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媒体文学 II 前沿:李耀斌诗10首 【225期】

             匕

前沿诗人

李耀斌

作者简介

李耀斌,笔名沉石,曦斌,网名石头,号一粒尘。宁夏西吉人,诗人、评论家。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散文诗》《诗选刊》等。著作三本:《河是水的衣裳》《左手和右手的舞蹈》《山河谣》。

朗诵者简介

 王冬,教育心理咨询师,热爱声音传播的爱好者。期望,用舒服的声音去安抚人们的内心,能调剂浮躁从而舒缓。相信声音是按摩心灵的催化剂。我的声音~就是简单温暖!

李耀斌诗歌10首

1.一粒尘的行走

行走于山河表里

苍茫人世

一个简易的旅行袋

石头和黄土

蘸上云烟水流

编织而成

故里故外

身在何处

累了的时候

它可以盛你疲惫的梦

也可以盛下你

悄悄流岀的眼泪

《为一粒尘》之三

2.深深浅浅的疼

不管风大风小

雨疏雨骤

分开,上路,是一粒尘

团簇,抱在一起,定是一片土

我知道这是一粒尘的事

也一定是

我和你的事

飞扬

不是因为梦

落下来,也定然

不为归程

说一句话

我听到了温暖听到了问讯

还有那长长短短远远近近

深深浅浅的疼

唱一首歌

是我的祝福,是我的感动

抱一抱

我的声音

就是我的远行

《为一粒尘》之四

3.望长安

往西,是戈壁

是长滩

驼铃悠悠,胡笳惊艳

之后,还有

如莹如玉的草原

征蓬的淡影过处

北雁的凄声背后

一个游子曾经长叹的地方

孤烟早已散尽

落日

也不见其圆

千年之前,和千年之后

我正好

站在千年之前和千年之后的中间

或者若迟若早,偏左偏右

那怕一点点,我知道,我还是

夹在千年时光的缝隙里

一粒匆匆过客

执手向谁

风过处,如风

风亦如我

有叶落下来,如叶

亦如我

眼泪不多,不知不觉

悄悄濡湿一片沙漠

龙钟两袖,东看漫漫

那里有故国,有长安

可怜无数山

可怜,无数

浓浓淡淡的云烟

长安还有我的姐姐

长安寄存着一粒尘的执念

望长安,或者

不为故园

亦不为思念

《为一粒尘》之六

4.长长的路

一粒尘

一点血

半尺字

半生情

长长的路

远远的远方

花几簇

年年相似

人几茬

岁岁不同

还有满城夜色

还有半湖残月

枯树青山

都在路上

野鸦寒烟

都在远方

《为一粒尘》之七

5.这样很好

跟着你去

这样很好

或者

就在这里定居下来

这样

也很好

随你去天涯

去海角

或者相守

在岀生的地方

一粒尘

是远方

也是故乡

一粒尘是流浪

也是

安放

跟着你走四方

或者,和你

守故乡

这样,都很好

一念百年

一念白头

一念之间

一粒尘

一抔土

一片土

为一粒尘》之八

6.一本书的乡愁

小时候,乡愁

挑在几颗字上

顽皮的样子

跟在春风后

跑在晨阳里

长大后

乡愁粘在两行诗上

云里雾里

假惺惺地

惺惺相惜

后来啊

乡愁

偷偷藏进一本书里

独自流泪

又悄悄地躲在外面

黯然叹息

而现在

那些早年的春风晨阳

云遮雾罩

那些风前的眼泪

霜后的叹息

统统像是饥饿的孩子

在这个饥寒交迫的深夜

