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JT伤寒论慢慢教(第十一期)11.3.1

11.3.1木通的药性与桃花汤讲解

各位同学,今天就算是我们这一梯课的最后一次上课了,那么下一次上课的时间我们就十月十七、十八的那个礼拜再见了啊。

昨天来上礼拜六班的课之前啊,还很用力的准备功课,想要在这一次课把少阴篇教完,结果我昨天还是失败了,所以少阴篇还要留一些条文下一次再继续教。那我觉得少阴篇的条目啊之前虽然我说啊,一般人在读三阴篇的时候,都觉得三阴篇有些内容是夹杂在一起的,就是少阴也有厥阴调调的病,太阴也会有少阴调调的病。可是即使是比较暧昧的三阴篇啊,在处理这些条文的时候还是让人觉得张仲景这个人的头脑是很清楚的。这一次的课和下一次的课我想同学是会感觉得出来啊,每一个症状每一个症状一点点的差别啊,我觉得还是有意义的。

因为呢,我在准备功课的时候啊,就会有一种感觉说,哎,其实啊少阴病中有好几个重要的主证框架都是后代的医家把他算成是温病的。可是当后代的医家把他算成是温病其实是医疗效果并不怎么好,就是把它当少阴才比较好医,所以我就觉得,我们学中医还是最先要把这个《伤寒论》的基础学起来。因为我在看这些东西的时候啊,就会觉得说,原来啊,随着时代慢慢的转变啊,一般的中医领域,好像是以清末为最后来算的话,好像越到后来,越不重视伤寒,也就是大家的基本功的部分,伤寒的部分有越来越稀薄化的倾向。

等到你看清朝的《医宗金鉴》什么的──其实那些书都不是医术很差的人写的,是医术很好的人写的,可是你会发现他已经没有什么《伤寒》的基础了。当他在面对这个篇章、这个条文、或是这个症状的时候,他就会直接把它想成是温病还是怎么样,他已经没办法认出那是少阴了,那我觉得这是蛮可惜的一件事情。在我们今天教的这些课大概会让大家经验到这些感觉。说不定在这些很类似、但其实不一样的症状之中,我们会看到说,现在的很多医生,我们会说他们是温病派,好像“温病派”是什么不好听、骂人的词一样。不是说温病派不好,而是的的确确,现在很多医生,因为《伤寒论》的功力不够仔细,所以他很自然就会去选择温病那边的理论,来治疗这一类的疾病。

今天我们来看少阴篇,就是要做“正本清源”的工作,让我们能认出来说:“哦,原来这个病要算是少阴。”简单来说,就是当一个人的肾阳不够,乃至于免疫力低落,然后就引发一些细菌感染或发热的现象,就算他看起来是温病,其实体质上是少阴,这样子的思路我们要有,实际上有用的方还是少阴的方。不晓得同学现在在家开药的进度如何啊?其实现在很多时候,看到那种以为是发炎的病,结果吃了四逆汤,反而好了,这种很多吧。最重要是免疫机能能够上来,而不是杀菌消炎,整个思路是不一样的。当初我讲《伤寒杂病论》时说过,有的人是虚劳底的话,你要先把他的虚劳医好了,再来处理其他的事情,三阴病底子的人,在台湾是非常多的,非常多的。

前一阵子好像网路上大家都在下载一个人写的电子书,一位美国开业的医生,好像叫作潘同菋的人?有没有人听过,他的什么虚幻的病,经络密码。那个人呢,他就觉得现代人的疾病,有两块地方,他觉得“很大条”,一个是说很多人都是少阴病体质的人,而他就讲了一句话说,他觉得少阴病体质的人,一辈子都不能够好起来;一旦是变成这种少阴病调调,他可能这一生一世体质就这个样子了,就没有办法好起来。我是觉得,少阴病体质并不见得是没有办法好起来的,好起来的秘密就在我们接下来要教的条文里面哦,现代人不愿意去掌握张仲景写得很白的那个秘密,这是一点。另外呢,潘同菋他在说一个,他在测量人家经络的能量还什么东西的时候,觉得很多人身上很严重的病,是因为“肝实”所造成的。他也提到很多例子,比如说太太跟丈夫呕气呕了很多年,变成肝实啦……或者怎么样,他觉得这个“肝实”病,是像各种绝症的根源一样,非常讨厌。我对于他所说的“肝实”,会觉得,他是因为他非常爱他那套仪器,所以他会一直称那个东西为“肝实”。如果是用我的语言来说的话,那就是“厥阴病”嘛。会得厥阴病,那多半是跟个性有关系,这的确是很难救啦,要一个人整套做人做事的方法,都有所转变,是很不容易的。

我想现代人,我们少阴病这样一条一条上过来,厥阴病一条一条上下去……虽然看起来,这三阴篇是教得比较快,可是我个人的想法是,对大家来讲,这都是会比《太阳篇》、《少阳篇》有用,因为现在大部分人的体质,都掉在三阴这边,所以还是要读一读。

当归四逆汤的名称定义

那我们上礼拜上到当归四逆汤啊。还有通草,它古时候叫通草,现在叫木通。木通这味药还没有讲,我们今天先把它结束一下。在结束木通之前啊,我先把这个名称定义的事情稍微顺一下。

