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宋代玉器




中国玉器发展至宋代又进入了一个灿烂的阶段。它以中国传统纹饰和自然写实为主,更加细致地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美的情趣,描写生活中美的动态。此时的艺术作品,没有过分的矫揉造作,比较接近现实。同时也比较讲究细腻纯洁、意境高雅的文人格调,给人一种清新舒畅、自然恬静的含蓄美。摆脱了礼制的束缚,完成了向世俗化、生活日用化的转型,与当时的绘画、雕塑工艺同步发展。这个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虽然在政治形势上,宋、辽、元不断的侵吞争伐,但在经济上又互通贸易,文化交往也十分密切。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特别是手工业的发展,促使商业更为活跃,玉雕工艺在这社会环境中也起到了相应的作用。


两宋玉器制作规模扩大,在皇宫里设制玉作所,民间出现大量玉器作坊(卖金银器、玉器等纯粹装饰用品),使玉器从宫廷内院走入民间。宋代玉礼器大减,雕刻玉器以人为本,以人为用。玩味盛浓,民俗味道增加,工艺写实,贴近自然。宋代肖生玉中禽鸟、鱼、走兽,种类繁多,比较善用动植物组合在一起,相互衬托的图案。如动物口多是衔灵芝瑞草,飞禽游戏于池塘,花间。鱼类、走兽类也常用水藻、荷叶、花、山石、树木等场景点缀。这些品种,看来都是经过一番思考后再依理施工的,所以器物雕琢没有半点粗制滥造的迹象。下面就宋朝的典型纹饰介绍如下:


一、玉器中的花鸟一类,没有唐代醇厚。

因受当时工笔书画风格的影响很深,十分重视形态,因此在玉雕中出现口衔瑞草、展翅飞翔的鸟的造型,尤其是凤鸟一类的纹饰很受人喜爱。宋代鸟风格是以其纤细秀美而著称,翅膀没有唐代弧度大,但颈部普遍比唐代的要粗短,多做回首顾望状,头顶的羽毛很长,冠饰为花朵冠,尾巴很长,尾端弯曲呈云头状,凤鸟的身体和双翅的羽毛阴刻线密集、清晰、条条见底,线条不像汉代那么浅。鸟常用品字型云纹作陪衬纹饰,与瑞草、祥云构成一个美丽图案。


二、跳跃着的鱼类是宋代的新品种。

鱼的形象逼真像跳跃一样,特别在点眼方法上别具匠心,用小点眼和小圈眼法等工艺手段竟把鱼儿的眼神都点活了。鱼的形状瘦长,呈跳跃状,鱼尾分双叉,外卷、两头翘,动感强。身上光素无纹,有的也有斜方格纹或圆片纹作为鳞纹,出现许多陪衬纹饰,莲花、水草纹造型,有佩挂穿孔。鱼身比较厚,中间和下面有小弧度,侧面呈锯齿状(锯齿大小一样),阴刻线排列有序,丝丝不乱,抛光规整。 


三、动物立体件增多。

伏兽一类,神形虽欠威武,但伏地小憩,倒也显得温静可驯,立体感写实性强,精细,造型深度夸张,表现为动物骨骼、肌肉圆润丰满。兽的脚象人脚,脸部阴刻线宽,有的也有像玉童子一样的八字眉,脊背去地斜磨。元代以后动物的造型太暴露,明代仿宋,但明代玉线条太呆板。


四、玉雕童子是宋代玉器中的重要品种,并一直传承延续到明清。

各种婴戏图案表现儿童情趣,人物丰满、圆润,形象非常传神,像这类圆雕形人物,一般打通心孔,使应用于佩带。

宋代童子一般大脑袋,留着宋代发式(头的两边有小髻,中间有一髻头发),刻小八字眉毛。突出眼睛(大而圆),眼睛四周眼眶采用压地法推磨出来,鼻子为葱管小鼻,环形耳,手形大,小嘴采用轧道方法使小嘴突出来,穿短袖对襟衫,衣纹绉折非常流畅,线条飘逸,衣脚部位卷起来(明清两代童子的衣脚很少卷起来),另外在衣纹上有米字纹及米字纹变形(像龟背纹),这是宋代比较重要的辅助纹饰。另外还有执莲童子,童子所持荷花饱满瓣多,莲蓬有果实,花叶并举。所持荷的位置高举过头或与头持平的造型,是宋玉雕玉童的基本特征。


五、花卉图案通常以人们喜爱的牡丹、勺药、秋菊、荷花为主,表示富贵、平安。

宋代在玉雕上宋代改变前代平铺直叙手法,而代之一种阴阳项背的浅浮雕,使花卉造型更加自然生动灵活,花枝做成交错掩映,往往翻转交搭,使人有多层次和立体感觉。若单层花,各部位及反面也有高低起伏,生动自然。另外折枝花图案是宋金时期的创新题材。


