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政府过度主导下的经济转型步履艰难

2012-08-11 06:00:25

浏览 2250 次 | 评论 1 条

政府过度主导下的经济转型步履艰难

谭浩俊

虽然从理论上讲,经过三十年的改革探索,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已经理顺,政府主要侧重于制定规则、创造环境、完善秩序,企业则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规律决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政府对企业的管理,也从过去的直接管理逐步转向利用金融、税收等经济杠杆进行间接管理。但是,从这些年来地方政府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对待企业的态度来看,似乎并没有能够象理论上所界定的那样超脱和开明,放手让企业走向市场,而是仍然习惯于把企业搂在自己的怀抱,一边喂它们吃、给它们喝,一边又紧紧地捆住它们的手脚、限制它们的行为。

这种状况,不仅表现在国有企业身上,也表现在许多民营企业身上。

近一段时间以来,曾经风光无限的太阳能行业,可谓内外交困、风声鹤唳,不仅80%以上的中小企业集体陷入了困境,就连被称之为太阳能行业龙头企业、领军企业的无锡尚德、江西赛维等也都深陷泥沼,难以自拨,前者资产负债率接近80%,后者更是接近90%。更重要的,在产能相对过剩、市场陷入低迷、出口环境严重恶化的情况下,企业摆脱困境的市场条件也已不具备,至少,短时间内不会有明显好转。

面对太阳能行业面临的困局,着急的已不仅仅是企业,更有银行和地方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这些形形式式、大大小小的太阳能企业,都是在他们的一手操办下形成的。特别是无锡尚德、江西赛维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更是集地方政府的百般宠爱于一身,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都被用到了极致。一旦这些企业陷入破产境地,不仅巨额的债务无力偿还,所给的政策也会化为泡影。同时,大批职工也将失业。

很难想象,一个刚刚起步、刚刚兴起的行业,竟然会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变成了“产能相对过剩”的行业,且有包括行业龙头企业在内的高达80%的企业陷入困境,这也算是一个“奇迹”了。而“奇迹”的背后,似乎无时无刻不闪现着政府的影子。行业发展规划是政府制定的,补贴政策是政府出台的,土地供应、税收等各种优惠政策等是政府最大限度给予的,建设资金则是政府协调和政策性银行直接提供的。尤其是太阳能企业的落户,绝大多数都是政府直接洽谈和商定的。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如雨后春笋般诞生的企业,几乎没有一家是真正依靠市场、依靠引入风险投资、引入国际资金等形成和发展的,而完全是借助政府力量和概念炒作,从银行获得资金和政府获得政策支持形成的。从诞生之日起,其风险就全部押在银行和政府,而不是企业。因此,搞好了,利益在企业,搞不好,风险在银行和政府。目前,仅无锡尚德和江西赛维两家企业,就涉及银行债务数百亿元。

我们说,政府推动和促进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发展,以加快经济转型、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是完全正确、也是完全应该的。但是,如何推动、如何促进,却是一篇值得用心、用脑、用市场思维精心谋划的文章,而不是依靠行政思维、特别是政绩思维就能把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发展起来的。

显然,太阳能行业出现的快兴快衰、群起群落现象,不是市场竞争的结局,而政府过度推动、过度需要的结果。如果没有地方政府的过度介入和注入太多的诱惑元素,太阳能行业不可能这样爆发式发展、爆发式增长,又爆发式陨落、爆发式陷入困境。因为,从中国太阳能行业的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企业都是依靠几名所谓的“海归”拉起来的,且严重的参差不齐。即便是无锡尚德和江西赛维,起步时的所有资源,也都是地方政府直接提供或在其协调下提供的。而地方政府虽有提供资源、协调资源的能力,却没有帮助企业化解和避免风险的能力,更不会去管企业搞得好、搞得差。他们所关心的,只是政绩,把企业拉起来是政绩,把企业的后事处理好也是政绩。

相反,如果这些企业在创办时,就引入诸如风险投资、战略投资等方面的投资者和资金,就会在决策上增加许多制约机制,就会有更多的市场前景分析,发展的规模、速度等也会受到投资人的约束和控制,而不是盲目发展、盲目决策。

可以引起关注的一个现象是,在太阳能行业整体陷入困境、绝大多数企业难以生存的情况下,极少数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企业,却没有完全陷入困境,甚至有的还活得不错。原因是,他们从投资之日起,就注意了风险防范,没有大规模地通过银行资金来发展,而是依据自身实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入人才、进行技术研究与开发、开拓市场,更没有按照政府的意愿,一味地求大求快。有的企业,则引入了风险投资和战略投资,在将投资决策权分散的同时,也将风险分散了。

眼下,各地都在强调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都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主要落脚点。思路本身没错,但是,办法和手段却普遍十分陈旧。要知道,所谓的新兴产业,既有局限性,也有时效性,更有科学性。一哄而上,再好的新兴产业,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变成“落后”产业。今天太阳能行业出现的问题,并不是行业本身落后了,而是一哄而上的做法,让许多落后的技术和工艺被人为地推上了“先进”的平台。检验一下这几年创办的太阳能企业,有几家是技术领先和工艺先进的,又有几家不是投资之日就应当淘汰的。如果不是因为政府补贴、土地资源不需要付出代价等方面的因素,这些企业根本就没有生存下来的空间和条件。

如果政府仍然执着于直接操纵企业的发展,沉迷于用优惠政策吸引投资者,那么,太阳能行业的悲剧就会不停地上演。要知道,类似问题,并不只是太阳能行业存在,风电、锂电池乃至许多传统行业,如造船、海工装备、汽车等,也同样存在。

中国经济要转型、结构要调整,还是要依靠市场的力量、企业的自主作用,政府过度干预和驾驭,只会使转型和调整的难度更大、问题更多,市场和企业的自主能力更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风险的三大成因
乌兹别克斯坦太阳能光伏市场现状
德国政府欲救助汽车行业,应对潜在的裁员危机
教授观点 | 张帏:克服“新进入者劣势”
【口】光伏产业风险、困境分析与策略选择(上)
重庆,该不该救民营企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