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声律启蒙】八齐(六)

八齐()

前两天与一位诗友谈到了用典的问题,他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他说,在诗词的创作中,我还是比较提倡用典的,毕竟是写古典诗词,不会用典确实读起来觉得底蕴不深厚。但是,有一些典故,经过千百年的时光流逝,早已经发生了变化。比如,我们常有一句用来形容酒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因为古代的酒在制作和淘澄的过程中,工序比较简单,就会有一些发酵后的粮食杂质留存下来,像绿色的蚂蚁一样漂浮在酒面上,后世便常常以绿蚁来代指美酒,延用至今。可是,现代化工艺技术非常成熟,蒸馏萃取提纯,根本不会有杂质留存下来,好酒的素质根本不用怀疑,不仅仅酒精度更高,而且入口绵滑,酒香醇正,再也不会有绿蚁出现,是不是,就不应该再用这个词来代指美酒了呢?

这个问题非常好,的确如此,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类似的情况会不断出现。比如我们在描写牡丹的时候,有姚黄魏紫世无种,且据眼前桃李休,都知道姚黄魏紫这个词,可以指代名贵牡丹。那是因为唐朝时期花木培育技术有限,能够培育出这两种颜色的复瓣牡丹非常不容易,也非常难得,因此后世便以姚黄和魏紫来指代牡丹了。但是,如今培育技术相当出色,别说这样简单的单色牡丹,就是几种颜色杂于一花之上也不是什么难事儿,那么是不是就应该更换典故的使用方式了呢?

其实,答案是否定的。在古代受诸多因素的限制,纵然有着太多的事物是不能完满的,但那就是那个时代的特点。我们所谓的用典,这个便指的是旧,是古,是斯时斯事所发生和存在的人与事。即是想用古,用旧,就应当尊重古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用那个时代背景来思考问题,而不可以想当然尔。如今的酒有没有杂质并不重要,如今能不能培育出更美的绝品牡丹也不重要,即是用典,就要尊重古人的文化内涵,在那个时代,酒是漂着绿蚁的,姚黄魏紫是绝冠的珍品,自当约定俗成,经久流传,这一点无可厚非。

有想法就是好的,可以提出不同意见更是好的,因为在努力,在思考。在此多说几句,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注意,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

我们接下来学习《声律启蒙》,今天是八齐韵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后半段,也是最后一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这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熊对虎,象对犀,霹雳对虹霓。杜鹃对孔雀,桂岭对梅溪。萧史凤,宋宗鸡,远近对高低。水寒鱼不跃,林茂鸟频栖。杨柳和烟彭泽县,桃花流水武陵溪。公子追欢,闲骤zhòu玉骢游绮陌;佳人倦绣,闷欹珊枕掩香闺。

前半段我们上节课已经讲过了,我们来看后半段:

水寒鱼不跃,林茂鸟频栖。杨柳和烟彭泽县,桃花流水武陵溪。公子追欢,闲骤zhòu玉骢游绮陌;佳人倦绣,闷欹珊枕掩香闺。

我相信这样的节奏无论是老朋友还是小朋友都应该跟得上,就是对于年轻人来讲,似乎有些慢,没关系,不要着急往前赶。把现下学习的内容多复习几遍总是好的,加深印象,争取学过这一次后就可以终身不忘。像我就是在小时候把许多经典反复地看,反复的复习,这一个内容没记牢便不往下学,结果几十年过去了,当时学过的东西还是印象深刻,几乎不用再重新学习了。

不要认为自己很聪明,一学就会,人的记忆力是有一定时间效应的,无论你记得多么牢固,几十年后,即使没有忘得一干二净,还是会变得模糊不清的。但是尽量地记牢,就会减少复习的时间,或者你的记忆力够好,不用复习是最好的。毕竟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珍贵的典藉汗牛充栋,需要我们去学习去了解的知识和文化太多了,不能为了反复复习一本书,而耽搁了学习更多内容的时间。因此,学什么都要把它学扎实,这样才会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更多更精彩的文化经典。

