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社交网络和游戏让我们上瘾:就像吃了摇头丸

                 来自:it之家  2015年02月16日 14:09

外媒称,在《心智变化--数字技术如何在我们的脑中留下印记》一书中,英国神经科学家苏珊·格林菲尔德说,我们的各种技术不仅让人上瘾,它们还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威胁。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2月13日报道,苏珊·格林菲尔德写道,"大脑会适应环境,这是进化要求的",而现在的数字世界改变得太快,个人和政府监管机构都跟不上它的节奏。人们的生活全被毁了。最极端的例子是,一对韩国夫妇沉湎于电子游戏,结果他们新生的宝宝因为饥饿而殒命。即使对数十亿不那么极端的用户来说,数字技术的危害也不少:过去十年来,人们感受他人境遇的能力直线下降,而孩子们的户外活动也大大减少。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专家都解释过电子时代将如何影响我们。很多人断言,数字工具会"扩大"人类智力,并推动民主。另一些人则已从谨慎乐观转变为不抱幻想的批判态度。还有一些人对电子时代抱有敌意,例如技术专题作家尼古拉斯·卡尔就将数字心灵的生活描述为"浅滩"。

神经科学试图充当各种社会问题的科学仲裁人,它似乎就是为评估我们的数字存在而生的。格林菲尔德说,健康的心灵就像健康的社会。正如一个人会随时间的流逝从一个热爱探索、善于适应的孩子变成克制、成熟的成年人,神经元也是如此。通过协调"神经元的集合",大脑会变成心灵。心灵会和谐地工作,随着我们度过青春期,它会变得更有效率,也变得更稳定。当我们在决策时运用涉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逻辑,我们就处于高度警觉状态。当我们追求感官体验、冲动和快速回报,我们就处于相反的无心状态。

格林菲尔德断言,数字革命利用了我们不留心的生物倾向。她援引了一些实验研究。这些研究发现,社交网络和视频游戏启动多巴胺的方式同垃圾食品和摇头丸类似。她还声称,由于网络空间缺乏因果次序,看不到直接后果,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让人实时接收信息,我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会缩短,深入思考会减少,人际之间的联系会萎缩。受打击最严重的是"数字原住民",一出生他们"敏感、可塑的大脑"就来到一种环境,这种环境会颠倒千万年的进化。

《心智变化》去年在英国面世时就引起了热烈反响。《卫报》的科学专栏作家马丁·罗宾斯说,他本人无法接受这本书对数字时代年轻人的蔑视。牛津大学发育神经心理学家多萝西·毕晓普也批评格林菲尔德,认为她在暗示数字技术会造成孤独症。毕晓普同我一样吃惊地发现,《心智变化》援引的粗浅证据--诸如英国《每日邮报》文章、电视心理学家、未来主义者和朋友的电子邮件等--几乎同它援引的经同行评议的研究一样多。

《心智变化》错失了一个机会。让神经科学与心理学、媒体研究和技术政策对话的一种"平衡的综述",本来可以对技术和人类的境况提供真正的洞见。但《心智变化》与其说是一本提供基础知识的入门读物,不如说是一部抨击性作品。它把科学当作修辞工具来鼓励支持者,但同时又激怒了另一些人,这些人指责格林菲尔德危言耸听。

在《心智变化》一书的开头,格林菲尔德把自己比作早期的气候科学家,这些科学家反抗对他们不屑一顾的既成权力体制。如果她希望实现类似的范式转换,她和其他抱类似观点的专家将需要收集更有力的证据,并进行更谨慎的论证。否则他们改变不了多少人的想法。

  • 分享到:

文章来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4.8.30]Will the internet eat your brain?因...
小心!互联网正在使人的大脑退化
【转载】格林菲尔德开衫
毒品的危害以及预防
神经营销学:拥抱荷尔蒙
名家论战:意识如何产生?神经元群 空白地带有上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