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师,您康康这几篇高考作文能拿满分吗?

新闻学里面有个术语,叫「新闻搭车」。

从学术意义上来说,新闻搭车指的是当因为某个大型事件吸引了公众注意时,以往一些类似的、被忽视的长期难以受关注的问题也会集中出现在公众视野,并借此寻求相关的帮助。如果把这个范围扩大一些,那新闻搭车又可以理解为以某个媒介事件为由头,其他的一些相关内容开始引起公众的注意。

比如今天出现在热搜上的「新传」。

搭着「高考作文」的便车,顺利收获一圈关注,可让我们一帮新传人扬眉吐气昂首挺胸:一张从新闻传播理论视角解读高考作文的图在我的朋友圈里转了又转,这种全民关注学科出圈的高光时刻上一次应该还是彭兰老师上芭莎的时候。

面对这样的高考作文,每个新传人都跃跃欲试:笔给我,我能写。

其中当然包括了跃跃欲试的我本人。今天就给大家表演一个「用新传考研的答题方式来写高考作文」。

本花许久不卖艺,大家看个乐呵就好。


❗️
❗️

第一题




《一个社会原子的自白》

  破题:镜中我、社会表演与大众社会理论  

同学你好,我是三年后的你。

请理解我以下篇幅的絮絮叨叨,今天我刚刚参加完高考,完成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意识,老师让我给即将入学的你们写一封信,我想了又想,在不同的时间轨迹上,你们就是过去的我,你们会在未来三年里和我在同一个校园里学习、被同一个老师批评,被同一道物理题难住,在同一个操场上和喜欢的女孩散步讲话。

时空的玄妙就在于,我们曾经都以为自己独一无二,但实际上在不同的时间里,老套的故事与场景总是在重复发生,其实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太多的独一无二,我们在大部分时候都是沿着既定的路线、他人的期待、社会的要求、规范的准则规规矩矩的长大。

我是一面镜子,镜子里是我,也是你。

有一位叫做库利的美国社会学家在他的《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一书里提到了一个观点:“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这个观点又被称之为叫做“镜中我”。

无论是自画像,还是这面镜子,实际上都是在塑造「你」。通过这面镜子,你可以不断的认识自己,不断的审问自我——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不断的叩问这面镜子,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镜子告诉我:要好好学习,要考上好的大学,要做该做的事情。但这是他人对我的评价和认知,这是镜子里的“我”,但我仍然希望,除了这面镜子之外,你还可以试试砸掉这面镜子,摒弃一些要求,成为你自己,而不是镜子里的我。

你是一个表演者,台前是你,台下也是你。

我们每个人都在人生的舞台上进行表演,这场表演没有落幕,没有间断,偶尔休息,永远满员。在《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一书中,戈夫曼认为社会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每天都在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发生着不一样的社会互动,并力图通过自我的努力呈现完美的角色演绎——随着表演情景的变化,表演者也会发生着状态的变化。

在学校你要表演一个好学生的角色,在家里你可能要努力成为别人家的孩子,甚至在自己面前,你都在表演那个你希望成为的人。但不管你在表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我都喜欢你可以在某一个时刻,某一个人面前,或者在某一个场景下,脱下你的人设,洗掉你的妆面,因为实际上,根本没有人在看着你,这场舞台,从始至终,都是你在表演,你在观看。

我们都是不断被建构与修正的原子。

镜子里的我时常在我耳边低语:你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舞台上的灯光总是模糊着我的视线,让我不知今夕何夕。但归根结底,我们不过都是这个原子化社会里的一个无足轻重的原子,是这个工业化社会里的一颗齿轮,是社会这片海洋里的一朵浪花。在镜中我修正、被人设束缚,被社会规范凝视与建构。

三年后的我,请一定不要迷失在自我的表演里,也一定不要沉迷于娱乐带来的虚假快乐,更不要成为一个在社会期待与默许中被规训的青年。

希望你可以走的比我更远,更有方向,更有韧性。



💯满分解析:这篇还真的挺真情流露的,感觉是自己完成了一篇高考作文呢。用到了类似镜中我、拟剧论、前台后台、大众社会理论、单向度的人、文化工业等理论,以及说了一些我想说的话。


❗️

❗️

第二题




《文化流转里的“中国面孔”》

  破题:国际传播、文化自信、跨文化传播  

“中国面孔”一方面是宏大叙事下的个体,另一方面也是全球叙事下的中国。对“中国面孔“的讨论的理应是面孔背后的文化内涵,理应是中国面孔所承载着的符号意义。无论是“山川异域风月与共”还是今日的“讲好中国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与文化的流转里,中国面孔始终作为一种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故探讨“中国面孔”,实际上是探讨在全球化进程中、在文化融合过程中,中华文化的他塑与自塑,既是文化调和也是文化自信。

寻找:跨文化传播助推文化调和
更深刻的理解
 
爱德华·霍尔提出了的跨文化传传播意为各种文化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和变动对国家乃至全人类产生的影响。一方面跨文化传播会带来一定的传播隔阂,但另一方面,当传播隔阂被文化属性同化乃至消解之后,跨文化传播带来的其实是两种不同文化的调和,对文化双方而言都是文化的一次被动但有益的更新。古有鉴真东渡将中华文化东引日本衍生出新的和文化,今有新冠疫情期间漂洋过海的“山川异域”,在每一次新的文化碰撞背后,反而可以从融合中窥见曾经被忽略甚至被误解的部分。而“中国面孔”也是在这样的碰撞与融合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历史意义。
 