把那一沓

被冷月泡得泛黄的纸

当成

最后的家园

最后的粮食

《为一粒尘》之九

7.钟南之约

在一座山下

坐卧

抑或行走

前世是一颗石头

今生还是

前世的样子

身边是一座山

远方也是

蓦然间

坐卧抑或行走

都可听流泉歌唱

都可览云岚初升

无期之间

山中的老翁

飘然而遇

淡淡茶香,盈盈碎谈

都无关前份今缘

镶在一座山上

不问归期

让蔚然松柏

植满眼苍翠

和牵连丝萝

共话寂寥

还让风雨和时间

反复抚摸,一再凝视

最光滑的斑纹

最粗糙的痕迹

反反复复抚摸着,凝视着

浑身斑驳之间

那些遥遥远远的胎记

《为一粒尘》之十

8.寒夜

九月后的寒气渐逼渐近

山河静穆

草木凝息

不曾想,扬扬洒洒

萧萧而落,一场早产的雪

演奏成今夜的盛宴

残卷半尺

老琴一架

还有一壶酒

还有半杯茶

炉火渐暗

淡酒微温

醉眼朦胧之中

铮铮琴声响处

碎了一地

远方的马蹄

犹有亭台剪影

犹有月色满地

对酒已邀月

一唱无人应

夜深了

火熄了

茶凉了

酒干了

琴断了

剩下半卷残篇一行诗

抵抗着纷纷夜雪

满屋寒气

《为一粒尘》之十三

9.一把锁的孤独

长长的跋涉之后

到门口了

那把锁

还在门上锁着

我却

找不到

开它的钥匙

四合的暮色

愈来愈浓

我感觉到一种黑黑的

发麻的什么

一波一波地

锁上额头

锁满了整个屋子

也把门上的那把锁

锁得严严实实

谁知道,这黑

锁住的还有

摸不着锁的一把钥匙

沉沉地锁在

沉沉的黑里

锁得

越来越黑

《为一粒尘》之十五

10.经过一个秋天

突然之间

有风吹来

从前面吹

从后背吹

有些树

和我一样

迎风倾斜

有些草

跟着

和我一起跌倒

有些沙子

也和我一样

学会了

在风里飞翔

有一条河流

也和我一样

选择背靠着风

匆匆忙忙地,走向远方

忍不住

再回首,再望一眼

被风吹散的故乡

还有那些,斑斑驳驳

被风吹散的记忆

能不能

随着下一个春天

和苏醒的种子一起

一一捡拾

经过大地的时候

所有的记忆

都被风吹散

我只记得

我经过一片原野

经过一个秋天

《为一粒尘》之十六

      中国新媒体文学      

诗歌评鉴

李耀斌:乡土之上

单永珍

一不小心,岁月就把你我踢到天命之年

那些青春的忧郁,年少的轻狂

化成一杯经年的粗饮茶

在夕阳下,缀饮无边的黑暗

一坡杂发,我们何其相似

黑白相间的森林里,埋藏着故乡

你的乳名长在一朵花蘑菇上

你的大名盛开在东方的巴那斯山上

你的世界不过方圆百里,比福克纳大些

比张承志小些,但和我相比

你就释怀于什么是辽阔,什么是拥有

谁才是命里的阿哥的肉

故乡在梦里,走不回去

那是无知的都市人虚伪抒情的地方

家乡就在眼前,睁开眼睛就能摸到

那是一壶罐罐茶两个烤洋芋三碗浆水面的热情

采菊东篱下。这个烦躁的时代已看不见南山

而你却守护着那些麦子、高粱、胡麻经久咏叹

在沟、洼、峁、岔的乡野散步喊山

奥,南山原来不远,就在一个人的心里

兰菊花兰得耀眼哩,白菊花白得破哩

阿妹的愁肠哥知道,就怕你妈骂哩

一腔子的“花儿”,一箩筐的“古今”

一个叫李耀斌的诗人是咋么唱哩

你把母亲的双手叫日子,父亲的皱纹叫岁月

山里呻唤的野鸡娃儿变成遥远的“雎鸠”