那么,接下来我们回来学习具体内容:

水寒鱼不跃,

由于天气寒冷,水里的游鱼都不愿意跳到水面上来了,这是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如果深入去推敲,可以引申为文人志士对自身命运的感怀。水寒代表外在的大环境,比如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等,比喻这些大环境都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和理想的实现。

【鱼跃龙门】

典出《太平广记》卷四百六十六《水族三·龙门》中引述辛氏《三秦记》有载:“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阔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渚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汉代辛氏所著的《三秦记》这本书早已失传,只是在后世所著的《艺文类聚》或《太平广记》等书中偶有引述的断章可以了解一二。关于鱼跃龙门的记载和传说多有留传,主要的神话传说内容最早记载于《三秦记》,为汉民族的神话故事。

先秦大禹治水,为了输通黄河水患,于晋陕大峡谷处凿山建门,宽大约一里有余,称为龙门,亦称禹门口。黄河水从中间流过,两岸断山绝壁不通车马,十分险峻,鱼鳖之属皆不能上,上者便可以做龙了。每年到暮春时节,就会有一种黄色的鲤鱼,从江海之中逆流而上,而能够跃过龙门者,数量非常有限。当这些鱼跃过龙门之时,便会伴有天象异变,云雨相随,火从天而降,烧掉鱼的尾巴,于是这些鱼便化成了龙。

其实,后世以现代科学来分析,破解了鲤鱼跃龙门的谜团。说所谓的鲤鱼其实是鲔鱼或者称鳣鱼,又叫鳇鱼或者黄鱼,也就是我们现在称谓的鲟鱼。鲟鱼是江海回游性的鱼类,体长约两米,最大的可长五米以上。我国珍稀鱼类中华鲟、东北鲟、长江鲟都是这类鱼。由于古代大鲤也叫,所以古人将鲔鳣与大鲤相混淆,传说成了鲤鱼跃龙门

鲟鱼溯流而上也不是为了跃龙门,而是要繁衍后代,山、陕两省交界处的龙门一带正具备水温较低,流速较大,流态复杂,河道宽窄相间并具备石砾底质的急滩地带的环境,是鲟鱼集结产卵的理想场所。而龙门赤河的现象则是鲟鱼产卵前的鱼鳍充血,雌雄追逐,时常跳出水面的产生的。一时成千上万条大鲟鱼在河面翻动,远远望去,便是一片红光,因数量之多,有时可达数里之遥,便有赤河三日,或者赤河三里的奇特景观。

后来,科举考试的试验场正门都用龙门来称呼,举子入场都从龙门而入,取其鲤鱼跃龙门的吉祥寓意,期望都高中的意思。而能够考中,就是跃过龙门而化成龙了。

于是,古人常以鱼跃龙门来表示金榜题名、平步青云、飞黄腾达等学业、事业都很成功,出人头第的时刻。那么鱼不跃,便是指没有机会,或者由于大环境不好,使自己没有能力和力量去跃出水面,不能出头的意思。

水寒鱼上少,月闰雁来迟。”——《朱柏岩约南归》宋·张至龙。

夜静水寒鱼不食,一炉香散白莲峰。”——《五祖山拈香》宋·郭祥正。

寒鱼潜冻水,自乐渊潭深。”——《对酒其二》清·季芝昌。

林茂鸟频栖。

指林木茂盛,引得众鸟停驻栖息。而引申含义便是,社会环境与政治环境都很好,比较适合于出仕,于是,有志向有抱负的仁人志士们,就都出来做官,寻找好的平台来安顿自己,以图实现理想。

