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连考三年的大热点!第四年了所有考法都在这了 | 「短视频专题」

#不过又是一次秃头所的万字专题#

5G专题

区块链专题

电商直播专题

🧟‍♀️

短视频这个考点,它不仅热门,它热门到每年都有新东西可考。

我来给大家掰扯掰扯,2017年短视频元年,短视频首次反超直播成为视频类增长最快种类,2018年在抖音快手以及西瓜火山等一系列视频app的加持下,短视频彻底登顶,成为互联网最大的风口之一;2019年短视频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主流媒体入局短视频市场,前有强强合作的共青团等央视入驻抖音快手,主播说联播和康辉vlog和抖音的dou知计划开启了短视频主流化之路,后有中央媒体集团央视入局短视频,以央视频打造融媒体矩阵——所以过去的三年,每一年短视频都是考点。

今年呢?突发疫情调动起了全民娱乐氛围,另一方面主流媒体的入驻也为疫情期间的短视频宣传打好了基础。同时早年被短视频甩在身后的直播重新发力,直播带货再去分流了短视频市场,行业也进入到了稳定发展阶段,如何与直播带货并分市场成为了目前短视频行业问题,也会成为你们的考题...

所以,这真的是一个常看常新每年每年都不能放过的专题呢!

今天依然是美丽的猫猫学姐给大家整理的专题,本花排个版写个前言,撤了。






🧟‍♀️

从抖音快手到斗鱼美拍,短视频一直是各大院校考察的热门话题。确实,短视频作为一个热点知识点出现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在新传这个每年都有新热点出现的学科当中,“热点”知识点更新换代以年为单位,但是短视频这个热点似乎“热”得格外久一些。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每一年的媒体重大变革之中短视频这种媒介形态总是能够与各种学界业界的新变化相结合。

不管是其本身日益成为互联网上的一种主导性媒介,还是近些年来不断和媒介融合、主流媒体转型、政治传播等等方面的不断结合,短视频永远都有新考法。尤其是今年疫情期间,短视频在科普辟谣、凝聚人心、缓解压力等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并且从今年年初开始兴起的助农短视频与国家脱贫政策的结合,短视频无疑会继续是今年考察的重点。

☝🏽
☝🏽

   以前它都是这么考的  
 
·用心理学、传播学、营销学分析抖音、快手短视频兴起的内外部原因。(2020西北政法大学)
·短视频新闻和传统视频报道生产的异同(暨南大学2020)
·举例说明短视频的传播特征及对传播效果的影响(四川大学2019)
·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特点及对新媒体产业影响(2019北京大学)
·试论短视频行业发展趋势(2020武汉大学)
·结合现状,分析短视频新闻传播方式的特点(2020西安交通大学)
·网络短视频的传播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2019上海大学)
·抖音短视频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和治理(2019暨南大学)
·以一个短视频APP为例简述其特征个消极影响(2019华中师范大学)
·资讯类短视频成为互联网的增长点,结合国内外重要案例讨论对该现象的思考(2020复旦)
·请谈谈对类视听新闻的前景的认识,结合短视频的传播特点进行阐述(2020中传)
·论述短视频爆火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的作用(2020年浙江大学)
·论述主流媒体利用网络短视频传播正能量的看法(2019云南大学)

☝🏽
☝🏽

   今年他可能这么考! 

其实纵观这些问法虽然五花八门,但是其核心知识点不外乎原因、特点、影响、趋势这四个大的方向,所以在备考当中,大家一定要对这些本质内容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知,那么至于其他的不管是“主流媒体利用短视频”还是“类视听新闻的前景认知”这种题目,只要将短视频的核心特征和“主流媒体”“新闻”等相结合去思考,比如“平民记录”“用户代价”“快速生产”等就是其应用在新闻上的合理性,而其消极影响比如“强化情感”“泛娱乐化”“局部信息”等就是在新闻行业运用的时候需要注意和思考的地方。所以呢,对于短视频这一专题,只要牢牢掌握其内核,然后遇见不同题目之时灵活运用,其实是不难的。
 
纵观今年各大期刊发表的和短视频有关的论文,可以看出,今年学界对短视频的关注度不减,并且大多和新闻短视频、政务短视频、主流媒体短视频等内容有关,所以若是斗胆押题,那么

- 短视频在县级融媒体内容生产过程中会发挥怎样的优势

- 论述5G与媒介融合背景下短视频发展的趋势

- 你如何看待我国科普短视频的兴起,并分析其对社会的作用与意义

就留给大家回去思考啦

🧟‍♀️

   专题!预备!走! 
 