一顿蘸蒜的莜面疙瘩就是幸福的过程

一棵走过清朝和民国的老柳树,是你时时雕刻的根

这个巨变的时代,你看到村庄的荒芜

城乡结合部垃圾飘飞的街道

穿着牛仔裤的碎媳妇说着蹩脚的普通话

还有工地上大汗淋漓的黄头发

那是你的愤怒。愤怒出诗人

但你声音很低,就像对待家里犯错的孩子

那是你的精神家园,家园需要园丁

细雨润物,就像是课堂上工整的板书

乡土诗的辉煌后,你还写着乡土诗

让麦子成为麦子,让荞麦成为荞麦

让《诗经》《楚辞》里摇曳过的植物

在化肥和地膜垄断的农业里再现芳香

一个不为名利写作的人是真诗人

一个不把文字当敲门砖的人是真文人

一个拥有家乡的人是幸福的

一个说着方言写着洋气文章的人接近永恒

耀斌兄,你写你的,我写我的

你出世为怀,请容许老弟的怀疑和批判

你回到古诗十六首,我沐浴俄罗斯的月光

一起恋爱那个叫诗歌的情人

我是我自己的启蒙者,敲响命运的丧钟

你为黑夜守灵,让古老的诗意流向未来

我卑微、渺小,我打碎自己

你一袭青衫,骑驴自吟,过烂泥河,栽柳锄禾

评鉴诗人简介

   单永珍(1969—),回族,宁夏西吉人,现居原州区。诗作发表于《诗刊》《十月》《诗歌月刊》等,入选《诗选刊》《2001年中国诗歌精选》《词语的盛宴》等。荣获宁夏第六、第七、第八届文艺评奖二等奖。著有诗集《词语奔跑》《大地行走》《青铜谣》。曾参加诗刊社第22届“青春诗会”,鲁迅文学院第7届高研班,全国第6届“青创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宁夏诗歌学会副会长,固原市文联副主席。

欲语还休难再休

浅评李耀斌诗歌《一本书的乡愁》

何澍清

  写乡愁的作品很多,但是要写得与众不同却很难,诗人李耀斌的这首诗却有别于大多数同类题材的作品。他以细腻的笔触将不同年龄段对乡愁的理解与抒发融入到诗歌之中,使诗作变得分外鲜活。

  “小时候,乡愁/挑在几颗字上/顽皮的样子/跟在春风后/跑在晨阳里”

  小孩子,还不懂什么是乡愁,所以乡愁不过是他顽皮的样子,一如他嬉笑玩耍在春风和朝阳里的模样。颇有几分“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感觉。

  “长大后/乡愁粘在两行诗上/云里雾里/假惺惺地/惺惺相惜”

  长大以后,开始以诗歌的形式抒发自己的乡愁,这种乡愁多少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所以在诗人看来,多少有些“假”,但是这种看似的“假”,其实也有些顾影自怜的味道。

  “后来啊/乡愁/偷偷藏进一本书里/独自流泪/又悄悄地躲在外面/黯然叹息”

  这个阶段或许是接近中年的时期,诗人的思想成熟了,经历的事情也多了,所以有种宁愿一个人品味思乡之苦,尽管可能会心痛地独自流泪,但是也要把所有的伤心之情悄悄掩藏起来,更不愿意把它表达出来。也即“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

  “而现在/那些早年的春风晨阳/云遮雾罩/那些风前的眼泪/霜后的叹息/统统像是饥饿的孩子/在这个饥寒交迫的深夜/把那一沓/被冷月泡得泛黄的纸/当成/最后的家园/最后的粮食”

  到了眼下这个年龄,真正懂得了乡愁是一种骨子里的思念,但是对回不去过往的诗人来说,更显弥足珍贵。在这样饥寒叠加的夜晚,乡愁以各种年龄段的形态一股脑地涌来,啃啮诗人的心灵,迫使诗人提起笔记录下这满怀的乡愁。诗人把满满的的乡愁比喻成饥饿的孩子,使人感受到思乡之情的强烈程度。“被冷月泡得泛黄的纸”,“冷月”指异乡的月亮,暗喻“身处他乡的凄凉”;“泛黄的纸”暗喻“沧桑的心”。

