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型License-in模式吸金超12亿元,被大厂「抛弃」的创新药能否助索元生物圆梦科创板?

根据上交所科创板公告,杭州索元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索元生物”)的上市申请已获受理,拟科创板上市。


这是一家成立近 10 年的创新药研发公司,其研发模式以创新性 License-in 为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是罗文对索元生物模式的定位。

根据招股书披露,这种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直接收购或引进后期临床试验的失败、但已经证明安全性且对部分患者有效的管线,通过独有的生物标志物平台预测生物标志物,然后重新开展以生物标志物为指导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最终开发出面向全球市场的创新药。 

索元生物的创始人兼董事长罗文博士拥有超过 20 年的新药研发经验,尤其在临床生物标志物领域有长期的经验积累,这也是他创办索元生物的 “王牌” 之一。

在创立索元生物前,罗文曾在美国知名生物制药公司 Ligand Pharmaceuticals 公司任职,主管基因组学部门,为多个新药研发项目提供生物信息学支持,包括抗癌药物、血液病药物、抗炎症药物和治疗代谢类疾病药物等,他还同时负责为 Ligand 的多个临床试验寻找并鉴定临床生物标记物。

图 | 索元生物的创始人兼董事长罗文博士(来源:ndfclub)

根据招股书,创始人罗文合计持股 28.0349%,为索元生物的实际控制人。

自 2012 年成立以来,索元生物累计完成 4 轮融资,融资金额超 12 亿人民币,吸金能力可见一斑。

招股书披露,本次 IPO,索元生物拟募资 16.34 亿人民币,所筹资金将会主要用于创新药研发项目和营销网络建设项目。

(来源:招股书)

“创新型” License-in 模式:成本更低、权益更广

与其他 License-in 模式的创新药公司相比,索元生物颇有点 “剑走偏锋” 的意味。没有选择引进临床前或者临床阶段的 “潜力股”,而是反其道而行,挑选被制药大厂 “抛弃” 的后期临床试验失败管线。

具体来说,这种 “创新型” License-in 模式是指直接收购或引进后期临床试验失败管线,并获得这些创新药在全球或全球绝大部分地区权益。通过直接沿用原研方耗费较大成本获得且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临床数据,在原研药基础上,依靠所预测的生物标志物重新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开发创新药。

(来源:招股书)

招股书披露,这种模式也是索元生物快速高效开发首创新药(First-in-class)的核心关键所在。

根据招股书,这种模式可以减少 License-in 的成本支出,同时获得全球或全球绝大部分地区权益。而传统 License-in 生物制药公司往往需要支付原研方首付款 + 10%-25% 销售分成,且获得的管线也常常是取得大中华区等少数地区的权益。

从现有在研管线可以看出,索元生物通过管线收购引进了 DB102、DB107 及 DB108 新药,获得了与原研药物相关的知识产权、临床样本、临床数据等的所有权和商业开发权益。其中获得了 DB102 的全球权益, DB107、DB108 两个创新药除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及台湾)以外的全球权益。 

通过独家授权许可引进了 DB103、DB104、DB105 及 DB106 新药,并已取得这四款新药的全球权益。 

鉴于管线具有全球或者绝大多数地区的权益,索元生物采取同时启动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加速进入海外市场步伐。III 期临床数据揭盲,达到监管机构标准以后,即可直接申请该国家的 NDA。比方说,获得了 FDA 和 NMPA 的 III 期临床批件,在两地完成临床试验即可在中美两地直接递交 NDA,后续准备进入欧洲和日本市场时,仅需进行桥架试验(约 1 年)即可。

招股书中还指出,该模式具有特有的专利保护期,能够形成对药物的三重独占期保护,包括通过生物标志物申请专利能够延长商业化独占期,基于孤儿药认证获得 7/10 年市场独占期以及享有新化学实体(NCE )的 5 年市场独占期。

围绕生物标志物,引进大厂 “抛弃” 的新药

索元生物开发在研管线的核心在于其独有的生物标志物平台。招股书披露,生物标志物平台是索元生物快速高效开发首创新药(First-in-class)的核心关键。索元生物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也主要依赖于其能否成功找到用于预测药效的生物标志物。

生物标志物平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据介绍,该公司基于对药学、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遗传学等学科的深刻理解和多年研究经验,建立了一套独特的生物标志物发现平台,该平台可以通过血液或者血浆等冻存临床样本系统寻找用于药效预测的生物标志物。