如果有同学是第一次读《伤寒论》的,会不会有一种大概这样子的第一印象?会觉得“当归四逆汤”跟“四逆汤”,都叫作“四逆汤”,就觉得它们是同一类的药?光听名字的时候,会不会有这种感觉?四逆汤有加味,像通脉四逆汤、茯苓四逆汤……再加一个当归四逆汤,听起来好像是很类似的东西。中医非常外圈的人,不知道会不会以为当归四逆汤是四逆汤加当归?会有这样的思考。当然,我们现在学,就会知道当归四逆汤是桂枝当归汤系的,不是四逆汤系的。但是这个名字,我觉得是张仲景在他的书里面先搞得这样子,才让大家会因为名字上的相似,造成一种混乱。当然,你也可以说,无论是当归四逆汤或是四逆汤,都是治“四肢厥逆”嘛,会这样看待它,可能是张仲景一时之间有这样的念头,可是呢,这个东西,你若要考证,还是有得考证的。怎么讲呢?

中国古时候的古方,即使是张仲景所命名的方剂,是有一个固定的调调的,怎么讲呢?就是一个方剂的名称,通常是以它的药味,或者是样子,像这个汤有柴胡所以叫柴胡汤,煮起来红红的叫桃花汤,这是一个命名的方法。而另外一路,就是张仲景会用这个汤的功能来命名,也就是说,像承气汤,是东西塞在那边下不来,要把它接下来,所以叫承气汤;陷胸汤是这个人结胸了,要把结住的胸打下去,所以叫陷胸汤。

一般来讲,张仲景命名一个汤的时候,是以功能在命名的,不是以疾病命名的。可是当归四逆汤跟四逆汤,却变成以疾病在命名了,对不对。如果以张仲景的文法习惯来讲,好像吃了这个汤会四逆一样,这听起来很奇怪嘛,是不是。

因为这样的事情在大家的逻辑上留下了疑点,而且我觉得,当归四逆汤跟四逆汤,名称都用“四逆”,其实不是很妙;因为你看大陆那边编的仲景方剂学教材,就是什么“四逆汤类”,就把当归四逆汤跟四逆汤丢到同一类去。这样分其实没什么教育意义耶,因为这两个汤是不同路数的嘛,一个是附子剂,一个是当归桂枝剂,根本不一样。这样一个分类法,也不妥当。

那可是我们如果反过去考证古方时代的命名的话呢,会发现古方的世界,我们张仲景这个甘草、干姜、附子的四逆汤(我们桂林本有人参,宋本是没有人参的。)并不是叫四逆汤的。甘草干姜附子的这个四逆汤,中国古时候有些书上抄的是“四顺汤”,手脚冷得缩起来是“逆”嘛,它是让你手脚暖回来的,所以叫四“顺”汤。如果是日本的抄本的话,四逆汤抄的是“回逆汤”,就是他逆了,所以要“挽回”这个逆的状态。我觉得它叫作“四顺汤”或者是“回逆汤”都是有道理的,我不敢说哪个是绝对正确的命名,但是在古方的世界里头,它有这另外两个名字的哦。

那你也知道,四逆汤吃了之后,阳气通得出来了,手就暖了。可是,当归四逆汤的情况就刚好相反,当归四逆汤的手指尖冷,是因为阳气从血分跑出去了、抓不回来了,所以要把不乖乖回家的死老公逮回家、抓回来。因此,当归四逆汤才是古方世界的四逆汤,所以研究古方的话,真正讲四逆汤是当归四逆汤,而甘草干姜附子的四逆汤,在古方的世界是叫“四顺汤”或是“回逆汤”。这是闲话了,只是说一下。因为你会发现说,一个把阳气推出去,一个把阳气抓回来,其实这两个方的作用方向是相反的。

昨天讲到这个,陈助教就问我说,同样是“把阳气抓回来”,当归四逆汤跟桂枝龙牡汤有什么不一样?我说:“你的头脑不要再想这个了,主证不一样就是了嘛。重要的是主证不一样,有当归四逆汤证你就开当归四逆汤;有桂枝龙牡汤证你就开桂枝龙牡汤,你管它抓的是什么阳气?这么复杂的形而上的世界,我们就别再讨论了。”像陈助教这种就是男人的头脑的龟毛,我觉得教学,教古方派中医最讨厌遇到这种问题。不是这个问题没有意义,问题本身是代表这个人在知识上很有探求心的。可是相对于陈助教的那个问题,昨天下课就有一位同学,礼拜天来的一个太太,她来跟我感叹一句话,她讲的表情是非常慌乱的,然后下课就有其他同学来问那个太太出了什么事了,我说,没什么,她只是在高兴而已。她说呀:“老师,我觉得非常地害怕。”我说:“妳害怕什么?”她说:“我来这边上课才不过一年,就照书吃药,然后我就发现:为什么过去看的那么多中医,竟然没有人的医术比我好了?我到今天,什么都不懂,只是看到书上写这样,那我身体刚好是这样,就吃下去了,结果有好,就那样了。”我觉得那位太太的心才是中医的正道哦,我觉得经方派就是这样子,就照着书上写的吃药就对了。每一个基本盘都打好,日子久了遇到奇怪的病,你会有直觉知道该怎么加减,就这样而已。那个直觉不是用想出来的,是日子久了就会出来的。那个太太这样子跟我讲,我就觉得不无感慨啦,因为很多学中医的人都喜欢在头脑层面上有充分的理解啊。就是想了又想,想了又想,可是搞了半天你比那个什么都不懂的人学得还要糟糕。会有这样的问题。张仲景的书,就拿来操作就好

