓、彩旗,有些龙船船体还有彩绘装饰。龙头高昂,威风凛凛,栩栩如生,龙尾高卷,神气舞扬,不可一世。

划船比赛开始了,这时杨泗庙江边人头攒动,观者如堵,人声鼎沸,热闹非常。随着一声号令,以娱神乐人,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龙船竞渡开始。鼓手是全船的灵魂人物、输赢胜负的关键。他们或站立或稳坐,有徐疾缓急、有轻有重、有节奏地擂起大鼓,号令全船划手整齐划一、奋勇争先。打锣人则站在靠近船尾处,用洪亮的锣声与鼓声相呼应。

全体船员身着红色或黄色的宽松服装,头缠红布条,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划船手都是训练有素、身经百战的的码头工人,虽技巧有限,但体能无穷。在岸边欢呼呐喊助威声中,划船手也很有节奏地跟着喊起:咚!咚!咚咚咚!嗬!嗬!嗬嗬嗬!,龙船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仿佛群龙在江中滚动飞腾,蔚为壮观。

鹦鹉洲是个竹木集散地,码头工人成年累月在江边或水上劳作,稍不留神就有被江水卷走吞没的危险。因而,鹦鹉洲上的龙船竞渡不仅仅是纪念屈原,更有祈求龙神保佑四季平安的别番意蕴。只是因为天长日久,绝大多数人并未自觉地意识到罢了。

鹦鹉洲上划龙船,也曾步步惊心,危机四伏,让船手的家属担心受怕。在旧社会洲上不仅有来自湖南的五府十八帮这些以地域为区分的帮派,又有青洪帮这些社会上的帮派势力,加之南帮(湖南人)北帮(湖北人)的争拗,所以每当举行划龙船、舞龙灯这些争强斗狠的活动,很容易引起一些不愉快的事发生,甚至发生打架斗殴。听老人说,这种因抢风头,互不相让而打起来的事,在解放前是有过的。解放后,码头工人成了搬运工人,有了领导,有了组织,一切都有了规矩,划龙船、玩龙灯这些活动虽然逐渐减少,但成了单纯的娱乐活动,再无斗殴事件发生。

在古代,五月初五被称为恶月恶日,不是一个好日子。因为端午节正值春夏之交,是蚊蝇等害虫繁衍的高峰期,因而文献记载:此日蓄采群药,以除蠲毒气。所以说端午节又是一个驱毒辟邪、祈福禳灾的节日。悬挂菖蒲、艾蒿是其重要事项之一。

菖艾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其奇特的香味有驱除蚊蝇、提神开窍、杀虫灭菌、净化空气的作用。因此,民谚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一说。在旧社会,人们以菖蒲为剑,艾草为鞭,蒜坨为锤,称之为三种驱蚊虫,灭病菌,斩妖除魔,驱毒辟邪的利器。在我们两湖后地,堰塘边长满菖蒲,野地上遍布艾草,弄点菖蒲、艾草对我们来说简直比唾手可得还简单。这就是乡不乡、城不城的鹦鹉洲的地利之便。临近端午,家家户户少不了洒扫庭院,然后就将扎成把的菖蒲、艾蒿或悬于门楣,或插于堂中,为节日倒也增加了不少喜气。家家插菖艾,这就是端午节又称蒲节的缘故。

端午节前后,人们除了插菖艾以外,大人们还要给孩子们佩戴香囊。香囊亦称锦囊香袋。香囊常用的是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将芳香化浊驱瘟的苍术、霍香、艾叶、肉桂、砂仁、雄黄、冰片、樟脑等制成药末,装在特制的袋中,外包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鸡心形、菱形、三角形等各种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佩戴在胸前等处,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佩戴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不失为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

饮雄黄酒,在小孩额头上点雄黄酒是鹦鹉洲人过端午节的又一古老习俗。雄黄是一种矿物,亦称鸡冠石,成分是硫化砷。可用来制作农药、染料、颜料、焰火,玻璃,中医学上用为解毒、杀虫药,性温,味苦辛,有毒,外用治疥廯恶疮、蛇虫咬伤等症。端午这天,大人要饮雄黄酒,小孩在大人的鼓励下,也要小抿几口。

除了饮雄黄酒,大人还要将雄黄酒抹在小孩的额头及鼻耳间以避毒物。涂额是有讲究的,不少地方用雄黄酒在小孩的额头画一个字,因此古诗云: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王。我们家是由母亲将雄黄酒依次在我们几姊妹额头涂上一个圆圈点,画没画字,我记不清。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不上身。

在鹦鹉洲佳节也离不开美食。不过那时大家都穷,美食并不多,记得有粽子、菱角、盐蛋和黄鳝鱼。粽子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百茭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蒸熟,称竹粽。到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此后,世代相传,延续至今。在古代,粽子的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现在更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但我们小时候吃的粽子很单一,就是清水粽,没有馅,只是要求粽叶(箬竹叶)是野生的,新鲜、绿嫩;糯米则要白净。《本草纲目》记载,粽叶有清热止血、解毒消肿,治吐血、下血、小便不利、痈肿等功效。绝不是什么叶子都可以包粽子的。我们今天吃的粽子,少了儿时的味道,原因大概就在这里。

但是,印在我脑海的粽子并不是在家里吃到的,而是在两湖正街常家茶馆街对面黄家婆婆小摊上买的。端午节早上过早,家里多给了几分钱,不吃面窝或粑粑,而到黄家买粽子吃。黄家小吃摊摆在她自家门前,我就买上两个粽子,蘸着白砂糖慢慢品尝。虽然粽子里没有包豆沙、蛋黄、猪肉之类的馅子,那沁人心脾的粽叶清香,那软糯可口的粽子,让七十年后的我回忆起来仍然津津有味。

黄鳝鱼是端午节桌上的必备之菜。黄鳝鱼,我们叫它鳝鱼。小时候鳝鱼并不贵,鹦鹉洲堰塘多,水边鳝鱼也多。后来,我长大了还自己用废旧的雨伞的伞骨做成钓钩到堰塘边找鳝鱼洞去钓鳝鱼。据现在的专家说,鳝鱼有很多滋补功效,我们那时不管这些,只觉得鳝鱼鲜嫩,很好吃,看着母亲端上那一大盆热气腾腾的红烧鳝鱼,真叫人垂涎欲滴。要知道,尽管鳝鱼并非稀罕之物,但我们平常还是难得吃到的!大多数码头工人家庭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七八口人,就靠一个人的三四十元工资维持生计,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解放大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端午吃粽子,应该喝什么茶?
粽情粽意,端午安康
端午节
端午节知识
2013年端午节专题——浓情端午 粽飘香
五月初五端午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