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我们看腻了5w之后,试试用这个新框架来梳理你的传播学体系

在班女士每周的辛勤劳作之下,大家应该已经有了一本比较详细的《传播学教程》每章节框架图。

这样就算掌握传播学了吗?

实话应该是,说「入门」都甚至有些勉强。

ヅ 🥴 u1s1 🥴

一个疑问:你在阅读和整理《传播学教程》时有没有遇到如下问题

1、明明前几章讲过或提到的概念,咋后面又重复提到了呢?所以这个概念到底哪个部分的内容?第一章讲了主我与客我,第五章也讲主我和客我。第七章讲拷贝,第十章还讲拷贝,我该怎么分!我要怎么分!

2、看我是都看明白了,看完书你问我学了啥,我只能和你叭叭几句大众传播和议程设置理论。

3、我津津有味的把「灰雁的不同信号动作」看了很多遍,甚至想拿笔进行二次创作。

4、我真的看每一句话都觉得太重要了,一本书要给我画满了,全是重点,奥利给!

5、不瞒各位,我的框架做出来,和课本目录也没差多少,可能我就比目录详细了那么一点;我的笔记做出来,也没比书本少多少,全都是我辛辛苦苦抄下来的概念!

6、都说要用5w框架来整理传播学教程,所以谁能告诉我「媒介技术」应该放在5w的哪里?内容研究里面又要放点啥?说来好笑,我甚至不知道5w传播模式要放在5w框架的哪一块...

7、都说看书要思考,所以思考什么?

8、书里有些东西是有点过时了吧,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9、只要郭老师搬出马克思,我马上原地头晕。

10、我在读的时候总觉得:有点东西啊!有点意思啊!但深究起来也不知道东西是啥,也不太清楚哪里有意思。


《传播学教程》真的是一本非常经典的传播学教科书,但是里面的内容也确实存在知识点零散、部分概念冗杂、部分观点老旧的情况:以至于当我们完整的阅读完一遍《传播学教程》之后,脑海中对「传播学」的概念也是零散的——几个理论、一些模式、几句模糊的观点,绝大部分还是对资本主义和美帝国主义的批判。

因此如果想要把这本书系统的梳理,以此作为基础来为后期阅读《范式与流派》和《网络传播概论》打基础,那就必须对这本书有全局式的、清晰完整的认知,而不是停留在一个一个单独的概念和理论中徘徊不前。

昨儿班女士的推送里告诉大家,专业课复习的第一阶段,是「阅读参考书、画出重点、做出框架图并搭建全科知识体系」。

今天先来解决一个小问题:画框架


💸
  本篇推送试图解决一个小问题  

如何把所有的和传播学相关的知识都纳入到一个更加完整、种类更全面的框架体系中,并且让这个框架可以切实的理清楚传播学的发展与理论脉络

💸
  框架食用指南  

我做了两份传播学框架。

一份是延续经典的5w脉络,但在原有5w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些新的分支,可以非常清晰、且直观的体现出以《传播学教程》和《传播学引论》这两本入门书籍为代表的传播学框架逻辑。这份框架非常适合初学者,21的朋友们在还没完整的逻辑架构时,第一步还是要按照经典和历久弥新的路子走。

第二份框架则是在看书过程中产生的新灵感,用更加社会学的方式去解读「传播」这个概念,并且将和传播相关的一切元素都纳入到该框架体系之下,比较适用于20的老油条们,反正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多读几本书,把知识体系再梳理一下,复试说不定还能加十分;基础比较好的新朋友也可以自己琢磨琢磨。




🥴我们为什么需要传播学框架?

我们学习任何知识,实际上都是在不断扩充自己知识版图的过程。而当我们阅读完任何一门学科类似「概论」、「教程」这类书籍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是对整个学科有了一个大致的、宏观的架构认知——知道这个学科的主要内容、主要对象、主要理论,这个架构就是框架。

而阅读完《传播学教程》之后,我们已然了解了传播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者等基本信息,那么框架就是我们脑海中对「传播学」的初印象,在之后阅读像《范式与流派》《大众传播理论》等书的过程,就是这个框架不断丰富的过程。

补充框架的过程,即补充知识版图的过程,这个版图的丰满与否,即我们对这个学科了解程度的深浅。

时刻知道自己学到了哪一步,这就是框架的作用。

🥴何为5w框架理论?