【乌鹊绕枝】

典出《昭明文选》中《诗戊·乐府上·乐府二首》中的《短歌行》,众所周知,这首诗是魏武帝曹操所写,我们上学的时候应该都背诵过的,我就不全篇引述了,只选可以说明这个典故的关键几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首诗主要就是表达了曹操的爱才、惜才,甚至是求才若渴之心,正因为他有这样的心境,才会造成他求才而不问出身,不问德行的择人标准,为后世留下了垢病的话柄。他是怎么样的人,他怎么做事,我们都放在一边,主要就谈这首诗和典故之间的关联。

乌鹊就好比是人才,他在选择栖止的时候,一定会选择茂盛丰密的枝干来停靠,而人才也一定会选择适合自己发展,能够给自己的发展提供稳定支撑和空间的平台,这个道理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我才会说,林茂鸟频栖的意象便是人才的去留和选择。

水寒鱼不跃,林茂鸟频栖这个对句的总体意象主要就是表达水寒林密,一切的自然都归于宁静和沉寂,有时候往往会兴起诗人思乡,或者志向无法得到支撑与满足的消极情绪。这种例句在古人的作品中还是屡见不鲜的。

水寒鱼绝影,林暝鸟藏声。”——《出郊》宋·卫宗武。

林薄鸟迁巢,水寒鱼不聚。”——《次韵晁元忠西归十首·其二》宋·黄庭坚。

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秋野五首·其二》唐·杜甫。

所以说,读书,尤其是读古人的诗文,都要去从意象的深处来体会作者的情绪,否则是很难体会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感受的。那么就没有办法正确理解作品的主旨,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也就真的是如此了。

杨柳和烟彭泽县,

东晋诗人陶潜(渊明),字元亮,著有《五柳先生传》称房前曾种有五棵大柳树,因号五柳先生。

【五柳先生彭泽令】

典故出自《宋书》卷九十三《隐逸列传·陶潜》:“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ʻ先生不知何许人,不祥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很多同学一看到这句好读书,不求甚解就惊呼,老师,你看陶渊明也是如此,你刚刚还说这样不好。请大家不要断章取义好吗?你往下看,他不还是有一句跟在后面吗?他又接着说每有会意,欣然忘食对不对?人家在有了新的启发和感悟的时候,会经常兴奋得忘了饮食的,这个同学们能做到吗?所以说,人家说好读书不求甚解只是谦虚一下,与你的实话实说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不可同日而语。

于是,陶渊明便以五柳先生自居,后世每每提及柳的隐士意象,首先便会想到陶渊明。

而陶渊明也曾担任过彭泽县令,后因不愿受官场黑暗势力所胁迫,不愿同流合污,于是选择挂冠辞官,退隐林园。后来,五柳先生、彭泽令等都成为了陶渊明的代称。

陶潜彭泽五株,潘岳河阳一县花。”——《阳朔碧莲峰》唐·沈彬。

浔阳江上琵琶月,彭泽门前杨风。”——《琵琶亭·其二》宋·张孝祥。

浔阳江上陶彭泽,五株杨青山宅。”——《江州》宋·蔡肇。

桃花流水武陵溪。

而这句桃花流水武陵溪呢是原于陶渊明的另一篇著作《桃花源记》,原文就不给大家赘述了,有不会背的吗?有的话请回去背诵。虽然我不强求大家背诵《声律启蒙》以及四书五经等经典,但是这样的短篇的文言文一定要求背诵的,不仅仅有助于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对于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种积累。

《桃花源记》中载,晋武帝时,有一位武陵人以捕鱼为业,一天,渔人沿着武陵溪行舟,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于是,好奇心驱使他向前,便意外地进入到了一个隐逸避世的天地,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而其中不知年代,没有纷争,人们都充满了安乐祥和的生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是一处理想的世外仙境。人们得知他的到来,盛情款待了他,并嘱咐他千万不要对外人说起这里。而当他离开后,尽管做了许多记号以及努力,企图再来,却终究是寻而不得。