·短视频兴起的原因·
·短视频本身的特点·
·短视频发展的趋势·
·短视频存在的问题·
·短视频困境的措施·
·当短视频遇见疫情·

☝🏽
☝🏽

🚩当问到:短视频为何会兴起,你可以看看下面

1.技术基础
短视频植根于智能手机的普及,相较于普通的网络视频,其生产流程更为简单、制作门槛更低、大众参与性更强,短视频的兴起还与 4G 移动网络的普及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相关。在 4G 带宽红利的驱动下,短视频生产和消费的效率大大提升,并逐渐形成完整的技术生态,而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智能化算法则在分析消费习性、进行内容整合、提升用户黏性、提高社交化水平和生产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生产门槛
相对长视频,短视频生产门槛低,更容易吸引多元生产者。虽然其中多数业余生产者未必能坚持持续创作,但他们的碎片化的、长尾化的创作,有助于维持整个市场的动态活力,正如微博、微信公众号一样,他们的存在也会带给专业的短视频生产者更多的驱动力。
 
3.场景适应
相比长视频,短视频更适合多样化的场景,特别是伴随性、碎片化场景,因此也会成为常态的视频消费方式。
 
4.情感唤起
与文字相比,视觉力量在唤起情感方面更直接、快速。
 
5.用户代价
相比文字阅读,视频更能满足“懒”用户的需求,短视频更是如此。短视频之“短”迎合了碎片化时代人们的信息“阅读”习惯。短视频“短”的特征,从表现形式上看,体现为时间长度之“短”,观看和浏览也不占用太多时间。从反映内容上看,体现为跨度之“小”,它是某一片段情节或生活场景的再现,独立成篇,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关联性,用户不需要相关情景,就可以完整接受其内容。因此,短视频之“短”正是“碎片化”的具体呈现。线性的、完整的、宏大的叙事被割裂成诸多碎片,完整的意义表达变成了数量更加巨大但内容趋向分散的信息片段
 
6. 虚拟交往
虚拟交往是建立在现实交往基础上,又与之相区别的一种交往方式。而短视频应用作为一种通过网络在不同主体之间进行短视频的分享、交流和创作的平台,也兼具了社交的功能。它较之于其他的虚拟社交平台,具有更加个性化、主体化和娱乐化的特征,满足和迎合了用户虚拟交往的要求。受众通过留言、点赞和“刷礼物”建立彼此之间的交往关系。短视频的“视频”传播方式凸显了当今时代虚拟交往的便捷化趋势,通过短视频的观看交流,用户能够更加精准地建立满足自己社交需求的虚拟社交关系。

Emmm感觉太简单?
Emmm咱们来点更高端的?
 
7. 商业创新的“溢出效应”与“非预期后果”

所谓“溢出效应”即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外部性后果。商业创新具有社会溢出效应,这在中国互联网的新媒体创新上表现得尤其突出。短视频媒介的流行不过是互联网商业创新中的一种“溢出效应”与“非预期后果”。短视频的兴起是一种互联网技术商业革命所衍生的“副产品”,这当中“利益机制”发挥了重要的驱动作用。正是利益驱动使得短视频公司不断改进技术以服务大众,也通过“利益均沾”机制吸引更多的用户入驻,以此调动用户生产内容的积极性。这种“激励兼容”造就了短视频的繁荣景象。
 
8. “无名者”的出场与“平民起居注”的崛起

一种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意味着信息生产方式的革新,也意味着围绕它的某种组织性和结构性的变动。如果拉长观察时段,我们将会发现,短视频媒介的历史社会学效应首先就表现在它促成了“无名者”的历史性出场。有了短视频媒介,“传播个人主义”无疑得到了进一步扩展,无数“看不见”的无名者不再是被历史排斥或忽视的“沉默的大多数”,而是变身为能够记录自己和他人的能动传播者,绝大多数人都能够记录自己,呈现自己,制作自己的“起居注”。短视频时代因此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平民起居注”兴起的时代。
 