  诗歌题目《一本书的乡愁》,这里的“一本书”暗喻“一个人”。读这首诗,让我想起宋代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内容是这样的:“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 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但是诗人对于思乡之情的表达与此虽有异曲同工之妙,结尾处又进一步将思乡之情进行了升华与发酵,使人感受到这种乡愁是一生一世的痛,是融在骨子里的血脉。

  这是一首有温度、有痛感的诗作,势必会引起身处异乡的人的强烈共鸣,因而凸显了诗作的价值,完成了诗歌的要义。诗作运用大量隐喻,增加了诗歌的深度与可读性。情感真挚,撼动心扉。立意高,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具,是一篇取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力作。

评鉴诗人简介

   何澍清,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作品发于《诗选刊》《星星.诗歌理论》《澳门晚报》《中国企业报》《中国好诗》《本溪日报》《营口日报》等纸媒,出版诗集《童年往事》。获得《中国好诗》杂志2018首届全国青春诗王会“中国十佳女诗人”荣誉称号,在“中诗刊社杯首届全球华语爱情诗大赛”中获得“全球华语爱情诗佳作奖”,诗歌作品入选《最美爱情诗经》,并被聘为该书副主编;全球华语新诗百年巨献之《新世纪微诗经典》副主编;诗作《新疆的故事在这里不是传说》入选诗集《天山圣湖——赛里木》;诗作《飞渡峡,我飞不出你的柔情》在镇坪“中华诗词之乡”征文大赛获中获优秀奖,并入选镇坪县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成果集《那山那水》。

另一种爱的表达     

——读李耀斌《山河谣》

 马永欢

   当我收到从宁夏快递而来的一本新书时,我平静的内心,瞬间被感动,仿佛一池静水,被从远方而来的一股强风撩拨起金色的浪花。这本书,是塞上散文诗丛之一,是我的好友李耀斌著的《山河谣》。李老师的这本新书,是公开出版的,是由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阳光出版社出版的,定价38元。李老师敢于公开出版这本书,让我敬佩!因为我了解近年来,公开出版书号太昂贵了,没有十足的勇气,是不敢公开出版的。在微信上,李老师对我说:“我这本还沾了点恩,三万,一般在五万以上。”这出版费,是李老师的工资,是李老师的血汗钱,是李老师从牙缝里省下来的钱。我感慨,我敬佩,是因为李老师对文学的爱,而这种爱的形象呈现,却是另一种爱的表达。

  李老师的另一种爱的表达,表达在这一本散文诗诗集里,表达在这一本大32开共209页的书香氤氲中。

  李老师的另一种爱的表达在第一辑“山河恋曲”中,比如《黄河岸边的情思》《奔跑的祖国》《黄河壶口》《南京,南京》《我梦见了草原》等等。这种爱,是祖国之爱,令人心潮澎湃,催人奋进。这种爱,像谣,像曲,如同李老师所说:“一叠,叠出风风雨雨的黄河谣。再叠,叠成铿铿锵锵的进行曲。”我感慨,在新时代,能够读到李老师这样的爱之谣、爱之曲,是幸运的,是幸福的。读着,读者,我不仅朗诵起来,而且唱起来了。

  李老师的另一种爱的表达在第二辑“漂泊云烟”中,比如《一片叶子》《一朵云》《一棵树》《仰望一朵雪莲》《这一年》《与一根白头发有关》等等。这些动人心魄的篇什,这些令人情不自禁吟唱的诗意华章,着实让我感动,也让我不知不觉地沉潜于爱的海洋中,比如《一棵树》:“脚下,有一片土/头上有一片天/风,来了又去/云走了又来 /绿了又枯/肥了又瘦。”这种爱,是诗情画意的爱。有了这种爱,人生就会快乐,人生就会没有烦恼。即使在红尘滚滚中有许多烦恼,一读李老师的文字,烦恼将彻底化为开心。

  李老师的另一种爱的表达在第三辑“蝉语呢喃”中,比如《草地风流赋》《在江南》《空谷幽兰》《蝉在石头的梦里鸣叫》《端午的思念》《土地给犁的情话》等等。阅读,让我获得了一种爱的哲思,比如“你划破了我最初的伤口,也给我留下了永生幸福的见证。”这一种爱的哲思的表达,是诗人历经人生风雨后的,一抹彩虹!如诗似画的彩虹,是心灵的光彩,是人生天空中的一道夺目的绚丽,令人仰望。哲思,是诗人的追寻,是诗人追寻人生境界的新的高度,也是诗的一座高峰!