5w框架是基于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直线模式中的:Who (谁)Says What (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 (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 (有什么效果)而演变而来的传播学基本研究框架。

即以传播者与传播环境为研究对象的控制研究、以传播渠道为研究对象的媒介研究、以被传者为研究对象的受众研究、以传播内容为研究对象的内容研究和以社会效果和受众效果为研究对象的效果研究。

🥴5w构建传播学框架的缺点何在?

5w框架又被称之为是大众传播框架,是一套构建在大众传播体系下的框架。虽然可以对绝大部分以大众传播学为核心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划分,但是像传播学的分支,如符号学、文化研究、群体传播、自我传播等概念无法进行明确的划分。

某种程度上说,5w框架更适合研究大众传播,而不是传播学。

🥴一个完整传播学框架的要求:

一个完整的传播学框架应当包括传播学的过去与未来——传播学起源、传播学研究者与学派、传播学研究方向、传播基本模式、传播学当代发展等,而5w框架最能代表的只是其中传播学基本模式的部分。

🥴引入一个新体系《人类传播理论》:

美国传播学者斯蒂芬·李特约翰在《人类传播理论》中从纵向和横向的纬度深入探讨了传播学学科建设中的基本路径,在纵向的维度上,探讨了传播者、信息、谈话、关系、群体、组织、媒介和文化/社会八大主题。在横向的维度上,传播理论汲取了符号学、现象学,控制论、社会心理学、社会文化、批判和修辞学这七大传统。

斯蒂芬·李特约翰将这套路径称之为「传播学核心理论」,该核心理论包括如下个五部分,即信息的形成与发展、意义的生成与解读、文本结构与组织、传播中的社会互动关系、传播与社会动力学。至此包括符号学、政治经济学、文化研究、四大传播模式与大众传播等内容都可以分进这个脉络中。

其实我觉得「核心理论」的五个部分其实比较难理解,容易把自己绕晕——如果摒除核心理论,直接用八大主题和七大传统来囊括传播学,会更加清晰明了。

🥴 这个体系的优势与劣势何在?

优势在于拓展了传播学的学科边界,不再将传播学的视野局限在「大众传播」及其相关内容上。

劣势也很明显,首先要有非常庞大的知识题量,才可以支撑这样的框架。对初学者,甚至对基础有一点点不扎实的同学都不太友好。其次由于分支很多,很容易晕头转向。

因此我在标题上很明确的说,大家可以试试,但不要过于勉强自己——真的有些难度。

🥴 这个新体系对我们的要求?

什么基础啊那些都是最最基本的要求。这个新体系要求我们对作为「社会学科」分支的传播学的定位有非常清晰的认知,从起源上了解传播学是如何汲取其他学科特质最后自成一派,从发展中了解传播学完善过程中受到了哪些其他学科的影响,又产生了哪些交叉理论。

正是因为传播学本身的学科交叉性,才有了存在这种「集百家所长」框架的可能性——从缘起、到诞生、到发展、到成熟、到今天完善,每一个节点都清清楚楚。

🥴如何从读书到做框架,再从框架回归知识?

我的建议是:

「1」读通识类课本,做基础框架
「2」在基础框架的基础上查漏补缺
「3」读专业书籍 ,深入了解
「4」把基础框架作为即将诞生的大框架的一部分,增加新的主题

现阶段对于大家来说,先做好第一和第二点,第三第四我们循序渐进。学习嘛,总不能一口气吃成胖子,在遥远的十二月份,在考前,在未来你继续秃头的学校里,你的知识树一定茂密的如同你的头发。

🥴 最后,一个世纪难题:考试重点在哪?凭什么是重点?

明天你来,我不仅告诉你重点在哪,还把框架画给你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份人类高质量《传播学教程》精华背诵框架+考点清单
传播学基础知识十六讲
传播学
让生命传播照亮世界!
论网络传播学
5W传播模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