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外】“刮骨疗伤”治顽疾——日本钢桥疲劳与钢纤混凝土铺装研究


众所周知,钢桥面板疲劳是各国钢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与钢桥面板的构成有关——钢桥面板由纵、横向互相垂直的加劲肋(纵肋和横肋)连同桥面顶板组成,共同承受车轮荷载作用。这种结构在20世纪30年代用于美国和德国,日本在50年代开始使用钢桥面板。

本文主要介绍了日本钢铁面板疲劳与钢纤维混凝土(SFRC)铺装加固。



桥梁的疲劳问题

钢桥面板的构成使它有以下的特点:一是钢桥面板由各种板类组成,都是很薄的钢板。所以,与混凝土桥面板相比,其重量轻,能够减轻恒载以及下部结构的负担,减少下部结构的尺寸。二是这种钢结构由构件组成,可以在工厂加工和组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质量。同时,还可减少工期。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它的重量轻,刚度比较小,容易变形,造成铺装损伤。

此外,钢桥面板直接承受汽车的车轮荷载,很容易产生疲劳损伤。简单来说,顶板受到汽车荷载作用后产生变形,闭合截面的U肋对顶板的变形有约束作用,使得顶板和U肋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在汽车荷载反复的作用下,该位置不断张开和闭合,直至产生疲劳,出现损伤。通常由于U肋只是单侧焊接,在焊缝根部肯定有一个缝隙,在前方根部的地方,产生应力集中,疲劳损伤就从此处开始。裂缝的扩展有两种,一个是把顶板贯穿,另一个就是在U肋焊缝扩展。在U肋上产生裂缝,一开始裂缝不是很大,但随着时间的增长,裂缝也会不断扩展。

以下主要介绍日本桥梁的疲劳案例。根据2012年的统计数据,在日本的桥梁中,桥长超过15米的桥梁为16万座(如图1)。大约在50年代中期,日本开始建设钢桥,该时期也是日本经济高度成长期。数据显示,日本钢桥总数大约有5万座,占桥梁总数的30%左右。到现在为止,这些桥梁已服役了40年以上(日本桥梁的设计使用寿命是50年)。从80年代后期开始,一些钢桥陆续出现了疲劳裂缝,并不断增加,直到2000年,该问题引起了各方的重视。


图1 日本公路桥梁的经年分布(桥长15米以上,总数为157,230座)



关于钢桥疲劳设计的变迁

关于钢桥疲劳设计,日本进行了很多工作。1990年,日本土木学会出版了一本关于钢桥面板疲劳的资料,该资料介绍了一些疲劳的现象。1997年,日本道路协会(负责出版设计规范的部门)正式出版了《钢桥的疲劳》一书,该书介绍了日本出现的疲劳损伤的现象,以及一些疲劳损伤修复的方法。但是,日本此时并没有对疲劳设计提出强制性的要求。2002年,日本道路协会正式出版了《钢桥的疲劳设计指针》,同时也把该内容加入了桥梁设计规范当中,作为桥梁设计标准的一部分。2009年,根据疲劳现象和实验研究,日本国土交通省(相当于我国的交通运输部)发布通令,要求在使用这种U肋的钢桥面板中,对于行车道,也就是重车道,要把板厚提高到16毫米。在此之前,日本的钢桥面板板厚只有12毫米,后来虽然加厚到14毫米,但是从疲劳损伤的情况来看,14毫米仍然不足。为此,该通令要求使用16毫米以上的钢板,当然并不是所有车道都执行该要求,而是根据交通荷载来考虑。

2012年,钢桥疲劳设计指针中给出了疲劳曲线,对各种接头形式进行分类。根据分类形式和疲劳曲线确定接头所允许的疲劳应力。在疲劳设计指针中,也对一些结构细节提出了要求,比如说对U肋的焊接,焊缝的熔透厚度要在75%以上,取消了以前经常用于顶板位置的横肋和U肋的过焊孔构造。



