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启后承前一巨儒 三百年来绝等双

 

启后承前一巨儒  三百年来绝等双

 

孙诒让与光绪《永嘉县志》

 

 

 

孙诒让(1848—1908),幼名效洙,又名德涵,字仲容,别号籀。浙江温州瑞安人。孙诒让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学术大家、国学宗师,被学人誉为有清三百年朴学之殿

孙诒让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孙衣言,道光三十年(1850)中进士,入翰林并以编修升为侍讲。叔父孙锵鸣系翰林院侍讲学士,他5岁时随父居京,读书识文义。9岁受《周礼》,10岁即旁涉群籍,并以浏览《汉魏丛书》为乐。13岁,治校雠之学,并草成《广韵姓氏刊误》一卷。16岁,读江藩《汉学师承记》及《皇清经解》,熟知清儒治经、史、子、小学家法。19岁参加院试以第一人入邑庠。次年应浙江乡试,中同治丁卯(1867年)举人。后因鄙薄八股时文,虽八上公车,终未成进士。

同治七年(1868年)至光绪五年(1879年),孙诒让侍父从宦于江苏、安徽、湖北三省,使他有机会结交大江南北的文人学士和官场名流,切磋学问,并甚得父执俞樾、座师张之洞之垂爱。他精于乾嘉训诂考据之学,尤服膺段玉裁、钱大昕、王念孙、王引之父子诸家,这为他日后成为一代朴学大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光绪元年(1875年),他在三应礼部试不第后,乃由父孙衣言安排,曾以山西赈捐、援例签分刑部主事,但他不愿以入赀为官,仅在刑部行走4月,便乞假离开官场,回到父亲身边,醉心书斋,立一家之言。

光绪五年(1879年)秋,父孙衣言以太仆寺卿致仕,孙诒让也随之返居故里,杜门不出,从事撰著。晚年,在乡办团防以御外侮,议变法以图富强,兴学校而育人才,营实业以济民生。清廷诏开经济特科,朝廷大员陈宝箴、张百熙、康景崇、张之洞等先后数次举荐,均婉拒不赴;礼部征为京师大学堂监督、礼学馆总纂,亦坚辞不就。光绪三十四年(1908)522,病卒于家,享年61岁。孙诒让治学范围包括经学、史学、诸子学、古文字学、校勘学、目录学、金石学、文献学,且均有创见,并发前人所未见。

孙诒让13岁开始著书,卒前犹撰《尚书骈枝》,其写作生涯长达48年之久,可谓著述等身。计有《广韵姓氏刊误》、《白虎通校补》、《六历甄微》、《温州经籍志》、《温州古甓记》、《古籀拾遗》、《周礼正义》、《札》、《墨子间诂》、《周礼三家佚注》、《周礼政要》、《古籀余论》、《契文举例》、《名原》、《学务平议》、《学务枝议》、《尚书骈枝》、《籀述林》等20余种。草创未就者尚有《经》、《四部别录》、《汉石记》、《古文大小篆沿革表》等多种。今有学者汇辑成《孙诒让全集》,由中华书局于2009年起陆续出版。

孙诒让还是近代新式教育的开创者之一,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成就卓著。孙诒让主张普及教育,他在《温处学务分处暂定学堂管理法》中提出:国民之智愚贤否,关国家强弱盛衰。初等小学本应随地广设,使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童。而普及教育又应从官吏开始,他提出欲求全国无不受教育之民,必先求无不受教育之官吏的建议。

他提议清政府明文规定,10年之外,非京师大学堂毕业者,不得为知府;非各省中学以上毕业者,不得为州县。10年之内,因京师大学堂和各省中学名额有限,一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可采取变通办法,即开设吏治简易学堂,通过短期进修方式,让官吏接受新式教育。孙诒让还重视师范教育并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他认为推广学堂而不先设师范,犹之无耜而耕,安期收获”?还认为学校教育之良否,由于教员人格之若何,盖教员一举一动,一言一语印于儿童脑中,其感化有永不能灭者

