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年的年

自从调到了贵阳,每年过年都要回老家去过。即使是在贵阳吃过了年夜饭,还是会赶回老家去,少不了除夕夜的守岁、正月初一的上坟,还有就是陪陪父母说说话。一方面是调到贵阳后离老家近了很多,再加上通了高速,自己又有了车,回去方便了很多。另一方面,父母逐渐老了,有一种莫名的思念和焦虑,无论怎么样调整心态,不看一眼父母,总找不到过年的感觉。不过不管如何遂意,都免不了回忆起在荔波那些年的春节,也就是说那里的过年。

荔波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布依、水、苗、瑶、汉,其中汉族仅占了总人口的8%,好像汉族倒成了少数民族。并不是所有的民族都要过春节的,有些民族自己有自己的历法,自己过自己的年,而不兴过春节的,比如水族。只是这些年来,随着电视的普及,汉文化不断渗透与溶合,慢慢地大家都开始过春节了。当然,他们自己原来的节日也还保留着,如水族的卯节和亥节,布依族的三月三、四月八,都还是很时尚得很的。周边的其他民族也跟着参与,这样一来,荔波的节日就显得特别多。另外,在荔波春节可是要过上半个月以上的,清明节也是前后有二十来天,就连中元节这样的节日,也因为人群不同,过的日子不同,从一天又变成了三天。

记得刚去荔波的第一年,除夕是回老家去过的,在老家待了几天,初八回到荔波时,发现荔波依然处于热闹的年节气氛之中。天天吃了东家吃西家,对于单身汉来说,不用自己煮饭,最是快乐。过大年时去了一位水族朋友家,虽然那个水族村寨里感受不到过年的气息,但那位水族兄弟家倒是非常热情,开了鱼塘抓来鱼,还挖出了窖藏多年的糯米酒。那酒散发出一股特殊的香味,感觉倒不是很浓烈,甚至是淡淡的,略还带点甜味。在一番推杯亮盏后,逐渐知道了那酒的后劲,整个人飘飘然的,身体却软绵绵的没了力气。这一醉,就是三天。后来才知道,那酒已经窖藏了二十多年,一般人喝不了三大杯,而我们居然每个人都喝了不下四杯,不醉才怪呢。也许那才是真正的“三碗不过岗”。

在民族地区喝酒也是一种工作方法,那时候没有这样那样的规定,不管是早上、中午还是晚上,只要是熟人聚在一起,是一定要喝酒的。做调查、处罚人等,你连酒都不喝,估计是没有人会理你的。

当地人几乎家家都自己酿酒,用一个大罈子装起,想喝时舀出来就喝。不知道是酒的品质原因还是实在喝得太多,时不时会听到喝死人或喝住院。有一年也是过年,就有一桌朋友从早上喝到傍晚,结果第二天死了一人,住院抢救三人。那时也没有人去过多地追究是与谁一起喝酒,倒是那个喝了没事儿的从此骄傲了,见人就吹自己如何能喝,喝死一个喝伤三个。

自从主政茂兰保护区管理局,基本上每年春节都是在荔波过了。主要是要值班,害怕在节日里发生意外的事情。也是在那十几年,才真正感受到了荔波过年的热烈。

大年三十就开始相互走动,当然就是喝酒。初二开始是吃转转饭,本单位的同事、老乡、朋友,总要趁过年的机会聚一聚,因此都是预约,大家商量着来,一家到一家,时间也不冲突。这一轮吃吃喝喝下来,基本上就出了正月十五。无论是轮到哪一家,吃饭时都少不了两三桌,就在这吃转转饭过程中,结交了不少的朋友,慢慢地,似乎全城的人都已经认识,或多或少会扯上一些关系,或许就是过年时在一起吃过一顿饭。

那时单位的年轻人也不少,他们与我当初参加工作时差不多,都是在正月初十左右就回到了单位,参与到过节的浪潮中。因为我老家把正月十四叫过大年,而不是像当地要正月十五才过加元宵节,所以我总是在正月十四做上足够的菜,把年轻人都召到家里来一起过节,不让他们有离家的孤独感,也算是对整个春节一个交待,然后就开始忙碌的一年。那时规矩没有那么多,许多时候处理事情更多的是利用感情,每个人都很努力,有了事情,熬更守夜,加班加点,总没有人有怨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如今离开荔波已经六年多,有了新朋友,建立了新关系,但过年时还是有些心里空虚。在繁华的都市里,每个人都守着自己的小天地,每个人都忙忙碌碌,生活过得小心翼翼。时不时想起那时过年时天天醉熏熏,但现在却对那些细节异常记忆清楚,也许是一种灵魂深处的反思,是对人生快乐的顿悟。特别是看到了一篇《内心丑陋的高晓松,本该能救了李咏》的文章,更是万种滋味上心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水族
水族节日
中华各民族简介——水族
水族的“年”——端节
走进神秘的水族石板古墓群_藏羚羊的博客
高铁57分钟到荔波!穿越山河去看的世界自然遗产有多“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