钢桥疲劳损伤的现状

日本在50年代后期,修建了大量钢桥,在世界钢桥中占有很大比重。建设初期,由于对钢桥疲劳的考虑不够周全,以至于疲劳损伤的现象比较多。从检测的结果来看,钢桥面板容易发生疲劳裂缝的部位主要有以下几个:1. 纵肋与顶板的焊缝;2.纵肋的对接焊缝;3.竖向加劲肋与顶板的焊缝;4. 纵肋与横肋(或横隔板)的焊缝。这些都是疲劳薄弱的部位,检测中应特别注意。

图2是日本两个具有代表性都市的桥梁疲劳裂缝统计数据。该数据将疲劳类型一共分为9类,其中,疲劳裂缝数量最多的是纵肋和横肋。另一个是顶板和竖向加劲肋的焊缝,这也跟以前的设计有关,此后在设计中进行了改进。此外还有顶板和纵肋的焊缝。以上这三类焊缝损伤占总数量的90%以上。U肋的对接焊缝所占比例较小,这是因为日本U肋接头中使用焊接的很少。


图2 钢桥面板疲劳裂缝的统计



此外,钢桥面板的疲劳,不仅和它的构造有关,还和超重、汽车荷载有很大关系。例如,在东京的一条27公里环城高速公路上,有12座钢桥。在一次检测中发现,这些钢桥有2800多处裂缝。并且,这些裂缝都分布在行车道,也就是重车轮迹带,问题非常突出。

通过检测发现,顶板和U肋焊缝位置的损伤占比较大,达到60%到70%以上;横隔板U肋的位置反而比顶板少一些,占15%到20%。而顶板竖向肋的损伤比例,个别桥梁达到20%。此外,还有些桥梁裂缝多的原因是设计不够合理。



疲劳损伤裂缝的修复方法

在修复的过程中,根据损伤情况的不同,其修复方法也不相同。例如。位于顶板的裂缝,其深度达到8毫米,此时需要通过焊接钢板,以及在顶板上面加一层钢板来进行修复;如果深度小于8毫米,可不修复顶板,直接采用钢纤维混凝土铺装来进行修复;如果裂缝长度大于40厘米时,则需要使用裂缝终止孔,在裂缝前端开一个小孔,使得裂缝不再扩张;如果修复时在U肋上打孔,会造成截面的缺损,因此还要适当地加钢板进行补强。


图3 现场采取的紧急修复措施



钢纤维混凝土铺装的加固方法

由于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刚度太小,即使进行了修复,也不能防止裂缝完全终止、不再发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疲劳的问题。对此,日本采用了一种现在较为普遍的钢纤维混凝土铺装的加固方法,也称SFRC铺装。此方法从2000年开始研究,是使用钢纤维混凝土进行铺装,目的就是加大钢桥面本身的刚度,减少变形。如果铺装厚度是75毫米,相当于钢板被加厚8毫米,这对刚度的提高有很大的改善。

图4、图5是由日本土木研究所、一家钢结构加工公司以及三家铺装单位,对钢纤维混凝土铺装加固后的钢桥面板进行的检测结果。该桥梁跨径为40m+56m+40m,2车道宽7.2m,钢桥面板厚度为12mm,加固前是沥青铺装,铺装层厚度为75mm,SFRC的加固铺装也是75mm,具体构成为剪力钉+格栅+SFRC(75mm)。从应变的变化情况来看,采用了钢纤维混凝土铺装以后,应变非常小。以顶板为例,从铺装前到铺装后,该顶板无论是有横隔板的位置,还是没有横隔板的位置,应变都减少了90%。此外,在U肋和顶板焊接处,没有横隔板的位置,应变减少了70%到80%;在有横隔板的位置,应变降低的效果差一些,只减少了60%到70%。以上结果充分表明,钢纤维混凝土铺装加固会对应变起到很大的缓和作用,对改善钢桥面疲劳有很大的作用。