通草(今之木通)的药性

那我们来看看通草,我们讲粗略来讲就好了啊,。《神农本草经》叫通草,这个药味在后代的各种方剂用得是蛮多的。可是以仲景方来讲的话,除了当归四逆汤以外,并没有特别强调这个药的方剂哦,大概知道一下就可以了。

通草呢,我们现在是叫它木通,现在通草已经是别的药了,那类似的药叫什么通脱木之类的,我想同学都不用太计较了,本来啊,教中药,教到木通,需要跟同学讲一下哪一种木通比较毒、哪一种吃多了会肾衰竭什么有的没的。可是台湾禁得很彻底,你现在要买到毒的也买不到了。既然想吃都吃不到了,又何必告诉你如何提防呢?就这样子就好,反正你买到的木通,基本上就是安全的。

《神农本草经》:通草,味辛平。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一名附支。生山谷。

它的药性呢,是比较寒的,所以吃下去之后,对身体的作用,以结果论是去掉“湿热”。那去湿热,是怎么样的去法呢?我们如果先不讲仲景方里面木通的功能的话,它这个这个植物我们取是用它的茎,很多药草,都是取它的根,但木通是取它的茎。它这个茎里头好像有小管子似的,你从这一头吹气,另外一头会有气通出来。所以这个植物非常的“通”。

这个非常“通”的植物呢,《医宗金鉴》有个方子还蛮有名的,就用一味木通,二两的木通煮水,当然你可以加味啦,治疗有发炎的那种风湿痺痛。就这样二两木通煮水喝下去,出一点汗。如果你痛的地方跑来跑去,就加羌活、防风啦;身体比较冷就加附子啦,那没有汗就加麻黄,加味一点点就好了。就靠这二两的木通,就可以把那个风湿给发出来。而且木通把那个风湿发出来的时候,会证明到一件事情,就是我们中国人不是说是这里那里风湿痛对不对?会说是“风”跟“湿”,是不是这样?可是你把它放回西方医学的框架下,总是让人觉得很奇怪:西方医学会认为那是发炎,关节炎之类的;你怎么知道一定是“湿”?是不是。

可是你用木通发这个病的时候,往往发得出来的,是从出汗出来,没有完全发出来的,就会变成皮肤表面长出水泡。所以果然是发得出水的啊,就是人的身体里面有这种——套句我也不懂的话,就是什么电解质不平衡之类的,就是那个水、湿气那个东西还是存在的。如果是我们学仲景方的,这个一味木通汤,只是跟同学介绍一下它的药性,是能够把湿热发掉,也只是讲讲而已。因为以现在各位的烂肾哦,二两木通吃了也可能肾衰竭的啊,所以就听听过去就算了。 吃了人还是会虚掉的啊,所以它在发的时候,出疹子这件事还蛮好玩的。

那么如果你要讲仲景方里头用木通的效果的话,我想最代表木通的能耐,就是后代人给它的外号,叫作导赤。“导赤”这两个字是跟什么相对的啊?是跟“泻白”。把红颜色地方的火导下来,这是木通;把白颜色地方的火泻掉,那是桑白皮。也就是木通泻心火,桑白皮是泻肺火,这样子,一个导赤,一个泻白。

那这个木通呢,在经方的世界最有意义的药性,就是把人体“无形的心”太过多的热,导到小肠去。而通常到了小肠之后,小肠就会把它透到膀胱里头,所以从膀胱尿出黄褐色的尿之后,那个火就泻掉了。所以它是一个非常代表性泻心火,让心火入小肠排出去的药。当然,当归四逆汤并不是一帖泻火剂,学当归四逆汤,只要看它从心通到小肠的药性就可以了。

那可能同学会想问啦:之前讲到泻心火,你也说了栀子、也说了黄连,甚至黄芩也是泻上焦火的药啊,这些我们过去学过的“黄字辈”的泻心火的药,跟木通泻心火,是如何的不同呢?我想啊,如果以中药的搭配来讲的话,如果有人是无形的心热,当然无形的心热,如果以今天西医观点来看,可能是说这个人脑子已经烧坏了,就是这个人得温病的时候,“温邪逆传心包”啦,那个心很热。那这个无形的心在热的时候,一般用药会用黄连啦、犀牛角,来泻那个心火。可是你用黄连或者犀牛角,效果不会很快,它泻起来的感觉,好像可以跟那个火有一点对消灭,但是不能让那个火很快地退掉。但是如果你用黄连跟犀牛角的时候,加一点点木通,加一些木通,就整个火马上泻掉了,也就是木通是把那条泻它的路制造出来。那相反地,黄连跟犀牛角这类泻心火的药,虽然能够泻火,可是它们没有制造出出路。所以木通最重要是这个“通”的药性,“泻”的药性只是顺便。所以用在当归四逆汤里头,说起来人也不会被木通寒到的。

