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爱夕阳时 --谈谈老年人的归属感

山爱夕阳时 --谈谈老年人的归属感

退休离职乃是一种从机关、学校、工厂、企业等大的社会群体向家庭小的群体的转变,其人际交往也将发生从广泛复杂的社会关系到以家庭亲缘关系为主的巨大变化。长亭连短亭何处是归程?在这种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每个人在思想感情上都会产生一种社会心理上的取向,这就是老年人的归属感问题。

人到老年,谁不想有所归宿、有所寄托,谁不想生活得欢乐、愉快而有意义,可是要做到这一点,从老年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观点看,需要很好地研究老年心理与退休时间、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事业精神以及文化修养、健康状况等各方面的联系。

当老年人还没退休的时候,紧张的工作,繁忙的事物,千头万绪,忙得不可开交,弄得焦头烂额,加上一些工作不顺心,事情不好办,伤透了脑筋,真想安静下来休息休息。可是要闲哪得功夫?如今,退休离职了,真的安静下来了,静中思动,回想那热火朝天的群体,那几十年为之奋斗的革命工作,那孜孜以求的事业,那伴你度过多少个春秋的办公室、教室、讲台、车间以及各种各样爱不释手的工具,一切都充满了感情,使你多么留恋、顾春、向往!然而年龄使你不能再回到那工作过、生活过的社会群体中去了。于是你苦闷、烦恼、急躁,甚至想发火,耍脾气,寻寻觅觅,若有所失,不知所从。这种归属心理变化是刚刚退休离职之后最容易发生的。其原因主要是你还没有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一般说来,需要一两年的时间,你对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就会慢慢适应了,情绪也会逐渐安定下来。到三至五年,你的情绪就会达到最佳期。从各种新的爱好中,你会找到新的生活乐趣,就会感到轻松愉快了。

俗话说:“告老还家”。退休离职之后,回到家庭小群体中生活,和睦的家庭环境对于建立和培养你新的归属心理是很重要的条件。过去那种“看妇机中织,弄儿床前戏”的乐趣,当然是小农经济生活方式产生的心理。但今天人们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仍是一种愉快幸事。据有关部门同志对北京市一些居民区退休离职老人237份问卷调查,在和睦的家庭环境中感到心情愉快的人占58.5%,而郁闷烦躁和孤独沉默者分别只占13%和4.7%;相反,在关系紧张或时好时坏的家庭环境中,情绪郁闷烦躁者达50%,而心情轻松愉快者却为零。由此可见,家庭环境的好坏对于退休老人的思想情绪有着多么大的影响。现在家庭结构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退休老人与全家合住或与一个已婚子女合住的家庭仍占多数。在这样的直系家庭中,尊老爱幼,相互体贴,相互谅解,悦亲戚之情话,叙家常以消忧,才能建立起家庭群体感情。现在许多退休老人为儿女照料家务孩子,分担必要的社会劳动,支持儿女们更好的工作;儿女们孝敬老人,为之祝寿庆生日,三代人同心同德,欢欣愉快,生活过得美满幸福。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老年人也感到宽慰和心情舒畅。

老年人退休离职,并不是象陶渊明那样门设常关,息交绝游,或寻找与世隔绝的桃花源生活。人类作为有感情的群体,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或寻找伙伴,游玩取乐;或结交朋友,畅叙幽情,此乃人类的社会属性。但一般说来,退休离职之后,由于生活环境变化,老人的社交对象、社交标准和社交范围都会发生很大变化。退休前,社交对象主要是同事,社交标准主要是以政治思想一致、性格脾气相投为第一位。退休之后,社交对象主要是邻里、亲友、家庭成员了,而社交标准也以相互帮助、相互慰藉、足叙平生为第一位了。新的群体哲学需要更多的人情味和生活气息。随着退休时间的推移,社交范围越来越小。最初可能是一二十人,后来就成了“知己朋友一两个,名家文章数十篇”了。但不管怎样,人总是要在社会群体中生活,有朋友,有伙伴,才不会感到孤独寂寞。如果你退休后感到孤独苦闷了,最好的办法就是找朋友、伙 伴 叙谈叙谈。北京市二龙路有七位退休的老校长,五十年代,他们都是在一个团支部的共青团员。他们退休之后,经常保持联系,仍象一个团支部一样,每周活动一两次,平时促膝谈心,“重九”登高临远。他们感慨地说:“过去我们都是校长,为孩子服务。现在虽然都有了白发,仍要象一个团支部一样生活,才有朝气,才有精神生活。”组织新的群体生活会重建人的归属心理,给人生带来新的快乐。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顽强的事业心,继续从事某些专业爱好,会使退休老人感情有所寄托,精神有所焕发。许多老年人退休了,却仍在为毕生的事业奋斗不息。有的老干部退休之后,深入街道居委会继续工作,立志终身为人民做好事;有的老教育家退休之后,到学校为小学生当辅导员,著书立说,翻译资料;有的老园艺家退休之后,继续出入园林,编写养蜂教材;有的老武术家,八十高龄,还教人武术,为人义务按摩,如此等等,不胜枚举。他们赢得了群众的爱戴,社会的尊敬,“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生活得欢乐愉快而有意义。许多退休离职的老干部、老知识分子、老工人,学有所长,术有专攻,经验丰富。他们重新寻找力所能及的工作,并不是仅仅为了增加点经济收入,而是为了寻找新的群体生活,使心理有所归属。古人说:“闲愁最苦”。有点事干,才有奔头,才有寄托,自然也就不感到孤独苦闷了。

健康的身体和一定的文化修养是老人晚年过得愉快的重要条件。一定的文化修养能使您的退休生活过得丰富多采。琴棋书画,可以陶冶性情,调节生活;种花养鱼,可以从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唤起对人生的进取和美好事物的向往;林间作剑舞,闲写庭坚字,可以使生活充满着格调和韵味儿;家中有书逢人教,排纷解忧到邻家,可以使老年的情操益人。

从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人到老年,特别希望得到人们的尊重而易感受“年龄歧视”,也常常会因为周围的环境而变得孤独多疑。社会上那些对退休老人“人走茶凉”、“门前冷落”的做法以及家庭子女对老人的不孝敬行为,都会使老人感到伤心。现在有些地方老人“街道做阵地,巷尾交知心”、“养猫为伙伴,鸟叫听知音”的现象,都是不同的社会原因和家庭原因造成的。老人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社会和家庭都应该积极创造条件,使老人过得更舒心,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终”。现在我国老龄委员会已经成立,应加强老年社会学和老年心理学的研究,解决好老年人问题,对于增进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于民族繁衍、社会安定、国家兴旺,都有着积极意义。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老年同志为事业奋斗不息也好,为健康长寿锻炼身体也好,都需格外的节制保重。杜甫诗曰“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 马,不必取长途”。万事务请其不要负荷太重!只要您内心永远充满着一片光明,欢乐、愉快而有意义的生活就总是属于您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漂族”的群体现状与社会适应
松涛视听沙龙 │ 搭建退休后“黄金十年”平台,且过且珍惜
谁能解决2.5亿老人在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困境?
深度分享:解读中国老年消费市场最新趋势/机会,六位老年行业创新创业者精彩观点!
前沿趋势:婴儿潮一代老年群体推动美国养老社区餐饮消费转型升级,“社交餐饮”模式孕育新机会
【颐讯共享】养老项目客群定位模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