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短篇小说要短

短篇小说要短

明代冯梦龙的《笑府》中,记载着一则轶事:某公读诗,见首句是“清光一片照姑苏”,未曾卒读便妄加品评道:“差矣,月岂偏照姑苏乎?须云照姑苏无锡等处。”谁都知道,这是一则笑话,然而值得提及的是,这种无视文艺特点的笑话,在今天我们的短篇小说创作和评论中仍有反映。近来大家都深感短篇小说越写越长,动辄万把字,虽几经呼吁,可就是短不下来。究其原因,恐怕主要的一条即在于有些作者总觉得全面比片面好(哪怕这全面 与艺术的 完整毫不相干)。他们担心短了不可避免会出现片面,因此宁肯长得臃肿而影响艺术性,也不愿因短而造成片面被别人抓住把柄。于是乎,在他们笔下,故事总是有头有尾,齐齐整整,内容也往往包罗万象,巨细无遗,甚至不惜节外生枝,画蛇添足。如有的作品明明已是恰到好处的结尾,却偏偏要人为地再加上一条光明的尾巴;有的明明是以科学家为主人公的作品,其中非拿出相当的篇幅去描写党委书记不可;有的原本同谈情说爱无一点瓜葛的作品,硬是要添枝加叶洒些爱 情 调味剂;还有的总是把速写的材料经过拼凑,拉成小说以示全面反映现实,等等。

文艺是通过典型化来刻划人物的。特别是短篇小说常常是截取生活片断,以部分暗示全体,从而揭示出生活的本质。因此,面对浩若烟海的生活素材,矛盾、冲突,就不能不有所取舍,不能不剪裁掉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而精选那些最富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情节、冲突,使之紧紧地围绕着人物铺排发展,并一气贯穿到底,从而使作品脉络清楚,人物鲜明,主题突出。那种不考虑对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是否需要,一味去罗列生活现象,堆砌芜杂的情节冲突的作品,结果只能造成头绪繁多,结构松散,反而冲淡了主题。正如“清光一片照姑苏无锡等处”,乍看确比“清光一片照姑苏”全面得多,但是人们欣赏文艺作品,总是喜欢“清光一片照姑苏”,而没有谁去赞赏那不近人情的附赘悬疣。

鲁迅先生对自己的作品从来都是严于剪裁、惜墨如金的。在他的短篇小说中,一根辫子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几页日记揭开了吃人社会的帷幕。文笔极其精练,事件高度集中,思想无比深邃。那些拖泥带水、无助于刻划人物、表达主题的情节、语汇 是很难找得出来的。象《孔乙己》,作品中通过“我”的 回叙,孔乙己 始终只在酒柜边出现,而酒店中嘲弄他的眼光和谈笑却莫不淋漓尽致,纤毫毕露。从孔 乙己 穿着 长衫走来,直到偷书被打折了腿,坐在蒲团上用手慢慢地走,寥寥数语,这中间却包含着多少辛酸曲折的生活啊!鲁迅就是通过社会中这么一个极小的插曲,注入深刻的思想,高度概括了当时现实阴暗冷酷的本质,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旧时代穷困潦倒、迂腐没落的读书人的艺术典型。难道我们能因为小说结局没有反抗的色彩,就说它思想性不强吗?又难道因为小说全篇仅写了两千余字,背景仅围绕一家小洒店,就说它不全面、不深刻、不典型吗?

短篇小说就是短篇小说。它的创作自有其本身必须遵循的艺术规律。愿我们的作者能够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掌握其艺术特点和技巧,从各个角度、用各种手法塑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努力反映出我们伟大时代的风貌,使写出的作品“都象一小瓶瓶的酒精”(高尔基)那般精纯,那般强烈,那样富有艺术的魅力。

当然,这和评论工作也有关系。评价作品时必须从作品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切忌以意为主,求全责备。决不能学冯梦龙笔下的某公,想当然地指责作者为什么写了这而没写那,为什么描绘了这种人物而没有描绘那种人物;为什么这般处理而没有那 般处理。须知,在这种绳索捆绑下,是不会出现我们时代的鲁迅和契诃夫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鲁迅,致文学青年,像茅盾那样关心文艺创作与批评
短篇小说的艺术结构浅析(二)
孙犁论小说创作
小说:市井小道之说?探寻中国现当代短篇小说的流变与规律
每部作品里都有个反角
高尔纯著《短篇小说结构理论与技巧》要点摘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