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十讲:焦点与叙事的整合

中原焦点解决团队高级五期 讲师第13期  贺变丽 坚持分享第1357天 2022—3—2

        叙事是个有温度的学派:因为叙事的精髓在于看待人的视角是极度尊敬的,即尊异求懂。对于一个和我们做的不一样,想的不一样的人,往往会觉得他好奇怪,会下意识地排挤他,或认为他有病。叙事不把一个人认为好奇怪,会认为他好独特,好特别,我有没有机会更懂他多一点点,让我有机会多向他请教一点点,他何以这样想,何以有这样的思考,叙事的温度在于它的精神。

        咨询是个福慧双修的历程:来谈者是他生命的主人,一个人愿意把内心的秘密给你说,她愿意跟你说出他的故事,这是我们的福气。人生遇到困境,正是用出生命智慧的时候,我们陪陷入困境的人去探索他遇见了什么,他难受的是什么,他很希望怎么度过,他希望用什么方法和策略才可以好好度过,这样度过之后,他真正好在乎的价值是什么。我们陪着他探索,陪着他搞清楚,陪着他度过危险,会见证一个个生命故事的挑战附赠于人的智慧,所以说咨询既有福气又有智慧。

        生命的智慧是不断累积的,学更多的人,更谦卑,更知不足。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一、课前问题:

1.在什么时候我特别喜欢运用焦点或叙事?(成功经验分享)

        暖场和建立关系用叙事,梳理内容用焦点;陪伴青少年学生可以用焦点;着重解决问题和改变用焦点;陪伴创伤的来访者用叙事,叙事是用生命陪伴生命;在情绪相关的议题上用叙事;想做一个好的决定或找方法的时候用焦点;工作中用焦点,陪孩子用叙事;探索自我用叙事。

        咨询中用对方法,就会事半功倍。叙事的优势在陪伴,在细细地去听懂自己在乎的东西是什么。叙事是一个可以越说越清晰地了解自己,被自己的坚持和在乎感动的过程,有更多的触动,更清晰地搞懂自己。焦点是让你的改变一个步骤一个步骤清晰具体地可以实践出来,每做到一步就高兴一些,成就感会高一些,也更相信自己,焦点是个成功学。

      学习心理学要学会整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像杨过学了好多流派的武功,他把这些武功融会贯通之后,武功达到了最高境界。咨询师自己的生命经验是最重要的资产,我们这个人活到现在,怎么看待人性,怎么陪伴人,怎么跟人互动,永远是最大的助人工具。我们喜欢的咨询学派的理念、精神和方法,如果要跟我们的生命经验相荟萃,要怎么整合在一起,怎么去珍惜、觉察自己的生命经验,这是最重要的助人资源所在。

举例:

        结构式的家庭治疗师面对沉默的个案:你今天坐在这里,是不管我怎么问,你都不愿回答,是吗?(来访者结果笑了出来)

        叙事的治疗师面对沉默的个案,会用非常温柔的语调靠近这个人:我们在咨询当中,说自己想说的话,当你不想说的时候,可以不用说的。(这是极大的尊重与接纳)

2.曾经不经意整合运用过的例子?

        叙事的疗愈是在聊天中遇到自己的美好,脉络性更广、更深。焦点是往未来走:我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我想改变的是什么?我希望生活不一样的部分是什么?

        咨询师若说自己是折衷学派的,就是把学到的很多的心理学派知识整合在一起。当然,这些整合学派的哲学观不冲突,即对人的看法要有一致性。焦点和叙事的人性观有90%是一样的,所以能很好整合。

      叙事在乎怎么看人,对人细腻度的看法是很在乎的,叙事看到人最宝贵的地方在哪里,人走到现在特别不容易的是什么,会讲到很多故事。理解故事需要从活过的故事中找到可理解的故事,淬炼出生命中最在乎的意义跟价值是什么。

        焦点更在乎的是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走的是策略取向,是未来学,用什么技法和方法引导人向他想去的方向走,对人的看法没那么细腻,是怎么简单、清晰地去理解人,点到为止,不会深挖。

3.我很想把叙事(焦点)的什么加入我的咨询中来?与我生命很有共鸣之处在于?