  李老师的另一种爱的表达在第四辑“凡尘上下”中,比如《骏马奔腾,飞扬的神》《午夜的风》《看云》《好好活着》《咱们回家吧》《怀念》等等。我想,散文诗抑或诗,从记忆角度来说,是一种爱的记忆表达,比如李老师的《怀念》,“他走远了/很远很远/很远很远的地方/其实不远,就在一个人的心上。”我反复阅读,一种别样的爱,一种记忆的爱,一种记忆的爱的影像,渐渐地,浮现在我眼前。让我浮想联翩,也催人泪下,因为所爱之人,在悠长的时光中,虽然走远了,仿佛模糊了。其实,只要爱存在,心上人,不会走远,将伴随我心,形影相随,不离不弃。而且美好的爱,美好的影像,将清晰无比,令人怀念。

  李老师的另一种爱的表达在附录中,比如《守住诗歌,守住寂寞》《李耀斌:守望乡土》《一个诗人对自己说的情话》等等。五彩缤纷的评说,一是肯定诗意的爱的表达,二是期望继续坚守诗意的爱的表达,努力成为一个塞上地域文学的高峰。

  人类的爱的表达,是千姿百态的,也是绚丽多彩的,然而,文学的表达,却是另一种爱的表达。这种表达的载体是书籍,表达的符号是文字,因而这种爱的表达却是永恒的,具有史诗性的。因为出版发行了的塞上散文诗丛《山河谣》,一经被图书馆收藏,将是一种文学文化文献,也将载入文学文化史册,从而让世世代代喜欢《山河谣》的读者阅读,也从而彰显作家的人生价值。

评鉴诗人简介

   马永欢,回族,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河北省古洼文学研究会会员,上海文艺网签约作家,河北名人名企文学院院士,河南草庐创作学院签约作家,十螺文化学院驻站作家,广东龙溪文学会会员,大理州回族学会常务理事,《永平回族》杂志主编,《当代精英文学》散文副总编,《长沙头条》散文主编。作品在《散文百家》《北极光》《文苑·西部散文》《回族文学》等报刊上发表,出版10本散文集。作品入选《新时期云南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回族卷》、《师墨飘香》,文学成就入选《中国回族文学通史》。

走过秋天的“一粒尘”

——读李耀斌诗《经过一个秋天》

冯岩

  宁夏诗人李耀斌最近又有一个自号。名号多,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不见得是一件好事。但是,在我读诗人李耀斌最近创作的那些诗歌作品的时候,我发现李耀斌的这个名号却让我读到了诗人诗歌生命的又一次顿悟。这个号,就是他的自号“一粒尘”。

  最近一段时间,诗人李耀斌沿着“一粒尘”的轨迹写了大量的诗,比如在网上被读者广泛传诵的《望长安》以及《一粒尘的梦》《深深浅浅的疼》《终南之约》《如心》以及这首《经过一个秋天》等。读这些诗,你能发现,诗人观察生命和世界的眼光和角度,都在多情和注目里渗透着一种深邃和本质,同时,诗人也在用诗歌的形式回答一个关于“小”和“大”的哲学命题。

《经过一个秋天》这首诗,诗人选择的抒情主体,或者说诗歌的中心意象,仍然是“一粒尘”,这“一粒尘”在经过“一片原野”、“一个秋天”的时候,和一场“风”来了一次交手。这个“风”,“从前面吹”,也从“后背吹”。而在诗人的眼里,或者说,在“一粒尘”的眼里,那些树,“迎风倾斜”,那些草,“和我一起跌倒”,那些沙子,学会了“在风里飞翔”,还有一条河流,选择“背靠着风,匆匆忙忙地,走向远方”,但又忍不住“回首”,再看一眼“被风吹散的故乡”,同时也渴望那些“斑斑驳驳”的“被风吹散的记忆”,能够随着“下一个春天”,和“苏醒的种子一起”被“捡拾”起来。