9.短视频消费与视觉审美范式的新嬗变
 
审美早就成了一种生产和消费的重要因素。时至今天,随着文化产业以时尚、个性、体验等元素为核心,审美品味不断扩张其市场规模。与此同时,技术开始成为人们审美活动的主要媒介和工具。这是一种总体的视觉审美氛围的转变,短视频消费的盛行正是得益于这些观念的铺垫,这是审美与技术在经历了长期争斗之后在新的时代语境下达成的一种媾和状态。从这个角度讲,短视频无疑践行了一种全新的视觉美学。在这里,审美主体改变了机械复制时代以来的被动性局面,图像的生产、传播和消费变得便捷化;审美对象以其自由、轻松、娱乐、时尚和创意,不断营造一个又一个视觉奇观;而审美体验则逐渐走向了虚拟性、交互性和平面性。短视频的出现是视觉文化在数字语境下的进一步发展,在技术的包裹下它极大地释放了大众进行图像生产和消费的热情,并以其独特性丰富着当代文化的形式与内容。

☝🏽
☝🏽
 
🚩如果说,请你谈谈短视频有什么特征,来这里!
 
1. 片段性
所谓片断性,既是要在相对很短的片断中吸引人的注意力,让由于其“短”,往往就追求一种碎片化的、截取的某些瞬间。这些瞬间中所让人感到兴趣的正是其驳杂丰富的内容中的某些具有某种让它的受众感受到受到吸引的片。片断性正是其适应青少年文化的特色所在。短小的片断并不追求很深的意义,而是大量的趣味性的片断充斥于应用之中,供处于零碎时间中的年轻人不断用刷屏的形态来汲取。

2.表演性
所谓“表演性”就是需要在其间凸显瞬间所创造的引人注目的某种戏剧性。这往往是一种偶发式、有某种即兴性的表演的记录。这些表演形式随意,花样繁多,内容也相当芜杂,往往以模仿流行歌曲或舞蹈等的“秀”作为基础,但其中心是一种对于趣味性的追求,一种片断的、瞬间性的“流”状的生活记录的“表演性”的展开。大量的短小视频所追求的是某种片刻的“感觉”,其展现的趣味常常是今天常说的“爽”和“萌”。或让人开心一笑,或让人偶有顿悟。

3.互动性
所谓的“互动性”则是观看者的反应通过各种方式形成了一种社交的效应,让短视频可以观看的同时还能够随时讨论、品评,具有和多人互动而产生的交流。这种交流也是互联网青少年文化的重要的需求。
 
觉得这些用来答题不够?
来看看彭女士给我们的延伸!
 
4.生活化:短视频的文化基调
数字技术和短视频平台将影像表达门槛降低后,影像开始重新回归生活,丰富的生活给了个体无限的表达由头和素材,促成了民间短视频的大爆发。也正是生活汁液的浸润,使得短视频呈现出质朴的底色。“记录美好生活”“记录世界、记录你”这些口号,虽然是由短视频平台提炼的,但它们的确回应了网民使用短视频的直接诉求,也推动了短视频的生活化新实践。这种带有生活浸润的视频形式无疑会成为人们一种“回归”的切身感受

5.以人为本:短视频的文化基因
与传统媒体“内容为王”的基因不同的是,新媒体是“以人为根基”的文化,需要激发用户的参与,重视人的视角、人的情感与人的体验,短视频在很大程度上也会继承与发扬这种文化。短视频“以人为本”的另一个表现,是“以人为媒”的传播。虽然短视频生产者多元,但总体来说,都是以人为媒进行内容传播。打动人心,才能激活传播渠道,这也是短视频要坚持“人本化”的理由。



其实呢,很多时候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我们要做到活学活用,这些特征肯定都是短视频优势的部分,那么以后如果回答类似于“短视频的优势”、或者是比较不同媒介形态特性时,候换一种表述手法,这些角度都是用得上的