那以一个泻火的角度,刚刚以心肺来讲的话,导赤是木通,泻白是桑白皮。那另外我们如果以心肾来讲的话,心里头的火,我们中医叫什么火?叫君火。那肾跟三焦的火呢?就肾火跟少阳的能量,中医叫作相火。其实我个人一直觉得,命门火称之为“相火”有点太贬低它了,因为命门火的质跟心火的质是同样的东西。但是命门火的的确确是君火要转变成相火的一个枢纽,就是君火到了命门以后,再出来就变成相火了。

君火跟相火,我们中医的象征物到底是什么呢?“六气”的“风暑湿燥寒火”,一个是“暑”,一个是“火”,这样子不是很清楚的感觉。我觉得,君火跟相火,中国有另外的象征物会比较适当,就是君火的象征物是“光”,相火的象征物是“热”。而两者的差异在哪里呢?我们心中之火,或者是我们肾气的命门火的一部分力道,它负责给我们人类带来什么东西啊?是我们有意识的自己的那个“意识心”,英文说的Consciousness这个东西。比如说,一个人君火很够,心光很够的,他可能写字就不容易写错字,就是做事情都会很精确,这个是君火的力道。就是这个人对自己一举一动以及每个念头,有没有很有意识的去面对它。

而这个事情,跟身体的机能并没有很大的关系,可是呢,如果一个人的君火不够了,会怎么样啊?我们台湾人君火不够的人很多啊,“答非所问”的人一大堆。另外呢,我现在已经看到破记录的店员小姐了,在某家餐厅,她平均做一个动作会出两次错,算帐会算错两次,端菜会端错两次,已经有那种君火快要熄灭的店员小姐了。你说这是不是病啊?我说这是很严重的病,这是真正的少阴病。君火没有了,是很可怕的哦!这种真正的少阴病,我想我们台湾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有这种病,所以就互相包庇一下就算了,到最后就说“原谅就是爱”嘛,是不是。这很惨哦,我们这些人,人类的最核心的那个部分的能量,欠缺得很严重。像我们有些同学去香港吃过饭就知道,香港的侍应员比台湾店员聪明多少倍啊!这根本不能比的,是不是。

那么,等到君火到了小肠,入到命门,再让身体有热能去动作身体的能量、身体的运化的时候,那个能量才被叫作“相火”。象征物的部分我们先知道一下。

那木通呢,它就是一个泻君火的药,甚至你也可以说,木通是把君火转成相火的药。当然主要是一个人无形的心真的在上火的话,会是怎么样的感觉啊?那个人的身体感,有的时候是整个胸部甚至到腹部,都觉得闷热,里头隐隐作痛。你说这个人身体是哪里有病?那不一定是身体,那是灵魂能量的那颗心在上火。这个时候就可能要用木通来解决。

那至于说肾中多余的热,要用什么呢?用泽泻啊,泽泻是泻相火。那我为什么要讲这件事情呢?就是因为我们后代的方剂中肾气丸中除了六味地黄丸还有知柏地黄丸,是不是。到后代都很认为泻相火的药是这个知柏地黄丸,比如说这个人好像他的肾火太旺,那这个肾火太旺也要有点证据,比如说,左右尺脉把得到滑脉,就是右尺脉要带滑,这样子比较能够确定这个人真的是肾脏中不该有的火太旺了嘛。那如果是尺脉浮大那已经虚到极点了。

但是知柏来泻相火的力道,一般那个相火旺的人呢,他的问题可能是失眠啦,或者是好色啦,或者是遗精,就是这种睡觉非常容易梦遗的这样子。那这种顽固型的梦遗,如果以风寒来讲的话,就是乌头煎证,乌头煎,因为厥阴经被这个寒气绞住了,他好像拧毛巾一样,每天晚上都遗精。那另外一种是,肾里头有多余的相火在那烧的时候啊,那个遗精很难止。那这个遗精呢,你说用知柏丸对不对?我说知柏丸止那个遗精的问题,就好像是你用犀牛角跟黄连去退心火,有时候退不掉那个问题是一样的。就是没有泻出来的通路,那用泽泻其实对于这个相火过旺的遗精,其实是泽泻比较有用。泽泻,差不多就是一天58钱可以,就这样煮水一直喝,就当茶喝,吃了之后会把那个肾脏中多余的火抽掉,那它本身也不是那么伤身体啦,所以泻下的方法还是以泽泻为主。所以当我们认识了泽泻是这样的功能。或者认识到牡丹皮是泻阴中之火的功能,你看八味丸结构就会觉得到后来加那个知母黄柏是很奇怪的。因为比知母黄柏更好用的药已经放在里面了,知母黄柏已经不知道干什么了。

