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月1日∣应作如是观

The purpose of art is washing the dust of daily life off our souls.

艺术的使命在于洗刷我们灵魂中日积月累的灰尘——毕加索

恍然之间,3月已到。

只有29天的2月份,承载了太多的故事和情感。有些故事仍在继续,有些故事已经结尾。日子在悲欢离合与喜怒哀乐的河流里,滚滚向前。

北京今天的天气特别好,天很蓝,白云也悠悠,是个爬山的好天气。思前想后,还是只在小区门口的公园里散散步,没敢去爬山。邻居去了,据说还没进停车场就已经堵车了,貌似人很多的样子。篮球场上已经开始有投篮的声音了,春风和煦的日子里,也是放风筝的好时节。朋友圈里有人晒出无锡的春光照:早樱已经开放了。

我在朋友圈里晒了一张榴莲芝士蛋糕照,居然获得无数点赞,其中一些未修改备注名的,看了半天也想不起来是谁。晚饭我捎带手解锁了韭菜盒子,不但做熟了,反馈还不错。

十六分之一先生给我发来关于道家的讲座材料,据说上千集,以后上下班、午饭后、睡觉前,都有活儿了。他还特地叮嘱我:遇到迷信的部分,自行忽略即可。

迷信这个词该怎么解释呢?是迷迷糊糊的相信,还是被迷倒了以至于相信呢?

咬文嚼字很有趣呀~

去年的3月1日,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路西法效应》。今年的3月1日,我在读《无穷的开始》,在听《金刚经》解读。吴老板不无担忧的说:你还是少听点吧,你这是想干吗?

我不想干嘛。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想要不惑,光有年龄是做不到的,还得有阅龄。书读得少,读的窄,人就容易陷入片面和绝对,容易被牵着鼻子走,失去独立性。

这三本完全不同的书籍和讲座,联手向我阐释了当下的众生相:人在特定的环境,恶,有可能会被激发出来;是否采取进一步的恶行,取决于脑海中是否有个“紧箍咒”约束自己,如果无所畏惧,则会十恶不赦;当眼前充满扑朔迷离的世间万象时,如何解读,便会指引接下来的行动。

解释,是一个很重要的工具。

路西法效应是指受到特定情境或氛围的影响,人的性格、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不可思议的一面。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为了验证社会环境对人的行为究竟会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以及社会制度能以何种方式控制个体行为,主宰个体人格、价值观念和信念,他召集24名身心健康的大学生参加一项心理实验,实验看上去很像角色扮演:原本平等的年轻人们被随机分成看守、犯人,每个人进入角色,很投入的“表演”起来。让津巴多感到恐惧的是,实验不过进行了6天,演员们已经忘记“本我”了,每个人都被“角色”控制了。

津巴多认为这个实验证实了隐藏在人性中的恶的一面,并认为人性中的恶在特定的情形下会被释放出来。

东方和西方一直在争论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三字经用六个字回答这个问题: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一直坚信人性本善比人性本恶更有力量,如同津巴多的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人性的恶,在特定的情形中会被释放出来。试问如果没有这“特定的情形”作为条件,恶,存在于哪里?还会被表现么?以怎样的形式?试问如果被迫进入这“特性的情形”中,如果不作恶,会怎样?

人是否可以为了生存,为了个体的利益,便可以作恶?

被“特定的情形”所激发出来的“恶”,并非可以原谅。作为理智与情感的动物,人类应该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不逾矩”。中国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民谚对此加以直白的解释:人在做,天在看。在人人向善的环境中,个体的状态才是最优的,经济学家用博弈论阐释善恶之间的黄金平衡点。

疫情时期,读到很多善,也听说了一些恶。比如有人趁机发财,空手套白狼的口罩期货、额温枪链条故事,听得人瞠目结舌,自愧不如。道不同,不相为谋。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4路西法效应
如果人性本善,难道奥斯维辛是猩猩建的?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科学家用实验证明
《应作如是观》
这个心理学实验剖析了真实人性——每个人其实都会变成恶棍!
死亡实验——路西法效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