☝🏽
☝🏽

🚩 那么如果问到未来趋势呢?其实趋势是一个并不是很好回答的角度,说过了就像是没影子的事,谁也不知道你说的对不对;说的保守了呢,又变成了现状,体现不出来正在发展的感觉~
 
1. 加速融合:关系产品迭代出新

经过几年的发展,短视频的流行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媒介和文化景观。而其本身的内容边界也正在不断地扩展到其他的领域,在内容和形态上双向发展。

短视频+新闻
短视频新闻给报纸的发展提供了新空间。在传统视频生产领域,报纸很难与电视竞争,而短视频是一场全新的赛跑,它的低门槛、新思维,使得报纸不会输在起跑线上,甚至某种意义上,不受传统电视套路约束的报纸,可以更自由地施展自己的创造力。除了事实性报道外,短视频还能为新闻评论提供新的载体,在这个方向上,或许还有很多探索空间,例如,基于个人化风格与品牌打造的视频评论专栏等。

案例:《广西日报》记者在柳州杆洞乡因洪灾成为通信、水、电中断的“孤岛”时,穿越40处塌方后在洪灾一线拍摄的最真实、原生态的短视频新闻,获得第28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类“短视频”奖一等奖。它也同样展现了短视频在现场报道中的独有力量。

短视频+政务
由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机构官方发布的行政公务类短视频,统称为政务短视频。2018年可以说是政务短视频的元年,2018年八月份的时候,在国家网信办召开的有关网络正能量传播的视频内容建设座谈会上,就曾鼓励传统主流媒体以及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入驻主要的网络短视频平台,开办账号或与平台合作开展可视化宣传活动和政策解读,扩大网络传播的效果。做好政务短视频是国家对各级政府部门的要求,深耕政务短视频是政府部门开展可视化宣传活动的一个高效方式。

案例:北京特警他们的第一个视频是特警训练的场面,加上“吃鸡”游戏的音乐,这样的结合吸引了大量关注度;上海特警:在训练短视频中用了魂斗罗的游戏音乐,加入游戏元素。视频里,他们捡到一个游戏道具,枪支就会变形,弹药也更充足。这种短视频把现实跟游戏结合,也成为了当时的爆款。

短视频+科普
科普短视频是指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传播的以传递科学知识、普及科学教育、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为目的的视频内容。借助短视频的内容和技术生态,原本严肃、刻板的科普教育可以重新回到公众视野,其深入浅出的讲解、紧跟时事热点的选题策略以及轻松活泼的语言形式深受网民欢迎。

案例:2019年3月,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中国科学报社、中国科技馆与字节跳动联合发起“DOU知计划”全民短视频科普行动,号召全国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及其他具备科普内容创作能力的机构和个人积极创作和发布科普短视频。;2020年2月16日B站还发起了“知识分享官”科普短视频活动,旨在通过征集涉及生活常识、科学科普、人文杂谈、行业知识等内容的科普短视频来搭建知识沟通的桥梁,为用户提供感兴趣的泛知识类内容。

短视频+助农
短视频目前正成为促进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消费扶贫的重要手段之一。《2020年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显示,涉农类短视频发展势头强劲,72.7%的用户对该类短视频感兴趣,“乡村风景”“农家美食”等生活相关内容更受关注。


 
滴滴,乱入一下,这个地方,不管是短视频新闻还是政务短视频还是科普短视频还是助农短视频,这四个方面都是值得崽崽们好好去研究,为他们单独做一个专题的,短视频新闻和政务短视频是主流趋势,科普短视频又在今年疫情期间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助农短视频又能够和国家脱贫扶贫政策相关联起来,所以每一个都值得大家好好思考准备




2.用户集中:加速头部平台双向渗透

短视频用户向头部平台集中的趋势在2020年进一步深化。《2020年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数据显示,用户观看短视频的人均常用平台数逐年递减,由2018年的5个降至2020年的3个,62.2%短视频用户常用平台数集中在1-2个之间。在用户经常使用的短视频平台中,抖音和快手是绝对的双寡头,二者合计覆盖占比已达75%。