重建:全球化进程下的文化自信
碰撞后的新生
 
理解“中国面孔”是第一步,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有意识的寻找”,这种“寻找”不仅仅是对旧有符号的挖掘,更多是对新符号的探索。实际上“中国面孔”概念都在强调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性,面孔背后的杜甫、屠呦呦甚至每一个普通的我们,都是文化自信的传承者与传播者。尤其是在当下全球化的进程中,文化自信的建立不仅仅是在全球化浪潮中始终保持自我先进性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让中华文化在全球化文化中独树一帜、博取众长的根基。因而“中国面孔”不应当只是一句口号,更应该是根植于我们每个人心底的自信。



💯满分解析:这个破题我很满意,既关注到了历史语境下的个体,也关注到了全球话语里的中国,小情怀大家国都有了,老师您看这个不给个满分说得过去吗?



❗️
❗️

第三题


江苏卷和浙江卷我觉得可以放在一起来写一写,都是关于社会、网络与社会角色、人生感悟相关的话题,虽然大家都在说江苏卷考的是信息茧房,但你们细品,其实不是啊!写信息茧房只应对了上半句话,但实际上这篇考题的破题应该在后半句,说的是互联网对个体的塑造,这种塑造一方面来源于茧房里的同质化信息,另一方面其实也来源于互联网里那些不经意的感动与独特的气质。

江苏毕竟是江苏,人文情怀肯定是要到位的,就算是信息茧房的批判里,也必须给你整点温情与诗意的气质,所以写江苏作文,一定要切入点深,剖析犀利,然后款款而隽永的收尾,意犹未尽。

懂都懂,写不写得出来,就是另一回事了。



《互联网折叠》

互联网是一个折叠了三层空间的新概念城市。

第一层里住着500万人,他们是精英阶层,掌控抉择城市秩序,规定着人们可以看什么想什么,操纵着资本与娱乐,他们既是“后浪”,也是“前浪”,是永立潮头的人。第二层是社会中产阶级,这一空间有着5000万人。他们是构成了这个新概念城市的中坚力量,是城市内容的生产者,也是消耗者。他们时而自我满足,时而焦虑难耐,他们有很大的野心,也追求片刻的舒适。第三空间住着城市的底层,他们主要是城市的垃圾工和一些底层劳动者,而这一空间拥有着5000万人。三个空间的人能相互沟通,但这种沟通及其有限,在沟通的过程中也往往存在巨大的隔阂、屏障和矛盾冲突。

在这样的三个空间里,首先错位的是信息的传递。

精英接触精英,中产接触中产,底层始终在底层——这样的社会铁律背后实际上是一套已经运行许久的社会秩序,我们姑且称这套秩序为:“社会同温层效应”——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上,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不断重复,并以夸张或其他扭曲形式重复,令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这些扭曲的故事就是事实的全部。而这样的信息传递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圈层之间的巨大鸿沟与隔阂。

信息逻辑的固化直接导致了圈层的固化和社会流通渠道的封闭,现代社会的液态性在这个过程中名存实亡——在《流动的现代性》里,鲍曼把“后现代性”比喻成了“流动的”现代性,而所谓的“流动的”“液体状的”现代性指的就是一种飘泊不定的感觉,一种不安全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社会感知。实际上社会信息的爆炸的确带给人们以无限的可能性,但同样信息获取和吸收的上限,也直接决定了圈层的上限——液态的、流动的只是某一圈层内部的信息,而折叠了的城市,始终以稳固的姿态存在。

这是互联网所塑造的社会景观,同样也是人类本性带来的群体划分。

除了信息之外,身份的错位感也常常伴随左右。三个空间看似平行,实际折叠,共享着同一个基础城市建设与城市资源。一方面中产认为他们的权利无限庞大,另一方面精英偶尔也会表现出卑躬屈膝——中产可以怼天对地,精英有时不得不自嘲卖傻,身份的错位背后实际上是既得利益者无关紧要的牺牲和普通群众自以为是的傲慢。

但空间因人而存在,人因情感而连接。

即使三层空间时常发生龃龉,既是抱怨和不满在很多时候让这个城市的天空笼罩在乌烟瘴气的阴霾之下,但在必要的时候人总是会因社会性和人性聚集在一起。

突然而来的病毒,席卷全球的灾难,每一个空间的人都在尽自己的一份力,第一空间贡献了技术、信息与极强的引导性,第二空间构成了社会救助与社会情绪关怀的中坚力量,第三空间则始终维持着整个空间的正常运转。

每个空间的人都被周围的信息与内容塑造,但很多时候,那些跨越空间圈层与场域的一次对话、一次交流与一次点赞,也可能成为圈层界限模糊的一次有益的尝试。此刻的经历,即未来的模样——或许有一天,不再需要折叠,也不需要圈层,我们打破了些什么,理解了些什么:

最后,我们会在没有折叠的地方相见。



💯满分解析:我尽力了,时间来不及了,交卷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浙江满分作文——将阅读运用到实处的典范
2016年高考满分作文:关于语文素养的提升
2010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角色转换之间(1)
高考的一篇满分作文,震惊了世人,他展示了社会的丑恶,人性的扭曲,
这篇满分作文,不止震撼住了老师,更道出了社会现实
镜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