      焦点的哪些理念会让你特别喜欢?(目标,赋能,关注正向和一小步,重新建构,资源……)

      把自己特别有共鸣的、特别欣赏的变成可以用起来的招式、精神、态度和方法,并很好地整合在一起。

      学叙事是需要慢慢练的:小组读书和练习

二、焦点与叙事的整合:

(一)强强合并:有温度的探索+清晰的改变目标+内在资源启动(自信动能+触动能量)+行动(小改变+感动迁移)

        强强合并就是把焦点和叙事的优势结合起来。

      第一个整合可以用贴近、希望、能量和修行的架构来整合。贴近是叙事的部分,即有温度的探索;希望的部分在焦点目标的建构中是非常厉害的,用量尺问句(1——10分)去建构是很清晰和具体地看到去哪里;内在资源启动能带来能量,焦点的内在资源启动是效能感,设定目标去做做看,从小改变做得到让人更有效能感,叙事的内在资源启动是触动的过程,在困境中能发现原来我在这个死胡同里一直转,都没有放弃,是为了什么,一直努力跟坚持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初衷在哪里,会被自己感动,也有被见证的感动(局外见证人,重组会员,懂我的人);行动的部分焦点是最厉害的,一小步的改变会带来大的改变,如1.01得365次方是37.8,焦点是行动导向的,叙事是感动的迁移,让你内在更笃定原来我想活成什么样子,我一直很努力让我不要丢掉什么价值,我希望把什么价值实现得更好,一直想证明我有什么价值,看见自己内在的笃定感会让这个价值在不断实践的过程,向新的方向移动。

(二)历程融合:探索、洞察、行动:叙事+焦点

        助人技巧中探索、洞察和行动,叙事适合用在探索和洞察,洞察里面有能量的觉察,对自己的觉察,叙事对搞懂自己很有帮助,焦点对要去哪里很有帮助,即行动。

SFBT自我效能咨询架构:

      咨询师是最好的翻译家,把来访者不想干什么翻译为在意的是什么,希望的是什么,我可以做什么,我可以开始怎么做。

贴近:运用叙事的探索温度

      贴近是叙事的强项,双重聆听,不仅听到抱怨,还要听到内在的渴望是什么?渴望的部分怎么实现?这是往目标走,叙事往往向偏好故事走,

1.听懂来谈者最想诉说的故事

        来访者第一次可以多说些他的故事,听懂来谈者最想说的故事,说他自己想说的:你最想说什么故事让我来听?你最想让我听懂的是什么?

2.尊异求懂(外化、解构…邀请诠释)

3.积极的共情

4.双重聆听(抱怨+渴望)

        双重聆听不仅听到抱怨,还要听到内在的渴望是什么?渴望的部分怎么实现?焦点往目标走,叙事往偏好故事走。

      来访者抱怨时,可以问他:刚才聊了这么多,你好在乎的是什么?让他边说边整理边反转,让受害者版本有改写。

希望:焦点的清晰目标架构

1.目标架构询问(最想改变、想不一样的)

2.奇迹询问(探索最美好的可能)

        最好的可能会是什么?真正想活的是什么?

4.量尺询问

5.偏好故事的铺陈与串联

能量:焦点自我效能+叙事温暖见证

1.唤起内在能量:例外询问、独特意义经验(美好生活的呼唤)、应对询问

        过去的美好生活长什么样子?

2.外在能量见证:关系询问(焦点、重组会员、局外见证人(回响团队)

修行:焦点改变行动+叙事安顿内在

1.对来谈着的优势反馈

2.呼唤真名:新的自我偏好认同

        你很想活成什么样子?

3.带着觉知实践偏好故事的改写

4.任务的指派

(三)后现代焦点与叙事整合咨询架构从咨询历程中融合

探索、洞察和行动相融合

探索:

1.叙事温暖探索(听懂故事,听懂人)

        故事要听懂,更要听懂说故事的人,在故事中的人是主体,我们不是听问题,我们是跟人工作,不是跟问题工作。从出生到现在,他很努力在捍卫和证明的自己的价值在哪里?跟重要他人的关系卡点在哪里?

2.解构外化、双重聆听

        叙事的解构精神是很尊重来谈者,来谈者所做的与社会期待的不一样时,不要急着判断他的对错,而是撑出一个空间,理解和听懂他何以要这样做。

3.积极共情

洞察:

1.焦点的生活目标建构(生活与关系有何具体不同?)