同时,随着抖音下沉、快手品牌化,两巨头进入相互渗透、正面较量的阶段,二者用户已有相当程度的重合。
 
3.商业尝试:电商新格局与付费市场前景可期

在短视频商业化领域,随着探索的不断延伸,短视频营销市场空间正在被快速开发,并创造新消费场景。近半年短视频电商转化率已达56%,而2020年直播带货的爆发更是强力助推了短视频在电商商业化路径的发展。直播带货已成短视频平台新常态,每一次媒介的变化都会产生新的价值增量,短视频平台俨然已是新的电商渠道。

在内容付费方面,短视频付费业务仍处于用户培养阶段。57.8%的短视频付费用户年支出不超过100元。但付费潜力市场有所增长,主要由于观望付费的用户比例增加。
 
4.技术助力:短视频拓展用户新体验

5G时代将使得短视频内容输出方在内容形态、制作、分发等领域步入崭新境界。通过5G网络的赋能,短视频可以综合利用AI、物联网、VR等新技术进行制作,助力短视频场景得到拓展。VR的临场感、沉浸式的视听体验将得到加强,为用户营造出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被用于进行个性化、智能化内容推荐,从而将差异化内容推送给不同用户,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被运用在提升用户体验方面,如通过人脸识别实现多种特效功能,助力用户内容生产、体验及消费。

☝🏽
☝🏽
 
🚩 短视频作为一种娱乐化的内容,必然是存在很多问题的,这些有了问题,也就会有不良影响,所以当问到发展问题或是不良影响的时候,也许下面的内容可以给你一些启示
 
1.精神实质的泛娱乐化

作为一种流行文化现象的短视频,其精神实质是泛娱乐化,体现了“娱乐至上”的价值取向“好玩”“刺激”是短视频传播的隐性标准。符合这个标准的,就会广泛流行。而价值、审美、艺术等人文要素都被弱化、边缘化。在泛娱乐化的冲击下,传统的文化叙事和社会主流文化的话语权威受到挑战,娱乐话语越界进入新闻、政治、历史、文艺等领域。短视频正用一种全新的话语体系在解构着传统文化、经典文艺作品、民族英雄、政治事件和时代精神,整个社会的价值话语体系在很大程度上被重塑,
 
2.感官刺激下的浅思维化

按其信息属性,短视频是不同于文字的图像信息产品。它对受众的独立思考能力要求较低,呈现出浅思维化的特征。短视频这样的视觉信息产品的传播过程不需要受众有多深的抽象思维能力。在观看短视频的过程中,无数色彩丰富的图像稍纵即逝,给人以直接的感官刺激,它没有留给受众的深层思考的时间和机会,接受的只是通过画面呈现出来的感性信息,对于作品内涵、意义的要求越来越低。观看短视频所带来的感官快乐,是建立在放弃意义追问和现实思考之上的肤浅快乐,而人们对这一切毫无察觉,甚至还以感官的满足而沾沾自喜。
 
3.网络传播的“无主体化”

短视频作为一种网络产品,是一种无权决定和分辨使用者的信息形式,呈现出“无主体化”的传播特征,即传播受众不区分未成年人和成人,所有人无论其年龄、认知能力、心智成熟度都可以不受约束地接收。短视频因其画面丰富、直观、娱乐性强,俘获了众多的未成年人。但在市场化的运营机制下,短视频为了能够获得流量,富有刺激性和冲击性的画面成为必然选择,色情、暴力等成人内容充斥其中。成人世界的规则慢慢渗透到未成年人世界。未成年人的心智尚未成熟,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4. 糖衣炮弹下的算法毒药

在泛娱乐的虚拟空间中,人们可以得到一种游戏般的沉浸式快感。然而,这些看似智能的个性化推荐背后,其实都由精细的算法操控着。打开手机短视频App,几乎都会看到一个“推荐”版块。这套精心定制的内容分发背后,隐藏着一套严密精深的流量算法逻辑。平台通过算法定位的用户兴趣内容,会以信息流的形式最精确地推送到用户手中,以此达到对用户消费习惯和个人喜好的最大化满足。这样的算法推荐,一步步将用户包裹进一个越来越密不透风的“信息茧房”之中。

