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云何降伏其心?给条出路

前面我们说过三种不同的生死观:一世说,二世说,三世说/多世说。对于三世说的认同与否,是影响佛教学习的关键第一步。如果认同了三世说,即:生命状态是死生往复,循环不止的。那么,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十字路口的选择:下辈子,你还来不来?

莎士比亚式的经典提问:TO be,or,NOT to be?

以往对于佛教的误解,似乎也是从这里开始的。有人认为佛教徒很自私,他们舍弃家人,未履行世俗义务,跑到寺庙里求清净,只为修自己的福报。这其实是一种因了解不全面而产生的误会。

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求得证道,他总结出生命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苦。他认为生命的底色是“苦”,持有“出离心”的人,才能启动通向涅槃的修行。

我觉得,不能简单的把“出离心”等同于“厌世观”,它只是一种对苦涩人世间的一种态度。所以,对于选择再也不想来的,佛教的指导思想是:此生好好修行小乘佛教法,争取个人涅槃;对于来世还想来的——抱有这种念想的,当然都希望下辈子比这辈子好一点儿,佛教对此类人生的指导思想是:修习人天乘法

人生虽苦,下次什么时候来,还不一定呢。

除此之外,还有最重要的第三种选择。

这类人,同样持有“出离心”,但是他们并不急于个人涅槃修行,而是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即众生,共同脱离生命的苦。他们可以接受自己不断的轮回,但希望在每一世的轮回中,都能继续帮助众生解脱生命的苦。他们,以帮助众生解脱,作为自己修行的终极之路。他们修行的,是大乘佛教的法

佛经中称,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嘱咐,在释迦既灭、弥勒未生之前,自誓必尽度六道众生,拯救诸苦,始愿成佛。正所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便是大乘佛法中的重要经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七苦
苦和福不会永恒不变
想精进,可总是懒散怎么办?
“三生有幸”,可不是一句客套话!
人生是苦,要在苦中活出生命的逆袭
#佛像 生活本身不一定是修行,但如果你能把生命经验,顺境、逆境,是苦、是乐,用于巩固你的出离心、菩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