六、宋代龙纹成为后代龙纹定式。 

宋代的龙雕比较精细或古朴,基本上是静中有动,缺少唐龙的威势。素身无纹的很多,即使有纹饰也雕刻得较粗糙;这时期龙的嘴没有唐代张的那么大,嘴角不超过眼角;龙的后腿很长,曲折度大,但却无力,龙腿的关节处有钩形腿毛,在小腿处用短阴线来表示腿的汗毛;龙爪一般是三个或四个,五爪龙为皇帝御用龙,眉毛突出,脊鳍大而多;出现扇形鳞;少数龙纹的尾端出现了好像火焰一样的装饰物;这时的辅助云纹多种多样,还出现了龙纹旁边有海水、山石作陪衬的纹饰。宋代龙演变成为一种定式规范化,龙的造型充分表现出三廷九似,如角似鹿、脸似马,爪似鹰等,而且成为后代定式。与唐玉龙相比宋代玉龙精细有余而威武不足。造型比较生动奔马形特征消失,玉龙经常飞跃游戏于海水云纹之间。


七、螭的四肢关节弯曲处又方又尖,这是宋代螭纹独有的特征。

宋代仿古之风盛行,这一时期的螭纹多仿照汉代,但又有不同的地方:宋代螭虎龙温驯,往往做成花间龙,螭虎往往衔一个莲枝,和缠枝花卉交叉在一起。宋螭虎耳朵更像哈巴狗,眼睛不是勾出来的,而是挤出来的,鼻下有凹槽,突出嘴部;出现球形尾,有时有肉瘤状角;最大的特点是螭的四肢关节弯曲处又方又尖,这是宋代独有的特征。宋代螭虎龙臂部宽,厚,胯部线条显得比较方,俗称“大屁股”束腰龙,躯干推磨向两边,中间显出脊线,臂部宽大的肥厚的是宋代的 


八、据文献记载,宋高宗在这时期编有<<古玉图谱>>百卷,详细地勾绘了他藏有的古代玉器和当时仿制品的纹样,从而引起社会仿制历代古器非常风行。上行下效,有很多玉器流传在民间。


晚清金石学者吴大 云:“唐、宋以后仿制之器多,而古玉之真者不可辨耶”。可见仿制玉器在宋代比较流行。


宋代理学家强调用礼, 封建礼教更加严厉,他们影响宫廷用玉复古,所以早期璧、璜、圭这样礼器成为宋仿制对象,宋代早期纹饰,线条圆润清晰度高,很少按前代规矩,尺度大小适度,成为贵族豪门案头陈设随手摆玩的东西。相较前代立度感不够,战国、汉代凶猛的饕餮纹趋于和缓,灵动S纹也变成规矩勾连纹,回形纹。线条沉稳、流畅、 动物一类雕刻得比较和善。


九宋玉工艺技法上一些特点:

两宋雕工深雕、浅刻相结合,相辅相成。宋刀法圆润为主,线条力度感适中,很有弹性,下刀重起刀轻,从重到轻有弹性感。龙脊背上一刀就是由重到轻非常明显,人物衣纹皱折某些地方下刀重,跃动感强,线条有飘动感。碾法如刻,刀工有轻重缓急变化,宋代治玉,仿古的也好,本朝的也好,工艺是极致的没有人超过宋人。出土的宋玉不多,大多是传世品。


1宋代无论是人还是兽,在雕刻时脚掌都是推磨出来的。宋鱼藻纹,青鱼(草鱼)弯曲度很大很活,往往和唐草在一起。花卉雕的有花有叶,兽件有骨有肉。


2、造型灵活,曲线变动大有跃动感。纹饰线条刻划有粗有细,而且往往粗细相间混合使用,粗线条边用细线条补阴,经络分明。


3、有穿孔的器物,穿孔大多成方形或圆中带方。还有一种长方形的孔,两头打孔,中间顺一顺。


4、宋代玉器沁色深,而且这种沁色有的时候是沁和皮混合在一起,宋代人注重巧色,巧雕,宋血丝沁常见。牛毛沁和唐相近,宋大部分是浅宽、浅淡的。


5、宋代玉雕龟游图为典型纹饰,归游是一个荷叶上有两个乌龟在爬,是南宋最常见造型纹饰,南宋瓷器上也有很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明、清三代玉雕童子解析
《玉雕人物》 古方
历代玉雕人物的造型和特点
【古玉精髓】国家博物馆的珍品传世玉器
玉雕童子——玉雕画卷上的“儿童节”
我国历代玉雕人物概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