陶渊明笔下的这一处桃花源,感动了无数期许美好生活的人们,也因为它的可遇而不可求,从此就成为了中国人心中最令人向往的美好净土。

无论是《五柳先生传》还是《桃花源记》都是带着理想主义色彩的名著,带着人们对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追求,也反应了对当时现实生活的不满情绪,被千古流传,因此,后世便常常将两种意象并入诗文之中,其应用之广,实在不胜枚举。

绕门彭泽令,野花连洞武陵人。”——《移摄太平寄前李明府》唐·许浑。

非无影含彭泽,别有花光胜武陵。”——《寄天台王鍊师兼呈邑宰》宋·张日损。

彭泽径,花压武陵津。”——《咫园篇》明·佘翔。

门前栽柳、南山种菊、桃花溪上、武陵源里……因为有了陶渊明,从此便有了远离纷扰喧嚣,避隐幽居于世外,忘记烦恼忧愁,逍遥自在的生活方式,而陶渊明式的生活便成为了隐士逍遥的代名词。

公子追欢,闲骤zhòu玉骢游绮qǐ陌;

玉骢,指骏马。绮陌,指繁华的街道,宋人多用以指花街柳巷。

王孙公子们,寻欢作乐,闲散地骑着骏马游逛在花街柳巷当中。代表的是满眼的繁华景象,仿佛是秦淮河畔的烟花胜地,欢歌宴饮,日夜不歇。

【章台走马】

典故出自《汉书》卷七十六《赵尹韩张两王列传·张敞》,其实这个出处同时还有另外一个典故就是张敞画眉,之前讲过了,就不再重复。今天着重讲一下章台走马

文中载:敞为京兆,朝廷每有大议,引古今,处便宜,公卿皆服,天子数从之。然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

说张敞虽然很有能力,经略娴熟可以取信于天子,然而众同僚都觉得他为人不够端正,经常在上完朝之后,骑马穿行于花街柳巷,使门下的吏卒驱马,自己遮住脸面拍马而过,实在有失身份和体统。

章台街是汉代长安中的一条街道,多妓馆。后来就因为走马章台这个典故,便引申为涉足妓院,于娼妓间追欢买笑的行为。也指风流潇洒,不屑世俗的性情。李白就有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的诗句。

秦川公子玉骢嘶,半醉章台日未低。”——《春游曲》明·欧大任。

五陵年少多才思,数点章台走马人。”——《画眉曲七首·其七》金末元初·蔡圭。

少年看花双鬓绿。走马章台管弦逐。”——《惜花容》宋·盼盼。

佳人倦绣,闷欹珊枕掩香闺。

倦绣,倦怠了绣花。欹,侧依,斜靠。香闺,指女子的闺房。

闺中佳人倦怠了刺绣女红,闭门侧倚着珊瑚枕独自发闷发呆。表现的是女子的闺怨以及无情无绪的烦闷之情。

钏阁桃腮香玉溜。困银床倦绣”——《惜分飞》宋·陈允平。

睡屏閒怅望,慵临鸾镜独支颐。”——《闺情倦绣》元·张玉娘。

暖日纱窗倦绣天,绣床闲伴玉狸眠。”——《浣溪沙十首·其八》清·李慈铭。

公子风流,女子多情,两种不同的生活意象,为我们打开的是古时的那种不平等的社会场景。但却正因为这种失衡的状态,才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闺怨诗以及柳永式的留得青楼薄幸名,成为后世抒发情感与情思的寄托。所以,不必去纠结那种社会有多么可怕,那个社会有多么的落后,我们只要把握住那些留下来的珍贵事物就好了,这些唯美的情怀足够我们去品味和欣赏。

看待问题也是如此,要向阳光和善的一面去观望,人心才会越来越安宁祥和。总是看到阴暗的角落,会越来越充满戾气,越来越愤慨和暴躁,最终伤害的只有自己。

2017-1-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迎面走来的是准状元方阵
鱼跃龙门是什么意思
隆兴堂与“鲤鱼跳龙门”
鱼跃龙门好运来 结得新岁福气生
腾讯新闻
鲤鱼跳龙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