图4 铺装加固前后顶板应变的变化


图5 铺装加固前后U肋应变的变化


在日本,钢纤维混凝土铺装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只有一层铺装,完全是钢纤维混凝土,通常是75毫米,还需要在钢桥面板上布置一些剪力钉,防止混凝土收缩徐变对钢桥面板的影响。另一个就是碳纤维的格栅,通常布置在钢桥面板容易产生拉力的位置,防止混凝土开裂。后来,这种铺装成为一种标准的形式。然而在实际使用之后,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混凝土本身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微小的裂缝,雨水经这些裂缝渗入以后,会使钢纤维生锈,造成颜色上的变化,影响景观。如今,日本通常使用两层铺装。一层是钢纤维混凝土铺装,表层是沥青混凝土。考虑到SFRC混凝土容易产生裂缝,在表层沥青和SFRC混凝土之间还设置了粘结防水层,与混凝土桥面板沥青铺装基本相似。

钢桥面板采用钢纤维混凝土铺装时,也要注意几个问题。研究发现,粗骨料的尺寸和钢纤维长度之间的关系,对抗弯强度有影响,因此要求粗骨料尺寸不超过钢纤维长度的2/3,而且不超过铺装厚度的1/2.5。考虑到施工的和易性,尽量避免使用碎砂。因为碎砂吸水性比较强,会导致含水量比较大。考虑到桥梁负弯矩区的耐久性,还需要适当布置一些碳纤维格栅。此外,还要注意钢桥面板与铺装的粘结和防水,剪力钉的布置和施工,混凝土配合比(膨胀剂用量等)及养生。通常在日本使用的是规格为直径0.6毫米,长度30毫米的钢纤维。

钢桥面板的铺装施工过程与混凝土桥面较为相似。日本通常用在旧桥的加固上。首先要把原有的铺装层清除掉,之后根据疲劳损伤的情况进行修复。清除原有铺装层以后,需对钢板进行打砂除锈,这对之后的铺装有很大的影响。在日本,要求一级除锈,相当于高于SA2.5以上。此后是混凝土和钢板之间的粘结层(如需要用格栅的话,还要铺设格栅),然后摊铺钢纤维混凝土,之后施工防水粘结层,最后摊铺沥青混凝土表层。前文介绍的混凝土和沥青之间的防水粘结层,也是日本混凝土桥面板通常使用的一种形式。从理论上来看,这一施工过程并没有太大的难度,但是施工中采用的材料以及时间掌握,都非常的重要,需要施工单位有更多的研究和实验。



钢纤维混凝土铺装施工案例

人们所熟知的东京彩虹大桥,以及东京市内的大桥,都在钢桥面板上采用了钢纤维混凝土的加固修复。湘南大桥是1986年通车,2006年3月加固施工。

1989年建成的横滨海湾大桥,是主跨460米的斜拉桥。通车时,只开通了上层的高速公路,下层的普通道路没有开通,直到2004年才开通下层的两个车道。由于该桥是1989年以前设计的,钢桥面板厚度只有12毫米,不可避免会发生疲劳损伤,所以在铺装上采用了75毫米的钢纤维混凝土,表层没有采用沥青。铺装以后检测应力产生的变化,最大应力在顶板位置下降了70%、横肋位置下降了50%。可见,采用钢纤维混凝土铺装效果非常明显。

随着年代的变化,铺装过程也会出现一些变化。日本目前普遍使用2层铺装构成,底层为钢纤维混凝土铺装(40mm—50mm),表层为沥青混凝土铺装(30mm—35mm)。这样使得行车更为舒适。


图6 横滨海湾大桥



作者单位:日本长大株式会社


编辑:王硕

美编:欣钰

审校:廖玲

选自《桥梁》2017年第4期 总第78期




稿件投递

联系人:江 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清华: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问题研究进展
公路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细节疲劳研究
张清华: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结构体系疲劳问题研究进展
桥面板补强加固专业知识
基于连续-非连续单元法的预应力斜拉桥桥面板裂缝成因分析 | 科技导报
钢箱梁入门系列漫谈(九)钢箱梁为何要两个体系叠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