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编辑的角度看记者

六 从编辑的角度看记者

新闻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问。有许多道理,当然能够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找出有规律性的内容来;同时,也有许多道理表现在实践中的启悟上。这种启悟所产生的结果,往往表现为“片言只语”的形式。我在当记者找题目写新闻的过程中,这类的感受产生过许多次。因此,这里将平时积累的一些不成系统的札记集中在这里,作为本书谈论的话题的一点补充。

新闻的创造过程,从大处说,主要有采访、定题、写作这三大环节。我到新华社后当了6年的专职经济记者,尔后转行当了采编合一的编辑和专职的编辑,至今也已6年。在当编辑的过程中,我感觉到特别容易地发现当记者应该做些什么和不应该做些什么。这些大言不惭称作“发现”的东西,主要是在编辑岗位上写下的。因此,这可以算是用一个编辑的眼光向打算发现新闻题目的记者提出的一点建议。

采访熟人和陌生人

记者的采访对象,可以是熟人,可以是陌生人。从记者的采访程序看,总是走着一条“陌生--熟悉”的路径,而在走完这一路径后,又得接着再走新的一轮“陌生一-熟悉”的路。因此,我们可以说记者是“总与陌生人打交道的人”又可以说是“熟人最多的人”。到底采访什么样的人,更有利于新闻题目的提炼呢?

按照开会、作报告。写总站的习惯思路,我首先要肯定记者与熟入打交通的好处,第一、便于获得独家的材料和新闻事实。第二、记者与人相熟,对此人的了解也会全面一些。一个人掩饰自家的一部分特点,短时间里,不难做到,但假以时日、难免一点一点暴露本相:在熟悉的人面前,人更是容易放浪形骸。如果记者留心的话,这时看看一个人的另一面也即平常轻易不显的那一面,写稿可用作素材,补充自己的人生经验,也很有益。

这两点好处,都是采访事务上的。

谁都知道,采访和写作还并不是一码事。

正因为采访的顺利并不等于成稿的顺利,所以记者采访熟人也有若干弊端。

太熟的人,不大好写。按世俗的经验而论,主要的缘故出在,熟了之后,瑕瑜互见,都一古脑儿展开在记者的面前,记者写了人家的缺点等等“阴略面”在大多数场合,人家是会面露不悦之色的。

为一篇职业需要的稿子,牺牲人与人的友情,并不必要。如果要写熟人,就只好写写他的优良美德及豪言嘉行等等。这很难写好。我采访的一位厂长,表现出对职工生活的充分关心,初相识时觉得这颇值得一写,但一熟悉就不免到人家吃肉喝酒,发现这熟了的厂长生活之豪华、舒适很不一般,我感觉,他关心自己比关心职工还是更充分一些,再想想,这稿子与圆珠笔之间,好像有了层隔阂,再写不成了。

我心中倒是窃喜:幸好这稿子不写了。

熟人之间说话不必吞吞吐吐。因此,记者对采访对象,采访对象对记者,常常都会自然地出现要求对方做一点事的情形。这个时候,平常的人生与各自的职业之间,常常看不出有一道不可逾越的沟。没了这“沟”,两者就常常混淆。

一混淆,会出现什么景象呢?

记者求人办事,以人生杂务居多,像安排一顿筵席啦,买个紧俏东西啦,借辆汽车搬个家啦……熟人当然要帮忙、要优惠,而且熟人不会庸俗到帮你一个忙就马上求你发个稿。但是,当场不求,以后会求--记者手上有什么可为人看重?无非是一枝秃笔。

因为人对帮忙、对感情一类东西有较深的记忆力,记者写稿时脑海里难免不浮出熟人的形象来。这时,写熟人的稿子,就再“客观”不起来了。

熟人求记者,大多是稿子上的事。而熟人对稿子的看法,又与记者往往不使用同一个标准。工厂里的熟人用经济的眼光、市场的眼光看一切稿子;政府部长以官场的天平权衡稿子用字用词的轻重;要打官司的熟人指望发个稿子为他辩护,至少也为他解一解气……他们都不会站在记者的视角上用新闻的眼光来看看稿子该怎么写。

因为熟悉,他们与记者的稿子事务中,还多出了“面子”标准。情形就变得更复杂了。复杂的情形给记者以复杂的选择。

选择起码有两种:

一种是,将就“面子”和熟人的角度,写一些有倾斜度的稿子。

另一种是,把稿子当稿子写,把新闻当新闻写,把记者当记者来做。

我们要的就是这后一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明清:我心目中的好编辑要能成为作者和学者的朋友
■别笑出声|2016年第一天,小编任性了!给你们看看本报编辑记者都长啥样!
能花钱找陌生人解决,就不要让熟人免费帮忙
写稿的最低要求
我与《延安日报》一起成长
荐稿:你为何老不上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