那以后我们再带到一些药的时候啊,将来我们可能把防己跟木通再做一个对比,中医有一些说法,说防己比较泻到血分,木通比较泻到气分。将来我们《伤寒杂病论》上到有防己的方子的时候,再来处理这个对比就好了。

那至于《神农本草经》讲说“去恶虫”,其实身体里面长寄生虫,多少都要体质湿热嘛,所以还是有点用的。那“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我想是因为它能让人的心比较定下来;心火能够退掉的话,人的心气就能够镇定。所以交心肾或是让人不忘这个效果,大概可以。而它这个药“通”的效果很好的,只是我们今天在伤寒方里头,不特别强调它这个药性,就知道一下就好了。

那么我们从前张仲景用木通将心火导入小肠,可是到了这个时代,像今天四川火神派的卢火神啊,他需要用这个药性,已经不采用木通了。卢火神要把心火打下来的时候,用的是什么?他用菖蒲,他开药是开菖蒲。我觉得用菖蒲也是有意义的,菖蒲是能够把心火打下来的药。或许今天的人哦,在体质上又比从前的人更虚一点了,说不定用了木通,还是会觉得有一点没力没力的。那这样子的话,已经有人在临床上成功用菖蒲代替木通了,那我们也知道一下。菖蒲开在经方里头,效果还是很好的,大概知道到这样就好了啊。因为以交心肾的药物组成的话,远志菖蒲是一组嘛,对不对,远志是把肾拿去交心,菖蒲是把心拿去交肾,这个效果基本上都可以信赖的。

桃花汤

11.27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桃花汤方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  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纳赤石脂末方寸匙,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11.28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方见上)

我们看回《少阴篇》的条文,今天从11.27条的桃花汤看起。桃花汤这个方子呢,这个方是很好用的方,但是它也是一个临床上使用范围非常窄的方。它的道理很单纯,我并不需要解释太多,可是同学一定要记得:桃花汤证是非常容易抓错的一个汤证,这要小心一点。

因为桃花汤的条文写什么?“少阴病,下利便脓血。”对不对,那就是你大便拉稀,然后拉稀里面开始带一些黏黏的东西,然后开始带一点不干不净的血丝。那这样子人是不是少阴病?“哦……我拉到都没有力气……”那听起来很少阴,于是我们就这样子开下去了;但是也并不是这样子就一定会对。也就是说你要用桃花汤之前,你必须把几个跟桃花汤证很类似的东西分开来,所以我们要先把不一样的东西梳理开。

我们如果要说桃花汤它本身的病机是什么的话,就是这个人他的——我们把11.28条一起看,因为11.28条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它的病机。它说少阴病,两三天到四五天,就是这个人得了少阴病以后啊,他又继续拉着拉着拉着,桃花汤证的出现,通常是这个过程,首先这个人的拉肚子是冷利,不是热利,所以他可能是拉理中汤证的拉,可能是拉四逆汤的拉,可是不会是那种又热又臭的那种,这我们要先知道哦,是从“寒利”先开始的。这个人先是水泻,水泻了三四天之后,他的下焦越来越寒,我们在《太阴篇》就讲了《太阴篇》的人越拉人越虚,越虚人越拉,再虚下去命门火都拉掉了,那就进入《少阴篇》了,这样一个流程。

那他这样子拉着拉着,到后来,大便原来水泻是水水的,现在开始变得滑滑的,然后滑滑的之后,变得开始带血了。桃花汤证的血色,通常不很鲜艳的,就有一点紫紫的、暗暗的,不是鲜艳颜色的血。然后呢,28条它讲说“腹痛,小便不利”,其实桃花汤证,我们临床不抓腹痛的,因为那个腹痛是可有可无的,常常就没有在痛的。但是你虽然不抓腹痛,但是要至少知道一件事,就是桃花汤证的腹痛是喜温喜按的,就是喜欢抱一个温暖的东西的,好不好,这个腹痛一定要认得出来是寒证。

然后,“小便不利,下利不止”这件事情,小便不利你就会知道这个人膀胱气化机能也虚了,对不对,命门火不够了,整个人拉虚掉了。也就是当一个人下焦拉到非常虚寒的时候,他会变成说:首先命门火不够,膀胱气化没有,他肠道要把水抽到膀胱的能力就不会强,所以他的水就一直在肠道拉着拉着,那拉了之后,这个肠子就越来越冷,越来越冷,通常是指大肠。那等到呢拉到命门火真的虚到一个程度之上了,就会出现我们讲的那个赤石脂禹余粮要治的那个病,就是尾闾不固。就是那个人的尾椎骨收摄元气的那个能量没有了,所以接下来拉的大便就变成所谓的滑脱。也就是桃花汤证的拉法,跟前面教的赤石脂禹余粮汤证的拉法是类似的:你觉得大便来了,来不及脱裤子,啪啦一摊大便就在裤子上了,来不及跑厕所就滑出来了,这个是桃花汤的泄利。

