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译研动态|艺术文博“走出去”:听张辛、关学君怎么说!

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帮助中国艺术、文博机构提高对外传播能力,实现艺术文博信息对外译介传播的规范化、国际化、专业化,12月11日上午,由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主办的2017“艺术文博走出去”品牌译介与传播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开班。来自全国各省市的150余位艺术、文博机构负责人,策划、学术、研究、译介、交流、传播人才及“走出去”业务骨干参与了此次研修班培训。

传播的前提:了解自身传统文化及优势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博物馆、艺术馆在中国承载着国家文化身份的象征,向世界介绍中华民族对自己的自我认知以及中华文明对世界历史性的贡献,是重要的思想和观念的载体。所以艺术、文博工作者首先要清楚自身传统文化的渊源及优势。

研修班第一天,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张辛教授为大家带来第一课——《礼乐文化与礼器》。张教授以“礼器”中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和“玉”为例,讲解礼乐文化,指出礼器是中国文化重要代表,礼器不仅是生活用具,礼乐生活更体现在古代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较好地向学员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传播的技巧:“归化”与“异化”的重新思考

归化”和“异化”这对翻译术语是由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提出的。归化,是要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异化,是让读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着重体现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保存和反映异域民族特征和语言风格特色,为译文读者保留异国情调。在文化的对外传播过程中,也存在“归化”和“异化”的选择,如何让受众主动接受、研究中国文化,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物》杂志官方英译主编关学君老师举例提到,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以西方受众的审美及视角,改编的中国古代民族女英雄花木兰的故事,取得巨大成功,并翻译成多国语言。“跨越了文化界限最大范围的让人民所接受。”而英译本《西游记》却成了“翻译过来是艺术作品”,是给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学者看的,普通受众“想欣赏却无法读的”。

关学君老师通过实例讲述了中国文艺作品在西方的接受情况,通过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总结出了我们艺术、文博“走出去”的几点问题:

1. 中国艺术文博对外译介与传播需重新定位与思考;

2. 尊重对方语言和文化的客观规律,不能凭意愿强加于人;

3. 强化词语拥有权,确立官方与权威统一说法并广泛告知;

4. 加强同行对外语言规范化和统一化的协作,避免重复劳动和不必要的异化,利用云资源建立公共平台;

5. 一个语言词汇中外来词的思考;

6. 外语翻译过程中的政治考量,必要时不对称表达的选择;

7. 整合海外华人语言与文化使者的作用。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艺术文博“走出去”,不仅要了解自身传统文化及优势,更要尊重受众国家的语言习惯及文化,这样的传播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第一天的授课结束后,学员们还进行了破冰及分组讨论,学员纷纷表示参加此次研修班受益匪浅。

作者 | 王富丽

摄影 | 万国松

编辑 | 朱贺芳

“文化互译,沟通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我们的异化与归化
古典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1)
中国书法出版传媒第三届书法理论与创作研修班授课第二天
跨文化视野中的异化/归化翻译
试论从《红楼梦》英译看异化翻译与文化传播
浅谈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文学翻译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