因此,他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首先,教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二是教师要有丰富的科技文化知识;第三,教师还要掌握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第四,教师要有科研能力;第五,教师要有健康的身体。孙诒让以他教育活动的卓越贡献和教育思想的独特见解,赢得清末教育界的一致推崇,在近代教育史上亦占有重要的地位。他逝世后,《清史稿》为之立传。温州六县人士为缅怀其开拓教育之功,乃在温州市区九山河畔购地辟籀园建籀公祠和籀园图书馆以资敬仰。其瑞安故居的藏书楼玉海楼,列为全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籀园里的籀公祠和坐落瓯海区慈湖南村的墓地,也都作为温州市的历史文物而加以保护。

孙诒让继承清代浙江学者关心地方文献的传统,以整理乡邦文献为己任,在辑录校理地方文献史料方面也有重大贡献。光绪三年(1877年)编成《温州经籍志》36卷,对唐宋至清道光以前温州六县文籍广为著录,共1300余家、1759部。做到凡遇先哲遗著,片纸只字,罔不收拾的地步。该志按四部分类,于每书目之下,采录原书序跋、目录,以及前人评议,如有论误,匡纠于后。该志网罗宏富。体例严谨,考证精详,被目录学界称之为最著名的地方艺文志

此外,孙诒让还撰有《温州建置沿革表》,编《温州古甓记》,校集《永嘉郡记》,参加编写光绪《永嘉县志》,协助编辑《永嘉丛书》,还收集了大量地方碑刻拓本。对温州地方文献的搜集和史事的整理倾注了心血,为后人研究温州地方历史文化提供了方便。

光绪五年(1879年),永嘉县知县张宝琳领衔纂修县志,委王为总纂,戴咸弼为协纂,孙诒让分纂。孙衣言父子出所纂《瓯海轶闻》、《温州经籍志》及家藏秘籍数千卷,寄存志局,以备采择。据记载,张、王领衔而已,主其事者实为戴氏。戴氏虽为长辈,但素知孙诒让学问渊博,每相请教。清光绪《永嘉县志》吸取清乾隆、咸丰旧志的长处,文献宏富,资料精审,编纂者以其博大精深的经史之学,纵贯古今,求实存真,总揽旧志,记述永嘉历史发展之轨迹,展现重大事件之状貌,昭明人杰地灵之内涵,揭示事物变迁之规律,实非当时全国一般县志所能及,是方志中的善本。是温州市乃至浙江省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蕴藏着历代自然、社会和人文的丰富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利用价值。

2008年,永嘉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对清光绪《永嘉县志》进行校注,即以校勘为起始,以标点为重点,注释为辅,另加志书评析,采取原文整理、简体横排、疑难注释的方式全方位整理,校注整理后的《永嘉县志》共160多万字,分上、中、下三册于201012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

 

相关链接

章太炎先生自视极高,视天下为无物,但他对孙诒让的学问却极为钦佩。光绪三十四年(1808年),他致书孙诒让说自德清(俞樾)、定海(黄以周)二师下世,灵光巍然,独有先生,并盛赞其学术成就为三百年绝等双矣!

孙氏可谓一门忠烈,咸丰七年(1857年),英法联军舰队攻陷广州,沿海北上,为保家园,少年孙诒让率众于飞云江畔击响铜鼓,直至鲜血淋漓。中法战争间,孙诒让又披上兄长戎装,立炮迎敌。一文弱少年却英武如此,非仅其文让后辈所敬仰矣。晚年,孙诒让先生不顾个人安危,保护革命党人。谭嗣同等喋血菜市口后,他愤而作诗云:万里文明空烈火,人间犹有采薇篇。临风掩卷忽长叹,亡国于今三百年。许嘉璐先生于《一代鸿儒孙诒让》一书的序中称:孙诒让作为有清一代鸿儒,小学殿军,其著述之丰,造诣之高,实在不让乾嘉诸公;而他对国家命运、百姓疾苦、乡梓兴衰的关心和为兴办教育事业所付出的心血,则只有清初顾炎武可以与之相提并论……他真正体现了的含义,为其时所寡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饴让
国学网——国学大师——孙诒让
792、《温州经籍志》(二)孙诒让全集
正史之误 补史之缺—《光绪永嘉县志》的学术价值
温州历史年表(五十八):元代
【课件】致敬先贤优质教学材料课件PPT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