☝🏽
☝🏽
 
🚩 有了问题肯定就会有随之而来的措施~

1. 处理好形式娱乐化与内容严肃化的辩证关系

优秀的短视频的评判标准,除了吸引眼球的“娱乐化形式”外,还需要把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念融于其中。一方面,要不断发展短视频的“娱乐化形式”,不断探索和发展短视频等类似的表达形式,并不断融入新的文艺符号。另一方面,要确保短视频所传递思想内容的严肃性。“形式娱乐化”不等于“内容娱乐化”。可以利用短视频的形式将符合主流价值观念的历史事件、社会新闻、人物风情等,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民众影响,从而实现传统与当代、历史与现实、娱乐与学习的有机统一。 
 
2. 平台承担责任,加强内容管理。

首先,平台应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制订平台规则,通过规则引导生产者进行优质内容的规范生产。同时,对违反规则的用户予以惩戒,例如抖音将版权侵犯、色情低俗、辱骂谩骂、造谣传谣等内容纳入违规范围,对违规账号给予审核不通过、删除内容、内容不推荐、后台警示、限制上传视频、永久封禁、报警等惩戒。其次,平台应对题材创新、内容创新、表达手段创新的产品给予奖励,从而推动“良币驱逐劣币”。

3. 发挥智能算法的作用。

智能技术的发展为平台的结构化布局带来了极大便利,海量内容的标记管理、审核和推荐,都有赖于智能算法的应用。首先,平台使用智能算法对短视频内容进行图像和声纹分析,进而对海量内容进行标记、整理和分类,为内容的智能推荐做好准备;其次,平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模型(如“灵犬”反低俗助手程序)对低俗、侵权内容进行分析审核,及时发现违规内容,并将其交给人工审核确认;最后,平台发挥算法的个性化推荐功能,既为用户推送欲知内容,又为用户推送应知内容,从而实现千人千面的推送效果,促成内容和用户的有效连接。

4. 创新盈利模式,打造开放生态体系。

盈利模式创新可以促使平台逐渐开放接口,将内容与电商、社交等互联网平台相连,加快内容与服务的连接,从而打造更为开放的内容生态体系,积累更多的经济资本。目前,广告是短视频平台最为主要的盈利方式,平台在内容变现方面的能力还相对薄弱。除广告外,短视频平台还应积极探索“短视频+电商”“私人订制”、内容合作、内容付费和用户打赏等其他盈利模式。

🧟‍♀️


   最后憋的大招  
 
今年一定绕不开的一点可能就是疫情了,短视频在疫情期间表现着实亮眼,不管是短视频新闻还是在关键时期的辟谣,短视频这一媒介形态都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所以姑且压一个题目:请谈谈你对短视频在疫情期间表现的看法(其实也不算押题啦,就是给大家一个思路,其实掌握好短视频的本质特征以及关键内核,回答任何问题都是可以做到随机应变的)
 
🚩 短视频在疫情期间的作用
 
1. 捕捉细节,传递真实 
在疫情信息传播中,社会对武汉保持高度关注,以视频的形式向外界传播武汉第一手消息,及时回应公众的信息诉求,用最简单的镜头也能抚慰焦虑的想象。1月24日除夕夜,广东南都短视频记者赵明抵达武汉。抵达后,赵明的首发报道《实拍大年初一的武汉!街头空空荡荡宛如“空城”,大量商铺关门》,破千万播放量。在第一时间向外界传递了武汉的现状,用细节讲述真实疫情故事。

2. 凝聚人心、稳定秩序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以及对于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短视频以其庞大的用户群体为特优势,为疫情信息的传递提供了快捷便利的平台,通过正能量短视频的发布起到凝聚人心,稳定社会秩序的巨大作用。抖音、快手、微视等短视频平台通过“精彩短视频,礼赞新中国”账号,持续发布“共同战'疫’”系列短视频,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二更制作短片《疫情中的平凡力量》,以十二时辰为序记录全国各地 12 个普通人在疫情期间的工作情况,用自己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力量守护万家灯火。
 
