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中的扇子

扇子是中国民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 在作为生活实用品的同时, 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特征。扇子传说为黄帝所造,宋代高承撰《事物纪原》内引《黄帝内经》, 称黄帝作“五明扇”。

《红楼梦》中写扇子对丰富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有不同凡响之处。如第三十回的“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第三十一回的“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第四十八回的石呆子因扇遭祸等, 都是借扇子写出薛宝钗、贾宝玉, 林黛玉、晴雯、贾赦、贾琏、贾雨村、石呆子、平儿等人性格的一面, 同时也为故事的发展作了相应的伏笔与铺垫。《红楼梦》中所写之扇以折扇为主, 也有纨扇、芭蕉扇, 旁及扇坠、扇囊、扇盒诸物什。

折扇也称“撤扇”、“ 聚头扇”,原始于日本、朝鲜, 宋初从日本舶入。一开始为宫廷及士人夫阶层享用, 到了明代永乐后期才流传至民间, 这才广泛使用。明代中晚期后, 折扇已并非只作为取凉使用的物件, 已成为社会交际礼仪的必需品和人的身份地位的一种标志。无论秋凉冬寒, 出门应事, 会亲访友, 也必一扇在手, 以示儒雅风流。更有甚者达到非名扇不用, 非专门名匠制扇不书画的地步。清代此风炽盛, 无以复加。

《红楼梦》产生的时代, 人们对折扇的要求极为考究:“折扇柄则象齿、檀香, 甚或描写仕女,以泥金填出雪景。” 在《红楼梦》中有不少地方写到了折扇。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写宝钗在大观园中“忽见面前一双玉色蝴蝶, 大如团扇, 一上一下迎风翩跹, 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 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 向草地下来扑”。第二十八回, 贾宝玉在冯紫英家酒宴上初会名伶蒋玉菡, 便“向袖中取出扇子, 将一个玉玦扇坠解下来, 递给琪官”为赠。第三十一回中, 写晴雯给宝玉“换衣服, 不防又把扇子失了手跌在地上, 将股子跌折”, 这把扇子与上两种一样,都是折扇, 只是扇骨能跌断, 可见不是一般的竹骨, 很可能是上述引文中提到的象牙雕骨、檀香木雕骨之类。

贾府中用的名贵扇子, 有的来自宫廷赏赐, 有的来自馈赠, 第二十八回贾妃赏赐宝玉姊妹等的端午节礼中, 就每人有上等宫扇两柄。宫扇即宫廷用扇, 清代宫廷用扇初夏为丰润, 杭州的折扇, 仲夏为芭蕉扇, 盛夏为雕翎羽扇。由此看来, 贾妃于端午节所赐之扇当为折扇。宫扇不可谓不名贵, 但它与石呆子所藏古扇相比就大为逊色了。石呆子那20 把“原是不能再有的, 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 皆是古人写画真迹”的折扇, 是全书中最有价值的扇子。由于这20 把古扇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与艺术价值, 就成了贾赦不择手段的追逐之物, 害得石呆子家破人亡, 制造了一桩冤案。《红楼梦》写扇, 还写到扇坠、扇囊、扇盒等物, 第一回中就写道:“这块鲜莹明洁的石头, 且又缩成扇坠一般。”史湘云曾作过“扇套子”, 袭人也托请莺儿给宝玉打“扇子络子”, 这些都是扇囊之物。

《红楼梦》中的扇子, 正如《红楼梦》中的诗词具有的揭示人物命运, 暗喻情节发展的作用一样, 它烘染出贾府贵胄之家锦衣玉食的富贵之气。尤其突出的是以写扇子来表现人物的深层性格, 借此塑造典型的形象。“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借跌扇、撕扇, 写出睛雯的泼辣正直、敢作敢当, 身列下陈而秉性刚烈的品格“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借宝钗因展扇扑蝶、闻人隐私、嫁祸黛玉, 又有抹脸怒斥寻扇的小丫头, 且机带双敲, 暗嘲宝玉、黛玉的一系列情节, 揭示出在她平时宽宏和善, 豁达大度表象之外的内藏机心, 幽深莫测的复杂性格。宝钗一心想:“好风凭借力, 送我上青云。”她处心积虑, 巧为周旋于大家庭之中, 是“扇子”引出的故事才使她“偶尔露峥嵘”, 并将其狡猾、对下人乱施淫威的另一面揭露出来。石呆子因扇遭祸虽着墨不多, 但封建世家的贪婪狰狞, 依仗权势乱施淫威, 官绅勾结, 巧取豪夺, 致人死命的血腥场景, 却给读者留下了至深的印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闲说红楼与扇子
《红楼梦》里的扇文化
红楼梦里的扇子
数摺聚清风,一捻生秋意
红楼折扇
扇子帕子汗巾子(作者:凭栏翠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