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林线——森林落幕的地方

林线——森林落幕的地方

分享到: 新浪微博 人人 豆瓣 QQ空间 腾讯微博

默默地走。
一群人,穿着冲锋衣,背着各式各样的登山包,手中拎着捕虫网、铁锹、开山刀,一言不发地前进在乔木和杂草之间踩踏而出的山路上。敏锐的眼睛,偶尔能从宽大的帽檐下露出来,警觉地打量着前方的道路和周围的树林。
这是某大学野外考察的登顶先锋队,他们在海拔两千米以上的东灵山沉默而快速地跋涉着,为了见到那一个高度的到来。
然后,忽然天朗气清,覆盖在头顶的密密麻麻的树冠一下子消失,眼前就是草甸覆盖的主峰。茂密的树林,在身后戛然而止。

很久以来,研究高山植物学的学者一直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明明是漫山遍野的树林,在某个海拔上,突然之间,“戏剧性地”,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灌木林、草甸之类的明显带有高山特色的生态环境。森林戛然而止(通常是在几米之内)所形成的这条横贯山岭的“线”,就被生态学家们命名为“林线”。
林线的出现是令人费解的。因为,自然界中很少会出现这种“优势种在极短的空间范围内完全消失,并被另一种物种取代”的现象。自然界喜欢过度,一般来说两个生态系统之间,都是没有明显的界限的,或者说这种界限不能在短短的几米之内表现出来。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急转直下的局面呢?祖祖辈辈的生态学家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生态学所研究的对象往往受到极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出现对于一个问题的很多种、来自不同方面的解释,那再正常不过。经典的说法,也是显而易见的解释主要是从温度、水分、风力等方面来说明。
温度来看,高山地区温度要比低海拔地区低,树木的生长受到抑制,所以会出现高山地区缺乏乔木这样的结果。这点还能体现在“高纬度地区林线偏低,而低纬度地区林线偏高”这方面。想象一下赤道地区只有屹立的乞力马扎罗山有积雪,就很好理解这一点了。
水分方面也很好理解。植物生长离不开水,高山因为比较高,距离地下水有点远。高山草甸里的植物一般都有厚厚的蜡质层和表皮毛,一来是防晒,二来就是防止水分过度蒸发。但是这种保水措施对于需水量大,粗放经营的乔木来说未免有些强人所难了。高大的乔木,其水分运输主要依靠树冠的蒸腾拉力,现在搞得不让人家蒸腾,下面的矿物质还怎么往上送?于是乔木在干燥的山顶退位让贤,也是情有可原的。另一方面,因为山沟含水量一般比山脊更多,所以在山沟中林线靠上,也是这种说法的一个佐证。
第三点,风力。这个没去过山顶的同学可能不太好理解。山上的风可不一直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样有诗意的温文尔雅的风,比起“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可能还要凶一些。更要命的是,山顶的风动辄一吹就不停下来。植物在高海拔地区会出现明显的矮化,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防止高山的狂风要了他们的性命。这一点上树木非常苦逼,因为小树苗从种子到繁殖一般要经历好几年,这几年大风吹下来,搞不好还没长大就先被吹断了。所以树木在高山上难以繁殖,可以理解。
但是,我们必须明确,这里说到的种种因素,可以解释“为何树木不能再高山生长”这个问题,却无法解释“为何会出现林线这样的突然变化”这个情况。随着海拔的上升,这些外在的条件固然是会变化。但是变化如此剧烈,仍然是耐人寻味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手段的进步,科研人员逐渐能从越来越多的角度,越来越高的精密度和越来越接近本质的层面上来研究我们遇到的种种问题。对于林线的解释也有了新的灵感。
科学家们意识到,受到乔木林结构的影响,其覆盖的区域往往能形成一个和周边略有区别的小生境。体现在风速较低,照明较差,最重要的,因为高高在上的树冠阻挡了阳光,林下地带土壤的温度要比森林以外的土壤温度低上两三度。这种差别在气候宜人的低海拔地区    并不是十分的明显,但是到了高山,就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
人们渐渐发现,受到这种树冠遮阳导致地面温度较低的效果影响,在冬天结束的时候,往往草甸上的积雪已经融化了,但是树林以内的地面仍然被残雪覆盖着。这就导致了树木在早春时的生命活动将受到低温的抑制。早春时,树木的根系首先萌动,将储存的营养物质送到树冠,使得树冠可以开始正常的生长。但是如果根系的萌动受到影响,整个树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而实际上人们根据对树根的观察发现,在这种积雪覆盖的林下地区,树根的萌动会被推迟几天甚至几个礼拜。
如果你以为这仅仅是一次航班的延误就错了。分子生物学的调查结果显示,这次延误会导致整个生理周期的打乱,对这一年的生长造成深远的影响。并且随着海拔的上升,树木在一年中实际能够用来生长的时间段不断缩短,这种影响就会越发明显地体现出来。树林每向前迈一步,都要付出越来越大的艰辛。终于,到达了这样一个海拔,即便是向前迈出十米的距离,大自然给他增加的难度都使得他难以承受。于是,森林就在这里止步了,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林线。
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现在的高山林线,并不都是自然法则界定之下形成的。在很多山区,人们注意到即便是林线之上,也有小块的茂密树林。这种现象曾令大家十分费解。后来在地质学的帮助之下,人们得以知晓,这些“林斑”曾经是和大片的森林相连的部分。后来人们的砍伐和放牧毁坏了大部分的树林,使得林线节节败退。而这些小片的树林,出于某些机缘巧合,免于砍伐的命运,就被留在了山坡上。几百年过去了,树林还是没有完全恢复元气,而那一块块林斑,只能“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继续在那里,孤独地守望者曾经的同胞,那记忆中的林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森林奇观《树冠羞避》,相亲相爱更要保持距离
神奇的5.5—7.5℃线——森林突然停止了脚步
互谦互让,相敬如宾,高黎贡山高山杜鹃奇特的“树冠羞避”现象
权威发布 | 西昌大火已扑灭 过火面积近2989.8公顷(29.90平方千米)
最全景观植物线稿专题训练
国风插画丨4种装饰感树木的详细画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