(来源:招股书)

在索元生物的研发管线中,一共有 8 款在研产品。6 款处于临床后期的产品均是从国际大药厂引进的,覆盖的适应症包括肿瘤、抑郁症、精神分裂和阿尔兹海默症。

目前,在研管线 DB102 和 DB104 已经发现了生物标志物,且已经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DB103、DB105 等 5 款在研管线的还处于生物标志物发现阶段。

图 | 索元生物在研管线(来源:索元生物官网)

核心在研药品 DB102(Enzastaurin)由礼来公司研发,2014 年,索元生物获得了这款药物的全球权益。这是一款全球首创的小分子丝氨酸 / 苏氨酸激酶抑制剂,能直接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和阻碍肿瘤细胞增生,并间接抑制肿瘤诱导的血管生成。目前,国际上尚未有任何针对 PKCβ 靶点的新药获批。

此前,礼来对该药已经开展了超过 60 项临床研究,获得了大量关于 DB102 安全性及疗效的数据,其中包括一线治疗高危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但是在针对这两种癌症的 III 期临床试验中未达到预期疗效。

引进该产品后,索元生物利用生物标志物发现平台对礼来 III 期临床试验样本进行了大规模的基因组学分析,发现了一组生物标志物 DGM1(Denovo Genomic Marker 1)。目前,正在开展针对这两项适应症的国际多中心 III 期临床试验。

(来源:招股书)

根据招股书介绍,DB104(Liafensine)是一款选择性抑制剂,能同时抑制在抑郁症中发挥作用的 3 种单胺再摄取。其最初由 AMRI 开发,BMS 买下权益后又退回,最终被索元生物买下。其通过专有平台发现了一个与 DB104 降低抑郁症主要临床指标评分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DGM4(Denovo Genomic Marker 4)。

预计 2021 年下半年申请国际多中心 IIb 期临床试验,DB104 也有望成为第一个中枢神经类伴随诊断的药物。

一 “药” 定乾坤? 

截止目前,索元生物还处于新药研发阶段,尚无产品上市,预计最快商业化的产品也需要到 2024 年上市。

(来源:招股书)

2018 年度、2019 年度和 2020 年度,索元生物研发费用分别为 8,295.82 万元、11,152.55 万元和 17,270.46 万元。考虑到新药研发需要大量持续的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可能会继续增加。索元生物的研发支出主要用于核心在研管线的临床试验,现阶段正在开展 3 项临床试验,5 款候选药处于临床前阶段。

2018 年度、2019 年度及 2020 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 - 10,347.98 万元、-13,373.22 万元和 - 22,322.01 万元。预计索元生物短期内无法实现盈利并将持续亏损。

招股书指出,索元生物近期业务前景及盈利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在研药品 DB102 的商业化能力。招股报告期内,其收入也均为 DB102 商业化开发许可的期权费收入。

短期内,DB102 的成败对索元生物大有 “一药定乾坤” 的意味。DB102 是索元生物进展最快的管线,已分别获得 FDA 和欧盟委员会(CEC)授予的用于治疗 DLBCL 和 GBM 的孤儿药资格认定;FDA 还授予 DB102 治疗 GBM 的快速审评通道资格认定。DB102 有望在 2024 年上市实现商业化。

(来源:招股书)

DLBCL 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发病率最高的类型,约占总体病例数的一半,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疗法 R-CHOP 对于低危患者的效果优异,但对于高危患者的疗效并不理想;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最常见也是最具侵袭性的脑癌,肿瘤生长快、预后极差,近三十年来 GBM 患者的临床结果几乎没有改善。

DB102 的市场潜力或许会更大。

不过,对于索元生物来说,还需要经得住对其引进失败药物、发现生物标志物以及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能力的考验。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创新药开发新模式,到底是“金矿”还是“废矿”?
惜哉!索元生物终止IPO,“失败药物拯救工厂”憾别科创板
索元生物拟科创板IPO:进击肿瘤和中枢神经千亿市场,用“Biomarker”使“失败药物”重获新生
3位武汉同济校友联手创业,国内双抗新药先驱今日IPO!
被称“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创新药企,索元生物完成5.9亿元C轮融资,距离上市还有多远?
索元生物申报科创板上市: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精准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