3. 推进科普,及时辟谣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普通百姓难免手足无措。各短视频平台第一时间邀请医学领 域权威专家和资深医生,开设专题专栏,以短视频的形式广泛普及科学防护知识,澄清谬误,引导群众正确理性看待疫情,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今日头条成立抗疫专家团,邀请科学家、医生、科普媒体等发布权威内容,曾光入驻后对新冠肺炎进行理性解读,相关视频总播放量已超过 7000 万次。
 
4.传播游戏,缓解焦虑
斯蒂芬逊提出的传播游戏理论认为,传播是一种主观性的游戏,即“传播快乐”,目的是为了个人的愉悦而不带有任何功利性。疫情期间的短视频传播亦是一种“传播游戏”,公众通过拍摄或观看这些短视频、实现自己的趣味创意,舒缓了疫情期间因较为不便的生活状态产生的紧张或焦虑心态,赋予公众积极、乐观的心境,产生娱乐放松的效果。例如,疫情期间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推出“命题作文”式的话题来引导用户创作的方向,鼓励用户进行积极乐观的创作。

🧟‍♀️
   最后的最后写个题   
 
论述短视频爆火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的作用
(2020年浙江大学)
 
首先第一部分肯定是原因,那原因我们在前面其实已经说了好几点了,你当然可以选择技基础、生产门槛、媒介选择或然率或者情感等这些基础的角度去论述,如果想要和大家不一样,那么加上一两点商业创新的“溢出效应”或者是视觉审美范式,也许可以让人眼前一亮
 
对社会的作用这里呢,我会从政治经济文化传媒这四个角度去思考:

在政治的角度上,短视频特点包括短小和互动,前者可以让普通用户用简单易懂的方式了解国家大事,而后者则可以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增强社会凝聚,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在经济的角度上,在短视频未来趋势上我们可以知道,短视频和助农和电商已经紧密结合了,这意味着短视频不仅可以助力脱贫脱困,还可以使得电商体系更加完善,专业短视频生产者也相应会有稳定的收入。

在文化的角度上,我们从短视频特点上可以知道,短视频一大特点是“平民记录”“以我为主”这使得许许多多的过去被媒介忽视的群体被看见,比如说乡村文化、民俗文化、农业生产等内容重新被看见被记录,而从另一个角度,正是生产门槛低让人人都可以进行自我表达,因此各类小众亚文化得以蓬勃发展,文化多元化得以更好地实现

最后是在传媒的角度上,在未来趋势上,包括前面的分析,短视频无疑可以推动主流媒体转型,不管是《新闻联播》入驻抖音还是“央视频”的建立,都可以印证其作用。不仅如此,短视频因为短小,容易制作,利于刻画局部等可以作为新闻的补充,呈现更多的细节。
 
这就是一个大概的分析思路,所以这样一看,是不是通过前面的专题,基本上就可以回答大部分的问法了,只要能灵活运用在各个地方,其实答题是很容易的。


  晚 安  



📒 参考文献 📒
《后疫情时代短视频对公众心理的调适作用》薛可
《短视频的版权归属、保护难点与策略》严海
《短视频的全球流行:意义和挑战》张颐武
《短视频文化现象的价值困境及其化解》王新刚 张蒙帅
《科普类短视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关于新冠疫情期间典型传播案例的分析》余潜飞
《逻辑、困境及其消解:移动短视频生产的空间实践》吕永峰
《网络短视频:让“流量”成为抗击疫情的力量》张霁
《网络短视频乱象及其消解机制》刘勇
《短视频:视频生产力的“转基因”与在培育》彭兰
《短视频时代的青少年群像:集体的社交狂欢与个体的成长迷思》全媒派
《“无名者”的出场,短视频媒介的历史社会学考察啊》潘祥辉
《5G与媒体融合背景下短视频的发展态势分析》曹三省 胡倩倩
《数字时代的视觉狂欢:论短视频消费的审美逻辑及其困境》柴冬冬 金元浦
《2020年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用户红利持续释放, “放松休闲”仍是强驱动》新京报传媒研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抖音传播的特征、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探析
短视频红人曝光的小视频快速涨粉的3大方法
免费分享:品牌种草优秀案例!
深度融合下的新媒体业态(四)
当院士和学者们成为up主:如何看待“泛知识”类学习的兴起
2020年了,欢迎来到“智媒时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