相反的,看起来有一点类似的泄利,比如说朱鸟汤的那个阴虚发炎的大便带血,或者是白头翁汤的那个大便带血,那都不一样,其实理中汤的泄、朱鸟汤的泄、白头翁汤的泄你都不会有肛门松掉了,来不及跑厕所就啪的滑出来那种感觉,但桃花汤就特别有这样一种状况。那这个大便带脓带血是怎么回事呢?当肠子寒到那个程度之后,他肠壁的那些微血管都寒到瘀住了。那肠壁底下的微血管瘀住了话,肠子表面的那层膜就开始坏死,坏死了就剥落,所以下利便脓血的“脓”啊,是肠里面的内膜在剥落的状态,剥落到后来,弄到真的是破掉了,那血就出来了。所以它整个虽然是下脓下血,可是跟发炎没有关系,那不是热证,而是寒了之后,造成的肠膜烂掉的问题。

所以桃花汤的药物很单纯,就是赤石脂、干姜、粳米。为什么不用附子?因为他的元气滑脱的时候,是用赤石脂来固定气血的。附子会暖到肾那边,现在很明显是肠壁的微血管瘀住了,那肠壁的微血管要暖它、打通它,是用干姜,而不是附子。用药有路数的,要是你干姜加附子的话,就跑到命门去了。

所以这样子的一个主证,这样的状况一点都不难思考,也不难抓。问题就是有几个东西,比如说《厥阴篇》的白头翁汤证,很容易让人跟桃花汤证搞混,因为白头翁汤证他拉的那个大便,当然也是偏热,可是如果那个人是拉稀的时候,有时候也不太能够认得出来。就是典型的白头翁汤证是又热又臭啦,但是不典型的话,它就只是大便不干不净地拉稀,又有时候带血带脓。因为白头翁汤证的痢疾就是细菌性痢疾、阿米巴原虫痢疾那种的,那你说白头翁汤证会不会痛?不一定,或者痛或者不痛。但是白头翁汤证跟桃花汤证,有一个截然不同的点,就是白头翁汤的主证是什么?是热利后重、热利下重。就这个人拉完大便之后,还觉得还有一坨东西没有拉干净,对不对。那会有这种感觉代表肠子的免疫机能很差,所以细菌、原虫乱繁殖,对不对。他的直肠是处在发炎的状态的,所以他肛门整个是胀胀的、塞塞的那种感觉。那“下重”或者说“后重”这种胀胀塞塞的感觉,跟桃花汤证的肛门整个松掉,一不小心就一坨大便滑出来的感觉,是不同种类的。所以用桃花汤,问证的时候要问:“你这大便带血,有没有后重的感觉”只要有后重,就不一定能用桃花汤,因为整个病机是反过来的。所以这要记得,不可以搞错的。桃花汤证,你那大便如果用手指头沾起来的感觉,就是滑滑的,好像有黏液、痰在上头一样,那个特别的寒。那如果是后重,或者是肚子很痛很痛的,通常都挂不到桃花汤。

那另外一个少阴病的拉肚子,是《伤寒论》里头没有写的,就是朱鸟汤的拉肚子,就是下血如鸡鸭肝那种。朱鸟汤的是因为阴虚大发炎的这种出血的热利,所以呢,他的肚子的状态是那种很痛很痛,并且不喜欢你按它的,因为是真正的发炎。所以这样子的下血,就跟桃花汤又可以掰得开了。所以你要记得朱鸟汤证是不喜按的,桃花汤是喜按的。而白头翁汤证是有后重,桃花汤证是没有后重的。那几种利都是肛门收得住的,那你的肛门收不住的就是赤石脂禹余粮汤跟桃花汤,这些辨证点要掰得很清楚。

那另外,后代一些《伤寒论》中没有的一些病,后代有两种病也常常跟桃花汤证搞错,一个是后世的杂病所谓的“肠风下血”,就是肠子受了风了,所以变得大便的时候会出血丝的状态。因为有风邪纠缠的,所以有人叫这个是脏毒,内脏有毒。那通常肠风下血是会发展成痔疮的,那要治疗肠子里面的风呢?比如说李东垣的秦艽白朮丸的秦艽啦,那一类的药就是治“肠风”的,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药可以用。肠风下血的话,首先它不会喜按,肠风下血无所谓寒热,它不是寒证。那另外一点就是,桃花汤它到底是要在一个少阴病的脉络之下:就是你进入少阴病,然后一直拉肚子都没有好好地医,理中汤那关你没有拦下来,四逆汤那关你没有拦下来,然后变成桃花汤证,是有这个过程的。就是在阴证的过程中出现的比较会是桃花汤,那杂病的肠风下血不要搞混。

那另外一个就是说,如果你的肠道是出血到下黑粪了,对不起,下黑粪是肠穿孔,那又不是桃花汤了,已经超过了。这几路都要把它们分开来,如此一来,要用桃花汤就可以用得很精准。因为只要我们这样子确认我们的辨证一定没有辨错的话,那桃花汤可以用到非常有效。

那赤石脂这味药呢,它入药的时候是分成两份,一份煮在汤里头,一份磨成粉,和着煮好的汤药吃。因为如果你要止血、要涩肠的话,直接赤石脂的细粉吃下去,好像肠子的云南白药一样,赤石脂本身就是很好的伤科药,吃下去就可以护住。而你煮在汤里面的药性呢,在能量上说,那种抓住气血的能量,銲接气血的赤石脂,会把它巩固住。

