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新闻讲道理

用新闻讲道理

我国新闻业所习惯的经验性新闻,其实对世道人心来说,很有益处。古时先哲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人们对道理的接受是很向往的。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新闻中的经验类新闻讲得引人入胜。

道理有多种。许多人想到了但说不出,是一种新的道理;人们皆知其好但不知其所以好,讲透了也是一种新的道理;还有一些道理属于永恒真理,需要三番五次、翻来覆去地用新的实例来“强调”……。这,都可以成为经济新闻的探索领域。这中间,可以为新闻探索出思想性与新闻性高度统一的途径。

经济生活里的道理,实际上就是现在满街书摊上卖的那类“生意经”“致胜术”等等。说白了,说俗了,也就是各行各业说有本事叫做的“点子”。我在日常与厂长、经理们打交道当中,常听他们讲生意场上的智谋。听多了,也明白当今中国经济活动最主要的决策性、操纵性的人物,也就是他们。另外,中国人中爱“面子”的多,人们都习惯讲“过关斩将”之事,不习惯讲“走麦城”的经历。因此,我的耳里,尽是厂长、经理们的成功故事。这三方面要素,常诱我写写稿子,有一天我终于揣摩出一个念头:写写他们的“生意眼”也就是他们在做经营工作中的各种感悟。

一写就写了七八篇,打了个“生意眼漫话”的招牌,在新华社作为通稿集中地发了十来天,有些报纸采用。1991年初《经济参考报》星期刊又连用我写的四篇稿,辟出了《生意眼》这个栏目。因为我还作编辑,就将一些来稿按这个路子改造了几篇,颇觉有值得探讨的地方。为了说明的方便,将各篇稿名开列于下:

《深深浅浅说加工》;《古今中外图方便》;《退货是消费者的损失》;《送货上门赔与赚》;《该分散的就分散》;《触摸式展览》;

《八面来风觅新声》;《人为什么而刷牙》;《向灰尘要市场》;《定价的学问》;

《不挤同一条道》;

《新产品,不必从零开始》;《免费效应》;

《这家商店收“回扣”》….…

不难看出,这些都是探讨一种经济策略的。其写作方法,是再简单不过的:以事见理,夹叙夹议,从一件事升华出一个道理。

这种体例在新闻中不多见,而多见的是充满表扬口气的、当好事传扬的消息。创新,就是在这种“好事消息”的基础上来进行的。“顶好清香油”的上市,可以认为是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的经验,但我看中的是它通过“深加工”使油品升值的道理。大连商场15年为顾客免费剪裁衣服,是有社会健康意义的好事,但探讨全国各地习见的商业免费服务项目的现象,可以发现一些生意上的吸引顾客的道理。一家商店职工收“回扣”都主动交出,是值得表扬的事,但对整个社会上都弥漫开了的“回扣风”有必要探讨一下具体单位对“回扣”应取的策略,以达到既合乎实际又不违背道德、纪律的好结局。开发新产品是一个热门的工作,聪明的苏州人走了一条捷径--对原有产品作改型、增加功能等功夫,等于是从半山腰向顶上爬,这就有了一个值得向外推广的经济手段……

这些以生意策略为题旨的新闻,基本上都是从事实中掬取出的道理。实际上,可以说,是一种有人正在实践着的道理,而且有所成功了的道理。以此给人启发,应该是容易信服的。

在采访中,如何感受生意场上人讲述时体现出的道理呢?以我的经验,人家在讲述生意上的经历时,一般都用故事式的叙述休:起因如何、情节如何,成功的高峰如何,遇到的不顺如何,柳暗花明的情景又是如问,结局又是如何…….当故事听,但不一定都当故事写--新闻毕竟不是生意场上发迹人的起居注,而更应该讲求这种经历对旁人的启迪,这就是值得一写的道理。有的人的经济经历,充满了风险;有人做生意非对顾客的诚心诚意的笔络:有人常的是名牌、字号等等,号称“金字招牌金不换”也有人是因为太放锐,从触及的一切那里都能得到自己能用的灵感;有人忒擅长模仿……这样写,不着意把采访对象写成生意场上的通才,而集中一点,写透、写好,让经济新闻中尽量地多一点很实用的文章品类,是有益的。因为一篇新闻的传播,而叫响一个口号,这种先例很不少见。经济新闻中,现在需要有一点这种“传播效应”。

与这种“道理新闻”有所接近的,还有一类“观点新闻。”担负领导、决策职务的一些人士和专家学者,往往有独到的观事察人能力,许多见解和言论值得传扬。对这类新闻,我们现在习惯按政治形势的热点需要或发言人权力的大小,或发或扣,或详或略。这并不是按纯新闻规律行事的作法。实际上,作为精神劳动成果的思想,常常可以成为一种精妙的新闻。在经济新闻的改革中,有必要尝试按见解的精到程度作为新闻价值的一个判断因素。现在,一些尝试已经出现。例如,1991年"治理、整顿”进入后期时,经济界专家、学者中不少人提出“加大改革份量”的观点,《经济参考报》通过一次集中的座谈会形式加以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其鸣。又例如,现在会议很多,按程序报道已不大容易被报纸编辑部认可,许多记者就另辟蹊径,从会议的议题上、报告上,摘出一两个有新闻意义的(主要是记者和读者关心的)观点,加以报道,既提及了会议本身,又适应了读者的求知要求,是一种可以在现阶段兼顾多方面利益和关系的有效的采写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拼运气和天赋,别自以为是的谋划,没用还不现实!
你成功了,放屁都有道理;你失败了,讲道理都是放屁
道理
微漫丨还在讲道理?说明你还没明白道理
第95期:如何跟孩子讲道理?
相亲的女人,就喜欢吊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