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日一背 | 传播学名词解释篇(六 )

2018.4.18

你还有250

▁▁

大家好 我是阿蒋

每日一背食用指南

1. 拿出一本专门的名词解释笔记本

2. 每晚九点或十点准时打开推送

3. 认真直接的摘抄在你的小本本上

4. 尝试背诵,考试遇到直接默上去

5.如名词解释前有△,请务必警惕,是考过的或可能考的词

名词解释答题模版

一句话概括+起源+具体概念/内容+意义+举例/应用=满分

Ready?

Go!

【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以特定的多数人为传播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大众传播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20世纪以来,随着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的诞生和发展,以及信息的大量化、多样化,大众传播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大众传播有传者、信息、大众传播工具和受众四个要素。它与其他传播现象的根本区别在于:在传者与大量的受传者之间插入了一种或多种联系两者的传播工具。因此,大众传播也被称为通过传播工具的传播。

大众传播推动了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演变,即使在今天网络传播崛起,大众传播式微的年代,大众传播对于研究传播和文化依然有着重要的贡献。(300字)

思路:概述+历史沿革+意义


【电视人与容器人】

电视人和容器人都是关于大众传播对人的效果影响理论,由日本传播学者中野牧提出。

“电视人”指的是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与在印刷媒介环境中成长的他们的父辈重理性、重视逻辑思维的行为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

同时,由于收看电视是在背靠沙发、面向荧屏的狭小空间中进行的,这种封闭、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使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弱。

“容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的态度,但却很容易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也像不断切换镜头的电视画面一样,力图摆脱日常繁琐性的束缚,追求心理空间的移位、物理空间的跳跃。 该概念强调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个人社会化和人格形成过程的影响。

“电视人”和“容器人”的理论着着眼点在于大众传播尤其是电视的负面影响,但双方又各有偏重——电视人强调的是电视对人思维的影响,而容器人强调的是大众媒体时代共性的受众性格特征。(442字)

思路:概述+内容+区别


△【把关人理论】

把关人是关于大众传媒与传播控制的理论。最早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的。卢因认为,在研究群体传播时,信息的流动是在一些含有“门区”的渠道里进行的,在这些渠道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

传播学者怀特将这一概念应用于新闻研究,提出了新闻传播的“把关”过程模式。怀特认为,新闻媒介的报道活动不是“有闻必录”,而是对众多的新闻素材进行取舍选择和加工的过程。怀特的“把关”模式的不足在于没有意识到把关是一种组织行为,而认为它主要是新闻编辑基于个人主观判断的取舍选择活动。

把关人模式揭示了大众传媒背后的控制问题,而把关的价值标准——新闻信息的客观属性 、专业标准和市场标准以及媒介组织的立场和方针也体现了一定的新闻框架属性。

随着大众传媒式微,把关人模式也出现了诸多问题,目前网络时代价值无序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互联网缺乏相应的把关人,如何构建未来的网络把关人,是目前的一个重要话题,,也是未来互联网治理的重要方向。(453字)

思路:概述+起源+内容+本质+现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考点 | 传播理论:“培养理论”相关考点及历年出题方向
传播学的经典名词解释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内部讲义——传播学流派
传播学大神丹尼斯·麦奎尔
传播学重点
传播学概论》试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