里面粳米放一升,我们之前在讲白虎汤放米的时候,有讲到米的用量跟煎煮时间的问题了。就像麦门汤是要入肺为主的,它的米就只放三合;那要入到下焦,入到大肠那么低,让那个地方能够把水抽掉,并且滋补,像我们说米这个东西,也是可以治肺痨的,肺结核肺都坏了,就粥上面的油刮下来这样吃着吃着,也可以把肺补起来,既然补肺的效果那么好,弄到下焦就补大肠了嘛。所以米给它放很多,量比麦门冬汤多到三倍还多一点,这样子的话,浓度高的,吃了就入大肠入下焦。这样子修补的药也有,暖大肠的药也有。这个方子临床没有什么问题,总言而之,就是用对的话就蛮有效的。

其实教《伤寒论》哦,在这种地方其实是没什么成就感的,像前两天有个朋友在写信谈这件事,我有一次我和他在e-mail在通信的时候,我说,其实我出来教书,总是会被人家嫌吧,嫌说我不是开业的医生啊,临床经验是不丰富的,大概没什么医术可言,就是常常会被外面的人嫌这个事情。结果我朋友回信跟我讲说,学《伤寒论》需要经验吗?他说经验值会很重要的事情,是那种一帖药你开下去不确定会有效或者没有效的时候,那时候需要经验。就是江湖老医生的那些江湖一点绝,都是在那些药效不确定的方的时候才需要经验,就是这个情况用了会有效,那个情况会没有效,那叫做经验。他说《伤寒论》的方连历代的医案摊过来,每一次用对了都会有效的时候,你需要经验吗?我想想也觉得好像对啊,就是桂枝汤开一次跟开一百次的功力其实差不多哎。因为它没有什么你可以用到你聪明才智的地方啊,是不是这样子。所以《伤寒论》这个东西说起来,我也不知道什么叫经验,这个临床用过很多次葛根汤,医术就会变高了吗?因为每次用都会有效的方就不知道经验要干嘛啦。所以我那个朋友就写信跟我讲说,其实搞伤寒的人啊,说经验这个话讲的非常的愚蠢。我想想觉得有道理啊,因为整个系统就是这样的框架。就像昨天那个太太讲的,就是她在走之前还回过头来说:“可是这怎么可能呢?人家专科的医生,在医院里面读书加实习就七八年,八九年,又那么用功,为什么我现在会赢过他?”一直在那边不解啊。那同学对这个的问题的答案也会各自有各自的版本了吧,那也不要再谈这个话题了,但是就是这么一回事啦。学校里是怎么一回事我是不知道啦,如果以简特考来讲,简特考百分之九十几的东西读进去,背进去都是对医术没有意义的东西,就是这么一回事而已。而且上过大学的人都知道嘛,日文系的人跟日文的交情最烂,美术系的人最没有美术表现力,英文系的人英文最差,是不是都是这样啊?这很奇怪。我们那时候在日文系永远是外系来旁听的人日文最好。

11.29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刺足阳明。

那我看桃花汤还有什么需要讲的,还好没有什么。后面还有一条补充的,他说“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刺足阳明。”桂林本有“足阳明”三个字,宋本没有,就写“可刺”。所以呢,这个《医宗金鉴》就给它补说要刺幽门、交信,那我们讲义里头也给了同学们穴道位置。

那么,我看《医宗金鉴》给它补幽门、交信,是有一点小小的感慨啦:“原来,清朝人是这样认识这个东西的?”怎么讲呢?幽门、交信都是那种一般性的治疗泄利脓血的有效穴道啦,可是问题是,一般性的治疗泻利脓血的有效穴道,都是在清热消炎为主耶。桃花汤证有什么东西好清热消炎的?也就是说,即使是清朝吴谦那群人,因为吴谦医术也绝不算差了,但是他搞《伤寒论》,其实也不知道桃花汤证是什么东西,他就看到“脓血”,就想说是发炎还是怎样,他可能把它想偏掉了,也不能说是完全没有效,但是思路上面是有问题的一个穴道。所以我贴进讲义,是给同学们当负面教材的哦。

那至于桂林本写说“刺足阳明”啊,我觉得这倒是有点意思。我们一般也不是真的刺在足阳明啦,就是灸足三里,这是阳明经比较代表的穴道,我们就用足三里做灸。你想想看,用足三里做灸,第一个是,灸足三里就是能够把一个人的阳气导下来的,把人的阳气往下拉的。这样子的话,本身一定是能够让下焦虚寒的状况有所改善的。另外呢,足三里就是典型的你只要一灸它,这个人的免疫机能就会提升的一个穴位,免疫机能提升,也就是肾阳回来的意思。然后它本身又是作用在消化轴的穴道,从各个角度来讲,足三里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是这样的一个思路,跟清朝人选择幽门交信的思路,其实就不一样了。