  写这些诗的时候,诗人已届“天命”之年,读这首小诗,我分明读出,走进“秋天”的“一粒尘”被“生命”深深地感动,诗人强烈地感受到,在大自然面前,“生命”是那样的渺小、卑微,而又那么可爱。一个渺小的“生命”,要经历多少的风吹雨打,如一粒“沙子”一样,把它的挣扎,在自身的轨迹上,被迫着用“飞翔”的形式,“表演”成“惊艳的舞蹈”,同时,又对“被风吹散”的“故乡”,充满着如此强烈的眷恋。

  李耀斌的诗《经过一个秋天》形象地告诉我们,当一个诗人用眼光去“內视”“自己”同时又“外视”“世界”,并下意识地去沉思“自己”和“世界”的依存关系的时候,他的诗,就上升了一个新的层次,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同时,诗人也因之变得“可爱”起来。

评鉴诗人简介

 冯岩,高校教师,喜欢文字。有小说、诗歌、散文、翻译诗作品散见报刊杂志,有作品获奖。译著《种子是花开的过去》《时间称出的重量》;主编《中国新媒体文学诗萃》。

新媒体文学同题诗

新媒体文学同题诗《朝霞的光线穿过林子,一群鸟儿醒了》11月20日周五晚8.00--9.00群内收稿,精选优秀作品刊报纸副刊,请参与的诗人保证质量,避免错字。届时《新媒体文学》微平台刊出诗人们作品。(注:同题诗不超20行)

新媒体文平台诗群

新媒体文学平台开设诗群、诗社专栏,现代诗15-20人。每人20行内精品诗歌一首、简历200子内一份;组稿诗社社长或主编的生活照片一张,诗社介绍500字内。组稿诗社、诗群可在下方平台留言联系新媒体编辑部或联系审稿、收稿主编:孔坤明13600474442(电话/微信)。

新媒体文学名家 前沿诗人

名家、前沿诗人诗歌10首,简历(300字)、照片(横板一张)。平台精选一首朗诵,并附加评论,作者可以自荐也可以推荐。精选评论(千字)纸媒《中国新媒体诗歌评鉴》选稿。届时新媒体文学平台推送.审稿、收稿主编:孔坤明13600474442(电话/微信)。

新媒体文学赞赏说明

 新媒体文学个人专辑赞赏作品20元以上60%归作者所有,10%归朗诵者,20%归评论者,10%用于平台运作,费用到账后给付。(注:20元以下含20元作品不发放专辑稿费,合集不发放稿费)

●关注新媒体文学,让你的人生更精彩 ●

新媒体文学II 名家:王爱民诗10首【第181期】

新媒体文学 II 名家:宝籣诗11首 【186 期】

新媒体文学 II 名家:麦豆11首 【190 期】

新媒体文学II 前沿:陈红为诗10首 【第181期】

新媒体文学 II 前沿诗人:周文格10首 【203期】

新媒体文学 II 前沿:陈鹏12首 【204期】

新媒体文学 II 前沿:李皓10首 【207期】

新媒体文学 II 前沿:厉雄诗16首 【211期】

新媒体文学 II 前沿:杨孝洪诗10首 【217期】

新媒体文学 II 前沿:优伦诗10首 【220期】

新媒体文学 II 前沿:窦玉萍诗10首 【221期】

新媒体文学 II 前沿:贾虹月诗10首 【222期】

《中国新媒体文学诗萃》诗集出版发行【208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质量的社交,放下这9个习惯
三流的父母给孩子花钱,二流的父母教孩子赚钱,一流的父母教孩子花钱
人生最高级的智慧:善忘
苏轼开医馆:只用4副药,就能调百病
浅谈读书与人生
人到中年才明白:小胜靠勤,中胜靠智,大胜靠德(句句经典)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