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摄影艺术虚实对比的审美思考

——在虚实对比中追求摄影艺术的形式美和意蕴美



       我喜欢用虚实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自然山水和生命花草,尤其是以生命花草为主题的生态摄影,运用朦胧的、迷离的虚实对比,更能够表现生命的韵律和流变,更能够带来直觉的、自然的审美享受。可以说,由这种摄影表现手法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并不是标新立异、自以为是的主观偏爱,而是基于审美直觉所形成的审美追求,以及由审美直觉所引发的理性思考。

虚实对比是视觉审美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虚实对比可以从杂乱的视野中,虚化处理掉那些次要的、无用的画面元素,从而凸显画面视觉主体。虚实对比能够创造层次分明的视觉效果,使得平白直露的画面有了律动的层次节奏。

借助对画面前景和背景的虚化处理,能够营造大面积虚无缥缈的色彩前景和背景,这种由虚化所获得的大面积前景色和背景色,可以构成与主题色的对比关系或互补关系,从而很好的烘托、渲染画面主题或思想主题,通过虚化产生的点与面、面与面虚虚实实的色彩对比,能够进一步强化主体的视觉效果。

虚化的前景能够在静态的画面中,创造出动态的视觉美感,这种视觉美感如风烟流动,似云雾飘渺。常规摄影面面俱到的实景表现,虽然给人一种一览无余,细致入微的视觉,但是这样的画面往往会给人一种层次不分明、主体不突出,呆滞静止的感觉。呆滞静止的画面既缺少内在的张力,也缺乏灵动的生命表现力。

实际上不分层次、面面俱到的实景画面表现,并不符合人眼的视觉功能,并不是人眼视觉效果的实际展示。生活经验证明,只要你目不转睛观察某一事物,除视觉对象以外,围绕这个视觉对象的一切都是模糊的,尤其当你逐渐贴近注视观察对象时,处于视觉对象之前的物体(比如说眼前张开的五指),以及处于它后面的一切,都会随着视觉距离的拉近,变得越来越模糊。这种视觉表现就是人眼的视觉特性,人眼的这种聚焦功能使观察者得以心无旁骛、专注观察、专注思考。

此外,虚化对比能够营造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诗意情境,虚化产生的朦胧效果,使得具体的生命对象幻化出抽象的虚幻视觉,在抽象的视觉迷障中,会产生“挡不住的诱惑”,会使人产生拨开迷雾见真情的欲求和联想,为灵动的思绪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我认为摄影艺术采用虚实对比的手法,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追求。东晋著名画家谢赫最早提出了传承千年的“绘画六法”,其中“气韵生动”是绘画六法的根本。“气韵生动”成为中国传统绘画境界的最高追求,所谓“气韵生动”就是说天地万物“因气而生、由韵而动”,所谓“由韵而动”就是有节奏、有韵律的,生生不息的循环运动。庄子说:”通天下一气耳“,因此,气韵是生化万物的根本,也是中国画活的灵魂。在中国画家的心目中,生生不息的世界充满了气化氤氲的生命。北宋著名书画鉴赏家董广川说“且观天地生物,持一气运化尓”。清代画家沈宗骞说“天下之物,本气之所积而成,一草一木无不有生气贯乎其间”。清代绘画教育家布颜图说“如图绘其形,则筋骨毕露,而无苍茫氤氲之气,如灰堆粪壤,乌是画哉?”。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更是直言“画家之妙,全在烟云变灭中”。

由此可见,中国绘画艺术追求在绘画中表现生命的哲学,通过对画面元素的艺术处理,展现气韵流动的生命,赋予画面以活的灵魂。这种动态的生命流动使得画面富有韵律、富有虚实分明的层次节奏。虽然中国传统绘画没有表现出西方绘画所崇尚的透视关系,但是却深刻表现出“气韵生动”的生命哲学。

摄影与绘画都是运用光影、色彩表现客观对象的艺术形式,因此摄影与绘画是相通的。摄影就其艺术追求而言,更应该吸收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以提高摄影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以摆脱摄影局限于实物写照,实景拷贝的单调和乏味。摄影通过充分借鉴吸收绘画艺术的营养,能够在艺术创造和视觉欣赏中,带给人们诗意的联想和生命的思考。

在我的大多数摄影作品中,我都力图运用虚实对比的手法,表现我的审美理念和追求,然而,这种审美追求并没有得到理想的诠释和展现。但是,既然是基于审美理念所指向的审美追求,那么我将在摄影实践中不断思索,不断完善,以获得直觉的、理性的精神愉悦和满足。

为便于对本文的理解,请参看前一篇摄影作品《清影逐形·草色炫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边缘”
对于摄影而言,“虚化”有多重要?
暗香浮动月黄昏 艺术化梅花摄影创作的要素
手机摄影基础知识讲座2
七招突出主体的对比构图
昆虫摄影点评:它们的小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