我就觉得,后代人在这些地方就是常常有那种——我觉得在读少阴篇后代人的解释的时候,常常是觉得后代人是在把少阴当温病。其实少阴病的规矩就是防止心衰、肾衰;那温病,谁跟你防止心衰肾衰啊?所以少阴病里面张仲景用药很小心的那个点,后代的人有时候看不出来,因为没有注意那其实是少阴病。少阴病是怎么一回事,大家必须要好好把它确认清楚。

吴茱萸汤使用体会

另外11.30条上礼拜上过了嘛。吴茱萸汤啊,我今天还带着在喝的,我最近这个礼拜在挑战吴茱萸汤的极限啊,想说喝到到底下到多重的吴茱萸的时候我的肝会爆炸啊,那这个溶解肝脾的吴茱萸。那么我现在已经可以喝到一天一碗吴茱萸了,就是一升。就是在药局买的话买二两半,二两半装200cc的那个小饭碗啦,刚好可以装满。二两半我已经撑过来了,没事。

所以基本上你的体质还算对证的话,我体质对证,是因为我住在这个身体里面已经很久了,知道它是有厥阴调调的体质,所以就用了啊。至少我今天确实用到一升了啊,如同张仲景的量,那没有事。没有事是指负面的地方没有事。那正面的地方我觉得,我从前吃科中的时候啊,吴茱萸汤就那么几口对不对,我吃科中时不曾体验到吴茱萸通大便,阳明大便不通有一条是吴茱萸,就是阳明风冷谷气不行那种啊,就是吴茱萸。那么真的吃到那么重的吴茱萸你才发现,原来人大便可以这么通的,那个通不是拉肚子,而是,我这样讲是非常恶心,就是当你坐在马桶上,你就会觉得你身体里面有个投手把大便投出来,就是,扑通,就丢下来了,整条路就是顺到不行。可能也是因为吴茱萸打出一些痰了,所以大便被痰包住了。就是顺到不行,就是坐上去大便就那么哗拉滑下来,就是太爽块了。

就是吴茱萸那个通大便的力道,那另外就是说,吃下去之后,下体有什么不对劲的,当然要吴茱萸这个体质啊,不是在医各种病哦,就是一下子就舒服了。然后喉咙本来在痛,你知道喉咙痛有时候是痰塞住在痛,像少阴治喉咙痛的桔梗汤,那就在治喉咙被痰塞住的喉咙痛。那吃下去痰下去了,马上喉咙就松了。然后再加一个感觉是什么呢?是整个头空掉了,脑子中整个胀的感觉都没有了,就好像整个头被掏空一样。昨天陈助教在那里说,你吃吴茱萸肝是没溶了,那脑溶了。但我就是说当你用到仲景用的那个剂量的时候啊,所有的效果都是非常戏剧化的,吃科学中药我想不太有那种感觉啊。我当然不是要鼓励同学吴茱萸都开那么重,大家把肝都溶掉啊,当然不是这样。而是说在你用到标准规格的那个剂量之前,其实不太能论断这个经方到底有没有效,我只是在想这件事情而已啊。没有效说不定是你没有用对,就像我从前教炙甘草汤时一直在骂,就是那些人都在说炙甘草汤没有效,问题是你有没有用过像张仲景那个剂量那个煮法,如果你根本没有照规矩煮的话,你凭什么说炙甘草汤没效。随便放一点地黄,撒一坨麦门冬就炙甘草汤了?这个不合规矩啊,我的想法是这样子。吴茱萸汤无论如何是很重要的药啊,这个很有机会用到的,周遭的人也很多的。

那接下来,我们会连续的有六个方子是治喉咙痛的。那这个少阴喉痛呢,这六条呢,其实只有四条,他六个方是分布成四个块,其中有两个方一组两个方一组这样的状况。这些东西,我就觉得,或许在教这几条的时候啊,才会让人觉得教书工作者有那么一点点存在的价值。因为平常的我教那些条文,都会觉得:你回家自己看,照书吃药就好了嘛,都一样有效,没有人教也一样会用。但是《少阴篇》喉咙痛的辨证,有一些需要比较仔细的部分,没有人带一下的话,几乎读起来都是糊掉的:“喉咙痛,那我到底是要吃甘草汤?桔梗汤?还是吃苦酒汤?半夏散?看起来都差不多啊。”就是有这样子的部分。

当然,我们等一下这一堂课最后的时候,少阴拉肚子也可以分成六七种,那也是要分辨一下的。抓主证的功夫,在《少阴篇》是很考究的,比如说,究竟白通汤的拉肚子跟真武汤的拉肚子,如何分别?这些都是要很仔细地把它区分出来的。因为,不要说张仲景三阴篇都糊在一起,其实当你一条一条去辨证的时候,会发现他写得很仔细。就是阴证拉肚子其实可以分很多种,每一种的治疗方法都是不一样的,这些东西都学起来的话,那倒是真正的医术啦。

那么我想我们就休息一下,再回来看猪肤汤,把这个喉咙痛做一个整理。

(整理者:常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归四逆汤的临床应用
当归四逆汤加减治愈疑难病的启迪(四)
当归四逆汤的应用体会--杨海波老师讲课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31)
西安中医赵红军讲授《孙曼之伤寒论讲稿》厥阴 339-359条
默子说——当归四逆汤笔记整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