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弹指之间化疑难,辩斗课堂感“智”“趣”

——《两小儿辩日》课堂实录学习心得

阅读这一章的时候,我看到无论是课品综述还是王老师自己的课程反思,都已经将“诗意”的丰富内涵阐释得非常清晰。敞开、超越、自在,这一境界的实现在于王老师眼中有教材,心中有儿童。眼中有教材,将疑难前置,弹指轻化;心中有儿童,将辩斗演绎,体验感受。

一、疑难前置,弹指轻化

我自己曾经两次教过这篇文言文。在两次教学的时候,我都发现学生对两个小儿的观点理解得不是很透彻,以至于经常错位。背过去背过来,到底谁远谁近,谁大谁小,完全是糊涂掉了。我也很糊涂,备课时明明好好的,可是到了课堂上,经过学生颠倒过去颠倒过来的背诵,我也弄不清楚了。通过这样的观察,我发现,理解这篇文言文的关键在于把两个小儿的观点及论证正确地对应。

王老师的课让我惊喜,简单的两道工序,完美地化掉了这个疑难。首先,听写词语。这种家常的手段,在这里仅仅是多做了一点,便点化了疑难。

首先,听写“车盖、盘盂”。然后,老师说:“谁能用手势比画一下车盖的样子和盘盂的样子?”不用再分析,学生便知道,这两个词是从形状来说的。而且要求学生把“盘盂”举起来,把“车盖”再比大一点。无须再说,大小已经烙在学生的心里了。接着听写“沧沧凉凉、探汤”。老师提问:“假如让你选一个形容秋天,选一个形容夏天,你会怎么选?”真的是绝妙之至,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用这种直观的感受解码词语,解码了理解文本的关键。经过这样的比画、讨论,学生理解了一小儿是从形状变化理解的,一小儿是从感觉理解的,为后面对小儿的论点、论据的理解作好了铺垫。

这时候,教师并没有明说,要把这样的感受明晰表达出来和课文产生关联那还必须得要回到句子中去。接下来,教师在这每组词语中间划一条线,给学生思维拐杖,让学生把思想用语言外化,然后读句子。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老师又带着学生竖向理解,发现,前排都是写日初出时的太阳,后排都是写日中时的太阳。这才把第一步中的铺垫充分运用,抓住了文章的要害,并在反复朗读中深化。

二、辩斗演绎,体验感受

这是王老师课堂上的最大特点,虽然文章不同,但是王老师总是能想到各种方式引着学生反复朗读。这一次,王老师通过同桌辩斗,指名学生辩斗、师生辩斗、再指名学生辩斗的形式将课文朗读得非常充分。而学生已经不是在朗读课文,他们已经进入了游戏的境界。尤其是师生辩斗,师生的语速加快,情绪愈来愈投入,课堂的语势层层推进,趣味盎然。王老师出神入化地推波助澜,让我叹为观止。

实际上,在反复阅读这个片段时,虽然跟着王老师我已经把这里的论点、论据了然于胸。可是到了这个辩斗的阶段,我有些害怕,我害怕这样极速的引读会让自己再一次陷入混乱,害怕学生在辩中混淆。看完了,我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孩子们对论点、论据已经非常地熟稔。以至于,老师忽然地一停顿,给课堂造成了极大的张力,让学生在辩斗的体验中戛然而止。当然,这里的戛然而止不是课的终止,而是境的转换,是文本内容的延伸和启迪。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读王老师的课堂实录,享受语文学习的盛景,更有对教者的启迪:营造课堂的场域,在于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儿童的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听王君聊课(60):难文易教,繁文简教——《敬业与乐业》课堂实录
《消费者的权益》教学设计(复习课)
语文老师要学会“偷懒”
陈琴: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问题意识现状分析与提问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实习当中学教师的心得体会
静待花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