2.偏好故事的理解(搞懂自己真正要的生命价值)

3.能量的觉察:焦点的自我效能感,叙事的感动和见证

行动:

1.一小步的改变创造行为模式的转变(焦点)

2.内在安顿的笃定感,导引到生命的改写(叙事)

三、案例:

        晓芳特别容易焦虑、紧张。父亲是法官,母亲是家管。从小住在法官宿舍,父母常拿晓房与其他亲友小孩做比较。举凡:外表、才艺与功课,无一不比。小时候成绩还算可以,高中后晓芳成绩落后,自此感受到无穷的压力。大考通常会紧张到失常。大学念了私校的财经法律系,没有热情,但也不讨厌,勉强念着,最近很没劲。

        晓芳很不想回家,受不了要面对母亲的叨念与有压力的关怀。晓芳觉得父母是爱自己的,但没有喜欢自己。把自己当成高级宠物或物品来对待,觉得他们不可能改变,但也不应该说他们坏话,能保持距离以策安全。

      好奇的点:这爱是怎么来的?是什么让她觉得父母是爱自己的?希望父母怎么喜欢自己?希望父母把自己当人来对待,会与现在有何不同?在关系里面,最在乎的是跟爸爸还是跟妈妈的关系?关系是这个案例的核心议题。

        叙事会问:父母对你的爱,你是能感受到的,你能否说一个父母最近爱你的故事,让我更懂你父母是怎么爱你的?

        父母更喜欢你的时候,会与现在有何不一样?父母做些什么会让你感觉到父母是喜欢你的?当父母有了这些改变,您觉得你可以做些什么?你最喜欢让父母多懂你的地方是什么?

        焦点会问:你希望父母有什么改变?当父母有了这些改变,很有可能是因为你做了什么?

        把改变的责任感拉到来访者身上,让来访者可以启动改变的可能。来访者都希望别人自动改变,不觉得自己需要改变,认为自己是受害者:很可怜,很痛苦,很委屈,怎么还要改变?所以认为别人(破坏者)应该改变,这是来访者的心态。我们可以共情,但不能停留在这里,继续问:你觉得自己很委屈,很痛苦,没有被疼爱,被喜欢,希望父母可以更喜欢你,很有可能当你有些什么转变的时候,父母喜欢你的这些行为就会出现?

        你最希望跟父母的关系有什么转变?你最希望父母多懂一点点的地方是什么?如果有一两句话摆在心里,你最想让他们懂你的是什么?父母有没有一点点懂你的时候?(焦点和叙事都在乎例外的提问)

        面对来谈者的矛盾,我们前面的贴近要多一点点,我们请教来谈者的问题要多一点点。

        你希望跟父母维持什么样的关系?希望有什么变化?希望父母更懂自己,如果父母从你一开始咨询就坐在这里,听到现在,父母想跟你说的会是什么?针对你所说的内在心声,很想跟你说的又是什么?

      你猜猜看,以你这么多年对父母的了解,他们会说些什么?你希望他们听完之后,可以说什么?你好希望他们说什么?(期待)

        真实的案例可以从很多地方去贴近,聚焦的重点是关键词,案例中的关键词是:父母是爱自己的,但没有喜欢自己,把自己当成高级宠物或物品来对待。切入点是来访者最在乎的核心,就是来访者最在乎的是什么?

      你很在乎父母是不是真心喜欢你,我想听你说说父母真心喜欢你,对你来说,什么叫做真心喜欢你?(问故事)从小到现在又没有被父母真心喜欢的时候?那是个什么样的小故事?我很想听。不要让来访者只是概念的定义,而是故事的定义,叙事就是要问故事的定义。

      考试焦虑紧张的议题:

        焦点一次处理一个议题,从容易的开始,考试焦虑的议题是什么?考试怎么可以不焦虑?不紧张?会比较顺畅?

      叙事:会脉络化,她的焦虑紧张是和家人的相处有关联的,回到他的家庭跟父母的关系中去。可以把问题外化,来访者悟到之后,问题可能已解决大半。在叙事的状态下去贴近、多陪到来访者,可以是一次到两次咨询。

        先用焦点跟叙事陪自己。

      叙事是生命层次的东西,是生命哲学,是需要实践的。每天用叙事的提问陪伴自己:我今天好喜欢自己怎么活着?做什么事情觉得特别有价值?我觉得今天跟谁的互动印象最深刻?我好喜欢我的生命可以多一些什么?我今天怎么过最精彩?我明天怎么过会更精彩?

        用这样的提问进入叙事的思维里,让这些提问更自然。

        进入对方内心世界的敲门砖就是关键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叙事心理治疗:忽视来访者内化问题,聚焦问题本身
叙事取向的青少年生涯辅导
手把手教你:如何与青春期来访者工作?
叙事治疗观点
叙事故事分享丨从来访者到咨询师的成长之路
解析叙事疗法,做心灵捕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